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使用 Dockerfile 定制镜像

news2024/12/22 16:45:14
  • 一、使用 Dockerfile 定制镜像

  • 1.1、Dockerfile 定制镜像

  • 1.2、FROM 指定基础镜像

  • 1.3、RUN 执行命令

  • 1.4、构建镜像

  • 1.5、镜像构建上下文(Context)

  • 1.6、其他 docker build 的用法

  • 二、Dockerfile 指令

  • 2.1、COPY

  • 2.2、ADD

  • 2.3、CMD

  • 2.4、ENTRYPOINT

  • 2.5、ENV

  • 2.6、VOLUME

  • 2.7、EXPOSE

  • 2.8、WORKDIR

图片


一、使用 Dockerfile 定制镜像

1.1、Dockerfile 定制镜像

镜像的定制实际上就是定制每一层所添加的配置、文件。如果我们可以把每一层修改、安装、构建、操作的命令都写入一个脚本,用这个脚本来构建、定制镜像,无法重复的问题、镜像构建透明性的问题、体积的问题就都会解决。这个脚本就是 Dockerfile

Dockerfile 是一个文本文件,其内包含了一条条的指令(Instruction),每一条指令构建一层,因此每一条指令的内容,就是描述该层应当如何构建。

以 nginx 镜像为例,这次我们使用 Dockerfile 来定制。

在一个空白目录中,建立一个文本文件,并命名为 Dockerfile

$ mkdir mynginx   
$ cd mynginx   
$ touch Dockerfile   

其内容为:

FROM nginx   
RUN echo '<h1>Hello, Docker!</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这个 Dockerfile 很简单,一共就两行。涉及到了两条指令,FROM 和 RUN。

1.2、FROM 指定基础镜像

所谓定制镜像,那一定是以一个镜像为基础,在其上进行定制。就像我们之前运行了一个 nginx 镜像的容器,再进行修改一样,基础镜像是必须指定的。而 FROM 就是指定基础镜像,因此一个 Dockerfile 中 FROM是必备的指令,并且必须是第一条指令。

Docker Store 上有非常多的高质量的官方镜像,有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服务类的镜像,如 nginx、redis、mongo、mysql、httpd、php、tomcat 等;也有一些方便开发、构建、运行各种语言应用的镜像,如node、openjdk、python、ruby、golang等。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个最符合我们最终目标的镜像为基础镜像进行定制。

如果没有找到对应服务的镜像,官方镜像中还提供了一些更为基础的操作系统镜像,如ubuntu、debian、centos、fedora、alpine 等,这些操作系统的软件库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扩展空间。

除了选择现有镜像为基础镜像外,Docker 还存在一个特殊的镜像,名为 scratch。这个镜像是虚拟的概念,并不实际存在,它表示一个空白的镜像。

FROM scratch ...

如果你以 scratch 为基础镜像的话,意味着你不以任何镜像为基础,接下来所写的指令将作为镜像第一层开始存在。

不以任何系统为基础,直接将可执行文件复制进镜像的做法并不罕见,比如swarmcoreos/etcd。对于 Linux 下静态编译的程序来说,并不需要有操作系统提供运行时支持,所需的一切库都已经在可执行文件里了,因此直接 FROM scratch 会让镜像体积更加小巧。

使用 Go 语言开发的应用很多会使用这种方式来制作镜像,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 Go 是特别适合容器微服务架构的语言的原因之一。

1.3、RUN 执行命令

RUN 指令是用来执行命令行命令的。由于命令行的强大能力,RUN 指令在定制镜像时是最常用的指令之一。其格式有两种:

shell 格式: RUN <命令>,就像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的命令一样。刚才写的 Dockerfile 中的 RUN 指令就是这种格式。

RUN echo '<h1>Hello, Docker!</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exec 格式: RUN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这更像是函数调用中的格式。

既然 RUN 就像 Shell 脚本一样可以执行命令,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像 Shell 脚本一样把每个命令对应一个 RUN 呢?比如这样:

FROM debian:jessie      
RUN apt-get update   
RUN apt-get install -y gcc libc6-dev make   
RUN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2.5.tar.gz"   RUN mkdir -p /usr/src/redis   
RUN tar -xzf redis.tar.gz -C /usr/src/redis --strip-components=1   
RUN make -C /usr/src/redis   
RUN make -C /usr/src/redis install   

之前说过,Dockerfile 中每一个指令都会建立一层,RUN 也不例外。每一个 RUN 的行为,就和刚才我们手工建立镜像的过程一样:新建立一层,在其上执行这些命令,执行结束后,commit 这一层的修改,构成新的镜像。

而上面的这种写法,创建了 7 层镜像。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且很多运行时不需要的东西,都被装进了镜像里,比如编译环境、更新的软件包等等。结果就是产生非常臃肿、非常多层的镜像,不仅仅增加了构建部署的时间,也很容易出错。 这是很多初学 Docker 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

