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搭建kubernetes(K8S)

news2025/1/9 2:08:13

二进制搭建kubernetes(K8S)

    • 一、常见的K8S部署方式
      • 1.Minikube
      • 2.Kubeadmin
      • 3.二进制安装部署
    • 二、二进制搭建K8S(单台master)
      • 1.部署架构规划
      • 2.系统初始化配置
      • 3.部署 docker引擎
      • 4.部署 etcd 集群
      • 4.部署 Master 组件
      • 5.部署 Worker Node 组件
      • 6.部署网络组件
    • 三、负载均衡部署
      • 1.配置load balancer集群双机热备负载均衡(nginx实现负载均衡,keepalived实现双机热备)
      • 2.修改nginx配置文件,配置四层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指定k8s群集2台master的节点ip和6443端口
      • 3.检查配置文件语法
      • 4.部署keepalived服务
      • 5.创建nginx状态检查脚本
      • 6.启动keepalived服务(一定要先启动了nginx服务,再启动keepalived服务)
      • 7.修改node节点上的bootstrap.kubeconfig,kubelet.kubeconfig配置文件为VIP
      • 8.重启kubelet和kube-proxy服务
      • 9.在 lb01 上查看 nginx 和 node 、 master 节点的连接状态

一、常见的K8S部署方式

1.Minikube

Minikube是一个工具,可以在本地快速运行一个单节点微型K8S,仅用于学习、预览K8s的些特性使用。

部署地址: https://kubernetes.io/docs/setup/minikube

2.Kubeadmin

Kubeadmin也是一个工具,提供kubeadm init和kubeadm join,用于快速部署K8S集群,相对简单。

部署地址:https://kubernetes,io/docs/reference/setup-tools/kubeadm/kubeadm/

3.二进制安装部署

从官方下载发行版的二进制包,手动部署每个组件和自签TLS证书,组成K8S集群,新手推荐。

部署地址:https://q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releases

总:Kubeadm降低部署门槛,但屏蔽了很多细节,遇到问题很难排查。如果想更容易可控,推荐使用二进制包部署Kubernetes集群,虽然手动部署麻烦点,期间可以学习很多工作原理,也利于后期维护和出错排错。

二、二进制搭建K8S(单台master)

1.部署架构规划

主机节点主机地址安装的软件
master01192.168.174.12apiserver、comtroller-manager、scheduler、etcd01
node01192.168.174.18kubelet、kube-proxy、docker、etcd02
node02192.168.174.19kubelet、kube-proxy、docker、etcd03

后面服务搭建规划

VIP:192.168.174.100

master02:192.168.174.15

负载均衡nginx+keepalive01(master):192.168.174.18
负载均衡nginx+keepalive02(backup):192.168.174.19

2.系统初始化配置

(1)所有节点上操作

#关闭防火墙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永久关闭firewalld并清空iptables所有表规则
iptables -F && iptables -t nat -F && iptables -t mangle -F && iptables -X
#关闭selinux
setenforce 0
sed -i 's/enforcing/disabled/' /etc/selinux/config
#关闭swap
swapoff -a
sed -ri 's/.*swap.*/#&/' /etc/fstab 

(2)三个节点分开执行

#根据规划设置主机名
#192.168.174.12上面执行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master01
#192.168.174.18上面执行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ode01
#192.168.174.19上面执行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ode02

(3)所有节点执行

#刷新bash使得修改的主机名生效
bash
#使用多行重定向将主机名对应的ip写到hosts里面加快访问速度,注意改为自己的ip
cat >> /etc/hosts << EOF
192.168.174.12 master01
192.168.174.18 node01
192.168.174.19 node02
EOF
#调整内核参数
#使用多行重定向调整内核参数,前2行为开启网桥模式后2行为关闭ipv6协议和开启路由转发
cat > /etc/sysctl.d/k8s.conf << EOF
#开启网桥模式,可将网桥的流量传递给iptables链
net.bridge.bridge-nf-call-ip6tables = 1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 = 1
#关闭ipv6协议
net.ipv6.conf.all.disable_ipv6=1
net.ipv4.ip_forward=1
EOF
#加载内核使得配置内核参数生效
sysctl --system
#时间同步
#安装ntpdate时间同步程序,与本机的windows同步时间
yum install ntpdate -y
ntpdate time.windows.com

3.部署 docker引擎

所有 node 节点部署docker引擎192.168.174.18、192.168.174.19

#安装依赖包以便在系统上安装docker
yum install -y yum-utils device-mapper-persistent-data lvm2 
#添加Docker官方源,并将它设置为docker-ce.repo文件
yum-config-manager --add-repo https://mirrors.aliyun.com/docker-ce/linux/centos/docker-ce.repo 
#yum安装docker-ce和docker客户端以及容器io
yum install -y docker-ce docker-ce-cli containerd.io
#开机自启并现在启动docker
systemctl start docker.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docker.service 

4.部署 etcd 集群

(1)etcd简介

① etcd概念:

etcd是CoreOS团队于2013年6月发起的开源项目,它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高可用的分布式键值(key-value)数据库。etcd内部采用raft协议作为一致性算法,etcd是go语言编写的。

② etcd的特点

etcd 作为服务发现系统,有以下的特点:
简单:安装配置简单,而且提供了HTTP API进行交互,使用也很简单
安全:支持SSL证书验证
快速:单实例支持每秒2k+读操作
可靠:采用raft算法,实现分布式系统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③ etcd端口及部署注意

etcd 目前默认使用2379端口提供HTTP API服务, 2380端口和peer通信(这两个端口已经被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官方预留给etcd)。 即etcd默认使用2379端口对外为客户端提供通讯,使用端口2380来进行服务器间内部通讯。
etcd 在生产环境中一般推荐集群方式部署。由于etcd 的leader选举机制,要求至少为3台或以上的奇数台。

