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之并发理论基础
- 一、为什么需要多线程
- 二、线程不安全
- 1、三要素之一可见性(CPU缓存引起)
- 2、三要素之一原子性(分时复用引起)
- 3、三要素之一有序性(重排序引起)
一、为什么需要多线程
- CPU 增加了缓存,以均衡与内存的速度差异;// 导致 可见性问题
- 操作系统增加了进程、线程,以分时复用 CPU,进而均衡 CPU 与 I/O 设备的速度差异;// 导致 原子性问题
- 编译程序优化指令执行次序,使得缓存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地利用。// 导致 有序性问题
二、线程不安全
如果多个线程对同一个共享数据进行访问而不采取同步操作的话,那么操作的结果是不一致的。
例如1000 个线程同时对 cnt 执行自增操作,操作结束之后它的值有可能小于 1000。
1、三要素之一可见性(CPU缓存引起)
可见性: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另外一个线程能够立刻看到。
//线程1执行的代码
int i = 0;
i = 10;
//线程2执行的代码
j = i;
假若执行线程1的是CPU1,执行线程2的是CPU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线程1执行 i =10这句时,会先把i的初始值加载到CPU1的高速缓存中,然后赋值为10,那么在CPU1的高速缓存当中i的值变为10了,却没有立即写入到主存当中。
此时线程2执行 j = i,它会先去主存读取i的值并加载到CPU2的缓存当中,注意此时内存当中i的值还是0,那么就会使得j的值为0,而不是10.
这就是可见性问题,线程1对变量i修改了之后,线程2没有立即看到线程1修改的值。
2、三要素之一原子性(分时复用引起)
原子性:即一个操作或者多个操作 要么全部执行并且执行的过程不会被任何因素打断,要么就都不执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下面这段代码:
int i = 1;
// 线程1执行
i += 1;
// 线程2执行
i += 1;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i += 1
需要三条 CPU 指令
- 将变量 i 从内存读取到 CPU寄存器;
- 在CPU寄存器中执行 i + 1 操作;
- 将最后的结果i写入内存(缓存机制导致可能写入的是 CPU 缓存而不是内存)。
由于CPU分时复用(线程切换)的存在,线程1执行了第一条指令后,就切换到线程2执行,假如线程2执行了这三条指令后,再切换会线程1执行后续两条指令,将造成最后写到内存中的i值是2而不是3。
3、三要素之一有序性(重排序引起)
有序性:即程序执行的顺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
但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常常会对指令做重排序。重排序分三种类型:
- 编译器优化的重排序。编译器在不改变单线程程序语义的前提下,可以重新安排语句的执行顺序。
- 指令级并行的重排序。现代处理器采用了指令级并行技术(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 ILP)来将多条指令重叠执行。如果不存在数据依赖性,处理器可以改变语句对应机器指令的执行顺序。
- 内存系统的重排序。由于处理器使用缓存和读 / 写缓冲区,这使得加载和存储操作看上去可能是在乱序执行。
从 java 源代码到最终实际执行的指令序列,会分别经历下面三种重排序:
上述的 1 属于编译器重排序,2 和 3 属于处理器重排序。这些重排序都可能会导致多线程程序出现内存可见性问题。对于编译器,JMM 的编译器重排序规则会禁止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不是所有的编译器重排序都要禁止)。对于处理器重排序,JMM 的处理器重排序规则会要求 java 编译器在生成指令序列时,插入特定类型的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s,intel 称之为 memory fence)指令,通过内存屏障指令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不是所有的处理器重排序都要禁止)。
- 平安夜到了,向唯美的星空许个愿,愿你生活甜蜜平静;向悠扬的钟声祈个祷,愿你事业路上顺利平坦;向亲爱的朋友问声好,愿你快乐无忧,幸福安康,一生平安。祝平安夜快乐!
-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 你的饭钱,你的零用钱,你所有所有未步入社会前的支出都是父母给你的,你有什么资格颓废?你还你爸妈养你的钱了吗?
- 一直相信,会有一个高度,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 祝你平安夜乐相伴,福相随。
- 愿你幸福永健康,好运财运长伴你!
- 如果你总是做自己擅长的事,那你将永远不会进步。
- 祝你平安夜乐相伴,福相随。
- 然万物好像逝去了,但是,你瞧!那火红的枫叶在树枝上摇摆着,就像是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手拉手一起跳着欢快的舞蹈呢。有些枫叶因跳舞不慎,从树枝上跌了下来,瞬间化作了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
- 平安夜我一个人过,圣诞节我一个人过,跨年夜我一个人过,元旦我还是一个人,快到的生日是不是也要一个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