Union FS 是有最大层数限制的,比如 AUFS,曾经是最大不能超过 42 层,现在是不能超过 127 层。

上面的 Dockerfile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这样:

FROM debian:jessie      
RUN buildDeps='gcc libc6-dev make' \       
&&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y $buildDeps \       
&& wget -O redis.tar.gz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2.5.tar.gz" \       && mkdir -p /usr/src/redis \       
&& tar -xzf redis.tar.gz -C /usr/src/redis --strip-components=1 \       
&& make -C /usr/src/redis \       
&& make -C /usr/src/redis install \       
&& rm -rf /var/lib/apt/lists/* \       
&& rm redis.tar.gz \       
&& rm -r /usr/src/redis \       
&& apt-get purge -y --auto-remove $buildDeps 

首先,之前所有的命令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编译、安装 Redis 可执行文件。因此没有必要建立很多层,这只是一层的事情。因此,这里没有使用很多个 RUN 对一一对应不同的命令,而是仅仅使用一个 RUN 指令,并使用 && 将各个所需命令串联起来。将之前的 7 层,简化为了 1 层。在撰写 Dockerfile 的时候,要经常提醒自己,这并不是在写 Shell 脚本,而是在定义每一层该如何构建。

并且,这里为了格式化还进行了换行。Dockerfile 支持 Shell 类的行尾添加 \ 的命令换行方式,以及行首 # 进行注释的格式。良好的格式,比如换行、缩进、注释等,会让维护、排障更为容易,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

此外,还可以看到这一组命令的最后添加了清理工作的命令,删除了为了编译构建所需要的软件,清理了所有下载、展开的文件,并且还清理了 apt 缓存文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我们之前说过,镜像是多层存储,每一层的东西并不会在下一层被删除,会一直跟随着镜像。因此镜像构建时,一定要确保每一层只添加真正需要添加的东西,任何无关的东西都应该清理掉。

很多人初学 Docker 制作出了很臃肿的镜像的原因之一,就是忘记了每一层构建的最后一定要清理掉无关文件。

1.4、构建镜像

再回到之前定制的 Nginx 镜像的 Dockerfile 来。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 Dockerfile 的内容,那么让我们来构建这个镜像吧。

在 Dockerfile 文件所在目录执行:

$ docker build -t nginx:v3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2.048 kB   
Step 1 : FROM nginx    
---> e43d811ce2f4   
Step 2 : RUN echo '<h1>Hello, Docker!</h1>' > /usr/share/nginx/html/index.html    
---> Running in 9cdc27646c7b    
---> 44aa4490ce2c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9cdc27646c7b   
Successfully built 44aa4490ce2c   

从命令的输出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镜像的构建过程。在 Step 2中,如同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RUN 指令启动了一个容器 9cdc27646c7b,执行了所要求的命令,并最后提交了这一层 44aa4490ce2c,随后删除了所用到的这个容器 9cdc27646c7b

这里我们使用了 docker build 命令进行镜像构建。其格式为:

docker build [选项] <上下文路径/URL/->

在这里我们指定了最终镜像的名称 -t nginx:v3,构建成功后,我们可以像之前运行 nginx:v2 那样来运行这个镜像,其结果会和 nginx:v2一样。

1.5、镜像构建上下文(Context)

如果注意,会看到 docker build 命令最后有一个 .,. 表示当前目录,而 Dockerfile 就在当前目录,因此不少初学者以为这个路径是在指定 Dockerfile 所在路径,这么理解其实是不准确的。如果对应上面的命令格式,你可能会发现,这是在指定上下文路径。那么什么是上下文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 docker build 的工作原理。Docker 在运行时分为 Docker 引擎(也就是服务端守护进程)和客户端工具。Docker 的引擎提供了一组 REST API,被称为 Docker Remote API,而如 docker 命令这样的客户端工具,则是通过这组 API 与 Docker 引擎交互,从而完成各种功能。因此,虽然表面上我们好像是在本机执行各种 docker 功能,但实际上,一切都是使用的远程调用形式在服务端(Docker 引擎)完成。也因为这种 C/S 设计,让我们操作远程服务器的 Docker 引擎变得轻而易举。

当我们进行镜像构建的时候,并非所有定制都会通过 RUN 指令完成,经常会需要将一些本地文件复制进镜像,比如通过 COPY 指令、ADD 指令等。而 docker build 命令构建镜像,其实并非在本地构建,而是在服务端,也就是 Docker 引擎中构建的。那么在这种客户端/服务端的架构中,如何才能让服务端获得本地文件呢?

