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论文精度系列之八:视频理解论文串讲

news2025/1/8 4:27:17

文章目录

    • 一 、前言
    • 二、 DeepVideo(IEEE 2014)
      • 2.1 模型结构
      • 2.2 实验结果
      • 2.3 总结
    • 三、双流网络及其变体
      • 3.1 Two-Stream(NeurIPS 2014)
        • 3.1.1 简介
        • 3.1.2 改进工作
      • 3.2 Two stream +LSTM(CVPR 2015 )
        • 3.2.1 模型结构
        • 3.2.2实验结果
      • 3.3 Two-Stream+Early Fusion(CVPR 2016 )
        • 3.3.1 spatial fusion
        • 3.3.2 特征融合位置
        • 3.3.3 temporal fusion
        • 3.3.4 模型结构和最终效果
        • 3.3.5 结论
      • 3.4 TSN(长视频理解,ECCV 2016)
        • 3.4.1 网络结构
        • 3.4.2 训练技巧及效果
        • 3.4.3 实验部分
        • 3.4.4 总结
      • 3.5 总结
    • 四、3D CNN
      • 4.1 前言
      • 4.2 C3D(ICCV 2015)
        • 4.2.1 前言
        • 4.2.2 模型结构和效果
        • 4.2.3 总结
      • 4.3 I3D(CVPR 2017)
        • 4.3.1 研究动机
        • 4.3.2 简介
        • 4.3.3 总结
      • 4.4 Non-local Neural Networks(CVPR 2018)
        • 4.4.1 前言
        • 4.4.2 Non-local Block结构
        • 4.4.3 实验
          • 4.4.3.1 baseline
          • 4.4.3.2 消融实验
          • 4.4.3.3 对比其它模型
        • 4.4.4 总结
      • 4.5 R(2+1)D(CVPR 2018 )
        • 4.5.1 前言
        • 4.5.2 网络结构
        • 4.5.3 `R(2+1)D`结构
        • 4.5.4 实验和总结
      • 4.6 SlowFast(ICCV 2019 )
        • 4.6.1 前言
        • 4.6.2 模型结构
        • 4.6.3 实验结果
      • 4.7 3D CNN总结
    • 五、Vedio Transformer
      • 5.1 TimeSformer(2021.2.9)
        • 5.1.1 前言
        • 5.1.2 网络结构
        • 5.1.3 实验
        • 5.1.4 总结
    • 六 总结

传送门:

  • 李沐论文精读系列一: ResNet、Transformer、GAN、BERT
  • 李沐论文精读系列二:Vision Transformer、MAE、Swin-Transformer
  • 李沐论文精读系列三:MoCo、对比学习综述(MoCov1/v2/v3、SimCLR v1/v2、DINO等)
  • 李沐论文精读系列四:CLIP和改进工作串讲(LSeg、GroupViT、VLiD、 GLIPv1、 GLIPv2、CLIPasso)
  • 李沐论文精读系列五:DALL·E2(生成模型串讲,从GANs、VE/VAE/VQ-VAE/DALL·E到扩散模型DDPM/ADM)
  • 李沐论文精读系列六:端到端目标检测DETR、最简多模态ViLT
  • 李沐论文精度系列之七:Two-Stream双流网络、I3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 、前言

  • 参考B站视频:李沐《视频理解论文串讲(上)》

1. 为什么要做视频?

  • 视频包含更多信息,符合多模态发展趋势:视频包含了时序信息、声音&图像等多模态信息,而且自然界也都是连续信息而非静止的图像。
  • 视频天生能提供一个很好的数据增强,因为同一个物体在视频中会经历各种形变、光照变换、遮挡等等,非常丰富而又自然,远比生硬的去做数据增强好得多
  • 视频处理是未来突破的方向:目前计算机视觉领域,很多研究热衷于在ImageNet等几个榜单刷分,往往训练了很大的模型,使用很多的策略,也只能提高一点点,类似深度学习出现前CV领域中机器学习的现状,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期。要想突破必须有新的网络结构,指标之一就是要能很好地处理视频数据。

总之,如何更好的利用视频数据,如何更好的做视频理解,可能是通往更强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2. 视频领域发展历程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Deep Video Action Recognition》是2020年视频领域的一篇综述论文,总结了 Video Transformer之前的约200篇用深度学习做视频理解的论文。本文基于此,讲解视频理解领域的发展。下图时间线概括了从早期卷积神经网络做视频理解的DeepVideo,到双流网络及其变体、3D网络及其变体的一系列过程。最后会讨论一下基于 Video Transformer的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分四个部分来讲解:

  1. DeepVideo(早期视频领域的CNN工作)
  2. Two-Stream及其变体
  3. 3D CNN及其变体
  4. Video Transformer:将image transformer延伸到video transformer。其中很多方法都是从2或者3里面来的,尤其是借鉴了很多3D CNN里面的技巧。

二、 DeepVideo(IEEE 2014)

论文《Large-Scale Video Classification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2.1 模型结构

  DeepVideo是深度学习时代早期,使用CNN处理视频的代表工作,其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将CNN从图片识别领域应用到视频识别领域。
  视频和图片的唯一区别,就是多了一个时间轴,也就有很多的视频帧。下面是作者用CNN处理视频帧的的几种尝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红色、绿色和蓝色框表示卷积层、归一化层和池化层
  • Single Frame:单帧方式的baseline。从视频帧中任取一帧,经过CNN层提取特征,再经过两个FC层得到图片分类结果。所以这种方式完全没有时序信息、视频信息在里面
  • Late Fusion:多个单帧特征融合:
    • 之所以叫Late,就是在网络输出层面做的融合。
    • 具体来说,就是任选一些帧,单独通过CNN得到图片特征(这些CNN权值共享);再将这些输出特征融合之后,过一个FC层得到分类结果。
    • 这种单帧输入方式还是比较像图片分类,但毕竟融合了多帧的结果,还是包含一些时序信息的
  • Early Fusion:直接在输入层面做融合。
    • 将五张视频帧在RGB层面融合,融合后channel从3增加到15(CNN第一层的卷积核通道数也得改成15),后面结构不变
    • 直接在输入层面就融合时序信息
  • Slow Fusion:网络中间的特征层面做融合。
    • 输入10个连续的视频帧,每4帧通过一个CNN抽特征,每个CNN都是权值共享,这样得到4个特征片段。再通过两个CNN网络,两两融合成为2个特征,直到最后融合成一个视频特征,加上两个FC层做分类。
    • 网络从头到尾都是对整个视频在学习,这种方式最麻烦,效果也最好

2.2 实验结果

  只是作者没想到的是,这四种方式的最终结果差别都不大,而且即使在Sports-1M(100万视频)这么大的数据集上预训练,最终UCF-101(13000+视频)这个小数据集上微调,结果也只有65%,效果还远远比不上之前的手工特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作者又试了一下,使用一些图片处理上的trick,比如输入多分辨率的图片,看能否在视频分类上也得到更好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使用了两个网络(权值共享),输入分别是原图和center crop之后的图片,作者希望借此学习全局信息和中心重点区域信息。加入多分辨率操作,精度大概提升了一个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下图可以看到,Early Fusion和Late Fusion效果还不如Single Frame的baseline,Slow Fusion经过一顿操作之后,才提高了一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总结

  DeepVideo把使用CNN直接处理视频的各种方式都试了一遍,为后续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个特别大的视频数据集——Sports-1M数据集(有一百万视频,但是基本都是运动类,应用场景有些受限)。

三、双流网络及其变体

3.1 Two-Stream(NeurIPS 2014)

论文《Two-Stream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Action Recognition in Videos》、视频《双流网络论文逐段精读》

3.1.1 简介

这部分详细内容,请参考我上一篇帖子《李沐论文精度系列之七:Two-Stream双流网络、I3D》

  视频相比图片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时序信息(运动信息),如何处理好时序信息,是视频理解的关键。当一个网络无法很好地处理时序信息的时候,可以考虑再加一个网络专门处理时序信息就行。

  光流包含了非常准确和强大的物体运动信息在里面,双流网络通过额外引入一个时间流网络,巧妙的利用光流提供的物体运动信息,而不用神经网络自己去隐式地学习运动特征,大大提高了模型的性能(UCF-101精度达到88%,基本和手工特征IDT的精度87.9%持平,远高于 DeepVideo 65.4%的精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流网络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型效果对比

3.1.2 改进工作

从上面双流网络的结构图,可以看到会有几个明显可以改进的地方:

  • Slow Fusion:理论上来说,在中间的特征层面做融合,肯定比最后在网络输出上简单的进行加权平均的效果要更好
  • 优化backbone:双流网络使用的backbone是Alexnet,所以自然想到可以使用更优的backbone
  • 融入LSTM:考虑在网络抽取特征后加入LSTM模型,进一步处理时序信息,得到更强的视频特征
  • 长时间视频理解:双流网络输入的光流只有10帧,算下来不到0.5秒,非常的短。一般一个动作或者事件可能会更长。如果要做长时间视频理解,还需要改进