(2)准备签发证书环境

本文使用CFSSL工具签发证书

CFSSL 是 CloudFlare 公司开源的一款 PKI/TLS 工具。 CFSSL 包含一个命令行工具和一个用于签名、验证和捆绑 TLS 证书的 HTTP API 服务。使用Go语言编写。
CFSSL 使用配置文件生成证书,因此自签之前,需要生成它识别的 json 格式的配置文件,CFSSL 提供了方便的命令行生成配置文件。
CFSSL 用来为 etcd 提供 TLS 证书,它支持签三种类型的证书:

  • client 证书,服务端连接客户端时携带的证书,用于客户端验证服务端身份,如 kube-apiserver 访问 etcd;
  • peer 证书,相互之间连接时使用的证书,如 etcd 节点之间进行验证和通信。
    这里全部都使用同一套证书认证。
  • server 证书,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时携带的证书,用于服务端验证客户端身份,如 etcd 对外提供服务;本次实验使用的是server证书。

(3)etcd 集群部署

① 在 master01节点上操作

#在线直接下载方式
#准备cfssl证书生成工具
wget https://pkg.cfssl.org/R1.2/cfssl_linux-amd64 -O /usr/local/bin/cfssl
wget https://pkg.cfssl.org/R1.2/cfssljson_linux-amd64 -O /usr/local/bin/cfssljson
wget https://pkg.cfssl.org/R1.2/cfssl-certinfo_linux-amd64 -O /usr/local/bin/cfssl-certinfo

chmod +x /usr/local/bin/cfssl*

② 本文使用的是的直接上传的安装软件,所有需要的资源在博客文章旁边的资源里有K8S的软件包里

#将cfssl证书签发的工具和命令(cfssl、cfssljson、cfssl-certinfo)上传到/usr/local/bin目录下并添加执行权限
#cfssl:证书签发的工具命令
#cfssljson:将 cfssl 生成的证书(json格式)变为文件承载式证书
#cfssl-certinfo:验证证书的信息
#cfssl-certinfo -cert <证书名称>			#查看证书的信息

cd /usr/local/bin
chmod +x /usr/local/bin/cfssl*
#生成Etcd证书
mkdir /opt/k8s
cd /opt/k8s/
#上传 etcd-cert.sh 和 etcd.sh 到 /opt/k8s/ 目录中
chmod +x etcd-cert.sh etcd.sh
#创建用于生成CA证书、etcd 服务器证书以及私钥的目录
mkdir /opt/k8s/etcd-cert
#移动生成证书的脚本到存放etcd证书的目录下
mv etcd-cert.sh etcd-cert/
#进入创建的目录,执行脚本
cd /opt/k8s/etcd-cert/
#此脚本需要修改80到82行的ip地址依次为master01,node1,node2顺序保存退出
vim  ./etcd-cert.sh
#执行脚本,生成CA证书、etcd 服务器证书以及私钥
./etcd-cert.sh
#查看生成的证书是否为4个.pem结尾3个.json结尾
ls  /opt/k8s/etcd-cer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传 etcd-v3.4.9-linux-amd64.tar.gz 到 /opt/k8s 目录中,启动etcd服务
cd /opt/k8s/
tar zxvf etcd-v3.4.9-linux-amd64.tar.gz
#解压上传的etcd包,内容为3个.md文件一个目录,一个etcd和一个etcdctl启动控制脚本
ls etcd-v3.4.9-linux-amd64
#创建用于存放etcd配置文件,命令文件,证书的目录
mkdir -p /opt/etcd/{cfg,bin,ssl}
#进入解压的etcd包中
cd /opt/k8s/etcd-v3.4.9-linux-amd64/
#将etcd启动和etcdctl控制脚本移动到创建的用于存放etcd命令文件的bin目录下
mv etcd etcdctl /opt/etcd/bin/
#进入创建etcd证书的目录并将本目录下所有证书全部拷贝一份到创建的用于存放etcd证书的路径ssl上
cp /opt/k8s/etcd-cert/*.pem /opt/etcd/ssl/
#进入存放etcd.sh部署etcd集群的脚本目录执行etcd.sh脚本 后面跟三个etcd集群的ip注意格式,进入卡住状态等待其他节点加入,这里需要三台etcd服务同时启动,如果只启动其中一台后,服务会卡在那里,直到集群中所有etcd节点都已启动,先操作不然不会生成system管理和配置文件,重新开启一个shell查看etcd状态
#另一个窗口执行
#查看etcd集群状态是否为自己的三个etcd  ip
ps -ef | grep etcd
#把etcd相关证书文件、命令文件和服务管理文件全部拷贝到另外两个etcd集群节点
scp -r /opt/etcd/ root@192.168.174.18:/opt/
scp -r /opt/etcd/ root@192.168.174.19:/opt/
scp /usr/lib/systemd/system/etcd.service root@192.168.174.18:/usr/lib/systemd/system/
scp /usr/lib/systemd/system/etcd.service root@192.168.174.19:/usr/lib/systemd/system/

②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修改scp过来的etcd配置文件
vim /opt/etcd/cfg/etcd
#[Member]
ETCD_NAME="etcd02"											#修改为etcd02
ETCD_DATA_DIR="/var/lib/etcd/default.etcd"
ETCD_LISTEN_PEER_URLS="https://192.168.174.18:2380"			#修改为node1的ip地址
ETCD_LISTEN_CLIENT_URLS="https://192.168.174.18:2379"		#修改为node1的ip地址

