正则表达式(6):分组与后向引用
- 总结
本博文转载自
在本博客中,”正则表达式”为一系列文章,如果你想要从头学习怎样在Linux中使用正则,可以参考此系列文章,直达链接如下:
在Linux中使用正则表达式
“正则”系列的每篇文章都建立在前文的基础之上,所以,请按照顺序阅读这些文章,否则有可能在阅读中遇到障碍。
前文中,已经总结了正则表达式中的常用字符、次数匹配、位置匹配等,这篇文章中,我们来了解一下正则中的”分组”与”后向引用”。
什么是分组?什么是后向引用?我们慢慢聊。
先来说说什么是分组。
算了,思考了半天,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先看个示例吧,根据示例去描述反而更加清晰,示例如下。
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到了之前所了解到的”连续次数匹配”,”{2}”表示其前面的字符连续出现的2次,即可被匹配到。
但是,正如上图所示,”\{2\}”所影响的字符只是其前面的单个字符,也就是上例中的字母o
所以,上例中,helloo被匹配到了,hellooo也被匹配到了,因为”hell”字符串后面的确出现了2次字母o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从上例中的文本中找出,2次连续出现的hello字符串,该怎么办呢?
正如你所看到的,”hello\{2\}”并不能表示”hellohello”,它只能表示”helloo”,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分组”,将”hello”当做一个”分组”,当做一个”整体”,才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示例如下
正如上图所示,”\(hello\)”表示将hello字符串当做一个整体,所以,”\{2\}”所影响的字符就是前面的”hello字符串”(这个整体)。
所以,”\(hello\)\{2\}”这个正则表达式就表示hello字符串连续出现两次,也就是”hellohello”
没错,”\( \)”就表示分组。
“\( \)”表示将其中的内容看做一个分组,看做一个整体。
分组还可以嵌套,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上图中的正则表达式猛一看有些复杂,但是我们一点一点的拆开来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没错,我们先按照上图所示,将”红线部分”与”蓝线部分”拆成两部分
蓝线部分为”\{2\}”,表示之前的字符连续出现两次
红线部分为”\(ab\(ef\)\{2\}\)”,可以看到,红线部分的两侧正好由”\( \)”组成,由此可见,红线部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作为一个分组被操作,再结合之前的蓝线部分,即可得知,红线部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连续出现两次。
那么,我们把红线部分最外侧的”\( \)”去掉,红线部分内侧的正则为”ab\(ef\)\{2\}”,可以看到,红线部分内侧的正则中还有一组分组符号,就是”(ef)”,这个分组符号把ef当做了一个整体,所以,”ab\(ef\)\{2\}”表示字符串ab后面跟随了2个连续出现的ef,那么,”ab\(ef\)\{2\}”就表示字符串”abefef”。
逆推回去,我们把红线内侧的正则替换为”abefef”,于是,上例中的正则就表示”\(abefef\)\{2\}”,最终如上图所示,2次连续出现的abefef被匹配到了。
上例中,红线部分一共包含两个分组符号,最外侧的”\( \)”中又包含了另一个”\( \)”,这就是分组符号的嵌套。
我想,我应该说清楚了。
那么,我们再来聊聊什么是后向引用。
之所以先介绍分组,是因为后向引用是以分组为前提的,如果想要实现后向引用,则必须先进行分组。
那么”后向引用”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直接放出概念,我不容易描述,你也不容易理解,我们还是先来看个小例子吧,示例文件如下。
如果我们想要使用正则去匹配上述示例中的两行文本,我们改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正则表达式去匹配。
“H.\{4\}”表示大写字母H的后面跟随了4个任意字符,其中”.”表示任意单个字符,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举例演示过,此处不再赘述。
所以,”H.\{4\}”既可以匹配到Hello,也可以匹配到Hiiii,那么,上述两行文本都被匹配到了。
此时,我们修改一下示例文件,在示例文件中再添加一行测试文本,修改后的测试文件内容如下
如上图所示,我们添加了一行文本,这行文本以Hello开头,以Hiiii结尾。
我们使用刚才的正则,能够匹配到这一行新添加的文本吗,我们来试试。
可以看到,新添加的一行文本也被匹配到了,因为”H.\{4\}”表示大写字母H的后面跟随了4个任意字符,最后一行也满足条件,所以也被匹配到了。
但是此刻,我有了新需求~~
我只想从上例中找出”world”前后单词相同的那些行,换句话说就是,world之前的单词是Hello,world之后的单词也要是Hello,world之前的单词是Hiiii,world之后的单词也要是Hiiii,只有这种行满足条件。
上例中第三行则不满足条件,因为上例的第三行中,world之前的单词是Hello,而world之后的单词是Hiiii,前后不一致,所以不满足我的条件。
那么我该怎么办呢?之前的正则肯定不行,因为之前的正则也能够将上例中的第三行匹配到。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后向引用”,示例如下。
可以看到,使用上述正则,即可达到我们的目的,只有world前后的单词完全相同时,才会被匹配到。
那么,上例中的正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仍然拆成两部分来介绍,以便我们理解。
上例的红线部分为:“\(H.\{4\}\)”`
上例的蓝线部分为:”\1″
红线部分的正则与之前示例中的正则只有一点点区别,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添加了分组,将”H.\{4\}”变成了”\(H.\{4\}\)”,但是它的大概含义并没有改变,”\(H.\{4\}\)”表示大写字母H的后面跟随了4个任意字符,并且字母H与后面的4个字符将作为一个整体。那么,为什么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分组呢?这是因为,如果想要实现后向应用,则必须以分组为前提,现在我们暂且不纠结这一点,之后回过头来看,就会明白。
蓝色部分的正则为”\1″,它有什么含义呢?
