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 耗散结构 。
那么,何谓耗散结构理论?
01、何谓耗散结构思维模型
一、耗散结构理论
1969年,比利时学者 伊里亚·普利高津 在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耗散结构理论”。
他认为处于 远离平衡状态下的开放系统 ,在与外界环境 交换物质和能量 的过程中,通过 能量耗散 过程和系 统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制 ,能量达到一定程度,熵流可能为负,系统总熵便可以小于零,则系统通过熵减就能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这真是振奋人心的发现,这个理论给人类带来了勇气和希望:
只要处于开放的体系中,只要有能量的交换与释放, 除了封闭的宇宙之外,任何的自然与人类组织,都可能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逆转,实现熵减,实现肌体的更新。
为了更好地 理解耗散结构,这个做个简单的比喻:
一个活的人,他才会有饿的感觉,他才会有对食物的需求。如果一个人对于食物没需求了,那他也就是濒于死亡或者已经死亡了。
饿的状态,其实就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就是一个渴望开放的,渴望外在能力输入的一种状态。 在耗散结构当中,通过不断地 与 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耗散过程当中产生了负熵流,系统就从原来的无序状态或者低有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
综上:耗散结构理论的本质是 保持开放、持续做功。
二、耗散结构理论思维模型
所谓 耗散结构理论思维模型 ,就是将 耗散结构理论 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在解决问题,做决策时,记得使用 耗散结构理论 ,即保持开放,持续做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02、耗散结构思维模型案例
一、华为的活力之源
任正非在2011年的公司市场大会上说,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 耗散结构, 我们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我们自己获得一个新生。
具体是如何执行的呢?详见下图:
任正非说:
1. (企业)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势能,这样就发展了(于是诞生了 厚积薄发 的华为理念);
厚积薄发 首先 表现在把物质财富密集投入到科技研发领域。华为建立势能最突出的方式是研发方面面向战略聚焦领域,多路径、多梯队“范弗里特弹药量”的密集投资,过去10年累计投入2400亿人民币。
华为厚积薄发的 另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开放式的,即不断引进国际管理经验,推动管理变革,积累组织能力方面的势能。从1997年开始,华为近20年来持续引进外部管理经验,包括IBM、埃森哲、HayGroup、波士顿咨询等,为华为提供了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财经服务(IFS)等多方面的持续变革,使得华为的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流程变革不断进步,奠定了华为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根基。
2. 企业要发展要坚持 开放合作 (于是建立开放的架构、开放的文化及反对自主创新);
任正非说: “我们要建立开放的架构,促使数万公司一同服务信息社会,以公正的秩序引领世界前进。”
而开放的文化孕育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思想打开了生态合作空间和业务作战空间,拥有了未来发展的选择权。
对于自主创新,任正非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在具有可选择性的领域,华为更愿意采用 合作伙伴 的解决方案,并对其持续优胜劣汰、吐故纳新,从而长期保持与业界最优秀的伙伴进行合作。
3. 人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这样企业如何发展?(于是诞生了 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的华为理念)任正非正是通过洞察人性,激发出华为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得到持续发展的企业活力。
4. 华为微观永动机模型的开放性体现在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在全球能力中心进行人才布局;通过战略预备队培养未来领袖,加强跨部门人员流动;以及坚持吐故纳新、淘汰惰怠。( 人力资源的开放 )
以上便是华为的耗散结构,既要消耗掉企业多余的能量,打破平衡静止的企业超稳态,建立新的发展势能,也要保持开放性,为企业锻造出一个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技术和业务平台。
因此,任正非赋予华为了两个发展理念,也可以认为是华为的两个发展战略,即 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
二、不停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一个人如果 不停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通过学习、输出和使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耗散结构。
因为在输出和使用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这些学识、认知、技能会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帮助他跃迁到更高的认知层级,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舒适区”是美国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想学习事物的等级:
最里面一圈是 “舒适区” ,它代表的是对我们来说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物,自己可以处于非常舒适的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是 “学习区” ,它代表的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的工作、学习、思考。
而最外一圈则是 “恐慌区” ,它代表的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甚至放弃学习。
在舒适区里,我们能得心应手,因为每天都是处在熟悉的环境之中,做着自己在行的的事,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我们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到非常舒适。
这就是暂时的“平衡态”,因为我们无需过多努力就能使所有事物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比较舒适的状态。
然而 ,平衡态正是熵最大的时候。 这时,我们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缺乏挑战和流动。 这是一个看似平稳安逸,但却危机重重的状态,也就是“假性繁华”。
如果想要对抗人生熵增,按照 耗散结构 ,我们就须得远离平衡态,也就是离开那个让 我们感到非常舒适的区域,主动走向“学习区”,甚至是“恐慌区”。
03、启发
以上, 我们知道 耗散结构 思维 模型 是 一个通过保持开放,持续跟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推进事物从一个平衡走向更高平衡的思维模型。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启发。
一、保持开放
耗散结构理论的前提就是要保持开放,所以保持开放是运用该模型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具体怎么做呢?
其实前面我们有一个模型说过怎么做,保持头脑开放, 即能看见、 听写、 吸纳外界好的想法、做法或者新的技术等。
继而做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二、持续精进
根据熵增定理,我们知道 平衡态 是熵最大的时候,依据耗散结构理论,我们要通过持续精进去打破平衡,继而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
如何精进呢?
一是:一生专注 ;即 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 聚焦一个,找到自己的优势,在专注中感受价值创造成果。
二是:保持动机;即 一件事情的启动时,靠兴趣与意志力,但是持续下去靠的是保持动机,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动机会消失,同时在去追寻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这就是绝大多数的人放弃一件事情的原因。这时除了坚定自己的信念之外,还可以给我们力量的,就是给自己找到更多不同种类、不同层面的、坚持下去的动机!
三是:有效反馈;即 人都有盲点和不足,如果不能通过从别人那里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意见,我们想要快速改进自己的行为 ,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以要 虚心接受别人的反馈。
四是:不断修正;即 勇敢且诚实面对 反馈的结果,继而对我们的目标、方向进行修正,最后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合作发展
这里的合作共赢指的是,要让自己进入一个大的生态,即与他人保持互动,就如任正非提倡的,尽量多的采用 合作伙伴 的解决方案。
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开放,最大程度的保持与外界进行物质上的或者能力上的交换。
04、写在最后
耗散结构思维 模型, 一个回答了 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熵减问题 的思维模型。
保持开放、持续精进、合作发展,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