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 15-445 -- Join Algorithms - 09
- 引言
- Join Algorithms
- Join Operator Output
- I/O Cost Analysis
- Nested Loop Join
- Simple Nested Loop Join
- Block Nested Loop Join
- Index Nested Loop Join
- 小结
- Sort-Merge Join
- 小结:
- Hash Join
- Basic Hash Join Algorithm
- Grace Hash Join
- 小结
引言
本系列为 CMU 15-445 Fall 2022 Database Systems 数据库系统 [卡内基梅隆] 课程重点知识点摘录,附加个人拙见,同样借助CMU 15-445课程内容来完成MIT 6.830 lab内容。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我们常常通过规范化 (Normalization) 设计避免信息冗余;因此查询时,就需要通过 Join 将不同 table 中的数据合并来重建数据。
以课程开始时的 table 为例,通过将 Artist 与 Album 之间的多对多关系拆成 Artist, ArtistAlbum 以及 Album 三个 tables 来规范化数据,使得数据存储的冗余减少:
查询时我们就需要通过 Join 来重建 Artist 与 Album 的完整关系数据。
Join Algorithms
本课主要讨论 join 两个 tables 的过程。首先需要讨论的是:
- Join 的输出
- Join 的成本分析
Join Operator Output
逻辑上 Join 的操作的结果是:对任意一个 tuple r ∈ R 和任意一个在 Join Attributes 上对应的 tuple s ∈ S,将 r 和 s 串联成一个新的 tuple:
Join 操作的结果 tuple 中除了 Join Attributes 之外的信息与多个因素相关:
- query processing model
- storage model
- query
我们可以在 Join 的时候将所有非 Join Attributes 都放入新的 tuple 中,这样 Join 之后的操作都不需要从 tables 中重新获取数据:
也可以在 Join 的时候只复制 Join Attributes 以及 record id,后续操作自行根据 record id 去 tables 中获取相关数据。对于列存储数据库,这是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被称为 Late Materialization。
I/O Cost Analysis
由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量通常较大,无法一次性载入内存,因此 Join Algorithm 的设计目的,在于减少磁盘 I/O,因此我们衡量 Join Algorithm 好坏的标准,就是 I/O 的数量。此外我们不需要考虑 Join 结果的大小,因为不论使用怎样的 Join Algorithm,结果集的大小都一样。
以下的讨论都建立在这样的情景上:
- 对 R 和 S 两个 tables 做 Join
- R 中有 M 个 pages,m 个 tuples
- S 中有 N 个 pages,n 个 tuples
本节要介绍的 Join Algorithms 罗列如下:
- Nested Loop Join
- Simple
- Block
- Index
- Sort-Merge Join
- Hash Join
不同的 Join Algorithms 有各自的适用场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Nested Loop Join
Simple Nested Loop Join
对 R 中的每个 tuple,都全表扫描一次 S,是一种暴力解法,它的成本为:
- M + ( m * N )
举例:
假设:
- M = 1000, m = 100,000
- N = 500, n = 40,000
成本:
- M+(m×N)=1000+(100000×500)=50000
- 100 I/Os
假设 0.1 ms/IO,则总时长约为 1.3 小时。
如果我们使用小表 S 作为 Outer Table,那么:
- N+(n×M)=500+(40000×1000)=40000,500 I/Os
则总时长约为 1.1 小时。
总结: 这个算法很差,因为对于R关系中每个元组,都需要把S关系遍历一遍。
Block Nested Loop Join
每次取 R 中一个 block 的所有 tuples 出来,让它们同时与 S 中的所有 tuples Join 一次,它的成本为:
- M + ( M * N )
举例:
假设:
- M = 1000, m = 100000
- N = 500, n = 40000
成本:
使用大表 M 作为 Outer Table,成本为:
- M+(M×N)=1000+(1000×500)=501000 I/Os
总共用时约 50 秒。
使用小表 S 作为 Outer Table,成本为:
- N +(N×M)=500+(1000*500)=500500 I/Os
以上的计算都假设 DBMS 只为 Nested Loop Join Algorithm 分配 3 块 buffers,其中 2 块用于读入,1 块用于写出;若 DBMS 能为算法分配 B 块 buffers,则可以使用 B-2 块来读入 Outer Table,1 块用于读入 Inner Table,1 块用于写出,此时,成本为
- M + ( ceil( M / ( B - 2 ) * N )
如果 Outer Table 能够直接放入内存中,则成本为 M + N。
总结: 这种算法会有较少的磁盘IO产生,因为对于关系R中每个block,会把关系S扫描一遍,同时在这种算法下,小表应该作为outer table,因为小表有更少的pages。
Index Nested Loop Join
之前的两种 Nested Loop Join 速度慢的原因在于,需要对 Inner Table 作多次全表扫描,若 Inner Table 在 Join Attributes 上有索引或者临时建一个索引 (只需全表扫描一次):
若Inner Table在Join Attributes上有索引或者建立了临时索引,则可以使用Index Nested Loop Join(索引嵌套循环连接)来加速查询。这种方法利用了索引快速定位到Inner Table的匹配行,而不需要多次进行全表扫描,从而提高查询效率。