这就引入了上下文的概念。当构建的时候,用户会指定构建镜像上下文的路径,docker build 命令得知这个路径后,会将路径下的所有内容打包,然后上传给 Docker 引擎。这样 Docker 引擎收到这个上下文包后,展开就会获得构建镜像所需的一切文件。

如果在 Dockerfile 中这么写:

COPY ./package.json /app/

这并不是要复制执行 docker build 命令所在的目录下的 package.json,也不是复制 Dockerfile 所在目录下的 package.json,而是复制 上下文(context) 目录下的 package.json

因此,COPY 这类指令中的源文件的路径都是相对路径。这也是初学者经常会问的为什么 COPY ../package.json /app 或者 COPY /opt/xxxx /app 无法工作的原因,因为这些路径已经超出了上下文的范围,Docker 引擎无法获得这些位置的文件。如果真的需要那些文件,应该将它们复制到上下文目录中去。

现在就可以理解刚才的命令 docker build -t nginx:v3 . 中的这个 .,实际上是在指定上下文的目录,docker build 命令会将该目录下的内容打包交给 Docker 引擎以帮助构建镜像。

如果观察 docker build 输出,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个发送上下文的过程:

$ docker build -t nginx:v3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2.048 kB ...

理解构建上下文对于镜像构建是很重要的,避免犯一些不应该的错误。比如有些初学者在发现 COPY /opt/xxxx /app 不工作后,于是干脆将 Dockerfile 放到了硬盘根目录去构建,结果发现 docker build 执行后,在发送一个几十 GB 的东西,极为缓慢而且很容易构建失败。那是因为这种做法是在让 docker build 打包整个硬盘,这显然是使用错误。

一般来说,应该会将 Dockerfile 置于一个空目录下,或者项目根目录下。如果该目录下没有所需文件,那么应该把所需文件复制一份过来。如果目录下有些东西确实不希望构建时传给 Docker 引擎,那么可以用 .gitignore 一样的语法写一个 .dockerignore,该文件是用于剔除不需要作为上下文传递给 Docker 引擎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误以为 . 是指定 Dockerfile 所在目录呢?这是因为在默认情况下,如果不额外指定 Dockerfile 的话,会将上下文目录下的名为 Dockerfile 的文件作为 Dockerfile。

这只是默认行为,实际上 Dockerfile 的文件名并不要求必须为 Dockerfile,而且并不要求必须位于上下文目录中,比如可以用 -f ../Dockerfile.php 参数指定某个文件作为 Dockerfile。

当然,一般大家习惯性的会使用默认的文件名 Dockerfile,以及会将其置于镜像构建上下文目录中。

1.6、其他 docker build 的用法

1.6.1、直接用 Git repo 进行构建

docker build 还支持从 URL 构建,比如可以直接从 Git repo 中构建:

$ docker build https://github.com/twang2218/gitlab-ce-zh.git#:8.14   
docker build https://github.com/twang2218/gitlab-ce-zh.git\#:8.14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2.048 kB   
Step 1 : FROM gitlab/gitlab-ce:8.14.0-ce.0   
8.14.0-ce.0: Pulling from gitlab/gitlab-ce   aed15891ba52: Already exists   773ae8583d14: Already exists   ...   

这行命令指定了构建所需的 Git repo,并且指定默认的 master 分支,构建目录为 /8.14/,然后 Docker 就会自己去 git clone 这个项目、切换到指定分支、并进入到指定目录后开始构建。

1.6.2、用给定的 tar 压缩包构建

$ docker build http://server/context.tar.gz

如果所给出的 URL 不是个 Git repo,而是个 tar 压缩包,那么 Docker 引擎会下载这个包,并自动解压缩,以其作为上下文,开始构建。

1.6.3、从标准输入中读取 Dockerfile 进行构建

docker build - < Dockerfile

cat Dockerfile | docker build -

如果标准输入传入的是文本文件,则将其视为 Dockerfile,并开始构建。这种形式由于直接从标准输入中读取 Dockerfile 的内容,它没有上下文,因此不可以像其他方法那样可以将本地文件 COPY 进镜像之类的事情。

1.6.4、从标准输入中读取上下文压缩包进行构建

$ docker build - < context.tar.gz

如果发现标准输入的文件格式是 gzip、bzip2 以及 xz 的话,将会使其为上下文压缩包,直接将其展开,将里面视为上下文,并开始构建。

基于 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 Vue & Element 实现的后台管理系统 + 用户小程序,支持 RBAC 动态权限、多租户、数据权限、工作流、三方登录、支付、短信、商城等功能

  •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YunaiV/ruoyi-vue-pro

  • 视频教程:https://doc.iocoder.cn/video/

二、Dockerfile 指令

我们已经介绍了 FROM,RUN,还提及了 COPY, ADD,其实 Dockerfile 功能很强大,它提供了十多个指令。下面我们继续讲解其他的指令。

2.1、COPY

格式:

  • COPY <源路径>... <目标路径>

  • COPY ["<源路径1>",... "<目标路径>"]