“\1″表示整个正则中第1个分组中的正则所匹配到的结果,这样说可能不容易理解,我们用大白话说一遍。
在上例中,整个正则中只出现了1个分组,就是”\(H.\{4\}\)”,当它与示例文件中的第一行文本进行匹配时,会匹配到Hello字符串,这时,”\1″就表示Hello字符串。
当正则”\(H.\{4\}\)”与示例文件中的第二行文本进行匹配时,会匹配到Hiiii字符串,这时,”\1″就表示Hiiii字符串。
也就是说,”\1″必须与整个正则中第1个分组中的正则(也就是红色部分的正则)所匹配到的结果相同。
换句话说就是,”\1″引用了整个正则中第1个分组中的正则(也就是红色部分的正则)所匹配到的结果。
如果你还没有懂,看图理解吧。
现在回头想想,你知道为什么必须为”H.\{4\}”添加分组了吗?因为,当我们为”H.\{4\}”添加了分组以后,”H.\{4\}”就变成了整个正则中第1个分组中的正则,当”H.\{4\}”匹配到的结果为Hello时,”\1″就引用了Hello,当”H.\{4\}”匹配到的结果为Hiiii时,”\1″就引用了Hiiii。
这就是所谓的”后向引用”。
上述描述看一遍可能不容易立马理解,可以重复仔细的多看几遍,慢慢就会理解了。
聪明如你,一定想到了。
“\1″表示引用整个正则中第1个分组中的正则所匹配到的结果,那么,”\2″呢?没错,正如你所想。
“\2″表示引用整个正则中第2个分组中的正则所匹配到的结果
示例如下
如上图所示,”\2″引用了上图中”绿线部分的正则”所匹配到的结果,而上图中”绿线部分的正则”就是”整个正则表达式中第2个分组中的正则”。
那么,以此类推,”\3″、”\4″、”\5″、”\6″所表达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再次强调,使用后向引用的前提是将需要引用的部分分组。
不过,当分组嵌套时,我们应该怎样区分哪个分组是第1个分组,哪个分组是第2个分组呢?
我们通过一个小示例,即可明白,为了尽量简化整个正则,我们直接将一些字符分组即可,示例如下。
上述正则表达式中,一共出现了两个分组,一个分组嵌套着另一个分组。
可以从上图中看出,红色标注的符号是一对分组符号,蓝色标注的符号是一对分组符号,红色分组嵌套这蓝色分组。
虽然上例中没有使用到”后向引用”,但是,当我们需要使用”后向引用”时,这两个分组哪个才是第1个分组,哪个是第2个分组呢?
当我们需要使用后向引用时,红色分组为第1个分组,蓝色分组为第2个分组。
换句话说就是,当使用后向引用时,”\1″引用的是红色分组所匹配的结果,”\2″引用的是蓝色分组所匹配的结果。
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分组的顺序取决于分组符号的左侧部分的顺序,如下图所示
由于红色分组的左侧部分排在最前面,所以红色分组是整个正则中的第1个分组。
由于蓝色分组的左侧部分排在第2位,所以蓝色分组是整个正则中的第2个分组。
注意:排序时也仅仅按照分组符号的左侧部分排序,分组符号的右侧部分不算在排序范围内。
好了,”分组”与”后向引用”就总结到这里,我想我应该说明白了,描述起来好费力~~~希望能够帮到你。
之前说过,在Linux中,正则表达式分为基础正则表达式与扩展正则表达式。
而我们之前所描述的符号都属于基本正则表达式。
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会接触到扩展正则表达式,但是不用害怕,它们的用法都是相似的,而且写法也差不多,学会基本正则表达式以后,再学习扩展正则表达式,几乎不会费力。
总结
为了方便以后回顾,我们将今天了解到的只是进行总结。
\( \) 表示分组,我们可以将其中的内容当做一个整体,分组可以嵌套。
\(ab\) 表示将ab当做一个整体去处理。
\1 表示引用整个表达式中第1个分组中的正则匹配到的结果。
\2 表示引用整个表达式中第2个分组中的正则匹配到的结果。
这篇文章就总结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