下面针对每个方向,分别介绍一个代表性工作。

3.2 Two stream +LSTM(CVPR 2015 )

  • 论文:《Beyond Short Snippets: Deep Networks for Video Classification》。题目中的Short Snippets就是指两三秒甚至不到的这种特别短的视频段。
  • 《【论文阅读】Beyond Short Snippets: Deep Networks for Video Classification》

3.2.1 模型结构

  原始的双流网络,空间流输入是一帧或几帧视频帧,时间流输入是10帧光流,只能处理很短的视频。如果是长视频,有特别多的视频帧,首先想到的还是用CNN去抽取视频特征,但关键是抽取的特征如何去做pooling。本文探索了6种pooling方法,最后结果差不多,conv pooling稍微好一点。另外还作者还试了使用LSTM做特征融合,最后提升有限。作者做的pooling和LSTM操作,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的LSTM操作如下图所示,C表示最后一层CNN输出的特征,每个视频帧都对应了一个特征。这些特征是有时序的,所以将其用5层的LSTM处理抽取的视频特征,最后的橘黄色这一层代表直接做softmax分类了。
  简单说,就是从双流网络抽取特征之后直接做softmax分类,改为抽取特征后进行LSTM融合,再做softmax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2实验结果

  1. conv pooling效果最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Slow Fusion就是DeepVideo的结果,Single Frame就是DeepVideo论文中的baseline。
  • conv pooling和LSTM:都能处理非常多的视频帧,模型效果相比光流网络,稍有提升。

  也就是说,在UCF-101这种只有六七秒的短视频上,LSTM带来的提升非常有限。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LSTM操作,应该是一个更high level,有更高语义信息的一种操作,其输入必须有一定的变化,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学到时序上的改变。如果视频太短,可能其语义信息基本没有改变,对LSTM来说,各个时序上的输入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它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如果是在长视频或者变化比较剧烈的视频上,LSTM可能更有用武之地。

3.3 Two-Stream+Early Fusion(CVPR 2016 )

  • 论文《Convolutional Two-Stream Network Fusion for Video Action Recognition》
  • 参考论文解读贴

  双流网络叫Two-Stream Convolutional Network,这篇论文题目是将其颠倒了一下,但关键词是Fusion。本文非常细致的讨论了如何去做双流网络特征的合并,主要是三个方向:

  • spatial fusion(空间融合):下图展示了如何在空间上做Early Fusion,即如何将两个特征图上相同位置的点做合并
  • temporal fusion(时间融合)
  • 特征融合位置

  作者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Early Fusion网络结构,比之前直接做Late Fusion的双流网络,效果好不少。

3.3.1 spatial fusion

  在有了时间流和空间流两个网络之后,如何保证这两个网络的特征图在同样的位置上的channel responses是能联系起来的(To be clear, our intention here is to fuse the two networks (at a particular convolutional layer) such that channel responses at the same pixel position are put in correspondence.),也就是在特征图的层面去做融合。作者对此作了几种尝试:(融合层有两个输入 x t a + x t b x_t^a + x_t^b xta+xtb,输出为 y y y

  • Sum Fusion : y s u m = x t a + x t b y^{sum} = x_t^a + x_t^b ysum=xta+xtb,两个特征图直接相加
  • Max Fusion : y m a x = m a x ( x t a , x t b ) y^{max} = max(x_t^a, x_t^b) ymax=max(xta,xtb),即特征图a和b在同一位置只取最大值
  • Concatenation Fusion : y c a t = c a t ( x t a , x t b ) y^{cat} = cat(x_t^a, x_t^b) ycat=cat(xta,xtb),将两个特征图在通道维度做合并
  • Conv Fusion : y c o n v = y c a t ∗ f + b y^{conv} = y^{cat} * f + b yconv=ycatf+b,将两个特征图堆叠之后再做一个卷积操作
  • Biliner Fusion : y b i l = ∑ j = 1 H ∑ i = 1 M x i , j a ⊗ x i , j b y^{bil} = \sum_{j=1}^H\sum_{i=1}^M x_{i,j}^a \otimes x_{i,j}^b ybil=j=1Hi=1Mxi,jaxi,jb。在两个特征图上做一个外积,然后再做一次加权平均。

cat用来拼接矩阵, * 代表卷积操作, 代表矩阵外积。

不同融合方式的效果如下,表现最好的是Conv fus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2 特征融合位置

