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写机器人课程博客并一直坚持?(2021)
创新源自真心,“乱”创新的课程徒有其表,“不”创新的课程逐渐凋零。
个人觉得,课程教学创新宏观上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微观上的目标让学生从专业视角理解所学科目知识和内涵并掌握其应用,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特点做好学习和职业规划。
个人所有的教学创新只有一个出发点,让学生不断成长,或者说学生学有所获,这里收获因人而异。教学创新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一代代年轻人的爱。
云原生ROS机器人课程生态结合最新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程教学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与此同时,也想通过个人案例去激励学生,不断突破,只有这样学生才对学习机器人有兴趣有期待,唯有如此,这样的课程生态才有未来,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教学创新就是点亮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激励学生为此不懈奋斗。
- 您教学创新的初衷是什么?(例如,学校背景,个人动机,等等)
从2012年开始规划,到写这个总结博客,已经整整十年了。
花费十年的时间,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也得到需要结论,很多事情不仅个人力量无法改变,即便是一个大团队也可能必败无疑。
第一个问题,人才培养与人才梯度的问题(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人才缺口大)。分为三个方面考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断层):
1 人才断层
成本高、资源浪费并存,重点大学相关人才起薪高,普通高校找工作难。
人才断层导致分工困难,由上而下,无法顺利完成,主管能力的“地平线”,是下属能力的“天花板”。
2 培养周期
没有良好思维训练等,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等(铁饭碗等陈旧观念),断层后直接遇到天花板,无法成长,不能形成良性循环。
3 智慧型机器人对工作机会的取代,导致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标准化的工作迟早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标准化的教育也无法培养个性化的人才。明明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为何越来越无用呢?
这三个问题会在未来5年集中爆发。
“乱”创新的课程徒有其表,“不”创新的课程逐渐凋零。
一些现状
个人喜欢的一句台词
遇到了太多的挫折和困境,这其实是每个试图改变的人都会遇到。
虽然一次次参加各类评比,成绩都不好,但是很多情况下的确是个人的问题。
课上课后学生问我,这个文凭没啥用,的确如此,这样才更需要在互联网或者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多花时间,积少成多不断成长。
被要求授课的课程制定规划之时,个人的一个目标:
立足本校(完成教学任务),面向全国(互联网开放模式)。
不要和他人比较,每天前进一点就非常可贵。
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会改变。
大部分创新在校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说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
但从课程网络数据反馈看,受到大量好评和认可。
平时考核以课程参与度,头脑风暴,出勤等为主,期末考核以报告为主,实践需提交相应实践报告。依据标准进行批改。对于撰写博客或者提出课程建议的学生有额外的奖励,比如赠送个人出版书籍,定制礼物等。
课程反馈这项效果不好,学生很少主动提意见,只能采取被动式为主,将考核方式中嵌入一些对课程提要求的题目,让学生依据情况回答,或者对于一些知识点提供一些反馈问卷,上课模式的喜好选择等。相应知识点博客都可留言反馈并作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