#[Clustering]
ETCD_INITIAL_ADVERTISE_PEER_URLS="https://192.168.174.18:2380"		#修改为node1的ip地址
ETCD_ADVERTISE_CLIENT_URLS="https://192.168.174.18:2379"			#修改为node1的ip地址
ETCD_INITIAL_CLUSTER="etcd01=https://192.168.174.12:2380,etcd02=https://192.168.174.18:2380,etcd03=https://192.168.174.19:2380"
ETCD_INITIAL_CLUSTER_TOKEN="etcd-cluster"
ETCD_INITIAL_CLUSTER_STATE="new"
systemctl start etcd
systemctl enable etcd
systemctl status etcd

③ 在 node02 节点上操作

#在 node02 节点上操作
vim /opt/etcd/cfg/etcd
#[Member]
ETCD_NAME="etcd03"											#修改
ETCD_DATA_DIR="/var/lib/etcd/default.etcd"
ETCD_LISTEN_PEER_URLS="https://192.168.174.19:2380"			#修改为node2的ip地址
ETCD_LISTEN_CLIENT_URLS="https://192.168.198.13:2379"		#修改为node2的ip地址

#[Clustering]
ETCD_INITIAL_ADVERTISE_PEER_URLS="https://192.168.174.19:2380"		#修改为node2的ip地址
ETCD_ADVERTISE_CLIENT_URLS="https://192.168.174.19:2379"		    #修改为node2的ip地址
ETCD_INITIAL_CLUSTER="etcd01=https://192.168.174.12:2380,etcd02=https://192.168.174.18:2380,etcd03=https://192.168.174.19:2380"
ETCD_INITIAL_CLUSTER_TOKEN="etcd-cluster"
ETCD_INITIAL_CLUSTER_STATE="new"
systemctl start etcd
systemctl enable etcd
systemctl status etcd

master节点执行

#master节点执行
cd /opt/k8s/
./etcd.sh etcd01 192.168.174.12 etcd02=https://192.168.174.18:2380,etcd03=https://192.168.174.19:2380

node1 node2执行

#node1 node2执行
systemctl enable --now etcd
#设置开机启动并立即启动etcd,然后回到master上查看是否成功。不是一直前台运行状态即成功

master执行

#master执行:
#检查etcd群集状态
#检查集群监控状态,health全部未true即可
ETCDCTL_API=3 /opt/etcd/bin/etcdctl --cacert=/opt/etcd/ssl/ca.pem --cert=/opt/etcd/ssl/server.pem --key=/opt/etcd/ssl/server-key.pem --endpoints="https://192.168.174.12:2379,https://192.168.174.18:2379,https://192.168.174.19:2379" endpoint health --write-out=table
#查看etcd集群成员列表
ETCDCTL_API=3 /opt/etcd/bin/etcdctl --cacert=/opt/etcd/ssl/ca.pem --cert=/opt/etcd/ssl/server.pem --key=/opt/etcd/ssl/server-key.pem --endpoints="https://192.168.174.12:2379,https://192.168.174.18:2379,https://192.168.174.19:2379" --write-out=table member li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部署 Master 组件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上传 master.zip 和 k8s-cert.sh 到 /opt/k8s 目录中,解压 master.zip 压缩包
cd /opt/k8s/
#解压master组件包,里面有master的4个组件脚本,添加权限
unzip master.zip
chmod +x *.sh
#创建kubernetes工作目录
mkdir -p /opt/kubernetes/{bin,cfg,ssl,logs}
#创建用于生成CA证书、相关组件的证书和私钥的目录
mkdir /opt/k8s/k8s-cert
#将k8s证书移动到创建的k8s的证书存放路径
mv /opt/k8s/k8s-cert.sh /opt/k8s/k8s-cert
cd /opt/k8s/k8s-cert/
#修改脚本中的56-60行顺序是第一个为master1、第二个为master2此为master单节点可以删除、第三个为master虚拟ip、第四load balancer01(master)第五为load balancer01(backup)。第四第五可以删除。单节点master不用,若后面需要做集群需要提前规划好ip,第一个地址为master地址:192.168.198.11;第二个地址为VTP虚拟地址:配置文件里的文字部分需删除
chmod +x k8s-cert.sh
vim /opt/k8s/k8s-cert/k8s-cert.sh
#生成CA证书、相关组件的证书和私钥
./k8s-cert.sh
#显示生成的证书等一共8个.pem结尾
ls *pe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ca证书和apiserver证书拷贝到创建的存放证书的ssl/目录下
cp ca*pem apiserver*pem /opt/kubernetes/ssl/
#上传 kubernetes-server-linux-amd64.tar.gz 到 /opt/k8s/ 目录中,解压 kubernetes 压缩包
cd /opt/k8s/
#上传 kubernetes-server-linux-amd64.tar.gz 到 /opt/k8s/ 目录中,解压 kubernetes 压缩包
tar zxvf kubernetes-server-linux-amd64.tar.gz
#进入解压后的k8s的bin目录中将4个组件拷贝到创建的k8s存放bin文件的路径下
cd /opt/k8s/kubernetes/server/bin
cp kube-apiserver kubectl kube-controller-manager kube-scheduler /opt/kubernetes/bin/
ln -s /opt/kubernetes/bin/* /usr/local/bin/
#本地创建 bootstrap token 认证文件,apiserver 启动时会调用,然后就相当于在集群内创建了一个这个用户,接下来就可以用 RBAC 给他授权
cd /opt/k8s/
vim token.sh

