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二进制部署k8s集群(中)搭建node节点

news2025/1/13 10:15:54

内容预知

 连接上文

 1.  部署 Worker Node 组件

 1.1 work node 组件部署前需了解的节点注册机制

 1.2 Worker Node 组件部署步骤

 2. k8s的CNI网络插件模式

2.1 k8s的三种网络模式 

K8S 中 Pod 网络通信:

(1)Pod 内容器与容器之间的通信

(2)同一个 Node 内 Pod 之间的通信

(3)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的通信

2.2  Flannel 插件 

(1)Flannel UDP 模式(端口8285) 

(2) vxlan 模式(端口4789)

(3) UDP和VXLAN的区别 

(4)知识延申:vlan和vxlan的区别 

2.3  Calico 插件 

(1) k8s组网方案对比 

(2)Calico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4  flannel和calico对比 

flannel

calico

3. 部署网络组件

 3.1 部署 flannel

3.2   部署 Calico 

 4.部署 CoreDNS

 5. 本次部署使用的脚本

3.1 node 节点上的部署脚本 

 (1)kubelet.sh

 (2)proxy.sh

(3)kubeconfig.sh

(4) kube-flannel.yml 


 连接上文

在上文已经成功部署了etcd分布式数据库、master01节点,

本文将承接上文的内容,继续部署Kubernetes集群中的 worker node 节点和 CNI 网络插件。

 1.  部署 Worker Node 组件

 1.1 work node 组件部署前需了解的节点注册机制

kubelet 采用 TLS Bootstrapping 机制,自动完成到 kube-apiserver 的注册,在 node 节点量较大或者后期自动扩容时非常有用。  

Master apiserver 启用 TLS 认证后,node 节点 kubelet 组件想要加入集群,必须使用CA签发的有效证书才能与 apiserver 通信,当 node 节点很多时,签署证书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因此 Kubernetes 引入了 TLS bootstraping 机制来自动颁发客户端证书,kubelet 会以一个低权限用户自动向 apiserver 申请证书,kubelet 的证书由 apiserver 动态签署。

 ​  kubelet 首次启动通过加载 bootstrap.kubeconfig 中的用户 Token 和 apiserver CA 证书发起首次 CSR 请求,这个 Token 被预先内置在 apiserver 节点的 token.csv 中,其身份为 kubelet-bootstrap 用户和 system:kubelet-bootstrap 用户组;想要首次 CSR 请求能成功(即不会被 apiserver 401 拒绝),则需要先创建一个 ClusterRoleBinding,将 kubelet-bootstrap 用户和 system:node-bootstrapper 内置 ClusterRole 绑定(通过 kubectl get clusterroles 可查询),使其能够发起 CSR 认证请求。  ​  

TLS bootstrapping 时的证书实际是由 kube-controller-manager 组件来签署的,也就是说证书有效期是 kube-controller-manager 组件控制的;kube-controller-manager 组件提供了一个 --experimental-cluster-signing-duration 参数来设置签署的证书有效时间;默认为 8760h0m0s,将其改为 87600h0m0s,即 10 年后再进行 TLS bootstrapping 签署证书即可。  ​

 也就是说 kubelet 首次访问 API Server 时,是使用 token 做认证,通过后,Controller Manager 会为 kubelet 生成一个证书,以后的访问都是用证书做认证了。

 1.2 Worker Node 组件部署步骤

//在所有 node 节点上操作
#创建kubernetes工作目录
mkdir -p /opt/kubernetes/{bin,cfg,ssl,logs}

#上传 node.zip 到 /opt 目录中,解压 node.zip 压缩包,获得kubelet.sh、proxy.sh
cd /opt/
unzip node.zip
chmod +x kubelet.sh proxy.sh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把 kubelet、kube-proxy 拷贝到 node 节点
cd /opt/k8s/kubernetes/server/bin
scp kubelet kube-proxy root@192.168.73.106:/opt/kubernetes/bin/
scp kubelet kube-proxy root@192.168.73.107:/opt/kubernetes/bin/

#上传 kubeconfig.sh 文件到 /opt/k8s/kubeconfig 目录中,生成 kubeconfig 的配置文件
mkdir /opt/k8s/kubeconfig

cd /opt/k8s/kubeconfig
chmod +x kubeconfig.sh
./kubeconfig.sh 192.168.73.105 /opt/k8s/k8s-cert/

scp bootstrap.kubeconfig kube-proxy.kubeconfig root@192.168.73.106:/opt/kubernetes/cfg/
scp bootstrap.kubeconfig kube-proxy.kubeconfig root@192.168.73.107:/opt/kubernetes/cfg/

#RBAC授权,使用户 kubelet-bootstrap 能够有权限发起 CSR 请求
kubectl create clusterrolebinding kubelet-bootstrap --clusterrole=system:node-bootstrapper --user=kubelet-bootstrap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启动 kubelet 服务
cd /opt/
./kubelet.sh 192.168.73.106
ps aux | grep kubelet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通过 CSR 请求
#检查到 node01 节点的 kubelet 发起的 CSR 请求,Pending 表示等待集群给该节点签发证书
kubectl get csr