和 RUN 指令一样,也有两种格式,一种类似于命令行,一种类似于函数调用。

COPY 指令将从构建上下文目录中 <源路径> 的文件/目录复制到新的一层的镜像内的<目标路径>位置。比如:

COPY package.json /usr/src/app/

<源路径> 可以是多个,甚至可以是通配符,其通配符规则要满足 Go 的 filepath.Match 规则,如:

COPY hom* /mydir/ COPY hom?.txt /mydir/

<目标路径> 可以是容器内的绝对路径,也可以是相对于工作目录的相对路径(工作目录可以用 WORKDIR 指令来指定)。目标路径不需要事先创建,如果目录不存在会在复制文件前先行创建缺失目录。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使用 COPY 指令,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都会保留。比如读、写、执行权限、文件变更时间等。这个特性对于镜像定制很有用。特别是构建相关文件都在使用 Git 进行管理的时候。

2.2、ADD

ADD 指令和 COPY 的格式和性质基本一致。但是在 COPY 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比如 <源路径> 可以是一个 URL,这种情况下,Docker 引擎会试图去下载这个链接的文件放到 <目标路径> 去。下载后的文件权限自动设置为 600,如果这并不是想要的权限,那么还需要增加额外的一层 RUN 进行权限调整,另外,如果下载的是个压缩包,需要解压缩,也一样还需要额外的一层 RUN 指令进行解压缩。

所以不如直接使用 RUN 指令,然后使用 wget 或者 curl 工具下载,处理权限、解压缩、然后清理无用文件更合理。因此,这个功能其实并不实用,而且不推荐使用。

如果 <源路径> 为一个 tar 压缩文件的话,压缩格式为 gzip, bzip2以及 xz 的情况下,ADD 指令将会自动解压缩这个压缩文件到 <目标路径> 去。

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自动解压缩的功能非常有用,比如官方镜像 ubuntu中:

FROM scratch   
ADD ubuntu-xenial-core-cloudimg-amd64-root.tar.gz /   
...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真的是希望复制个压缩文件进去,而不解压缩,这时就不可以使用 ADD 命令了。

在 Docker 官方的 Dockerfile 最佳实践文档 中要求,尽可能的使用 COPY,因为 COPY 的语义很明确,就是复制文件而已,而 ADD 则包含了更复杂的功能,其行为也不一定很清晰。最适合使用 ADD 的场合,就是所提及的需要自动解压缩的场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ADD 指令会令镜像构建缓存失效,从而可能会令镜像构建变得比较缓慢。

因此在 COPY 和 ADD 指令中选择的时候,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所有的文件复制均使用 COPY 指令,仅在需要自动解压缩的场合使用 ADD。

2.3、CMD

CMD 指令的格式和 RUN 相似,也是两种格式:

  • shell 格式:CMD <命令>

  • exec 格式:CMD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

  • 参数列表格式:CMD ["参数1", "参数2"...]。在指定了 ENTRYPOINT指令后,用 CMD 指定具体的参数。

之前介绍容器的时候曾经说过,Docker 不是虚拟机,容器就是进程。既然是进程,那么在启动容器的时候,需要指定所运行的程序及参数。CMD 指令就是用于指定默认的容器主进程的启动命令的。

在运行时可以指定新的命令来替代镜像设置中的这个默认命令,比如,ubuntu 镜像默认的 CMD 是 /bin/bash,如果我们直接 docker run -it ubuntu 的话,会直接进入 bash。我们也可以在运行时指定运行别的命令,如 docker run -it ubuntu cat /etc/os-release。这就是用 cat /etc/os-release 命令替换了默认的 /bin/bash 命令了,输出了系统版本信息。

在指令格式上,一般推荐使用 exec 格式,这类格式在解析时会被解析为 JSON 数组,因此一定要使用双引号 ",而不要使用单引号。

如果使用 shell 格式的话,实际的命令会被包装为 sh -c 的参数的形式进行执行。比如:

CMD echo $HOME

在实际执行中,会将其变更为:

CMD [ "sh", "-c", "echo $HOME"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使用环境变量的原因,因为这些环境变量会被 shell 进行解析处理。

提到 CMD 就不得不提容器中应用在前台执行和后台执行的问题。这是初学者常出现的一个混淆。

Docker 不是虚拟机,容器中的应用都应该以前台执行,而不是像虚拟机、物理机里面那样,用 upstart/systemd 去启动后台服务,容器内没有后台服务的概念。

一些初学者将 CMD 写为:

CMD service nginx start

然后发现容器执行后就立即退出了。甚至在容器内去使用 systemctl 命令结果却发现根本执行不了。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明白前台、后台的概念,没有区分容器和虚拟机的差异,依旧在以传统虚拟机的角度去理解容器。

对于容器而言,其启动程序就是容器应用进程,容器就是为了主进程而存在的,主进程退出,容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而退出,其它辅助进程不是它需要关心的东西。