关于在哪一层做融合效果最好,作者作了大量的消融实验,效果最好的两种方式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两个网络在Conv4之后,就做一次融合,然后就变为一个卷积神经网络了
  2. 在conv5和fc8两个层都分别做一次融合
    • 将空间流的conv5特征拿过来和时间流的conv5特征合并,最后时间流得到一个 spatial temporal feature(时空特征)。同时空间流继续做完剩下层,得到一个完整的空间流特征。在最后的fc8层,再做一次合并。
    • 相当于还没有学到特别high level的语义信息时,先做一次融合,用空间流特征取帮助时间流去学习。然后在fc8层high level级别上再做一次合并。

下面是试验结果,晚融合(relu5)和多融合(relu5+fc8)效果最好,但是多融合训练参数多一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3 temporal fusion

  temporal fusion就是抽取多个视频帧的特征之后,如何在时间轴位置将这些特征融合。作者3尝试了两种方式:3D Pooling和3D Conv+3D Pooling,后一种方式性能最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2D Pooling完全忽略了时序信息
  • b:3D Pooling:先在时间维度堆叠各个特征图,再做Pooling
  • c:3D Pooling之前先做一次3D卷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4 模型结构和最终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网络输入是[t-τ,t+τ]时刻的RGB图像输入和对应的光流输入,蓝色代表空间流网络,绿色代表时间流网络。
  • 时空融合:先分别从两个网络抽取特征,然后在Conv5这一层先做一次Early Fusion(3D Conv+3D Pooling),融合后用FC层得到最后的融合特征,这个特征就包含了时空信息
  • 时间流融合:因为时间流特征非常重要,所以将时间流特征单独拿出来也做一次3D pooling,再接FC层,并专门设计一个时间上的损失函数Temporal Loss。

也就是这个模型有两个分支:时空学习和时序学习,对应的也有两个损失函数Spatiotemporal Loss 和Temporal Loss。推理时,两个分支的输出做一次加权平均。最后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标蓝色的两个是作者用VGG复现了双流网络,因为使用了更深的backbone,在UCF101上的效果更好,但是在HMDB51上的精度还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当训练集特别小(HMDB51只有约7000个视频)时,用一个很深的网络,就特别容易过拟合。
  • 使用本文作者提出的fusion方法之后,UCF101精度略有提升,HMDB51精度大幅提升。early fusion可能算是一种变相的对网络的约束,使网络在早期的学习中,就可以融合时空信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据不足的问题,所以使early fusion效果比late fusion效果要好很多。

3.3.5 结论

  本文做了大量消融实验,从三个方面彻底研究了一下网络结构,给后续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启示。另外作者尝试了3D Conv和3D Pooling,增加了后续研究者对3D CNN的信心,变相推动了3D CNN 的发展,所以不到一年,I3D就出来了,从此开始了3D CNN 霸占视频理解领域的局面。

3.4 TSN(长视频理解,ECCV 2016)

  • 论文《Temporal Segment Networks: Towards Good Practices for Deep Action Recognition》
  • 本文一作王老师另外还有ARTNet,TEA,V4D以及去年ICCV的TAM、MGSamper等很多视频领域的工作,大家对视频领域感兴趣的,可以关注王老师的工作组。

3.4.1 网络结构

  之前的双流网络,输入是单帧或几帧视频帧和10帧光流图像(大概只有半秒),只能处理很短的视频段,那该如何去处理一个更长的视频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TSN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把长视频分成K段来进行处理:

  • 将长视频分成K段,在每一段里随机抽取一帧当做RGB图像输入,后续连续的10帧计算光流图像作为光流输入。
  • 分别通过K个双流网络得到2K组logits(一组有时空两个logits,这些双流网络共享参数)。
  • 将K个空间流网络输出特征做一次融合(Segmental Consensus,达成共识),时间流输出特征也如此操作。融合方式有很多种,取平均、
  • 最后将两个融合特征做一次late fusion(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结果。

  如果一个视频也不是太长,里面就包括一个事件或者一个动作的话,抽出来的K帧即使表面看起来不一样,但其高层语义信息上,应该还是描述的同一个东西,所以可以分成K段之后再融合来进行处理。
  本文的想法确实非常的简单,但不代表没有新意。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才是最有新意的。