#通过 CSR 请求
kubectl certificate approve (上面选项中REQUESTOR的值  )

#Approved,Issued 表示已授权 CSR 请求并签发证书
kubectl get csr


#查看节点,由于网络插件还没有部署,节点会没有准备就绪 NotReady
kubectl get node


//在 node01 节点上操作
#加载 ip_vs 模块
for i in $(ls /usr/lib/modules/$(uname -r)/kernel/net/netfilter/ipvs|grep -o "^[^.]*");do echo $i; /sbin/modinfo -F filename $i >/dev/null 2>&1 && /sbin/modprobe $i;done

#启动proxy服务
cd /opt/
./proxy.sh 192.168.73.106
ps aux | grep kube-proxy

注意:这里的notready是因为node节点上的网络插件还没有部署好,所以会这样显示,

接下来会重点介绍k8s的网络插件,再继续部署 

 

//在 node02 节点上操作
#启动 kubelet 服务
cd /opt/
./kubelet.sh 192.168.73.107
ps aux | grep kubelet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通过 CSR 请求
#检查到 node02 节点的 kubelet 发起的 CSR 请求,Pending 表示等待集群给该节点签发证书
kubectl get csr

#通过 CSR 请求
kubectl certificate approve (上面选项中REQUESTOR的值  )

#Approved,Issued 表示已授权 CSR 请求并签发证书
kubectl get csr


#查看节点,由于网络插件还没有部署,节点会没有准备就绪 NotReady
kubectl get node


//在 node02 节点上操作
#加载 ip_vs 模块
for i in $(ls /usr/lib/modules/$(uname -r)/kernel/net/netfilter/ipvs|grep -o "^[^.]*");do echo $i; /sbin/modinfo -F filename $i >/dev/null 2>&1 && /sbin/modprobe $i;done

#启动proxy服务
cd /opt/
./proxy.sh 192.168.73.107
ps aux | grep kube-proxy

 

 

 2. k8s的CNI网络插件模式

2.1 k8s的三种网络模式 

K8S 中 Pod 网络通信:

(1)Pod 内容器与容器之间的通信

在同一个 Pod 内的容器(Pod 内的容器是不会跨宿主机的)共享同一个网络命令空间,相当于它们在同一台机器上一样,可以用 localhost 地址访问彼此的端口。

(2)同一个 Node 内 Pod 之间的通信

每个 Pod 都有一个真实的全局 IP 地址,同一个 Node 内的不同 Pod 之间可以直接采用对方 Pod 的 IP 地址进行通信,Pod1 与 Pod2 都是通过 Veth 连接到同一个 docker0 网桥,网段相同,所以它们之间可以直接通信。

(3)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的通信

Pod 地址与 docker0 在同一网段,docker0 网段与宿主机网卡是两个不同的网段,且不同 Node 之间的通信只能通过宿主机的物理网卡进行。

要想实现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的通信,就必须想办法通过主机的物理网卡 IP 地址进行寻址和通信。因此要满足两个条件:Pod 的 IP 不能冲突;将 Pod 的 IP 和所在的 Node 的 IP 关联起来,通过这个关联让不同 Node 上 Pod 之间直接通过内网 IP 地址通信。

Overlay Network:

叠加网络,在二层或者三层基础网络上叠加的一种虚拟网络技术模式,该网络中的主机通过虚拟链路隧道连接起来(类似于VPN)。

VXLAN:

将源数据包封装到UDP中,并使用基础网络的IP/MAC作为外层报文头进行封装,然后在以太网上传输,到达目的地后由隧道端点解封装并将数据发送给目标地址。

2.2  Flannel 插件 

Flannel 的功能是让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主机创建的 Docker 容器都具有全集群唯一的虚拟 IP 地址。

Flannel 是 Overlay 网络的一种,也是将 TCP 源数据包封装在另一种网络包里面进行路由转发和通信,目前支持 udp、vxlan、 host-GW 3种数据转发方式。

  • UDP(默认方式,基于应用转发,配置简单,性能最差)
  • VXLAN(基于内核转发)
  • Host-gw(性能最好、配置麻烦)

(1)Flannel UDP 模式(端口8285) 

udp模式的工作原理:(基于应用进行转发,Flannel提供路由表,Flannel封装、解封装)

数据从 node01 上 Pod 的源容器中发出后,经由所在主机的 docker0 虚拟网卡转发到 flannel0 虚拟网卡,flanneld 服务监听在 flannel0 虚拟网卡的另外一端。

Flannel 通过 Etcd 服务维护了一张节点间的路由表。源主机 node01 的 flanneld 服务将原本的数据内容封装到 UDP 中后根据自己的路由表通过物理网卡投递给目的节点 node02 的 flanneld 服务,数据到达以后被解包,然后直接进入目的节点的 flannel0 虚拟网卡,之后被转发到目的主机的 docker0 虚拟网卡,最后就像本机容器通信一样由 docker0 转发到目标容器。

