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类
为什么要有包装类?
-
在面向对象中,“一切皆为对象”,但是基本数据类型不符合这一理念,为了让基本类型也称为对象
-
便于类型之间的转化,数据类型之间的基本操作
转换方式:
-
int ——> Integer new Integer ()
-
Integer ——>int Integer对象.xxValue()
-
String ——> Integer new Integer ("5")
-
Integer ——> String Integer对象.toString()
-
String ——> int Integer.parseXxx()
-
int ——> String String.valueOf()
装箱:基本类型包装成包的类型
int a = 5;
// 装箱
Integer b = new Integer(a);
// 装箱
Integer c = Integer.valueOf(a);
拆箱:包装类对象转换为对应的基本数据类型
Integer a_package = new Integer(5);
// 拆箱
int a = a_package.intValue();
👇Java5之后,基本类型与包装类型的转换不需要手动进行了,提供了自动装箱(AutoBoxing)、拆箱(AutoUnBoxing)
自动装箱
指将基本数据类型自动地转换为对应的包装类对象
int a = 5;
// 自动装箱
Integer a_AutoBoxing = a;
在自动装箱时,编译器会自动调用对应的包装类型的 valueOf() 方法来将基本数据类型转换为对应的包装类型。例如,将 int 类型的变量 i 转换为 Integer 类型的变量 obj,编译器会自动调用 Integer.valueOf(i) 方法。
包装对象 变量 = 包装对象.ValueOf(数值);
在装箱过程中,valueOf() 方法会创建一个新的包装类对象,并将基本数据类型的值封装到这个对象中
自动拆箱
指将包装类对象自动转换为对应的基本数据类型
Integer aa = new Integer(5);
// 自动拆箱
int aa_AutoUnBoxing = aa;
在自动拆箱时,编译器会自动调用对应的包装类型的 xxxValue() 方法将包装类型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例如,将 Integer 类型的变量 obj 转换为 int 类型的变量 i,编译器会自动调用 obj.intValue() 方法。
基本数据类型 名称 = xxxValue();
在拆箱过程中,xxxValue() 方法会从包装类对象中提取出相应的基本数据类型值,并返回给调用者
下表列出了基本类型及其对应的包装类,Java 编译器会使用它们进行自动的装箱和拆箱:
基本类型 | 包装类型 |
byte | Byte |
short | Short |
char | Character |
float | Float |
int | Integer |
long | Long |
boolean | Boolean |
double | Double |
自动装箱和拆箱的实现是通过 Java 编译器在编译时进行的。具体来说,Java 编译器会将自动装箱和拆箱操作转换为对应的方法调用,以实现基本数据类型和包装类型之间的转换。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自动装箱和拆箱的过程中,编译器会生成一些额外的代码,因此可能会对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自动装箱和拆箱。
在Java中怎样避免自动装箱和拆箱?
-
使用基本数据类型
-
使用静态常量
-
使用StringBuilder 或 StringBuffer进行字符串拼接
128陷阱
看这两段代码,结果猜一猜是什么呢?
第一个结果为 true,第二个结果为 false。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我们就要去看看Integer的valueOf方法的源码了
Integer的valueOf方法当中,存储一个catch数组,该数组相当于一个缓存,范围再-128~127闭区间,当在该范围中进行自动装箱的时候,直接返回该值的内存地址(即catch数组的地址),所以在-128~127之间的数值用 == 进行比较时结果是相等(true),而不在该区间的数,需要开辟一个新的内存空间,此时地址就不相同了,所以不相等。
以上就称为 “128陷阱”:
使用Integer类时,如果值的范围在127以上或-128以下时,即便两个对象值相同,但是使用“==”比较时,返回的是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