#!/bin/bash
#获取随机数前16个字节内容,以十六进制格式输出,并删除其中空格
BOOTSTRAP_TOKEN=$(head -c 16 /dev/urandom | od -An -t x | tr -d ' ')
#生成 token.csv 文件,按照 Token序列号,用户名,UID,用户组 的格式生成
cat > /opt/kubernetes/cfg/token.csv <<EOF
${BOOTSTRAP_TOKEN},kubelet-bootstrap,10001,"system:kubelet-bootstrap"
EOF

#保存后退出
chmod +x token.sh
./token.sh
#创建 bootstrap token 认证文件,apiserver 启动时会调用,然后就相当于在集群内创建了一个这个用户,接下来就可以用 RBAC 给他授权,查看是否生成了csv文件
cat /opt/kubernetes/cfg/token.cs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进制文件、token、证书都准备好后,开启 apiserver 服务,将apiserver.sh脚本导入到目录下
cd /opt/k8s/
./apiserver.sh 192.168.174.12 https://192.168.174.12:2379,https://192.168.174.18:2379,https://192.168.174.19:2379
#检查进程是否启动成功,过滤kube-apiserver最上面一个后面会有-etcd-servers=https://192.168.174.12:2379,https://192.168.174.18:2379,https://192.168.174.19:2379 --bind-address=192.168.174.12 --secure-port=6443此信息为正常,注意ip要改为自己的ip地址
https://blog.csdn.net/weixin_67287151/article/details/130562192

ps aux | grep kube-apiserv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安全端口6443用于接收HTTPS请求,用于基于Token文件或客户端证书等认证
#过滤端口只有监控本机ip的6443为正常
netstat -natp | grep 644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启动 scheduler 服务
cd /opt/k8s/
#修改脚本中的ip,第47行KUBE_APISERVER="https://192.168.174.12:6443"为自己的apiserver的ip地址本文是master地址,保存退出
vim  scheduler.sh
#运行shceduler组件脚本,查看服务是否正常
./scheduler.sh
ps aux | grep kube-schedul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修改第58行的ip,KUBE_APISERVER="https://192.168.174.12:6443"为自己的apiserver的ip地址本文是master地址
vim controller-manager.sh
#启动 controller-manager 服务
./controller-manager.sh
#运行controller-manager.sh组件脚本,查看服务是否正常
ps aux | grep kube-controller-manag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修改第4行的ip地址,KUBE_APISERVER="https://192.168.174.12:6443"为自己的apiserver的ip地址本文是master地址
vim ./admin.sh
#生成kubectl连接集群的证书
./admin.sh
#创建集群以及用户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cluster-system-anonymous --clusterrole=cluster-admin --user=system:anonymous
#通过kubectl工具查看当前集群组件状态
kubectl get c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版本信息
kubectl vers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部署 Worker Node 组件

在所有 node 节点上操作

#在所有 node 节点上操作
#创建kubernetes工作目录
mkdir -p /opt/kubernetes/{bin,cfg,ssl,logs}
#上传 node.zip 到 /opt 目录中,解压 node.zip 压缩包,获得kubelet.sh、proxy.sh
cd /opt/
unzip node.zip
chmod +x kubelet.sh proxy.sh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把 kubelet、kube-proxy 拷贝到 node 节点
cd /opt/k8s/kubernetes/server/bin
scp kubelet kube-proxy root@192.168.174.18:/opt/kubernetes/bin/
scp kubelet kube-proxy root@192.168.174.19:/opt/kubernetes/bin/

#上传 kubeconfig.sh 文件到 /opt/k8s/kubeconfig 目录中,生成 kubeconfig 的配置文件
mkdir /opt/k8s/kubeconfig
cd /opt/k8s/kubeconfig
chmod +x kubeconfig.sh
./kubeconfig.sh 192.168.174.12 /opt/k8s/k8s-cert/
#把配置文件 bootstrap.kubeconfig、kube-proxy.kubeconfig 2个授权文件拷贝到 node 节点
scp bootstrap.kubeconfig kube-proxy.kubeconfig root@192.168.174.18:/opt/kubernetes/cfg/
scp bootstrap.kubeconfig kube-proxy.kubeconfig root@192.168.174.19:/opt/kubernetes/cfg/
#RBAC授权,使用户 kubelet-bootstrap 能够有权限发起 CSR 请求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kubelet-bootstrap --clusterrole=system:node-bootstrapper --user=kubelet-bootstra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启动 kubelet 服务
cd /opt/
#此处是本机node01地址
./kubelet.sh 192.168.174.18
ps aux | grep kubel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通过 CSR 请求
#检查到 node01 节点的 kubelet 发起的 CSR 请求,Pending 表示等待集群给该节点签发证书
kubectl get csr
NAME                                                   AGE   SIGNERNAME                                    REQUESTOR           CONDITION
node-csr-P22F6DfVnVdvdqPz9SXBqS8lVyhyP7yuKET3GB_ehds   40s   kubernetes.io/kube-apiserver-client-kubelet   kubelet-bootstrap   Pendin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 CSR 请求,注意此处是前面node的节点签发证书kubectl certificate approve
kubectl certificate approve node-csr-P22F6DfVnVdvdqPz9SXBqS8lVyhyP7yuKET3GB_ehds
#Approved,Issued 表示已授权 CSR 请求并签发证书
kubectl get cs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节点,由于网络插件还没有部署,节点会没有准备就绪 NotReady
kubectl get nod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加载 ip_vs 模块
for i in $(ls /usr/lib/modules/$(uname -r)/kernel/net/netfilter/ipvs|grep -o "^[^.]*");do echo $i; /sbin/modinfo -F filename $i >/dev/null 2>&1 && /sbin/modprobe $i;done
#启动proxy服务
cd /opt/
./proxy.sh 192.168.174.18
ps aux | grep kube-prox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部署网络组件