 

ETCD 之 Flannel 提供说明:

  • 存储管理Flannel可分配的IP地址段资源
  • 监控 ETCD 中每个 Pod 的实际地址,并在内存中建立维护 Pod 节点路由表

(2) vxlan 模式(端口4789)

vxlan 是一种overlay(虚拟隧道通信)技术,通过三层网络搭建虚拟的二层网络,跟 udp 模式具体实现不太一样:

1)udp模式是在用户态实现的,数据会先经过tun网卡,到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再做隧道封装,再进一次内核协议栈,而vxlan是在内核当中实现的,只经过一次协议栈,在协议栈内就把vxlan包组装好。

2)udp模式的tun网卡是三层转发,使用tun是在物理网络之上构建三层网络,属于ip in udp,vxlan模式是二层实现, overlay是二层帧,属于mac in udp。

3)vxlan由于采用mac in udp的方式,所以实现起来会涉及mac地址学习,arp广播等二层知识,udp模式主要关注路由

Flannel VXLAN模式跨主机的工作原理:(Flannel提供路由表,由内核封装、解封装)

1、数据帧从主机A上Pod的源容器中发出后,经由所在主机的docker0/cni0 网络接口转发到flannel.1 接口

2、flannel.1 收到数据帧后添加VXLAN 头部,封装在UDP报文中

3、主机A通过物理网卡发送封包到主机B的物理网卡中

4、主机B的物理网卡再通过VXLAN 默认端口4789转发到flannel.1 接口进行解封装

5、解封装以后,内核将数据帧发送到Cni0, 最后由Cni0 发送到桥接到此接口的容器B中。

(3) UDP和VXLAN的区别 

由于UDP模式是在用户态做转发(即基于应用进行转发,由应用程序进行封装和解封装),会多一次报文隧道封装,因此性能上会比在内核态做转发的VXLAN模式差。

UDP和VXLAN的区别:

  • UDP基于应用程序进行转发,由应用程序进行封装和解封装;VXLAN由内核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内核效率比应用程序要高,所以VXLAN比UDP要快。
  • UDP是数据包,VXLAN是数据帧。
  • UDP的网卡Flannel0,VXLAN的网卡Flannel.1。

 

(4)知识延申:vlan和vxlan的区别 

 

1)vxlan支持更多的二层网络

vlan使用12位bit表示vlan ID,因此最多支持2^12=4096个vlan(可用数量为4094)

vxlan使用的ID使用24位bit,最多可以支持2^24个

2)vxlan对已有的网络路径利用效率更高

vlan使用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避免环路,会将一半的网络路径阻塞。

vxlan的数据包封装成UDP通过网络层传输,可以使用所有的网络路径。

3)vxlan可以防止物理交换机Mac表耗尽

vlan需要在交换机的Mac表中记录Mac物理地址。

vxlan采用隧道机制,Mac物理地址不需记录在交换机。

4)VXLA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逻辑网络拓扑和物理网络拓扑的解耦

VXLAN技术通过隧道技术在物理的三层网络中虚拟二层网络,处于VXL AN网络的终端无法察觉到VXL AN的通信过程,这样也就使得逻辑网络拓扑和物理网络拓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解耦,网络拓扑的配置对于物理设备的配置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配置更灵活更方便。

5)VXLAN技术还具有多租户支持的特性

VLAN技术仅仅解决了二层网络广播域分割的问题,而VXL AN技术还具有多租户支持的特性,通过VXLAN分割,各个租户可以独立组网、通信,地址分配方面和多个租户之间地址冲突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2.3  Calico 插件 

 

(1) k8s组网方案对比 

 

1)flannel 方案:

需要在每个节点_上把发向容器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后,再用隧道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运行着目标Pod的node节点上。目标node节点再负责去掉封装,将去除封装的数据包发送到目标Pod上。数据通信性能则大受影响。

2)calico方案:

Calico不使用隧道或NAT来实现转发,而是把Host当作Internet中的路由器,使用BGP同步路由,并使用iptables来做安全访问策略,完成跨Host转发来。

采用直接路由的方式,这种方式性能损耗最低,不需要修改报文数据,但是如果网络比较复杂场景下,路由表会很复杂,对运维同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Calico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基于三层路由表进行转发,不需要封装和解封装。

Calico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 Calico CNI插件:主要负责与kubernetes对接,供kubelet 调用使用。
  • Felix:负责维护宿主机上的路由规则、FIB转发信息库等。
  • BIRD:负责分发路由规则,类似路由器。
  • Confd:配置管理组件。

Calico工作原理:

