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常见逻辑谬误
有些错误出现在我们澄清或定义某个观点的时候,有些错误出现在我们收集证据或者用证据和理由支撑某个观点的时候,有些错误出现在我们尝试从证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有些错误甚至出现在我们评估他人的观点或者理由的时候。了解这些错误有助于我们在自己的推理过程中避免它们,也可以使我们看到成为批判性思考者的价值:批判性思维很有价值,一部分原因是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这些错误。这个附录列出了我们讨论过的一些谬误。
- 将理由个人化。将理由个人化,即好像理由只属于某个人,这是一个错误原因有两点。首先,知识论理由是普遍的:如果它们是我相信某事的理由,那么它们也是其他人相信这件事的理由。其次,知识论理由是客观的:某个证据是否充分或
可接受,这是客观的。将理由个人化会掩盖它们是普遍的和客观的事实。如果一个人找到的都是个人的理由,或者因为他人接受这些理由而拒绝它们,那么就很可能让情感阻碍了他的批判性思维过程。 - 诉诸相对主义。假设事实是相对的,这是一个错误。原因是我们的信念都需要有好的理由,我们认为相对主义是对待某些事情的正确态度这个信念也不例外。关于某事的相对主义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领域中的事实取决于我们对它们的信
念。相对主义可能是对待某些主题的正确态度,比如什么是幽默,或者什么是美味。但对于大部分的主题,甚至是信仰和道德,我们最好假定现实主义是恰当的态度,除非我们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不这样做。换言之,对于大部分主题,假设我认为是真的事情,对你来说可能不是真的,或者我们的社会或文化认为是真的事情,对于其他社会和文化未必是真的,这些都是错误的。接受相对主义有时候会被用作结東一场讨论。一个人可能疲于争论或感觉自己处于劣势,就会对其他人说:“好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目的是让每个人自由地决定该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这样的回应是很好的。但如果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在出现分歧时依然能保持正确,那么这就是一个我们应该尽力通免的错误,除非有极好的理由这样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和稀泥的看法) - 诉诸情感。将我们的信念仅仅建立在情感之上,这是一个错误,原因是信念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并不是判断信念为真的证据,信念应该建立在真凭实据之上。信念要确证为知识,那么它必须建立在好的知识论理由之上,知识论理由是我们认为某个信念是真的理由。情感理由并不是知识论理由。信念给我们什么感觉与信念是否为真没有任何关系。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批判性思维不是要使我们在决策时摒除感情,即使这是可能的,但我也怀疑这样做的价值。我们很多的信念,对于我们理解最深层的自我、我们的文化或者我们在字宙中的位置,都是至关重要的,以致抛弃它们将会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只要我们的信念获得了充分的知识论理由的支撑,那么信念有情感的支撑,甚至是情感融入信念当中,都是没问题的。但将我们的信念仅仅建立在情感的理由之上就是一种错误。让情感阻碍我们收集或获取决策所需的证据也是一种错误。(这种错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情用事”)
- 诉诸传统。因某个信念是传统而相信它,这是一种错误,原因是一个信念有很长的历史并不是判断其为真的证据,而没有真凭实据就相信它是一种错误。成为批判性思考者并不意味着抛弃我们所有的传统信念,只是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好的理由去继续保持它们。
- 错误定义。定义过于宽泛或狭隘,或两者皆有,这是一种错误。
- 稻草人谬误。歪曲或误解他人的信念或理由,这是一种错误。原因是这是种非常无礼的行为,并且会阻止你和其他人一起寻找真相。每个人都有责任澄清自己的信念和理由,我们也有责任去尽可能清晰和宽容地复述他人和自己的信念和理由。
- 因果谬误(也叫“后此谬误”)。仅仅因为某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得出结论认为前一件事引起了后一件事,这是一种错误。原因是尽管成因往往发生在事件之前,但这是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 人身攻击。仅仅因为证人不可靠或怀有偏见而认为他的证词是假的,这是一种错误。原因是这混淆了削弱性证据与推翻性证据。即使证词的来源不可靠或怀有偏见,它依然有可能是真的。这种错误通常被称为“人身攻击”,因为它通过批评证人(针对个人)以达到批判证词的目的。但我们在这里需要更加仔细地辦识这种错误,因为证人不可靠或怀有偏见的结论并不都是错的。当我们有非常好的理由时,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但仅仅因为证人不可靠或怀有偏见而判定他的证词是假的,这永远都是一种错误。
