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对象
匿名对象只能使用一次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honeFactory p1 = new PhoneFactory();
p1.show(new Phone(1000,"black"));
}
}
class PhoneFactory{
public void show(Phone p){
p.send();
}
}
class Phone{
private int price;
private String color;
public Phone() {
}
public Phone(int price, String color) {
this.price = price;
this.color = color;
}
public void send(){
System.out.println("send");
}
}
递归
递归方法:一个方法体内调用它自身
方法递归包含了一种隐式的循环,它会重复执行某段代码,但这种重复执行无需循环控制。
递归一定要向已知方向递归,否则这种递归就变成了无穷递归,类似于死循环。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2 t = new Test2();
System.out.println( t.getSum(100));
}
/*
例子1:计算1-n之间所有自然数的和
*/
public int getSum(int n){//n为5
if(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getSum(n-1);
}
}
/*
例子2:计算1-之间所有自然数的乘机
*/
public int getSum1(int n){//n为5
if(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getSum(n-1);
}
}
/*
例子3:已知有一个数列:f(0) = 1,f(1) = 4,f(n+2) =2*f(n+1)+f(n)
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求f(10)的值。
思路:要将f(n+2)当成f(n)
*/
public int f(int n){
if(n == 0){
return 1;
}else if(n == 1){
return 4;
}else {
return 2*f(n-1) + f(n-2);
}
}
/*
例子4:斐波那契数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规律:一个数等一两个数之和
要求: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个值。
*/
public class Demo2 {
private static int getFibo(int i) {
if (i == 1 || i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getFibo(i - 1) + getFibo(i - 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斐波那契数列的前20项为:");
for (int j = 1; j <= 20; j++) {
System.out.print(getFibo(j) + "\t");
if (j % 5 == 0)
System.out.println();
}
}
instanceof关键字的使用
a instanceof A :判断对象a是否是A的实例。如果是,返回true,如果不是,返回false。
使用情景:为了避免在向下转型时出现ClassCastException的异常。我们在向下转型之前,先进行instanceof的判断,一旦返回true,就进行向下转型。如果返回false,不进行向下转型。
public class Test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s = new Student();
Person t = new teacher();
System.out.println(s instanceof Student);//true,多态的体现
System.out.println(s instanceof teacher);//flase
if(s instanceof Student){
Student s1 = (Student) s;
}
}
}
class Person{}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class teacher extends Person{}
抽象类抽象方法abstract
抽象类
1、此类不能实例化
2、抽象类中一定有构造器,便于子类实例化时调用(涉及,子类对象实例化的全过程)
3、开发中,都会提供抽象类的子类,让子类对象实例化,完成相关操作。
抽象方法
1、抽象方法只有方法的声明,没有方法体
2、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一定时一个抽象类。反之,抽象类可以没有抽象方法。
3、若子类重写了父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后,此子类方可实例化
4、若子类没有重写父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则此子类也是一个抽象类,需要用abstract修饰。
抽象类使用情景
抽象类时用来模型化那些父类无法确定全部实现,而是由其子类提供具体实现的对象的类。
举例
接口
1.接口使用interface来定义
2.java中,接口和类时并列的两个结构
3.如何定义接口:定义接口中的成员
3.1 jdk7及以前:只能定义全局常量和抽象方法
全局常量:public static final修饰,书写时,可以省略不写。
抽象方法:public abstract修饰。
3.2 jdk8:除了定义全局常量和抽象方法之外,还可以定义静态方法、默认方法。
4.接口中不能定义构造器,意味着接口不可以实例化
5.java开发中,接口通过类实现(implement)的方式使用。
如果实现了覆盖了接口中所有抽象方法,则此实现类就可以实例化。
如果实现类没有覆盖接口中所有的抽象方法,则此实现类仍为一个抽象类
6.java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弥补了java单继承的弊端
格式:class AA extends BB implements CC,DD,EE
7.接口于接口之间可以继承,而且可以多继承
8.接口的具体使用,体现多态性
9.接口,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规范
内部类
1.java中允许将一个类A声明在另一个类B中,则类A就是内部类,类B称为外部类。
2.内部类的分类:成员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方法内、代码块内、构造器内)
3.成员内部类:
一方面:作为外部类的成员:
>调用外部类的结构
>可以用static修饰
>可以被四种不同权限修饰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类:
>类内可以定义属性方法构造器等
>可以被final修饰,即不能被继承
>可以被abstract修饰,即不能被实例化
4.关注问题:
4.1如何实例化成员内部类的对象
4.2如何在成员内部类中区分调用外部类的结构
4.3开发中,局部内部类的使用
成员内部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Dog实例(静态成员内部类的实例)
Person.Dog dog = new Person.Dog();
dog.show();
//创建Cat实例(非静态成员内部类)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Cat cat = person.new Cat();
cat.show();
}
}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Personeat");
}
//静态成员内部类
static class Dog{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dogshow");
//eat();静态结构不能调用非静态
}
}
//非静态成员内部类
class Cat{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catshow");
eat();//调用外部类的属性Person.this.eat()
}
public void display(String 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形参name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内部类属性
System.out.println(Person.this.name);//外部类属性
}
}
局部内部类
public class Test2 {
//局部内部类(不常用)
public void method(){
class AA{
}
}
//返回一个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的对象,局部内部类多用于比较器
public Comparable getComparable() {
//方式一:
// class MyComparable implements Comparable{
//
// @Override
// 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 {
// return 0;
// }
// }
// return new MyComparable();
// }
//方式二:
return new Comparable()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 {
return 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