3.4.2 训练技巧及效果

在论文3.2 节中的Network Training部分,作者尝试了很多的训练技巧。

  1. Cross Modality Pre-training:作者提出了使用ImageNet预训练模型做光流网络预训练初始化的技巧
    • 在这之前并没有好的光流预训练模型,只是从头训练,光流效果并不够好,因为很多视频数据集都很小
    • ImageNet预训练模型的网络输入channel=3,而光流网络输入channel=20,无法直接使用。作者先将ImageNet预训练模型第一层网络输入的RGB三个channel的权重做一个平均,得到一个channel的权重( average the weights across the RGB channels ),然后将其复制20次就行。
    • 这种初始化技巧使得光流网络也能使用预训练模型,最终模型精度提高了5个点。这种技巧后来被广泛使用,I3D中使用预训练的2D模型来初始化3D模型,也是这么做的。
  2.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s
    • BN层用得好,模型会工作的很好,而一旦用的不好,模型也会出各种问题。在视频领域初期,很多视频数据集都很小,使用BN虽然可以加速训练,但也带来了严重的过拟合问题(数据集小,一微调就容易过拟合)。作者由此提出了 partial BN
    • partial BN:简单说就是只微调第一层的BN,其它的BN 层全部冻住( freeze the mean and variance parameters of all Batch Normalization layers except the first one)。
        这是因为一方面存在过拟合,所以考虑冻结BN层;但是全部冻住,迁移学习的效果就不好了。Imagenet数据集和视频分类数据集还是差的很远的,之前BN层估计出来的统计量不一定适用于视频分类,所以第一层BN必须进行学习,但后面再动就有过拟合的风险了。
    • partial BN这种技巧在后续很多迁移学习中也经常用到。
  3. Data Augmentation:在传统的 two-stream 中,采用随机裁剪和水平翻转方法增加训练样本。作者采用两个新方法:角裁剪(corner cropping)和尺度抖动(scale-jittering)。
    • corner cropping:作者发现random crop经常是crop图片中间部分,很难crop到边角。作者强制使用角裁剪,仅从图片的边角或中心进行crop。
    • scale jittering:通过改变输入图像的长宽比,增加输入图片的多样性。具体来说,先将视频帧都resize到[256,340],然后进行各种裁剪,裁剪的图片长和宽都是从列表 [256,224,192,168]里随机选取(比如168×256,224×224等等)。这样丰富了图片尺寸,减少过拟合。

  下面是在UCF101数据集上,这些训练技巧的提点效果。可以看出,从零开始训练网络比双流网络的baseline方法要差很多,证明需要重新设计训练策略来降低过拟合的风险,特别是针对空间网络。对时空网络都进行预训练,再加上partial BN,效果最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技巧都非常有用,所以作者将Good Practices作为论文题目之一。

3.4.3 实验部分

作者还做了一些其它试验

  1. 比较了BN-Inception、GoogLeNet和VGGNet-16作为backbone,最终BN-Inception效果最好;
  2. 对比了三种Segmental Consensus方式,取平均效果最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模型性能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一块是传统手工特征
  • 第二块是使用深度学习做视频理解
    • C3D是早期使用3D CNN做视频理解,即使使用三个网络,结果也比不上最好的手工特征。在下一章 3D CNN部分会简单介绍这个模型
    • Two stream +LSTM:就是3.2 节中的方法(Beyond Short Snippets),提升0.6%。
    • TDD+FV:就是王利明老师改进光流堆叠方式的论文(直接叠加光流改为按轨迹叠加光流,在此文1.3.2中有讲过)
    • TSN (3 modalities) 就是还使用了另外一种光流形式作为输入,本文就不做介绍了。

3.4.4 总结

  本文不仅提出了一种特别简单效果又很好的方式处理长视频,而且还确定了很多很有效的技巧( Good Practices),其贡献不亚于双流网络或者I3D。

  1. 处理更长的原始视频
      这种将视频分K段再做Segmental Consensus的方法,除了裁剪好的Vedio clip(视频段)外,还可以应用于完全没有裁剪过的长视频。如果长时间包括更多的事件,分成的K段包含不同的事件和动作,那么后续融合时不使用平均或者max这些方式融合,改为LSTM就行了。2017年的UntrimmedNet就是处理完全没有裁剪过的长视频进行视频分类的,工作的也很好。

  2. Segmental Consensus用于对比学习
      本文用长视频分段后Segmental Consensus来做有监督训练,UntrimmedNet做的是弱监督训练(Weakly Supervised),但Segmental Consensus也可以用来做对比学习。
      简单来说,之前的工作都是把视频里任意两帧当做正样本,其它视频帧都当做负样本。这样如果视频比较长,任意抽取的两帧不一定互为正样本。如果借鉴Segmental Consensus的思想,将长视频分为K段后,从K段视频段(K个Segment)中各抽取任意抽取一帧,这K帧当做第一个样本;再在这K个视频段中任意抽取剩下的一帧,当做第二个样本;这两个样本互为正样本就更为合理了。因为两个样本都是从K个视频段中抽出的,它们在视频段中的顺序和走势都是一样的(两个样本都是从Segment1→Segment2…→SegmentK),互为正样本的可能性更大。

