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盘的物理结构
我们现在很少看到磁盘了,我们电脑使用的大部分使用的是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差一点的使用的是sata固态接口的硬盘了,磁盘在我们电脑上尤其是笔记本电脑上是很少存在的,难道磁盘真的穷途末路了吗?显然不是,在企业端,磁盘依旧是主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出于成本和稳定性考虑。
相同容量的固态和磁盘,固态的价格要比磁盘高上三倍以上,且固态是一个电子元器件,如果遭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数据恢复的可能性为0,且长时间断电的情况下,固态内的数据会出现短暂丢失且不能恢复的情况,这个在硬盘上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硬盘是纯物理结构,只要中间的盘片不存在损坏的情况下,修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且便宜。
硬盘的组成结构:磁头,盘面,马达,硬件+伺服系统
磁头:每一个面都有一个磁头,记住是面,这就说明了,写入的时候是两个磁头配合写入的,且磁头=面数,磁头是共进退的。
盘面:就是用来存储数据的介质。
马达:盘面中间的马达控制磁盘的摆动,磁头上的马达控制磁头的摆动。
硬件电路+伺服系统:就是用来控制向磁盘中读写数据的集成电路块。
注意:磁头和盘面之间是没有接触的,是为了防止磁盘抖动时,磁头跟着抖动
【二】磁盘的存储结构
磁盘寻址的时候,基本单位不是bit,更不是byte,而是使用一块扇形区域被称为扇区(512byte),那么在 单面上如何定位一个扇区呢?
磁盘中定位任何一个扇区,采用的硬件基本定位方式:CHS定位法!,磁头在摆动的时候,就是确认在哪一个磁道,然后定位磁头也就是定位在哪个盘面上,最后定位在哪一个扇区。
【三】磁盘的逻辑结构
磁盘在物理上是一个小光碟,是圆形的,但是在逻辑上可以抽象为类似胶带一样,卷起来成为了一个圆形。扯出来就是一个线性结构。
你看这玩意想不想一个数组?其实操作系统对磁盘的管理真就和数组差不多,所以当我们需要区找到一个扇区,我们只需要去找到对应的扇区下标就行了,操作系统内部,我们把这个地址称之为LBA地址。
这还有一个致命问题:为什么OS要进行逻辑抽象呢?直接使用CHS不行吗?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原因:1.便于管理 2.不想让OS的代码和硬件强耦合
【四】磁盘存储的基本单位
虽然磁盘的访问的基本单位是512字节,但是依旧很小,OS内的文件系统会单独定制一套多扇区读取的机制,如2KB,4KB,其实以4kb是最常见的,你读取的时候你哪怕只读取1bt的内存,你也需要将4kb的内存读入,如有必要在写回去罢了。
上图是磁盘文件系统图(在Linux下的),磁盘是典型的块设备,硬盘分区被划分为一个个的block,一个block的大小是由格式化的时候确定的,且不可更改,而启动快(boot block)的大小是确定的。
block group:文件系统会根据分区的大小划分为数个block group,而每个block group 都有着相同的结构组成,其实就是政府管理各区的例子是一样的。
super block:存放文件系统本生的结构信息,记载的主要信息有:block和inode的总量,未使用的block和inode的数量,一个block和inode的大小,最近一次挂载的时间,最近一次写入数据的时间,最近一次校验磁盘的时间等其他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super block被破坏就相当于整个文件系统被破坏了。
GDT:块组描述符,描述块组的属性信息
block bitmap:记录着Data bitmap中哪个数据块被占用,哪个数据库没有被占用。
inode 位图:每一个bit表示一个inode是否空闲可用
i节点表:存放文件属性
数据区:存放文件内容
【五】创建一个新文件主要有以下4个操作
1.存储操作
内核闲找到一个空闲的节点,内核把文件信息写进去
2.存储数据
该文件需要三个磁盘块,内核找到内核缓冲区的数据以此复制进去
3.记录分配情况
文件内容按照顺序村粗,内核在inode的磁盘分区记载了上述的块列表
4.添加文件名到目录
新的文件名叫abc,Linux如何在当前的目录中记载这个文件?内核将如何添加到目录文件,文件名和inode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文件名和文件内容属性链接起来。
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哪里有问题的话还请位于评论区斧正,如果觉得写的还不错的话,还请给个一键三连,毕竟码字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