而使用 service nginx start 命令,则是希望 upstart 来以后台守护进程形式启动 nginx 服务。而刚才说了 CMD service nginx start 会被理解为 CMD [ "sh", "-c", "service nginx start"],因此主进程实际上是 sh。那么当 service nginx start 命令结束后,sh 也就结束了,sh 作为主进程退出了,自然就会令容器退出。

正确的做法是直接执行 nginx 可执行文件,并且要求以前台形式运行。比如:

CMD ["nginx", "-g", "daemon off;"]

2.4、ENTRYPOINT

ENTRYPOINT 的格式和 RUN 指令格式一样,分为 exec 格式和 shell格式。

ENTRYPOINT 的目的和 CMD 一样,都是在指定容器启动程序及参数。ENTRYPOINT 在运行时也可以替代,不过比 CMD 要略显繁琐,需要通过 docker run 的参数 --entrypoint 来指定。

当指定了 ENTRYPOINT 后,CMD 的含义就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直接的运行其命令,而是将 CMD 的内容作为参数传给 ENTRYPOINT 指令,换句话说实际执行时,将变为:

<ENTRYPOINT> "<CMD>"

那么有了 CMD 后,为什么还要有 ENTRYPOINT 呢?这种<ENTRYPOINT> "<CMD>"有什么好处么?让我们来看几个场景。

2.4.1、场景一:让镜像变成像命令一样使用

假设我们需要一个得知自己当前公网 IP 的镜像,那么可以先用 CMD 来实现:

FROM ubuntu:16.04   
RUN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y curl \       
&& rm -rf /var/lib/apt/lists/*   
CMD [ "curl", "-s", "http://ip.cn" ]   

假如我们使用 docker build -t myip . 来构建镜像的话,如果我们需要查询当前公网 IP,只需要执行:

$ docker run myip 当前 IP:160.155.224.xx 来自:XX市 联通

这么看起来好像可以直接把镜像当做命令使用了,不过命令总有参数,如果我们希望加参数呢?比如从上面的 CMD 中可以看到实质的命令是 curl,那么如果我们希望显示 HTTP 头信息,就需要加上-i参数。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加 -i 参数给 docker run myip 么?

$ docker run myip -i   
docker: 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invalid header field value "oci runtime error: container_linux.go:247: starting container process caused \"exec: \\\"-i\\\": executable file not found in $PATH\"\n".   

我们可以看到可执行文件找不到的报错,executable file not found。之前我们说过,跟在镜像名后面的是 command,运行时会替换 CMD 的默认值。因此这里的 -i 替换了原来的 CMD,而不是添加在原来的 curl -s http://ip.cn 后面。而 -i 根本不是命令,所以自然找不到。

那么如果我们希望加入 -i 这参数,我们就必须重新完整的输入这个命令:

$ docker run myip curl -s http://ip.cn -i

这显然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案,而使用 ENTRYPOINT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重新用 ENTRYPOINT 来实现这个镜像:

FROM ubuntu:16.04   
RUN apt-get update \       
&& apt-get install -y curl \       
&& rm -rf /var/lib/apt/lists/*   
ENTRYPOINT [ "curl", "-s", "http://ip.cn" ]   

这次我们再来尝试直接使用 docker run myip -i

$ docker run myip   当前 IP:160.155.224.xx 来自:XX市 联通      
$ docker run myip -i   HTTP/1.1 200 OK   Server: nginx/1.8.0   Date: Tue, 22 Nov 2016 05:12:40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Vary: Accept-Encoding   X-Powered-By: PHP/5.6.24-1~dotdeb+7.1   X-Cache: MISS from cache-2   X-Cache-Lookup: MISS from cache-2:80   X-Cache: MISS from proxy-2_6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Via: 1.1 cache-2:80, 1.1 proxy-2_6:8006   Connection: keep-alive      当前 IP:160.155.224.xx 来自:XX市 联通   

可以看到,这次成功了。这是因为当存在 ENTRYPOINT 后,CMD 的内容将会作为参数传给 ENTRYPOINT,而这里 -i 就是新的 CMD,因此会作为参数传给 curl,从而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2.4.2、场景二:应用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启动容器就是启动主进程,但有些时候,启动主进程前,需要一些准备工作。

比如 mysql 类的数据库,可能需要一些数据库配置、初始化的工作,这些工作要在最终的 mysql 服务器运行之前解决。

此外,可能希望避免使用 root 用户去启动服务,从而提高安全性,而在启动服务前还需要以 root 身份执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最后切换到服务用户身份启动服务。或者除了服务外,其它命令依旧可以使用 root 身份执行,方便调试等。

这些准备工作是和容器 CMD 无关的,无论 CMD 为什么,都需要事先进行一个预处理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可以写一个脚本,然后放入 ENTRYPOINT 中去执行,而这个脚本会将接到的参数(也就是 <CMD>)作为命令,在脚本最后执行。比如官方镜像 redis 中就是这么做的:

FROM alpine:3.4   ...   
RUN addgroup -S redis && adduser -S -G redis redis   ...   
ENTRYPOINT ["docker-entrypoint.sh"]      
EXPOSE 6379   CMD [ "redis-server" ]   

可以看到其中为了 Redis 服务创建了 Redis 用户,并在最后指定了 ENTRYPOINTdocker-entrypoint.sh 脚本。

#!/bin/sh   

  # allow the container to be started with `--user`   
  if [ "$1" = 'redis-server' -a "$(id -u)" = '0' ]; then    
	  chown -R redis .    
	  exec su-exec redis "$0" "$@"   
  fi      
  exec "$@"   

该脚本的内容就是根据 CMD 的内容来判断,如果是 redis-server 的话,则切换到 redis 用户身份启动服务器,否则依旧使用 root 身份执行。比如:

$ docker run -it redis id uid=0(root) gid=0(root) groups=0(root)

2.5、ENV

格式有两种:

  • ENV <key> <value>

  • ENV <key1>=<value1> <key2>=<value2>...

这个指令很简单,就是设置环境变量而已,无论是后面的其它指令,如 RUN,还是运行时的应用,都可以直接使用这里定义的环境变量。

ENV VERSION=1.0 DEBUG=on \ NAME="Happy Feet"

这个例子中演示了如何换行,以及对含有空格的值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办法,这和 Shell 下的行为是一致的。

定义了环境变量,那么在后续的指令中,就可以使用这个环境变量。比如在官方 node 镜像 Dockerfile 中,就有类似这样的代码:

ENV NODE_VERSION 7.2.0      
RUN curl -SLO "https://nodejs.org/dist/v$NODE_VERSION/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     
&& curl -SLO "https://nodejs.org/dist/v$NODE_VERSION/SHASUMS256.txt.asc" \     
&& gpg --batch --decrypt --output SHASUMS256.txt SHASUMS256.txt.asc \     
&& grep " 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SHASUMS256.txt | sha256sum -c - \     
&& tar -xJf "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C /usr/local --strip-components=1 \     
&& rm "node-v$NODE_VERSION-linux-x64.tar.xz" SHASUMS256.txt.asc SHASUMS256.txt \     
&& ln -s /usr/local/bin/node /usr/local/bin/nodejs   

在这里先定义了环境变量 NODE_VERSION,其后的 RUN 这层里,多次使用 $NODE_VERSION 来进行操作定制。可以看到,将来升级镜像构建版本的时候,只需要更新 7.2.0 即可,Dockerfile 构建维护变得更轻松了。

下列指令可以支持环境变量展开: ADD、COPY、ENV、EXPOSE、LABEL、USER、WORKDIR、VOLUME、STOPSIGNAL、ONBUILD

可以从这个指令列表里感觉到,环境变量可以使用的地方很多,很强大。通过环境变量,我们可以让一份 Dockerfile 制作更多的镜像,只需使用不同的环境变量即可。

2.6、VOLUME

格式为:

  • VOLUME ["<路径1>", "<路径2>"...]

  • VOLUME <路径>

之前我们说过,容器运行时应该尽量保持容器存储层不发生写操作,对于数据库类需要保存动态数据的应用,其数据库文件应该保存于卷(volume)中,后面的章节我们会进一步介绍 Docker 卷的概念。

为了防止运行时用户忘记将动态文件所保存目录挂载为卷,在 Dockerfile 中,我们可以事先指定某些目录挂载为匿名卷,这样在运行时如果用户不指定挂载,其应用也可以正常运行,不会向容器存储层写入大量数据。

VOLUME /data

这里的 /data 目录就会在运行时自动挂载为匿名卷,任何向 /data 中写入的信息都不会记录进容器存储层,从而保证了容器存储层的无状态化。当然,运行时可以覆盖这个挂载设置。比如:

docker run -d -v mydata:/data xxxx

在这行命令中,就使用了 mydata 这个命名卷挂载到了 /data 这个位置,替代了 Dockerfile 中定义的匿名卷的挂载配置。

2.7、EXPOSE

格式为 EXPOSE <端口1> [<端口2>...]