- 错误类比(不当类比)。完全类比推理的类比前提为假,这是一个错误。原因是提为假的推理是不可靠的。我们要记住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无数的相似之处。只有当类似物在相关属性的所有相关方面都相似时,类比主张才是真的。我们很难知道相关方面是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我们也很难知道类似物在相关方面上是否相似。
- 滑坡谬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证:“我们不能允许A,因为A会导致B,B会导致C,而我们肯定不希望C。”这种论证可以称之为滑坡论证。通常来说,这类论证都是谬误的。当我们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声称,如果采取了某一看似无害的行为,就会导致某一灾难性后果时,这就是滑坡论证。通俗地说,“滑坡谬误”其实就是把“有可能如此”误当作“必然如此”,并且进行一连串的推演,最终谬以千里。滑坡谬误的错误之处在于,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认定极端结果必将发生。滑坡论证本身不一定是谬误。但当中间的主张之间的联系是可疑的,或者在A到Z之间有过多的步骤以至于A不太可能导致Z时,滑坡论证才变成谬误。
- 循环论证:论证者所陈述或假设的前提正是他想要论证的结论,这种谬误叫做循环论证。
- 转移注意力(转移话题)。当论证者试图通过提出一个不相关的话题来转移受众的注意力,并声称这一不相关的话题已经有效解决了原有问题时,就出现了转移注意力谬误。
- 你也一样(“你还敢说”)。当论证者由于一个人言行不一而反对其论证或观点时,就犯了你还敢说的谬误。一个论证是好是坏,不是因为谁提出这一论证,而取决于其自身是否有力。你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言行不一就驳斥他的论证。比如:医生:你应该戒烟。吸烟对身体不好。病人:你还敢说?你戒我就戒。
- 错错得正(two wrongs两者皆错)。当论证者试图用同样或更加错误的行为来为一个错误的行为辩护时,就会出现这一谬误。比如:小白:小明,别打你妹妹。小明:她先惹我的。
- 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也是一种常见的诡辩手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任意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一个概念。
(2)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
(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抹杀不同概念的本质区别。 - 虚假两难(假二择一)。假定一组选择是唯一值得考虑的,但却没有好的理由。当论证者提出错误的“要么,要么”选择时,就是虚假两难。有时候,虚假两难并不一定明确以“要么要么”的形式出现,有时会以“如果那么”的条件式陈述的形式出现。比如,“如果我们不选一名民主党人做总统,经济形势就会一落千丈。显然,我们不希望经济形势一落千丈。因此,我们应该选一名民主党人做总统”。这里的第一句话就等于说:“要么我们选一名民主党人做总统,要么经济形式就会一落千丈”。
- 推不出。如论据与论证不想干(从“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推出这是在影射清王朝),不当诉诸权威,论据不足,违反伦理规则等。“推不出”其实是一种笼统的说法。
温馨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并不反对考生使用逻辑学术语(比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机械类比”等),相反,准确地指出题干在哪一步推理中犯了什么性质或什么类型的逻辑错误,既能提升文章的高度和档次,又能有助于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阅卷,迅速把握本段的主旨。但如果“术语”使用不当,就容易弄巧成拙,造成张冠李戴、文不对题的现象出现。这样,反而会被阅卷老师扣分。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有把握就不妨用;没把握,就不要勉强。论证有效性分析,只要攻击的逻辑问题是题干客观存在的,相应的分析能够充分有力,就能得高分。要知道,论证有效性分析考的只是考生日常的分析能力,而非高深的逻辑学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