  1. Calico是通过路由表来维护每个pod的通信。
  2. Calico 的CNI插件会为每个容器设置一个 veth pair设备,然后把另一端接入到宿主机网络空间,由于没有网桥,CNI插件还需要在宿主机上为每个容器的veth pair设备配置一条路由规则,用于接收传入的IP包。
  3. 有了这样的veth pair设备以后,容器发出的IP包就会通过veth pair设备到达宿主机,然后宿主机根据路由规则的下一跳地址,发送给正确的网关,然后到达目标宿主机,再到达目标容器
  4. 这些路由规则都是Felix 维护配置的,而路由信息则是Calico BIRD 组件基于BGP(动态路由协议,可以选路)分发而来。
  5. calico实际上是将集群里所有的节点都当做边界路由器来处理,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全互联的网络,彼此之间通过BGP交换路由,这些节点我们叫做BGP Peer。

 

 

2.4  flannel和calico对比 

 

flannel

  • 配置方便,功能简单,是基于overlay叠加网络实现的(在原有数据包中再封装一层),由于要进行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对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不具备网络策略配置能力。
  • 三种模式:UDP、 VXLAN、HOST-GW
  • 默认网段是:10.244.0.0/16

calico

  • 功能强大,基于路由表进行转发,没有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对性能影响较小,具有网络策略配置能力,但是路由表维护起来较为复杂。
  • 模式:BGP、IPIP
  • 默认网段192 .168.0.0/16

目前比较常用的CNI网络组件是flannel和calico,flannel的功能比较简单,不具备复杂的网络策略配置能力,calico是比较出色的网络管理插件,但具备复杂网络配置能力的同时,往往意味着本身的配置比较复杂,所以相对而言,比较小而简单的集群使用flannel,考虑到日后扩容,未来网络可能需要加入更多设备,配置更多网络策略,则使用calico更好。

(flannel在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中,会有性能损耗。calico没有封装解封装过程,没有性能损耗)

3. 部署网络组件

 3.1 部署 flannel

//在node1节点上操作
#上传 cni-plugins-linux-amd64-v0.8.6.tgz 和 flannel.tar 到 /opt 目录中
cd /opt/
docker load -i flannel.tar

mkdir /opt/cni/bin -p
tar zxvf cni-plugins-linux-amd64-v0.8.6.tgz -C /opt/cni/bin

//在node2节点上操作
#上传 cni-plugins-linux-amd64-v0.8.6.tgz 和 flannel.tar 到 /opt 目录中
cd /opt/
docker load -i flannel.tar

mkdir /opt/cni/bin -p
tar zxvf cni-plugins-linux-amd64-v0.8.6.tgz -C /opt/cni/bin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上传 kube-flannel.yml 文件到 /opt/k8s 目录中,部署 CNI 网络
cd /opt/k8s
kubectl apply -f kube-flannel.yml 

kubectl get pods -n kube-system


kubectl get nodes

 

 

 

3.2   部署 Calico 

 

 该网络插件和flannel插件  选择其一部署即可(由于yaml文件过于复杂,本次就不再展示)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上传 calico.yaml 文件到 /opt/k8s 目录中,部署 CNI 网络
cd /opt/k8s
vim calico.yaml
#修改里面定义Pod网络(CALICO_IPV4POOL_CIDR),与前面kube-controller-manager配置文件指定的cluster-cidr网段一样
    - name: CALICO_IPV4POOL_CIDR
      value: "192.168.0.0/16"
  
kubectl apply -f calico.yaml

kubectl get pods -n kube-system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calico-kube-controllers-659bd7879c-4h8vk   1/1     Running   0          58s
calico-node-nsm6b                          1/1     Running   0          58s
calico-node-tdt8v                          1/1     Running   0          58s


#等 Calico Pod 都 Running,节点也会准备就绪
kubectl get nodes

 

 4.部署 CoreDNS

 CoreDNS:可以为集群中的 service 资源创建一个域名与 IP 的对应关系解析。

service发现是k8s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其基本功能为:在集群内通过服务名对服务进行访问,即需要完成从服务名到ClusterIP的解析。

k8s主要有两种service发现机制:环境变量和DNS。没有DNS服务的时候,k8s会采用环境变量的形式,但一旦有多个service,环境变量会变复杂,为解决该问题,我们使用DNS服务。

 

//在所有 node 节点上操作
#上传 coredns.tar 到 /opt 目录中
cd /opt
docker load -i coredns.tar


 

 

//在 master01 节点上操作
#上传 coredns.yaml 文件到 /opt/k8s 目录中,部署 CoreDNS 
cd /opt/k8s
kubectl apply -f coredns.yaml

kubectl get pods -n kube-system 

#DNS 解析测试
kubectl run -it --rm dns-test --image=busybox:1.28.4 sh

/ # nslookup kubernetes

 

 

 5. 本次部署使用的脚本

3.1 node 节点上的部署脚本 

 (1)kubelet.sh

#!/bin/bash

NODE_ADDRESS=$1
DNS_SERVER_IP=${2:-"10.0.0.2"}

#创建 kubelet 启动参数配置文件
cat >/opt/kubernetes/cfg/kubelet <<EOF
KUBELET_OPTS="--logtostderr=false \\
--v=2 \\
--log-dir=/opt/kubernetes/logs \\
--hostname-override=${NODE_ADDRESS} \\
--network-plugin=cni \\
--kubeconfig=/opt/kubernetes/cfg/kubelet.kubeconfig \\
--bootstrap-kubeconfig=/opt/kubernetes/cfg/bootstrap.kubeconfig \\
--config=/opt/kubernetes/cfg/kubelet.config \\
--cert-dir=/opt/kubernetes/ssl \\
--pod-infra-container-image=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google-containers/pause-amd64:3.0"
EOF