EXPOSE 指令是声明运行时容器提供服务端口,这只是一个声明,在运行时并不会因为这个声明应用就会开启这个端口的服务。在 Dockerfile 中写入这样的声明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帮助镜像使用者理解这个镜像服务的守护端口,以方便配置映射;另一个用处则是在运行时使用随机端口映射时,也就是 docker run -P 时,会自动随机映射 EXPOSE 的端口。

此外,在早期 Docker 版本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用处。以前所有容器都运行于默认桥接网络中,因此所有容器互相之间都可以直接访问,这样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于是有了一个 Docker 引擎参数 --icc=false,当指定该参数后,容器间将默认无法互访,除非互相间使用了 --links 参数的容器才可以互通,并且只有镜像中 EXPOSE 所声明的端口才可以被访问。这个 --icc=false 的用法,在引入了 docker network 后已经基本不用了,通过自定义网络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容器间的互联与隔离。

要将 EXPOSE 和在运行时使用 -p <宿主端口>:<容器端口> 区分开来。-p,是映射宿主端口和容器端口,换句话说,就是将容器的对应端口服务公开给外界访问,而 EXPOSE 仅仅是声明容器打算使用什么端口而已,并不会自动在宿主进行端口映射。

2.8、WORKDIR

格式为 WORKDIR <工作目录路径>

使用 WORKDIR 指令可以来指定工作目录(或者称为当前目录),以后各层的当前目录就被改为指定的目录,如该目录不存在,WORKDIR 会帮你建立目录。

之前提到一些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是把 Dockerfile 等同于 Shell 脚本来书写,这种错误的理解还可能会导致出现下面这样的错误:

UN cd /app RUN echo "hello" > world.txt

如果将这个 Dockerfile 进行构建镜像运行后,会发现找不到 /app/world.txt 文件,或者其内容不是 hello。原因其实很简单,在 Shell 中,连续两行是同一个进程执行环境,因此前一个命令修改的内存状态,会直接影响后一个命令;而在 Dockerfile 中,这两行 RUN 命令的执行环境根本不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容器。这就是对 Dockerfile 构建分层存储的概念不了解所导致的错误。

之前说过每一个 RUN 都是启动一个容器、执行命令、然后提交存储层文件变更。第一层 RUN cd /app 的执行仅仅是当前进程的工作目录变更,一个内存上的变化而已,其结果不会造成任何文件变更。而到第二层的时候,启动的是一个全新的容器,跟第一层的容器更完全没关系,自然不可能继承前一层构建过程中的内存变化。

因此如果需要改变以后各层的工作目录的位置,那么应该使用 WORKDIR指令。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85676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IDEWA项目实践——mybatis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案例

系列文章目录 IDEA项目实践——创建Java项目以及创建Maven项目案例、使用数据库连接池创建项目简介 IDEA创建项目的操作步骤以及在虚拟机里面创建Scala的项目简单介绍_intellij 创建scala IDEA项目实践——动态SQL、关系映射、注解开发 文章目录 系列文章目录 1.MyBatis …

基于Tars高并发I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战篇5

基于Tars高并发I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战篇5 群聊服务 GroupChatServer 群聊服务既可以接受来自BrokerServer的用户请求&#xff0c;也需要接收来自其他服务的RPC请求;所以本服务提供两套RPC接口&#xff1a;通用RPC接口和专用RPC接口。 通用RPC接口 通用RPC接口主要处理如下…

Jenkins自动化打包脚本

一、背景 jenkins可以设置定时任务打包&#xff0c;也已手动点按钮打包&#xff0c;还可以通过执行http请求打包&#xff0c;今天我们就通过shell脚本&#xff0c;通过curl命令进行jenkins打包。 二、步骤 2.1 在jenkins上构建项目 设置触发器 2.2 通过shell脚本触发远程构…

【RabbitMQ上手——单实例安装5种简单模式实现通讯过程】

【RabbitMQ入门-单实例安装&5种简单模式实现通讯过程】 一、环境说明二、安装RabbitMQ三、用户权限及Virtual Host设置四、5种简单模式实现通讯过程的实现五、小结 一、环境说明 安装环境&#xff1a;虚拟机VMWare Centos7.6 Maven3.6.3 JDK1.8RabbitMQ版本&#xff1a;…

并发——线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

文章目录 Java 线程在运行的生命周期中的指定时刻只可能处于下面 6 种不同状态的其中一个状态&#xff08;图源《Java 并发编程艺术》4.1.4 节&#xff09;。 线程在生命周期中并不是固定处于某一个状态而是随着代码的执行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Java 线程状态变迁如下图所示&am…

点对点协议PPP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协议。PPP协议是因特网的正确标准。 基本格式&#xff1a; PPP协议是数据链路格式。格式如下&#xff1a; 标志(Flag)字段: PPP的定界符&#xff0c;取值为0x7E 地址(Address)字段: 取值为0xFF&…

多语言自动翻译海外跨境电商独立站源码开发

要搭建一个多语言自动翻译的海外跨境电商独立站&#xff0c;需要进行以下步骤&#xff1a; 1. 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和框架&#xff1a;根据自己的技术实力和需求&#xff0c;选择适合的开发语言和框架。 2. 设计数据库结构&#xff1a;根据电商的业务需求&#xff0c;设计数据…