(1)K8S 中 Pod 网络介绍

① K8S 中 Pod 网络通信:

  • Pod 内容器与容器之间的通信
    在同一个 Pod 内的容器(Pod 内的容器是不会跨宿主机的)共享同一个网络命名空间,相当于它们在同一台机器上一样,可以用 localhost 地址访问彼此的端口。
  • 同一个 Node 内 Pod 之间的通信
    每个 Pod 都有一个真实的全局 IP 地址,同一个 Node 内的不同 Pod 之间可以直接采用对方 Pod 的 IP 地址进行通信,Pod1 与 Pod2 都是通过 Veth 连接到同一个 docker0/cni0 网桥,网段相同,所以它们之间可以直接通信。
  • 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的通信
    Pod 地址与 docker0 在同一网段,docker0 网段与宿主机网卡是两个不同的网段,且不同 Node 之间的通信只能通过宿主机的物理网卡进行。要想实现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的通信,就必须想办法通过主机的物理网卡 IP 地址进行寻址和通信。因此要满足两个条件:Pod 的 IP 不能冲突;将 Pod 的 IP 和所在的 Node 的 IP 关联起来,通过这个关联让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直接通过内网 IP 地址通信。

② Overlay Network:

叠加网络,在二层或者三层基础网络上叠加的一种虚拟网络技术模式,该网络中的主机通过虚拟链路隧道连接起来。
通过Overlay技术(可以理解成隧道技术),在原始报文外再包一层四层协议(UDP协议),通过主机网络进行路由转发。这种方式性能有一定损耗,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报文的修改。目前Overlay主要采用VXLAN。

③ VXLAN:

将源数据包封装到UDP中,并使用基础网络的IP/MAC作为外层报文头进行封装,然后在以太网上传输,到达目的地后由隧道端点解封装并将数据发送给目标地址。

④ Flannel:

Flannel 的功能是让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主机创建的 Docker 容器都具有全集群唯一的虚拟 IP 地址。
Flannel 是 Overlay 网络的一种,也是将 TCP 源数据包封装在另一种网络包里面进行路由转发和通信,目前支持 UDP、VXLAN、Host-gw 3种数据转发方式。

⑤ Flannel UDP 模式的工作原理:

node跨节点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从主机 A 上 Pod 的源容器中发出后,经由所在主机的 docker0/cni0 网络接口转发到 flannel0 接口,flanneld 服务监听在 flannel0 虚拟网卡的另外一端。
Flannel 通过 Etcd 服务维护了一张节点间的路由表。源主机 A 的 flanneld 服务将原本的数据内容封装到 UDP 报文中, 根据自己的路由表通过物理网卡投递给目的节点主机 B 的 flanneld 服务,数据到达以后被解包,然后直接进入目的节点的 flannel0 接口, 之后被转发到目的主机的 docker0/cni0 网桥,最后就像本机容器通信一样由 docker0/cni0 转发到目标容器。

⑥ ETCD 之 Flannel 提供说明:

存储管理Flannel可分配的IP地址段资源
监控 ETCD 中每个 Pod 的实际地址,并在内存中建立维护 Pod 节点路由表

由于 UDP 模式是在用户态做转发,会多一次报文隧道封装,因此性能上会比在内核态做转发的 VXLAN 模式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⑦ VXLAN 模式:

VXLAN 模式使用比较简单,flannel 会在各节点生成一个 flannel.1 的 VXLAN 网卡(VTEP设备,负责 VXLAN 封装和解封装)。
VXLAN 模式下封包与解包的工作是由内核进行的。flannel 不转发数据,仅动态设置 ARP 表和 MAC 表项。
UDP 模式的 flannel0 网卡是三层转发,使用 flannel0 时在物理网络之上构建三层网络,属于 ip in udp ;VXLAN 模式是二层实现,overlay 是数据帧,属于 mac in udp 。

vxlan隧道方案:默认配置,利用内核级别的vxlan的封装host之间的传送包——好用

⑧ Flannel VXLAN 模式跨主机的工作原理:

  • 数据帧从主机 A 上 Pod 的源容器中发出后,经由所在主机的 docker0/cni0 网络接口转发到 flannel.1 接口
  • flannel.1 收到数据帧后添加 VXLAN 头部,封装在 UDP 报文中
  • 主机 A 通过物理网卡发送封包到主机 B 的物理网卡中
  • 主机 B 的物理网卡再通过 VXLAN 默认端口 4789 转发到 flannel.1 接口进行解封装
  • 解封装以后,内核将数据帧发送到 cni0,最后由 cni0 发送到桥接到此接口的容器 B 中。

⑨ Kubernetes的三种网络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flannel三种网络模式

vxlan隧道方案: 默认配置,三层,利用内核级别的vxlan的封装host之间的传送包 好用,基于udp

host-gw路由网关 : 二层网络配置 不支持 云环境 ,通过在hst路由表中直接创建到其他主机subnet的路由条目

udp:在用户态实现的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2)部署 flannel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上传 cni-plugins-linux-amd64-v0.8.6.tgz 和 flannel.tar 到 /opt 目录中
cd /opt/
docker load -i flannel.tar
mkdir /opt/cni/bin -p
tar zxvf cni-plugins-linux-amd64-v0.8.6.tgz -C /opt/cni/bin

