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就是让机器找一个函数f,这个函数f是通过计算机找出来的
如果参数少的话,我们可以使用暴搜,但是如果参数特别多的话,我们就要使用Gradient Descent
Regression (输出的是一个scalar数值)
Classification (在设定好的选项,两个或者多个,中做出选择)
Structured Learning (画一张图,写一段文字,让机器学会创造)
机器人寻找一个函数式子有三个步骤
一:function with unknow parameters
我们需要基于domain knowledge 来猜测确定一个函式,这个函数就是model
feature x 是我们已经知道的数据 , weight w、 bias b 是未知的参数 , label 是一个正确的数值
hyper parameters是我们在机器学习的时候,我们自己设置的参数
y = b + wx
二:Difine Loss
本质上也是一个function ,输入是上面b和w,输出的值代表输入的b和w好还是不好
label是真实的数据
我们根据y = b + wx来预测数据,和label之间的差距取一个绝对值
然后吧每一组数据都计算y^ ,然后加总求一下平均值
e = |y - y^| 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计算的话, L is mean absolute err (MAE)
具体用哪一种函数来衡量这一组参数的好坏,取决于对问题的本质的理解
Error Surface 是等高线图,是尝试了多个w和b之后的结果
三:Optimization
是找一个最好的w和b,叫做w*和b* ,用到的方法是Gradient Descent,
假设现在只有一个参数
假设现在有两个参数,和之前一个参数其实一样的
上面三个步骤,是在做机器学习的训练
我们之后还需要做预测
训练的数据和预测的数据做一个对比,发现后者的loss比前者的loss大,这说明,我们在预测已经存在的数据的效果比较好,但是预测未知的数据效果比较差
我们需要修改模型,对模型的修改,往往来自于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我们修改了模型,让分别考虑前七天,前28天,前56天等等
model bias
上面的所有模型都是Linear model ,也许Linear模型过于简单,我们可以修改w,修改b,但是模型始终都是一条直线,我们始终无法实现红色的这种模型
Linear models本质是一条线性直线,但是很多问题不是Linear models,Linear models 有很大的限制,来自于model的限制叫做model bias
piecewise Linear Curves
我们可能是想要piecewise Linear Curves (分段线性曲线:一种由多个线性部分组成的曲线,每个部分都是线性的,但整体上可能不是线性的),我们其实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可以是所有一系列 下面蓝色的function
再也许piecewise Linear 也无法满足我们模型的需求了,我们想要的是曲线,如下图所示
piecewise Linear Curves 足够多,可以逼近曲线,此时所有的 piecewise Linear 虽然是直线,但是已经达到了曲线的效果
那这个蓝色的function (Hard Sigmod)是什么呢? 如何把蓝色的function写出来呢?
其实就是用sigmoid函数来逼近蓝色的function
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蓝色的function,那我们可以通过调整b和w来实现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红色的function,就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来实现,同时我们既然实现了红色的function,我们可以实现和红色类似的曲线(Continuous)
所以,我们解决了model bias的问题
如何计算这个式子呢?
用线性代数的表示方式表示如下:
输出=w1⋅x1+w2⋅x2+…+w8⋅x8+偏置项
最后总的表示一下
这里面,除了x是feature,其他都是未知的参数,我们使用线性代数的方式来统一表示
模型定义解决了,接下来是第二步定义Loss function,跟之前是一模一样的
第三部optimization ,也是一模一样
Batch 、 Epoch
我们在之前计算loss的时候,是把所有的data都参与进去,但是现在的话,我们是把data分成 L 笔,每一笔就是一个batch ,每个batch都计算loss,每次根据计算出来的loss然后对当前参数进行微分,一直把所有的batch完成,这就是一个epoch,一个epoch中会update N / B = L次参数
我们刚才是使用sigmoid函数来模拟蓝色的function ( hard sigmoid ),多个hard sigmoid 叠加, 从而实现红色的function
但是 这个蓝色的function ,也可以不用sigmoid函数模拟,我们可以使用 两个Rectified Linear来实现蓝色的function
Activation Function : Relu和sigmoid
ReLU和sigmoid那个好呢? 后续会讲解
我们使用1000个Relu函数之后,就可以实现很复杂的函数,效果会有改善
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我们计算出来的a,我们再把a重新放入函数中,再计算很多次
Overfitting
Better on training data, worse on unseen data
作业一的模型
self.layers = nn.Sequential(
# 这个地方函数都是有参数的, 只是没有写出来
# y[0] = weight[0][0] * x[0] + weight[0][1] * x[1] + ... + weight[0][input_dim - 1] * x[input_dim - 1] + bias[0]
# y[1] = weight[1][0] * x[0] + weight[1][1] * x[1] + ... + weight[1][input_dim - 1] * x[input_dim - 1] + bias[1]
# ...
# y[15] = weight[15][0] * x[0] + weight[15][1] * x[1] + ... + weight[15][input_dim - 1] * x[input_dim - 1] + bias[15]
# 类似于视频中YouTube观看人数预测,如果考虑七天,input_dim就是7,如果考虑28天,input_dim就是28
nn.Linear(input_dim, 16), # 这个是一个线性层
# 对于每个输出维度y[i](其中 i是从0到15的索引),ReLU激活函数将执行以下操作:
# y[i] = max(0, y[i])
nn.ReLU(), # 激活函数,我们可以对上面的结果进行Relu操作
nn.Linear(16, 8),
nn.ReLU(),
# 具体地,线性映射通过一个权重矩阵和一个偏置项来实现,将每个输入维度与相应的权重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再加上偏置项。
nn.Linear(8, 1) # 因为我们最终是要预测一个数字结果,所以这个地方要是一维的
# 视频上面预测Youtube人数,就是nn.Linear(3,1),视频上面直接就是输出的一维结果
)
nn.Linear(input_dim, 16),为什么要输出16维度的结果?
input_dim就对应视频中的考虑7天,28天,56天等等
16 代表输出的是一个16维度的结果 ,这个就是我们自己设置了
Linear 里面有很多的weight参数和一个bias参数,这些我们看不到,但是pytroch帮我们做好了,机器学习就是在找这些参数。
chatgpt回复:是的,你可以将模型中的16更改为32,以增加隐藏层的维度。这将增加模型的复杂性,并有可能提高其性能,尤其是在处理更复杂的数据或任务时。但请注意,增加隐藏层维度也会增加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因此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训练模型,以避免过拟合。
你可以像这样更改模型的隐藏层维度:
self.layers = nn.Sequential( nn.Linear(input_dim, 32), # 将16更改为32 nn.ReLU(), nn.Linear(32, 8), # 这里也需要相应地更改输入和输出维度 nn.ReLU(), nn.Linear(8, 1) )
记得根据你的数据和任务来调整模型的参数,以获得最佳性能。如果你的数据集较小,你还可以考虑使用正则化技巧来防止过拟合。
隐藏层的维度通常是根据你的具体问题和数据来确定的,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选择隐藏层维度通常是深度学习模型设计中的一个超参数,需要进行调优。
Relu函数起到了什么作用?
后面就一个ReLU函数,引入非线性,这一个Relu函数,能作用于Linear的多个输出,对每个维度的输出都做sigmoid,也就是说,每个维度上面都会进行非线形的操作。
nn.Linear(16, 8) 和 nn.ReLU()的作用?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能让效果变好,为什么?不要问,反正能变好
nn.Linear(8, 1) 的作用?
我们最后是要输出一个发病率数字,所以需要把最后的多个维度的输入变成一个维度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