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契机,导致一些思考:
* 与产品经理意志相悖的产品
* 与最初的设计定位不匹配的产品
社交大牛的APP一上线就引来诸多关注,作为总设计的纯大大非常简明扼要的说明了这个APP的定位:给内涵(含)有趣的大龄(男)青年提供一个“翻身”的机会。
弱化“颜”的影响,增强“内涵”的比重。
用过了,只能说,个人感觉并没有跟以往交友APP有太大的区别。
首先,我比较浅薄,还是会看一下照片。
其次,跟我最终“登对”可以对话的对象,跟我回答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共性。(这个作为产品的核心卖点,其实是失望的)。
再次,我并没有匹配到“大龄”对象。
虽然,这个产品也可以提供“随便聊聊”的功能,但是“孤单寂寞冷”与“婚恋”似乎也不太搭嘎,跟yp其实更为合适,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兴趣广场”,但是这样的设计实在令人犯困。
当然作为prompt 类的社交产品,这个产品的魅力也许还要发酵一段时间(可以理解为大数据描摹一个账号的多种角色和身份,再完成不同匹配)。但是,作为产品大牛的封山之作,委实一般。
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