  3. 后续进展:

    • DOVF:在TSN基础上融入了全局编码(Fisher Vectors encoding),从而获取了更加全局的特征,UCF101精度推到95%以上。
    • TLE (CVPR 2017 ):融入了temporal linear encoding (TLE)全局编码,并且把模型做到端到端。
    • Action VLAD:融入了VLAD encoding全局编码
    • DVOF:在TSN基础上融入了全局编码(Fisher Vectors encoding或VLAD encoding),从而获取了更加全局的特征,UCF101精度推到95%以上。

  也就是在2017年,I3D发表了,至此,双流网络慢慢淡出了舞台。另外I3D刷爆了UCF101数据集,且发布了Kinetics数据集,HMDB51UCF101也基本淡出舞台了。

3.5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累了就休息下

四、3D CNN

  • 参考B站视频:李沐《视频理解论文串讲(下)》

4.1 前言

  上一章讲了双流网络及其改进,双流网络这种一个网络学习场景信息,一个网络引入光流学习运动信息的方式非常合理,效果也很好,那为什么大家还一直想将其替换为3D 卷积神经网络呢?主要就是在光流抽取这一块。

  1. 光流抽取非常耗时
    • 计算光流的常用算法tvl one来自《 High accuracy optical flow estimation based on a theory for warping》这篇论文,使用的是其GPU实现,计算一帧光流需要约0.06秒,所以抽取光流是非常耗时的。
    • 比如对于UCF-101数据集,有约1万视频,每个视频约10秒,每秒30fps(30帧),一共约300万帧。每两帧抽一张光流图,总共耗时约50h。如果是Sports-1M这种更大的数据集(100万视频,视频时长长达几分钟),不做任何优化的话,抽取光流就要成千上万个小时了,这样即使是8卡GPU也要抽取一个多月。
    • 这意味着每当你想尝试一个新的数据集,都需要先抽取光流,再去做模型的开发。
  2. 光流即使存为JPEG图像,也还是非常占空间。
    在双流网络这篇论文中,作者巧妙的将光流的密集表示改为JPEG图像存储,大大减少了存储空间,并在后续工作中一直沿用。但即使如此,UCF-101数据集存储所有抽取的光流也要27GB,如果是Kinetics 400数据集,大概需要500G存储空间。这么大的数据量,训练时是非常卡IO读取速度的。
  3. 推理时无法做到实时处理
    • 推理时也需要先抽取光流。tvl one算法是一帧0.06秒,换算下来就是约15fps,低于实时要求的25fps,而且这还只是抽光流,其它还什么都没做。如果加上模型,就更不是实时了。
    • 视频处理的很多工作,都有实时性要求。

  综合以上几点因素,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想要避开光流,避开双流网络的架构。如果能直接从视频里学习视频特征该多好,这也是2017年到现在,3D CNN火热的原因。因为3D CNN是直接学习视频里的时空信息,就不需要再额外用一个时间流网络去对时序信息单独建模了,也就不需要使用光流。
  但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3D CNN 越做越大,vedio transformer也越做越大,大部分的视频模型依旧不是实时的。而如果在3D CNN或vedio transformer里加入光流,其实还是可以继续提高性能,所以光流依旧是一个很好的特征。

4.2 C3D(ICCV 2015)

论文《Learning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with 3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4.2.1 前言

  论文题目意为使用3D CNN学习时空特征,而摘要的第一句话,就说到:本文的目的,就是使用一种简单的3D CNN结构来学习视频中的时空特征。主要贡献,就是使用的3D CNN还比较深,而且是在一个特别大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的(Sports-1M数据集)。

  在引言部分,作者提到,C3D并不是第一个使用3D CNN来做视频理解的,但却是第一个使用大规模的训练数据集,且使用了比较深的CNN 网络,最终取得的效果也较好。

4.2.2 模型结构和效果

1. 模型结构

  如下图所示,简单来说就是有8个conv层和5个pooling层,两个FC层和最后的softmax分类层。整个3D CNN的构造,就是把所有的2d 卷积核(3×3)都变成3d的卷积核(3×3×3),2d pooling层(2×2)换成3d pooling层(除第一个是1×2×2之外,其它pooling层都是2×2×2)。

  整体构造,就是将VGG-16的每个block都减去一个conv层,然后2d卷积、池化核变为3d 卷积核池化,所以C3D相当于是一个3D版的VGG(共11层)。所以作者才说,这种改动的方法非常简单。没有inception net那种多路径的结构,也没有残差连接(当时还没有ResNet)。