#--hostname-override:指定kubelet节点在集群中显示的主机名或IP地址,默认使用主机hostname;kube-proxy和kubelet的此项参数设置必须完全一致
#--network-plugin:启用CNI
#--kubeconfig:指定kubelet.kubeconfig文件位置,当前为空路径,会自动生成,用于如何连接到apiserver,里面含有kubelet证书,master授权完成后会在node节点上生成 kubelet.kubeconfig 文件
#--bootstrap-kubeconfig:指定连接 apiserver 的 bootstrap.kubeconfig 文件
#--config:指定kubelet配置文件的路径,启动kubelet时将从此文件加载其配置
#--cert-dir:指定master颁发的kubelet证书生成目录
#--pod-infra-container-image:指定Pod基础容器(Pause容器)的镜像。Pod启动的时候都会启动一个这样的容器,每个pod之间相互通信需要Pause的支持,启动Pause需要Pause基础镜像


#----------------------
#创建kubelet配置文件(该文件实际上就是一个yml文件,语法非常严格,不能出现tab键,冒号后面必须要有空格,每行结尾也不能有空格)
cat >/opt/kubernetes/cfg/kubelet.config <<EOF
kind: KubeletConfiguration
apiVersion: kubelet.config.k8s.io/v1beta1
address: ${NODE_ADDRESS}
port: 10250
readOnlyPort: 10255
cgroupDriver: cgroupfs
clusterDNS:
- ${DNS_SERVER_IP} 
clusterDomain: cluster.local
failSwapOn: false
authentication:
  anonymous:
    enabled: true
EOF

#PS:当命令行参数与此配置文件(kubelet.config)有相同的值时,就会覆盖配置文件中的该值。


#----------------------
#创建 kubelet.service 服务管理文件
cat >/usr/lib/systemd/system/kubelet.service <<EOF
[Unit]
Description=Kubernetes Kubelet
After=docker.service
Requires=docker.service

[Service]
EnvironmentFile=/opt/kubernetes/cfg/kubelet
ExecStart=/opt/kubernetes/bin/kubelet \$KUBELET_OPTS
Restart=on-failure
KillMode=process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EOF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enable kubelet
systemctl restart kubelet

 (2)proxy.sh

#!/bin/bash

NODE_ADDRESS=$1

#创建 kube-proxy 启动参数配置文件
cat >/opt/kubernetes/cfg/kube-proxy <<EOF
KUBE_PROXY_OPTS="--logtostderr=true \\
--v=4 \\
--hostname-override=${NODE_ADDRESS} \\
--cluster-cidr=172.17.0.0/16 \\
--proxy-mode=ipvs \\
--kubeconfig=/opt/kubernetes/cfg/kube-proxy.kubeconfig"
EOF

#--hostnameOverride: 参数值必须与 kubelet 的值一致,否则 kube-proxy 启动后会找不到该 Node,从而不会创建任何 ipvs 规则
#--cluster-cidr:指定 Pod 网络使用的聚合网段,Pod 使用的网段和 apiserver 中指定的 service 的 cluster ip 网段不是同一个网段。 kube-proxy 根据 --cluster-cidr 判断集群内部和外部流量,指定 --cluster-cidr 选项后 kube-proxy 才会对访问 Service IP 的请求做 SNAT,即来自非 Pod 网络的流量被当成外部流量,访问 Service 时需要做 SNAT。
#--proxy-mode:指定流量调度模式为ipvs模式,可添加--ipvs-scheduler选项指定ipvs调度算法(rr|wrr|lc|wlc|lblc|lblcr|dh|sh|sed|nq)
#--kubeconfig: 指定连接 apiserver 的 kubeconfig 文件	


#----------------------
#创建 kube-proxy.service 服务管理文件
cat >/usr/lib/systemd/system/kube-proxy.service <<EOF
[Unit]
Description=Kubernetes Proxy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EnvironmentFile=-/opt/kubernetes/cfg/kube-proxy
ExecStart=/opt/kubernetes/bin/kube-proxy \$KUBE_PROXY_OPTS
Restart=on-failure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EOF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enable kube-proxy
systemctl restart kube-proxy

(3)kubeconfig.sh

#!/bin/bash
#example: kubeconfig 192.168.73.105 /opt/k8s/k8s-cert/
#创建bootstrap.kubeconfig文件
#该文件中内置了 token.csv 中用户的 Token,以及 apiserver CA 证书;kubelet 首次启动会加载此文件,使用 apiserver CA 证书建立与 apiserver 的 TLS 通讯,使用其中的用户 Token 作为身份标识向 apiserver 发起 CSR 请求

