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形式逻辑:
- 识别题型:逻辑符号表达及标志词:联假言符号化+特殊命题“除非否则”;
- 五大关系:矛盾、等价、包含、至少有一真、至少有一假;【通过“关系”,串联起“假联选”言】
识别题型:逻辑符号表达及标志词
在应试时,“ → ” 和 “ ← ”的符号一般都习惯用 “ → ” 来进行统一表达,因此P → Q和Q ← P是等价的,也就意味着,“如果Р,那么Q” = “只有Q,才P”,都可以用“P → Q”来表达。
请将下列语句用符号来表达。
(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德才兼备。
(3)虽然你成绩不太好,但是你也不能自暴自弃。
(4)宋玉和潘安都是男神。
(5)他既大方又稳重。
(6)考研不但时间要抓紧,而且效率也要高。
(7)他一面若无其事,一面暗自神伤。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可能晚上吃米饭,也可能吃蔬菜沙拉。
(10)一个成功人士的才华和气质至少得有一个特别出众。
(11)这次没考好,也许是题目太难,也许是状态不佳。
(12)学习委员从张三和李四择一担任。
(13)但凡成功者天赋和努力二者必居其一。
(14)人要真诚,也要善良。
(15)明天或者刮风,或者下雨。
(16)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
(17)如果找到真爱,那么懂得真爱。
(18)若找到真爱,则懂得真爱。
(19)一旦找到真爱,则懂得真爱。
(20)只要找到真爱,就懂得真爱。
(21)必须懂得真爱,才能找到真爱。
(22)只有懂得真爱,才能找到真爱。
(23)不懂得真爱,不能找到真爱。
(24)除非懂得真爱,才能找到真爱。
(25)除非懂得真爱,否则不能找到真爱。
(26)除非懂得真爱,否则能找到真爱。
(27)除非不懂得真爱,否则能找到真爱。
(28)找到真爱,除非懂得真爱。
(29)懂得真爱,否则找到真爱。
(30)并非张珊是成功人士。
【精点解析】
(1)表示同时为真,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根据标志词“兼备”表示“且”,即:德 ∧ 才。
(3)根据标志词“虽然……但是……”表示“且”,即:成绩不太好 ∧ 不能自暴自弃。
(4)根据标志词“都是”表示“且”,即:宋玉是男神 ∧ 潘安是男神。
(5)根据标志词“既……又……”表示“且”,即:大方 ∧ 稳重。
(6)根据标志词“不但……而且……”表示“且”,即:考研时间要抓紧 ∧ 效率要高。
(7)根据标志词“一面……一面……”表示“且”,即:他若无其事 ∧ 暗自神伤。
(8)表示同时为真,即: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9)根据标志词“可能……也可能……”表示“或”,可能存在晚上同时吃米饭和蔬菜沙拉的可能,表示P V Q,即:晚上吃米饭 V 晚上吃蔬菜沙拉。
(10)根据标志词“至少有一个”表示“或”,即:一个成功人士的才华特别出众 V 气质特别出众。
(11)根据标志词“也许……也许……”表示“或”,即:这次没考好,题目太难 V 状态不佳。
(12)根据标志词“择一”表示“要么……要么……”,即:张三担任学习委员 ∀ 李四担任学习委员。
(13)根据标志词“必居其一”表示“要么……要么……”,即:成功者有天赋 ∀ 有努力。
(14)根据标志词“也”表示“且”,即:人要真诚 ∧ 人要善良。
(15)根据标志词“或者……或者……”表示“或”,即:明天刮风 V 明天下雨。
(16)根据标志词“要么……要么……”即:考研 ∀ 考公务员。
(17)根据标志词“如果P,那么Q”表示“P→Q”,即:找到真爱→懂得真爱。
(18)根据标志词“若P,则Q”表示“P→Q”,即:找到真爱→懂得真爱。
(19)根据标志词“一旦P,就Q”表示“P→Q”,即:找到真爱→懂得真爱。
(20)根据标志词“只要P,就Q”表示“P→Q”,即:找到真爱→懂得真爱。
(21)根据标志词“必须Q,才P”表示“P→Q”,即:能找到真爱→懂得真爱。
(22)根据标志词“只有Q,才P”表示“P→Q”,即:能找到真爱→懂得真爱。
(23)根据标志词“不Q,不P”表示“P→Q”,即:能找到真爱→懂得真爱。
(24)根据标志词“除非Q,才P”表示“P→Q”,即:能找到真爱→懂得真爱。
(25)根据标志词“除非Q,否则不P”表示“┐Q→┐P”,即:不懂得真爱→不能找到真爱。