在Index Nested Loop Join中,外部表通过嵌套循环的方式遍历内部表,并使用内部表上的索引查找匹配行。当外部表上的一行与内部表上的一行匹配时,将它们联接起来形成结果集。
此时 Join 的成本为:
- M + ( m * C )
其中 C 为 index probe 的成本。
小结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导出以下几个结论:
- 总是选择小表作为 Outer Table
- 尽量多地将 Outer Table 缓存在内存中
- 扫描 Inner Table 时,尽量使用索引
Sort-Merge Join
Sort-Merge Join 顾名思义,分为两个阶段:
- Phase #1: Sort
- 根据 Join Keys 对 tables 进行排序
- 可以使用外部归并排序
- Phase #2: Merge
- 同时从两个 tables 的一端开始扫描,对 tuples 配对
- 如果 Join Keys 并不唯一,则有可能需要 backtrack
算法如下:
Sort Merge的成本分析如下:
- Sort Cost ( R ) : 2M * (logM / logB)
- Sort Cost ( S ) : 2N * (logN / logB)
- Merge Cost: M + N
举例:
假设:
- M = 1000, m = 100,000
- N = 500, n = 40,000
- B = 100
- 0.1ms/IO
成本:
- Sort Cost( R ) : 2000 * (log 1000 / log 100) = 3000 I/Os
- Sort Cost( S ) : 1000 * (log 1000 / log 100) = 1350 I/Os
- Merge Cost: 1000 + 500 = 1500 I/Os
- Total Cost = 3000 + 1350 + 1500 =5850 I/Os
- Total Time = 0.59 secs
Sort-Merge Join 的最坏情况就是当两个 tables 中的所有 Join Keys 都只有一个值,这时候 Join 的成本变为:
- M × N + sort cost
小结:
Sort-Merge Join 适用于:
- 当 tables 中的一个或者两个都已经按 Join Key 排好序,如聚簇索引
- SQL 的输出必须按 Join Key 排好序
Hash Join
核心思想:
- 如果分别来自 R 和 S 中的两个 tuples 满足 Join 的条件,它们的 Join Attributes 必然相等,那么它们的 Join Attributes 经过某个 hash function 得到的值也必然相等,因此 Join 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对两个 tables 中 hash 到同样值的 tuples 分别执行 Join 操作即可。
Basic Hash Join Algorithm
本算法分为两个阶段:
- Phase #1: Build
- 扫描 Outer Table,使用 hash function h1 对 Join Attributes 建立 hash table T
- Phase #2: Probe
- 扫描 Inner Table,使用 hash function h1 获取每个 tuple 在 T 中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找到配对成功的 tuple(s)
这里明确 T 的定义:
- Key:Join Attributes
- Value:根据不同的查询要求及实现来变化
- Full Tuple:可以避免在后续操作中再次获取数据,但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
- Tuple Identifier:是列存储数据库的理想选择,占用最少的空间,但之后需要重新获取数据
但 Basic Hash Join Algorithm 有一个弱点,就是有可能 T 无法被放进内存中,由于 hash table 的查询一般都是随机查询,因此在 Probe 阶段,T 可能在 memory 与 disk 中来回移动。
Grace Hash Join
当两个 table 都无法放入 memory 时,我们可以:
- Phase #1: Build
- 将两个 tables 使用同样的 hash function 进行 partition,使得可能配对成功的 tuples 进入到相同的Partition
- Phase #2: Prob
- 对两个 tables 的每一对 partition 分别进行 Join
如果每个 partition 仍然无法放入内存中,则可以递归地使用不同的 hash function 进行 partition,即 recursive partitioning:
- Build another hash table for bucketR,i using hash function h2 (with h2≠h1).
- Then probe it for each tuple of the other table’s bucket at that level.
probe: 探测
成本分析:
假设我们有足够的 buffers 能够存下中间结果:
- Partitioning Phase:
- Read + Write both tables
- 2(M+N) I/Os
- Probing Phase
- Read both tables
- M+N I/Os
举例:
假设:
- M = 1000, m = 100000
- N = 500, n = 40,000
- 0.1ms/IO
计算:
- 3×(M+N)=4,500 I/Os
- 0.45 secs
如果 DBMS 已经知道 tables 大小,则可以使用 static hash table,否则需要使用 dynamic hash table
小结
Algorithm | IO Cost | Example |
---|---|---|
Simple Nested Loop Join | M+(m×N) | 1.3 hours |
Block Nested Loop Join | M+(M×N) | 50 secs |
Index Nested Loop Join | M+(m×C) | 20 secs |
Sort-Merge Join | M+N+(sort cost) | 0.59 secs |
Hash Join | 3(M+N) | 0.45 secs |
Hash Join 在绝大多数场景下是最优选择,但当查询包含 ORDER BY 或者数据极其不均匀的情况下,Sort-Merge Join 会是更好的选择,DBMSs 在执行查询时,可能使用其中的一种到两种方法。
本节对应教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