BOOTSTRAP_TOKEN=$(awk -F ',' '{print $1}' /opt/kubernetes/cfg/token.csv)
APISERVER=$1
SSL_DIR=$2

export KUBE_APISERVER="https://$APISERVER:6443"

# 设置集群参数
kubectl config set-cluster kubernetes \
  --certificate-authority=$SSL_DIR/ca.pem \
  --embed-certs=true \
  --server=${KUBE_APISERVER} \
  --kubeconfig=bootstrap.kubeconfig
#--embed-certs=true:表示将ca.pem证书写入到生成的bootstrap.kubeconfig文件中

# 设置客户端认证参数,kubelet 使用 bootstrap token 认证
kubectl config set-credentials kubelet-bootstrap \
  --token=${BOOTSTRAP_TOKEN} \
  --kubeconfig=bootstrap.kubeconfig

# 设置上下文参数
kubectl config set-context default \
  --cluster=kubernetes \
  --user=kubelet-bootstrap \
  --kubeconfig=bootstrap.kubeconfig

# 使用上下文参数生成 bootstrap.kubeconfig 文件
kubectl config use-context default --kubeconfig=bootstrap.kubeconfig

#----------------------

#创建kube-proxy.kubeconfig文件
# 设置集群参数
kubectl config set-cluster kubernetes \
  --certificate-authority=$SSL_DIR/ca.pem \
  --embed-certs=true \
  --server=${KUBE_APISERVER} \
  --kubeconfig=kube-proxy.kubeconfig

# 设置客户端认证参数,kube-proxy 使用 TLS 证书认证
kubectl config set-credentials kube-proxy \
  --client-certificate=$SSL_DIR/kube-proxy.pem \
  --client-key=$SSL_DIR/kube-proxy-key.pem \
  --embed-certs=true \
  --kubeconfig=kube-proxy.kubeconfig

# 设置上下文参数
kubectl config set-context default \
  --cluster=kubernetes \
  --user=kube-proxy \
  --kubeconfig=kube-proxy.kubeconfig

# 使用上下文参数生成 kube-proxy.kubeconfig 文件
kubectl config use-context default --kubeconfig=kube-proxy.kubeconfig

 

(4) kube-flannel.yml 

---
apiVersion: policy/v1beta1
kind: PodSecurityPolicy
metadata:
  name: psp.flannel.unprivileged
  annotations:
    seccomp.security.alpha.kubernetes.io/allowedProfileNames: docker/default
    seccomp.security.alpha.kubernetes.io/defaultProfileName: docker/default
    apparmor.security.beta.kubernetes.io/allowedProfileNames: runtime/default
    apparmor.security.beta.kubernetes.io/defaultProfileName: runtime/default
spec:
  privileged: false
  volumes:
  - configMap
  - secret
  - emptyDir
  - hostPath
  allowedHostPaths:
  - pathPrefix: "/etc/cni/net.d"
  - pathPrefix: "/etc/kube-flannel"
  - pathPrefix: "/run/flannel"
  readOnlyRootFilesystem: false
  # Users and groups
  runAsUser:
    rule: RunAsAny
  supplementalGroups:
    rule: RunAsAny
  fsGroup:
    rule: RunAsAny
  # Privilege Escalation
  allowPrivilegeEscalation: false
  defaultAllowPrivilegeEscalation: false
  # Capabilities
  allowedCapabilities: ['NET_ADMIN', 'NET_RAW']
  defaultAddCapabilities: []
  requiredDropCapabilities: []
  # Host namespaces
  hostPID: false
  hostIPC: false
  hostNetwork: true
  hostPorts:
  - min: 0
    max: 65535
  # SELinux
  seLinux:
    # SELinux is unused in CaaSP
    rule: 'RunAsAny'
---
kind: ClusterRole
apiVersion: rbac.authorization.k8s.io/v1
metadata:
  name: flannel
rules:
- apiGroups: ['extensions']
  resources: ['podsecuritypolicies']
  verbs: ['use']
  resourceNames: ['psp.flannel.unprivileged']
- apiGroups:
  - ""
  resources:
  - pods
  verbs:
  - get
- apiGroups:
  - ""
  resources:
  - nodes
  verbs:
  - list
  - watch
- apiGroups:
  - ""
  resources:
  - nodes/status
  verbs:
  - patch
---
kind: ClusterRoleBinding
apiVersion: rbac.authorization.k8s.io/v1
metadata:
  name: flannel
roleRef:
  apiGroup: rbac.authorization.k8s.io
  kind: ClusterRole
  name: flannel
subjects:
- kind: ServiceAccount
  name: flannel
  namespace: kube-system
---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Account
metadata:
  name: flannel
  namespace: kube-system
---
kind: ConfigMap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kube-flannel-cfg
  namespace: kube-system
  labels:
    tier: node
    app: flannel
data:
  cni-conf.json: |
    {
      "name": "cbr0",
      "cniVersion": "0.3.1",
      "plugins": [
        {
          "type": "flannel",
          "delegate": {
            "hairpinMode": true,
            "isDefaultGateway": true
          }
        },
        {
          "type": "portmap",
          "capabilities": {
            "portMappings": true
          }
        }
      ]
    }
  net-conf.json: |
    {
      "Network": "10.244.0.0/16",
      "Backend": {
        "Type": "vxlan"
      }
    }
---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aemonSet
metadata:
  name: kube-flannel-ds
  namespace: kube-system
  labels:
    tier: node
    app: flannel
spec: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flannel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tier: node
        app: flannel
    spec:
      affinity:
        nodeAffinity: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nodeSelectorTerms:
            - matchExpressions:
              - key: kubernetes.io/os
                operator: In
                values:
                - linux
      hostNetwork: true
      priorityClassName: system-node-critical
      tolerations:
      - operator: Exists
        effect: NoSchedule
      serviceAccountName: flannel
      initContainers:
      - name: install-cni
        image: quay.io/coreos/flannel:v0.14.0
        command:
        - cp
        args:
        - -f
        - /etc/kube-flannel/cni-conf.json
        - /etc/cni/net.d/10-flannel.conflist
        volumeMounts:
        - name: cni
          mountPath: /etc/cni/net.d
        - name: flannel-cfg
          mountPath: /etc/kube-flannel/
      containers:
      - name: kube-flannel
        image: quay.io/coreos/flannel:v0.14.0
        command:
        - /opt/bin/flanneld
        args:
        - --ip-masq
        - --kube-subnet-mgr
        resources:
          requests:
            cpu: "100m"
            memory: "50Mi"
          limits:
            cpu: "100m"
            memory: "50Mi"
        securityContext:
          privileged: false
          capabilities:
            add: ["NET_ADMIN", "NET_RAW"]
        env:
        - name: POD_NAME
          valueFrom:
            fieldRef:
              fieldPath: metadata.name
        - name: POD_NAMESPACE
          valueFrom:
            fieldRef:
              fieldPath: metadata.namespace
        volumeMounts:
        - name: run
          mountPath: /run/flannel
        - name: flannel-cfg
          mountPath: /etc/kube-flannel/
      volumes:
      - name: run
        hostPath:
          path: /run/flannel
      - name: cni
        hostPath:
          path: /etc/cni/net.d
      - name: flannel-cfg
        configMap:
          name: kube-flannel-cfg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7476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2022年四川建筑八大员(标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百分百题库提供建筑八大员&#xff08;标准员&#xff09;考试试题、建筑八大员&#xff08;标准员&#xff09;考试真题、建筑八大员&#xff08;标准员&#xff09;证考试题库等,提供在线做题刷题&#xff0c;在线模拟考试&#xff0c;助你考试轻松过关。 1.施工项目管理目标…

