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几乎人人都有横渡不同的心里疾病,只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ps : 许多人都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知识、社交、心理方面的问题
作者序言:
目录
一、痛苦的价值
二、对待痛苦要「自律」
三、看待选择
四、终身学习,是固步自封最大的反面
五、按照人生危机发生的时间次序,简单归纳我们在各阶段需要放弃的东西
一、痛苦的价值
>> 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
>>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认识到,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
>> 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想立刻解决,不然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但一厢情愿.
ps : 对于自己的成长来说, 走出舒适区,在非舒适区, 有很大的价值
二、对待痛苦要「自律」
>>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ps : 延迟满足 实际上是权衡 延迟 不延迟二者结果后 作出的选择
>> 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
1) 让同伴先玩游戏,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有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2)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学会吃蛋糕时不先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
3)让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机。
4)当孩子满12岁时,应该已经无须父母敦促,就可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
5)如果是这样,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就会把这个原则内化为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 孩子面临痛苦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受痛苦和折磨
>>给孩子做榜样
1)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2)自我价值的认可。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3)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我们的时间也很有价值,如此有价值的时间必须要加以善用。
小时候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长大以后,尽管她聪明能干,但自我评价却低得可怜。因为自我评价很低,所以,她才不重视自己的时间。一旦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后,她自然就意识到了自己时间的宝贵,必须合理有序地进行安排。
>>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问题客观存在 个人无力改变,和其他人一起能改变吗?独善其身做得到吗?
>> 孩子的德行或学业出现问题时,他们从来不会自我检讨,而是归咎于教育制度,或是抱怨和指责别的孩子,认为是他们“带坏”了自己的孩子。
三、看待选择
ps : 自己选择的结果,拿选择结果劣势 PK 别人选择结果的优势
>> 同事们选择了和我不同的工作方式,我就心怀不满,这实在毫无道理,因为我完全可以像他们那样安排时间。憎恨他们的自由自在,其实是憎恨我自己的选择,可是这本是我引以为荣的一个选择。想通了这一切之后,对于比我更早下班的同事,我不再心怀嫉恨。虽然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工作,但心态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 我的熟人住在警察排斥长发的乡下,却又坚持要留长发,那么他可以搬到城市居住(那里对于留长发应该更加宽容)或索性剪掉长发;他甚 至可以为捍卫留长发的权利,参加警长职位的竞选。奇怪的是,他却没意识到他拥有上述选择的自由。他哀叹自己缺少政治影响力,却从未承认个人的选择力。他口口声声说他热爱自由,但与其说强制性的力量让他受到伤害,不如说是他主动放弃自由和权力。
>> 一般人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
>> 和自我怀疑。”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四、终身学习,是固步自封最大的反面
ps : 高屋建瓴看问题 形成自己的观点 不再人云亦云
>> 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而对新的信息和资讯缺乏兴趣。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 我们生病或衰老时,力量再次消失,我们又变得虚弱,需要依赖别人。成家立业,生儿育女,都会使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
>> 有些时候,需要吸收的新信息太多,我们不得不对地图做大规模的修订,这些修订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痛苦,由此便成为了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
>> 谎言通常分为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
所谓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地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
所谓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 所以白色谎言是最常见的撒谎方式。另外,由于白色谎言不易察觉,其危害甚至远远超过黑色谎言。
>> 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ps: 游戏沉迷 ,肥皂剧沉迷,小说沉迷等等 也是在逃避现实
>>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
人类其实是喜欢呆在舒适区,尽管这个舒适区可能是完全有问题的
>>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实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
ps 艾瑞克森将生命过程分为8个阶段:
(1)婴儿期:一般为0~18个月,此期发展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危机。
(2)幼儿期:指18个月~3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自主对羞愧或疑虑危机。
(3)学龄前期:指3~6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主动对内疚危机。
(4)学龄期:指6~12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勤奋对自卑危机。
(5)青春期:指12~18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危机。
(6)青年期:指18~35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亲密对孤独危机。
(7)中年期:指35~65岁发展阶段,此期发展的危机是创造对停滞危机。
(8)老年期:指65岁以上,此期发展的危机是完善对失望危机。
五、按照人生危机发生的时间次序,简单归纳我们在各阶段需要放弃的东西
1)无需对外界要求作出回应的婴儿状态
2)无所不能的幻觉
3)完全占有父亲或母亲(或二者)的欲望
4)童年的依赖感
5)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6)青春期的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
7)无拘无束的自由
8)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
9)青春的性吸引力
10)长生不老的空想
11)对子女的权威
12)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力
13)身体永远健康
14)最后,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总体说来,这些就是我们在人生过程中必须放弃的生活环境、个人欲望和处世态度。放弃这些的过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
ps : 个人理解,放弃的是有记忆后; 自己认同童年的依赖感、对子女的权威、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