(26)根据标志词“除非Q,否则P”表示“┐Q→P”,即:不懂得真爱→能找到真爱。
(27)根据标志词“除非Q,否则P”表示“┐Q→P”,即:懂得真爱→能找到真爱。
(28)根据标志词“P,除非Q”表示“┐P→Q”,即:找不到真爱→懂得真爱。
(29)根据标志词“P,否则Q”表示“┐P→Q”,即:找不到真爱→懂得真爱。
(30)根据标志词“并非P”,即:┐张珊是成功人士 = 张珊不是成功人士。
难点:除非Q,否则P
考生注意:“→”表示的假言判断有常见的三种特殊结构,如下:
- 除非Q,否则P。“否则”的逻辑表达所包含的两个词“否”和“则”(除非,除表示否定,非表示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正好分别对应于“┐”和“→”。因此“除非Q,否则P”的意思是“如果否定Q,则P”,即┐Q→P。同理可知,“除非Q,否则不P”=┐Q→┐P。如(25)(26)(27)小题。
- P,否则Q。这样的结构需要记住,“否”是否“否则”前面的断定;“则”是则“否则”后面的断定。因此“P,否则Q”的意思也是“如果否定Р,则Q”,即┐P→Q。如(29)小题。
- P,除非Q。这样的结构其实是省略了“否则”,补充完整应该是“除非Q,否则P”。意思是“如果否定Q,则P”,即┐P→Q。如(28)小题。由于假言判断推理可取逆否等价,故:┐Q→P=┐P→Q; ┐Q→┐P = P→Q。考生注意将( 17) ~ (29)小题综合起来理解。
形式逻辑五大关系
一、矛盾关系
二、等价关系
常见等价关系表
等价公式
- 假言
(1) P → Q = ┐ Q → ┐ P P→Q=┐ Q→┐ P P→Q=┐Q→┐P
(2) P ↔ Q = ( P ∧ Q ) ∨ ( ┐ P ∧ ┐ Q ) P↔Q=(P∧Q)∨(┐ P∧┐ Q) P↔Q=(P∧Q)∨(┐P∧┐Q)
(3) ┐ ( P ↔ Q ) = ( P ∧ ┐ Q ) ∨ ( ┐ P ∧ Q ) ┐ (P↔Q)=(P∧┐ Q)∨(┐ P∧Q) ┐(P↔Q)=(P∧┐Q)∨(┐P∧Q) - 联言选言
(1) ┐ ( P ∨ Q ) = ┐ P ∧ ┐ Q ┐ (P∨Q)=┐ P∧┐ Q ┐(P∨Q)=┐P∧┐Q
(2) ┐ ( P ∧ Q ) = ┐ P ∨ ┐ Q ┐ (P∧Q)=┐ P∨┐ Q ┐(P∧Q)=┐P∨┐Q
(3) P ∨ Q = ( P ∧ ┐ Q ) ∨ ( ┐ P ∧ Q ) P∨Q=(P∧┐ Q)∨(┐ P∧Q) P∨Q=(P∧┐Q)∨(┐P∧Q)
(4) ┐ ( P ∨ Q ) = ( P ∧ Q ) ∨ ( ┐ P ∧ ┐ Q ) ┐ (P∨Q)=(P∧Q)∨(┐ P∧┐ Q) ┐(P∨Q)=(P∧Q)∨(┐P∧┐Q) - 或则转化
(1) P ∨ Q = ┐ P → Q = ┐ Q → P P∨Q=┐P→Q=┐Q→P P∨Q=┐P→Q=┐Q→P
(2) P → Q = ┐ ( P ∧ ┐ Q ) = ┐ P ∨ Q P→Q=┐(P∧┐Q)=┐P∨Q P→Q=┐(P∧┐Q)=┐P∨Q
注意:若出现“或”,且题干不涉及真假,优先将“或”变“推”。题干涉及真假,若没有“推”与“且”这一组矛盾,优先将“则”转成“或”。 - 递推推理
A → B , B → C ,所以 A → B → C A→B,B→C,所以A→B→C A→B,B→C,所以A→B→C - 做题思路
观察“→”的个数
(1)1个,考查自身,考查逆否等价,或者逻辑标志词的转化。
(2)多个,能串则串,比照选项,注意首尾;不能串,一一比照选项,往往是某一句的等值。
三、包含关系
∩ ∪ ∧ ∨ ⊃ ⊂ ∅ ⟺ ┐ ∀ ∞ σ ∈ ± ∓ ↔
考生注意:
1.“有的S是P”表示至少有一个S是P,至多全部的S都是P,因此“所有S都是P”是“有的S是P”为真时的一种可能,故“所有S都是P”包含于“有的S是P”。
2.同理可知,“可能P”表示发生概率大于0、小于等于100%,因此,“必然P”是“可能P”为真时的一种可能,故“必然P”包含于“可能P”。
四、至少有一真的关系
若A和B属于至少有一真的关系,就意味着A和B至少有一个为真,可能有一个真,也可能两个都是真的;如果一个是真,那么另一个无法判断;如果一个是假,那么另一个为真。
至少有一假的关系
若A和B属于至少有一假的关系,就意味着A和B至少有一个为假,可能有一个假,也可能两个都是假的;如果一个是假,那么另一个无法判断;如果一个是真,那么另一个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