[附源码]Python计算机毕业设计SSM基于框架的校园爱心公益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程序+LW)

项目运行 环境配置&#xff1a; Jdk1.8 Tomcat7.0 Mysql HBuilderX&#xff08;Webstorm也行&#xff09; Eclispe&#xff08;IntelliJ IDEA,Eclispe,MyEclispe,Sts都支持&#xff09;。 项目技术&#xff1a; SSM mybatis Maven Vue 等等组成&#xff0c;B/S模式 M…

java基于Springboot的学生毕业离校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

项目介绍 学生毕业离校系统的开发过程中&#xff0c;采用B / S架构&#xff0c;主要使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xff0c;结合最新流行的springboot框架。中间件服务器是Tomcat服务器&#xff0c;使用Mysql数据库和Eclipse开发环境。该学生毕业离校系统包括管理员、学生和教师。其…

【SpringBoot应用篇】SpringBoot+JasperReport导出PDF

【SpringBoot应用篇】SpringBootJasperReport导出PDFJasperReport简介JasperReport的开发步骤生命周期执行流程模板工具Jaspersoft Studio概述安装配置面板介绍基本使用模板制作编译模板入门案例环境准备导出一个最基本的PDF文件导出用户列表需求数据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从后…

Lombok实现原理解析

文章目录前言一、Lombok注解分析二、编译期的注解处理期三、Lombok使用方法四、自定义注解处理器1、自定义注解2、实现Processor接口3、注册注解处理器五、实战MyGetter注解1、新建Maven工程myLombok2、新建子模块myget3、新建子模块person4、编译并查看结果总结前言 相信做ja…

171-有趣的OpenAI的chatGPT小实验

最近玩了一下chatGPT 问了他很多问题 然后我问了一个问题 帮我想10个帮女朋友过生日的办法 然后AI就回复了我10种 然后我继续问了我说再来10个 他又想了10种&#xff0c; 所以我特别想看看他到底有没有极限 10个 20个 30个 40个 50个 60个 70个 80个 90个 100个 接下去…

秋招---SQL学习

文章目录SQL的执行顺序一般是怎样的SQL如何性能优化1.select尽量不要查询全部*&#xff0c;而是查具体字段2.避免在where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3.尽量使用数值替代字符串类型tinyint,int,bigint,smallint类型4.用varchar代替char那什么时候要用char不用varchar呢链接&#x…