在 node02 节点上操作

#在 node02 节点上操作
#上传 cni-plugins-linux-amd64-v0.8.6.tgz 和 flannel.tar 到 /opt 目录中
cd /opt/
docker load -i flannel.tar
mkdir /opt/cni/bin -p
tar zxvf cni-plugins-linux-amd64-v0.8.6.tgz -C /opt/cni/bin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上传 kube-flannel.yml 文件到 /opt/k8s 目录中,部署 CNI 网络
cd /opt/k8s
#加载上传的flannel的yml文件部署 CNI 网络
kubectl apply -f kube-flannel.yml 
#用于在Kubernetes集群中获取kube-system命名空间中所有Pod的状态信息
kubectl get pods -n kube-syste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节点状态为ready正常
kubectl get nod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node02 节点部署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cd /opt/
scp kubelet.sh proxy.sh root@192.168.174.19:/opt/
scp kubelet.sh proxy.sh root@192.168.174.12:/opt/
scp -r /opt/cni root@192.168.174.19:/opt/

在 node02 节点上操作

#在 node02 节点上操作
#启动kubelet服务
cd /opt/
chmod +x kubelet.sh
./kubelet.sh 192.168.174.19
ps aux | grep kubel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kubectl get csr
NAME                                                   AGE   SIGNERNAME                                    REQUESTOR           CONDITION
node-csr-B-p1t9M9pHKtsc6bs4f9YCDISJ1jVYpo_L_nuHN1GiU   35s   kubernetes.io/kube-apiserver-client-kubelet   kubelet-bootstrap   Pending
node-csr-P22F6DfVnVdvdqPz9SXBqS8lVyhyP7yuKET3GB_ehds   11m   kubernetes.io/kube-apiserver-client-kubelet   kubelet-bootstrap   Approved,Issued

#通过 CSR 请求,注意kubectl certificate approve后面跟的是前面查询的节点
kubectl certificate approve node-csr-P22F6DfVnVdvdqPz9SXBqS8lVyhyP7yuKET3GB_ehds

#查看
kubectl get csr
NAME                                                   AGE   SIGNERNAME                                    REQUESTOR           CONDITION
node-csr-B-p1t9M9pHKtsc6bs4f9YCDISJ1jVYpo_L_nuHN1GiU   91s   kubernetes.io/kube-apiserver-client-kubelet   kubelet-bootstrap   Pending
node-csr-P22F6DfVnVdvdqPz9SXBqS8lVyhyP7yuKET3GB_ehds   12m   kubernetes.io/kube-apiserver-client-kubelet   kubelet-bootstrap   Approved,Issue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加载 ipvs 模块
for i in $(ls /usr/lib/modules/$(uname -r)/kernel/net/netfilter/ipvs|grep -o "^[^.]*");do echo $i; /sbin/modinfo -F filename $i >/dev/null 2>&1 && /sbin/modprobe $i;done

#使用proxy.sh脚本启动proxy服务
cd /opt/
chmod +x proxy.sh
./proxy.sh 192.168.174.19

#查看群集中的节点状态
kubectl get nod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部署 CoreDNS

在所有 node 节点上操作

#在所有 node 节点上操作
#上传 coredns.tar 到 /opt 目录中
cd /opt
docker load -i coredns.tar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上传 coredns.yaml 文件到 /opt/k8s 目录中,部署 CoreDNS 
cd /opt/k8s
kubectl apply -f coredns.yaml

kubectl get pods -n kube-system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coredns-6954c77b9b-vjplb   1/1     Running   0          7s
kube-flannel-ds-v96kj      1/1     Running   0          7m32s

#DNS 解析测试
kubectl run -it --rm dns-test --image=busybox:1.28.4 sh
If you don't see a command prompt, try pressing enter.
/ # nslookup kubernetes
Server:    10.0.0.2
Address 1: 10.0.0.2 kube-dns.kube-system.svc.cluster.local

Name:      kubernetes
Address 1: 10.0.0.1 kubernetes.default.svc.cluster.local

(5)master02 节点部署

//从 master01 节点上拷贝证书文件、各master组件的配置文件和服务管理文件到 master02 节点
scp -r /opt/etcd/ root@192.168.174.15:/opt/
scp -r /opt/kubernetes/ root@192.168.174.15:/opt
scp -r /root/.kube root@192.168.174.15:/root
scp /usr/lib/systemd/system/{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service root@192.168.174.15:/usr/lib/systemd/system/

//修改配置文件kube-apiserver中的IP
vim /opt/kubernetes/cfg/kube-apiserver
KUBE_APISERVER_OPTS="--logtostderr=true \
--v=4 \
--etcd-servers=https://192.168.174.12:2379,https://192.168.174.18:2379,https://192.168.174.19:2379 \
--bind-address=192.168.174.15 \				#修改
--secure-port=6443 \
--advertise-address=192.168.174.15 \			#修改
......