  模型输入维度是[16,112,112](也就是输入16个视频帧,每帧尺寸是112×112),其余各个block尺寸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作者在此发现直接预训练后微调的效果不太好,最后使用的方法是抽取FC6层的输出特征,然后训练一个SVM分类器,得到最终的输出。所以本文的C3D,更多时候指代的是FC6层抽取出来的C3D特征。

2. 模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前两行都是Deep VideoSports-1M数据集上的训练结果。如果改为C3D,则效果略有提升。如果C3D换成是在更大的数据集I380K(Facebook内部数据集,未开源)上预训练,效果进一步提升。所以这也是作者反复强调的,3D CNN比2D CNN做更适合做视频理解(Deep Video还是使用一个2D CNN,只不过后面做了一些Fusion )。

  下面是在 UCF101数据集上的精度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只使用一个C3D网络,精度只有82.3%,如果集成三个网络,精度为85.2%,也低于同期双流网络和手工特征的结果。
  • 结果最好的是C3D+iDT+SVM分类器,精度90.4%。

4.2.3 总结

  C3D的结果并不是最好,但依旧很吸引人,因为其卖点是在特征抽取上。
  作者当时给出了python和matlab的接口。不管是使用python还是matlab,如果用opencv读进来,就可以返回一个1×4096的特征,直接用这个特征去做下游任务就行,中间细节通透不用管。所以当时很多视频理解任务,比如vedio detection、vedio captioning都纷纷使用C3D特征去做。

  C3D当时以Facebook的算力,还是训练了一个月,所以当时做好的做法不是微调,抽特征才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不做任何微调)
  这也跟现在transformer的情况一样。比如很多多模态的任务,即使使用transformer微调也训练不动,所以大家往往是抽取一个transformer特征,然后再去做多模态的特征融合或者说多模态学习。
  所以做研究,除了考虑新颖度,还需要考虑易用性、适用性。

  除了抽取特征这种方式,让大量的研究者可以用于下游任务,作者还系统的研究了如何将3D CNN用于视频理解任务上来,为后续的一系列3D CNN 工作做了铺垫。

4.3 I3D(CVPR 2017)

论文:《Quo Vadis, Action Recognition? A New Model and the Kinetics Dataset》
参考视频:李沐《I3D 论文精读》、I3D的Resnet实现代码

4.3.1 研究动机

  C3D在Sports-1M这么大的数据集熵进行预训练之后,效果还是不太行。作者坚信,如果使用一个类似ImageNet这样的预训练模型,让网络进行更好的初始化,降低训练难度,模型性能一定会提高很多。
  所以作者提出了Inflated 3D ConvNet,这也是I3D里面的I的来源。具体来说,就是将一个2D的网络扩张成一个3D网络(2D卷积池化改为3D的卷积池化,类似C3D),而保持整体网络架构不变。同时这样可以后续采样用Bootstrapping技术,将2D网络的预训练参数,可以用于扩张后的3D 网络的初始化。

  C3D虽然也是这种扩张的方式得到3D模型,但是每个block都少了一个卷积层,所以整体结构变了,无法直接使用2D VGG的预训练参数,这也导致其很难优化,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4.3.2 简介

本文从两个方面降低了训练3D网络的难度。

  • Inflated 3D ConvNet:如果没有好的训练数据,可以使用ImageNet上预训练的2D模型,按I3D的方式扩张到3D网络。这样不用设计3D网络结构,而且使用了预训练模型的参数进行初始化,效果一般都很好(Inflating+Bootstrapping);
  • Kinetics 400:如果你想从头设计一个3D网络,那么可以使用本文提出的Kinetics 400 数据集进行预训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再依赖于ImageNet预训练的模型参数)

具体的I3D网络结构,就是Two-Stream+3D ConvNet(backbone为Inception-V1):

  详细内容请看我的上一篇帖子《李沐论文精度系列之七:Two-Stream双流网络、I3D》第二章——I3D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3 总结

  I3D最大的亮点就是Inflating操作,不仅不用再从头设计一个3D网络,直接使用成熟的2D网络进行扩充就行,而且看还可以使用2D网络的预训练参数,简化了训练过程,使用更少的训练时间达到了更好的训练效果。

  I3D的最终结果,也超过了之前的2D CNN或者双流网络(UCF101精度刷到98%,远高于C3D85.2%Two-Stream88%)。所以自从I3D 在2017年提出之后,到2020年,3D CNN基本霸占了整个视频理解领域,双流网络瞬间就不香了,直到vision transformer的出现。