【CHI】架构介绍

Learn the architecture - Introducing AMBA CHI AMBA CHI协议导论--言身寸 1. AMBA CHI简介 一致性集线器接口&#xff08;CHI&#xff09;是AXI一致性扩展&#xff08;ACE&#xff09;协议的演进。它是Arm提供的高级微控制器总线架构&#xff08;AMBA&#xff09;的一部分。…

电源控制--对数与db分贝

在控制理论中&#xff0c;"db"通常表示分贝&#xff08;decibel&#xff09;的缩写。分贝是一种用于度量信号强度、增益或衰减的单位。 在控制系统中&#xff0c;分贝常用于描述信号的增益或衰减。通常&#xff0c;增益以正数的分贝值表示&#xff0c;而衰减以负数的…

C语言——九九乘法表

//九九乘法表 //用程序做一个九九乘法表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i,j,result;printf("\n");for(i1;i<10;i){for(j1;j<i;j){resulti*j;printf(" %d*%d%-d",i,j,result);}printf(" \n");}}

成集云 | 畅捷通采购单同步至钉钉 | 解决方案

源系统成集云目标系统 介绍 畅捷通是一家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xff0c;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通过畅捷通T的交易方式&#xff0c;投资者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买卖交易&#xff0c;并且在交易完成后即可获得结算款项&#xff0c;无需等待T1的结算周期。 钉…

利用multiprocessing实现多线程,并实现多个参数传递函数的多并行

前言 利用多线程一般来说都是有 一定的大数据需求。 比如一个函数可能被不断的调用很多次 一般来说我们会使用for循环&#xff0c;但是为了节省时间&#xff0c;我们采用多线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show you code 单参数输入 举了两个例子&#xff0c;一看便知 func为我们的函…

探索MongoDB的奥秘:基本命令使用入门指南

&#x1f60a; 作者&#xff1a; 一恍过去 &#x1f496; 主页&#xff1a; https://blog.csdn.net/zhuocailing3390 &#x1f38a; 社区&#xff1a; Java技术栈交流 &#x1f389; 主题&#xff1a; 探索MongoDB的奥秘&#xff1a;基本命令使用入门指南 ⏱️ 创作时间&a…

世界算力简史(下)

世界算力简史&#xff08;上&#xff09; 世界算力简史&#xff08;中&#xff09; 今天终于要完结了…… █ 1980-1990&#xff1a;PC时代 IBM-PC和“兼容机” 上一篇&#xff0c;我们说到&#xff0c;70年代微处理器崛起&#xff0c;使得个人电脑开始大量出现。 这种情况&…

山东布谷科技直播程序源码使用Redis进行服务器横向扩展

当今&#xff0c;直播程序源码平台作为新媒体时代主流&#xff0c;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xff0c;这也使得直播程序源码平台用户数量的庞大&#xff0c;也难免会出现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服务器&#xff0c;使服务器过载的情况&#xff0c;当服务器承受不住的时候&#xff0…

进程的创建

进程创建时发生了什么 回顾上节关于存储空间分配的图片&#xff1a; 当程序运行到 fork() 函数了之后&#xff1a; 在早期的Linux中&#xff0c;系统会将fork之前所有的数据段&#xff0c;代码段&#xff0c;堆&#xff0c;栈等对应的全部的存储空间拷贝一份&#xff0c;作为…

保姆级教程:从0到1搭建Stable Diffusion XL完整工作流进行AI绘画

Rocky Ding 公众号&#xff1a;WeThinkIn 写在前面 【人人都是算法专家】栏目专注于分享Rocky在AI行业中对业务/竞赛/研究/产品维度的思考与感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x1f4aa; 大家好&#xff0c;我是Rocky。 之前Rocky详细介绍了Stable Diffusion&#xff08;SD&#…

Scala(第一章Scala入门)

文章目录 1.1 概述 1.1.1 为什么学习Scala1.1.2 Scala发展历史1.1.3 Scala和Java关系1.1.4 Scala语言特点 1.2 Scala环境搭建1.3 Scala插件安装1.4 HelloWorld案例 1.4.1 创建IDEA项目工程1.4.2 class和object说明1.4.3 Scala程序反编译 1.5 关联Scala源码1.6官方编程指南 1.1…

Arch Linux 使用桥接模式上网

如果我们想要将虚拟机与物理主机同一网段&#xff0c;并且像物理机器一样被其他设备访问&#xff0c;则需要以桥接模式上网&#xff0c;这个时候&#xff0c;物理主机就必须配置为使用网桥上网了。 注意&#xff1a;这里我们使用了 NetworkManager 网络管理工具中的 nmcli 来进…

File 类和 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的用法总结

目录 一、File 类 1.File类属性 2.构造方法 3.普通方法 二、InputStream 1.方法 2.FileInputStream 三、OutputStream 1.方法 2.FileOutputStream 四、针对字符流对象进行读写操作 一、File 类 1.File类属性 修饰符及类型属性说明static StringpathSeparator依赖于系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