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说的“自来水”是指从水龙头里放出来的水。但从水龙头里放出来并不等于安全卫生。实际上,原水必须经过各种处理措施之后才能称为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每一滴水都要经过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个步骤的处理,才能去除杂质和细菌,变得安全安全卫生。
混凝:天然水中有许多悬浮颗粒,因为质量比较轻,沉淀的速度很慢,要把这些杂质去掉,首先要在源水中加入化学物质,比如硫酸铝、三氯化铁、碱式氯化铝等混凝剂。混凝剂会与悬浮颗粒形成较大的絮状物,"帮助"悬浮颗粒从水中沉降下来。
沉淀:沉淀的作用是去除混凝时产生的絮状物。水在长长的沉淀池中缓慢平稳的流动,絮状物在流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沉降,经过沉淀的水用肉眼看已经很澄清了,但是其中仍有一些悬浮颗粒和微生物,要达到卫生规范的要求,水质还需经过接下来的过滤和消毒处理。
过滤:水再通过砂、砾石滤料层,其中的悬浮颗粒和微生物被拦截了下来。而且,经过过滤的水,残留的细菌、病毒失去悬浮颗粒的保护而呈裸露状态,为下一步的消毒创造了条件。
消毒:经过前面三步水中大部分的微生物已经去除了,但这还难以达到卫生规范的微生物指标要求,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水还必须消毒。目前大多数水厂使用的是氯化消毒,氯消毒具有持续杀菌作用,可抑制细菌的繁殖,确保出厂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
目前自来水厂饮用水水处理普遍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絮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氯消毒”,受其净化功能的限制,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较低,特别是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另外,也很难彻底去除农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藻毒素。水源污染速度和程度远远大于自来水厂的净化处理能力。
常规工艺存在的问题
1、机械过滤器:只是拦截过滤砂滤、悬浮物等肉眼可见无,对溶解性的有毒有害物质无效果;
2、锰砂过滤器:需要曝气,占地面积大,铁、锰含量高的情况下去除效果不理想;
3、软化器:可降低水质硬度,但会引入钠离子,对人体心脑血管不利;
4、反渗透膜:制备纯水,所有的矿物元素都会拦截过滤掉,不利于健康饮水。
饮用水的净化处理关乎民生之本,饮用水处理的技术创新和安全性能便是为此保驾护航的关键,我司引进的离子交换工艺技术作为饮用水深度处理来说,能够起到末端保障的作用,希望此项技术的分享能对相关行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水处理技术问题,可关注我主页的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