//在 master02 节点上启动各服务并设置开机自启
systemctl start kube-apiserver.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kube-apiserver.service
systemctl start kube-controller-manager.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kube-controller-manager.service
systemctl start kube-scheduler.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kube-scheduler.service

//查看node节点状态
ln -s /opt/kubernetes/bin/* /usr/local/bin/
kubectl get nodes
kubectl get nodes -o wide			#-o=wide:输出额外信息;对于Pod,将输出Pod所在的Node名
//此时在master02节点查到的node节点状态仅是从etcd查询到的信息,而此时node节点实际上并未与master02节点建立通信连接,因此需要使用一个VIP把node节点与master节点都关联起来

三、负载均衡部署

1.配置load balancer集群双机热备负载均衡(nginx实现负载均衡,keepalived实现双机热备)

在lb01、lb02节点上操作(可在node1,2上做)

配置nginx的官方在线yum源,配置本地nginx的yum源
cat > /etc/yum.repos.d/nginx.repo << 'EOF'
[nginx]
name=nginx repo
baseurl=http://nginx.org/packages/centos/7/$basearch/
gpgcheck=0
EOF
yum install nginx -y

2.修改nginx配置文件,配置四层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指定k8s群集2台master的节点ip和6443端口

vim /etc/nginx/nginx.conf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添加
stream {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upstream_addr - [$time_local] $status $upstream_bytes_sent';
    
	access_log  /var/log/nginx/k8s-access.log  main;

    upstream k8s-apiserver {
        server 192.168.174.12:6443;
        server 192.168.174.15:6443;
    }
    server {
        listen 6443;
        proxy_pass k8s-apiserver;
    }
}

http {
......

3.检查配置文件语法

nginx -t   
//启动nginx服务,查看已监听6443端口
systemctl start nginx
systemctl enable nginx
netstat -natp | grep ngin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部署keepalived服务

yum install keepalived -y

//修改keepalived配置文件
vim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 接收邮件地址
   notification_email {
     acassen@firewall.loc
     failover@firewall.loc
     sysadmin@firewall.loc
   }
   # 邮件发送地址
   notification_email_from Alexandre.Cassen@firewall.loc
   smtp_server 127.0.0.1
   smtp_connect_timeout 30
   router_id NGINX_MASTER	#lb01节点的为 NGINX_MASTER,lb02节点的为 NGINX_BACKUP
}

#添加一个周期性执行的脚本
vrrp_script check_nginx {
    script "/etc/nginx/check_nginx.sh"	#指定检查nginx存活的脚本路径
}

vrrp_instance VI_1 {
    state MASTER			#lb01节点的为 MASTER,lb02节点的为 BACKUP
    interface ens33			#指定网卡名称 ens33
    virtual_router_id 51	#指定vrid,两个节点要一致
    priority 100			#lb01节点的为 100,lb02节点的为 90
    advert_int 1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111
    }
    virtual_ipaddress {
        192.168.174.100/24	#指定 VIP
    }
    track_script {
        check_nginx			#指定vrrp_script配置的脚本
    }
}

5.创建nginx状态检查脚本

vim /etc/nginx/check_nginx.sh
#!/bin/bash
#egrep -cv "grep|$$" 用于过滤掉包含grep 或者 $$ 表示的当前Shell进程ID,即脚本运行的当前进程ID号
count=$(ps -ef | grep nginx | egrep -cv "grep|$$")

if [ "$count" -eq 0 ];then
    systemctl stop keepalived
fi


chmod +x /etc/nginx/check_nginx.sh

6.启动keepalived服务(一定要先启动了nginx服务,再启动keepalived服务)

systemctl start keepalived
systemctl enable keepalived
ip a				#查看VIP是否生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修改node节点上的bootstrap.kubeconfig,kubelet.kubeconfig配置文件为VIP

cd /opt/kubernetes/cfg/
vim bootstrap.kubeconfig 
server: https://192.168.174.100:6443
                      
vim kubelet.kubeconfig
server: https://192.168.174.100:6443
                        
vim kube-proxy.kubeconfig
server: https://192.168.174.100:6443

8.重启kubelet和kube-proxy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kubelet.service 
systemctl restart kube-proxy.service

9.在 lb01 上查看 nginx 和 node 、 master 节点的连接状态

netstat -natp | grep ngin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97226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DevOps管理软件生命周期

整体的软件开发流程 PLAN&#xff1a;开发团队根据客户的目标制定开发计划 CODE&#xff1a;根据PLAN开始编码过程&#xff0c;需要将不同版本的代码存储在一个库中。GIT,SVN BUILD&#xff1a;编码完成后&#xff0c;需要将代码构建并且运行。MAVEN TEST&#xff1a;成功构建…

软件测试/测试开发丨Selenium Web自动化多浏览器处理

点此获取更多相关资料 本文为霍格沃兹测试开发学社学员学习笔记分享 原文链接&#xff1a;https://ceshiren.com/t/topic/27185 一、多浏览器测试介绍 1.1、多浏览器测试背景 用户使用的浏览器(firefox,chrome,IE 等)web 应用应该能在任何浏览器上正常的工作&#xff0c;这样…

配置本地maven

安装maven安装包 修改环境变量 vim ~/.bash_profile export JMETER_HOME/Users/yyyyjinying/apache-jmeter-5.4.1 export GOROOT/usr/local/go export GOPATH/Users/yyyyjinying/demo-file/git/backend/go export GROOVY_HOME/Users/yyyyjinying/sortware/groovy-4.0.14 exp…

2023-9-4 筛法求欧拉函数

题目链接&#xff1a;筛法求欧拉函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long long LL;const int N 1000010;int primes[N], cnt; int phi[N]; bool st[N];LL get_eulers(int n) {phi[1] 1; for(int i 2; i < n; i){if(!…

Mybatis的关系关联配置

前言 MyBatis是一个流行的Java持久化框架&#xff0c;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强大的方式来映射Java对象和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在MyBatis中&#xff0c;关系关联配置是一种用于定义对象之间关系的方式&#xff0c;它允许我们在查询数据库时同时获取相关联的对象。 在MyBatis中&…