玩转华夏数艺

这里写自定义目录标题华夏数艺简述新的改变功能快捷键合理的创建标题&#xff0c;有助于目录的生成如何改变文本的样式插入链接与图片如何插入一段漂亮的代码片生成一个适合你的列表创建一个表格设定内容居中、居左、居右SmartyPants创建一个自定义列表如何创建一个注脚注释也是…

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偶联物(FA-PRB-DEX-NPs)|丝裂霉素C-右旋糖酐交联物(MMC-D)

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偶联物(FA-PRB-DEX-NPs) 产品描述&#xff1a;将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和叶酸按序化学合成,并进一步定量,采用体外细胞性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游离盐酸吡柔比星,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叶酸-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游离叶酸对于不同浓度细胞株SG…

计算机毕业设计ssm+vue基本微信小程序的育教幼教知识学习系统 uniapp 小程序

项目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各种管理系统层出不穷。时代对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因此出现了各种适合用户在线学习系统。广泛存在于PC系统,手机APP,电脑软件等等,其中用户量…

Effective C++条款29:为“异常安全”而努力是值得的(Strive for exception-safe code)

Effective C条款29&#xff1a;为“异常安全”而努力是值得的&#xff08;Strive for exception-safe code&#xff09;条款29&#xff1a;为“异常安全”而努力是值得的1、抛出异常的案例2、解决资源泄露的问题3、异常安全的三种保证4、两种解决异常安全的方法4.1 使用智能指针…

如何压缩动态图片大小?gif图太大了怎么压缩?

对于新媒体行业人员来说&#xff0c;平时在工作中需要存非常多的素材&#xff0c;这些素材中有很多就是gif格式的&#xff0c;随着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xff0c;这些素材会占用大量的储存空间&#xff0c;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xff1f;应该如何压缩动态图片大小&…

Flutter - 布局原理与约束(constraints)

尺寸限制类容器用于限制容器大小&#xff0c;Flutter中提供了多种这样的容器&#xff0c;如ConstrainedBox、SizedBox、UnconstrainedBox、AspectRatio 等 1 ConstrainedBox ConstrainedBox 用于对子组件添加额外的约束 一般作为最外层的父布局 2 BoxConstraints BoxConstrai…

[附源码]Python计算机毕业设计SSM基于社区人员管理系统(程序+LW)

项目运行 环境配置&#xff1a; Jdk1.8 Tomcat7.0 Mysql HBuilderX&#xff08;Webstorm也行&#xff09; Eclispe&#xff08;IntelliJ IDEA,Eclispe,MyEclispe,Sts都支持&#xff09;。 项目技术&#xff1a; SSM mybatis Maven Vue 等等组成&#xff0c;B/S模式 M…

阿里P8架构师精心整理:Dubbo+Docker+Kubernetes实战PDf,附面试题

前言 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然而&#xff0c;“吾生也有涯&#xff0c;而知也无涯。”&#xff0c;如果学习不注意方法&#xff0c;则会“以有涯随无涯&#xff0c;殆矣”。 学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xff0c;是人的一种本能&#xff0c;人人都有学习的能力。我们在刚出生…

Keycloak之17.0.1 版本和Gerrit 整合-yellowcong

通过keycloak 来实现gerrit的用户管理。主要有几个步骤,1.安装gerrit,2.安装gerrit oauth 插件,3.配置gerrit . 4.创建keycloak的配置,添加realm,client,user ,三个,5.重启gerrit 测试。 17版本不一样的是,需要开启oauth,服务器增加前缀。 准备 Keycloak之17.0.1 版本安…

43. Python for 循环

43. Python for 循环 文章目录43. Python for 循环1. 课题导入2. 什么是循环3. 什么是for循环4. for 循环语法5. 可迭代对象6. for循环的执行流程7. for 循环的对象1. 循环对象为字符串2. 循环的对象不能为整数3. 循环的对象不能为浮点数4. 循环对象为布尔类型5. 循环对象为列表…

使用docker构建vue项目并成功运行在本地和线上

先说本地环境 windows10 node vue docker都已经安装齐全 获取nginx镜像 因为要用这个镜像来构建你的vue项目&#xff0c;就像给vue项目提供一个环境一样 docker pull nginx 创建 nginx config配置文件 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文件default.conf server {listen 80;s…

火灾报警产品-火灾探测报警产品

消防产品&#xff0c;是指专门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火灾防护、避难、逃生的产品。适用范围 适用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备、防火卷帘控制器、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城市消防远程监控产品。认证模式 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申请资料 1.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的资…

全面支持 PyTorch 2.0:BladeDISC 5 月~11 月新功能发布

作者&#xff1a;BladeDISC研发团队 BladeDISC 上一次更新主要发布了 GPU AStitch 优化&#xff0c;方法来源于我们发表在 ASPLOS 2022上的论文AStitch。这一次&#xff0c;我们发布了 0.3.0 版本。 本次更新中 BladeDISC 社区全面支持了 PyTorch 2.0 编译&#xff0c;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