数学建模--非整数规划求解的Python实现

目录 1.算法流程简介 2.算法核心代码 3.算法效果展示 1.算法流程简介 #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我们采用通用的minimize函数来求解 #minimize(f,x,method,bounds,contrains) #f是待求函数 #x是代求的自变量 #method是求解方法 #bounds是取值范围边界 #contrains是约束条件 &q…

vscode 上传项目到gitlab

第一步初始化项目 如果没有创建过分支&#xff08;创建分支这里不记录&#xff09;&#xff0c;默认是master分支&#xff1a; ①将所需要的上传的文件添加到暂存区&#xff0c;如图&#xff1a; ②填写一下注释信息&#xff0c;将暂存区的文件上传到本地分支&#xff08;没有创…

vue仿企微文档给页面加水印(水印内容可自定义,超简单)

1.在src下得到utils里新建一个文件watermark.js /** 水印添加方法 */let setWatermark (str1, str2) > {let id 1.23452384164.123412415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 null) {document.body.removeChild(document.getElementById(id))}let can document.createE…

vue使用jsencrypt实现rsa前端加密

实现 RSA 加密 介绍 vue 完成 rsa 加密传输&#xff0c;jsencrypt 实现参数的前端加密 1 安装 jsencrypt npm install jsencrypt2 编写 jsencrypt.js 在 utils 文件夹中新建 jsencrypt.js 文件&#xff0c;内容如下&#xff1a;注意点&#xff1a;一般公钥都是后端生成好的&a…

thinkphp6 入门(4)--数据库操作 增删改查

一、设计数据库表 比如我新建了一个数据库表&#xff0c;名为test 二、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 本地测试 直接在.env中修改&#xff0c;不用去config/database.php中修改 正式环境 三、增删改查 引入Db库 use think\facade\Db; 假设新增的控制器路径为 app\test\control…

【深度学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铁路信号灯识别方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铁路信号灯识别方法 摘 要&#xff1a;1 引言2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2.1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2.2.1 卷积层2.2.2 池化层2.2.3 全连接层 3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实现3.1 数据集制作3.2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3.2.1 前向传播过程 4 实验5 结语 摘 要&#xff1a; 目前中…

ctfhub ssrf(3关)

文章目录 内网访问伪协议读取文件扫描端口 内网访问 根据该题目&#xff0c;是让我们访问127.0.0.1/falg.php&#xff0c;访问给出的链接后用bp抓包&#xff0c;修改URL&#xff0c;发送后得到flag&#xff1a; 伪协议读取文件 这题的让我们用伪协议&#xff0c;而网站的目录…

【算法】树上倍增 LCA

文章目录 相关链接模板题目1483. 树节点的第 K 个祖先最近公共祖先LCA的求法 练习题目2836. 在传球游戏中最大化函数值2846. 边权重均等查询 扩展题目 相关链接 把相关链接放在最前面是因为&#xff0c;周赛遇到了几次&#xff0c;不会做。这才想起来学一下这个算法。 【力扣…

快讯 | ALVA 荣获首届“格物杯”联通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复赛一等奖!

8 月 7 日&#xff0c;“物聚龙江 智联百业”物联网创新发展合作交流暨首届“格物杯”联通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企业赛道复赛 (赛区四)在哈尔滨举办。 ALVA Systems 凭借智能远程协助平台—— ALVA Rainbow 在近 50 家企业中脱颖而出&#xff0c;荣获首届“格物杯”联通物联网应…

Docker的数据管理(持久化存储)

文章目录 一、概述二、数据卷三、数据卷容器四、端口映射五、容器互联&#xff08;使用centos镜像&#xff09;总结 一、概述 管理 Docker 容器中数据主要有两种方式&#xff1a;数据卷&#xff08;Data Volumes&#xff09;和数据卷容器&#xff08;DataVolumes Containers&a…

Hadoop的概述与安装

Hadoop的概述与安装 一、Hadoop内部的三个核心组件1、HDFS&#xff1a;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2、YARN&#xff1a;分布式资源调度系统3、MapReduce&#xff1a;分布式离线计算框架4、Hadoop Common&#xff08;了解即可&#xff09; 二、Hadoop技术诞生的一个生态圈数据采集存储数…

Ext Direct 全解密

Ext Direct 相关的类 Ext Direct旨在通过提供单一接口来简化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从而减少验证数据和处理返回数据包(读取数据、错误条件等)通常需要的公共代码量。 Ext Direct 相关的类基本位于 Ext.direct 包中, 除此之外, 还有Direct类型的数据代码 Ext.data.pr…

linux复习笔记01(小滴课堂)

1.安装CentOs7系统 点击下一步在自定义硬件中&#xff1a; 我们可以删除我们不使用的&#xff0c;后续如果需要再加上即可。 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启这台虚拟机了。 我们可以进行下载cetos7. 这里选择简体中文就可以。 时间的设置。 可以开启下网络。 在这里选择设置root密码&#…

MybatisPlus 核心功能 条件构造器 自定义SQL Service接口 静态工具

MybatisPlus 快速入门 常见注解 配置_软工菜鸡的博客-CSDN博客 2.核心功能 刚才的案例中都是以id为条件的简单CRUD&#xff0c;一些复杂条件的SQL语句就要用到一些更高级的功能了。 2.1.条件构造器 除了新增以外&#xff0c;修改、删除、查询的SQL语句都需要指定where条件。因此…

Nginx启动时提示nginx: [emerg] still could not bind()

启动Nginx报这个nginx: [emerg] still could not bind()。 问题原因 nginx启动要使用的端口被占用了 解决方法&#xff1a; 1、根据Nginx配置文件查看配置的端口默认的是80端口&#xff0c;然后我们输出指令查看端口占用情况。 输入命令&#xff1a; netstat -ntlp|grep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