I3D的影响:

  • I3D虽然使用了3D CNN,但依旧使用了光流。也就是说光流不是没有,只是计算代价太高。
  • I3D以一己之力,将视频理解领域 从双流网络推动到3D CNN时代,将做视频测试的数据集,从UCF-101HMDB-51变成了Kinetics 400(前两个已经被刷爆了)
  • 证明了从2D 网络迁移到3D网络的有效性,后续有很多工作跟进(比如backbone换成ResNet,融入ResNext或者SENet的思想等等。)

4.4 Non-local Neural Networks(CVPR 2018)

论文《Non-local Neural Networks》、【论文笔记】

4.4.1 前言

1. 研究动机

  I3D奠定了3D CNN的视频处理架构之后,后续的就是各种改进了。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处理更长的视频,也就是该如何进行更好的时序建模。

  恰好这一时期,NLP领域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革,transformerGPTBERT相继被提出来了,并被广泛证明其有效性。而其中的attention操作,本来就是可以学习远距离信息的,与LSTM的作用不谋而合。所以本文的作者,就考虑将self-attention融入I3D当中。

  结果也证明这样做确实有效,后续视频检查分割等等任务,都融入了non-local算子。尤其是2019年,简直都卷疯了,不知道有多少论文,尝试用各种方式将attention操作加到不同的视频分割网络结构里来。

2. 摘要
  卷积(convolutional)和递归(recurrent)都是对局部区域进行的操作,所以它们是典型的local operations。那如果能看到更长距离的上下文,肯定是对各种任务都有帮助的。
  受计算机视觉中经典的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的启发,本文提出一种non-local 算子用于捕获长距离依赖,可用于建模图像上两个有一定距离的像素之间的联系,建模视频里两帧的联系,建模一段话中不同词的联系等。
  non-local operations在计算某个位置的响应时,是考虑所有位置features的加权——所有位置可以是空间的,时间的,时空的。所以non-local 算子是一个即插即用的 building blocks(模块),所以可以用于各种任务,泛化性好。在视频分类、物体检测、物体分割、姿态估计等任务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4.2 Non-local Block结构

  下图是一个时空Non-local Block,也就是专门用于视频理解的Non-local 模块。输入X经过变换得到 θ , ϕ , g \theta ,\phi ,g θ,ϕ,g,也就相当于self-attention里的q、k、v。然后前两者做点积注意力操作得到注意力分数,再和g做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自注意力结果。这个结果和模块的输入做一个残差连接,得到整个模块的最终输出Z:
Z = W Z ⋅ A t t e n t i o n ( θ , ϕ , g ) + X = W Z ⋅ s o f t m a x ( θ ϕ T d ϕ ) g + X Z= W_{Z}\cdot\mathrm{Attention}(\theta ,\phi,g)+X =W_{Z}\cdot \mathrm{softmax}(\frac{\theta \phi ^T}{\sqrt{d_\phi}})g +X Z=WZAttention(θ,ϕ,g)+X=WZsoftmax(dϕ θϕT)g+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spacetime non-local block

  • 上图T应该是输入的视频帧的数量,H和W是视频帧的高宽尺寸。
  • 计算过程中, θ , ϕ , g \theta ,\phi ,g θ,ϕ,g的维度是输入X的一半,减少计算量。最后乘以 W Z W_Z WZ时,恢复原来的通道数(也就是图中1×1×1的卷积操作),这样就可以做残差连接了( ⨂ , ⨁ \bigotimes,\bigoplus ,分别表示矩阵乘法和矩阵加法)
  • 这种残差结构,可以让我们在任意的模型中插入一个新的non-local block,而不改变其原有的结构。

4.4.3 实验

4.4.3.1 baseline
  • ResNet-50 C2D baseline:2D 卷积核,3D pooling,结构如下图:
    作者先构造了一个没有使用non local的ResNet-50 C2D baseline。输入的video clip是32帧,大小为224*224。所有卷积都是2D的,即逐帧对输入视频进行计算。唯一和时序有关的计算就是pooling,即简单的在时间维度上做了一个聚合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I3D:上面的C2D可以通过I3D论文中Inflating的方式扩张成3D CNN,即卷积核也变成3D的。但采用两种扩张方式:一种是将residual block中的卷积核由3*3 扩张为3*3*3,另一种是将residual block中卷积核由1*1扩张为3*1*1。扩张后的模型分别表示为 I 3 D 3 ∗ 3 ∗ 3 I3D_{3\ast 3\ast 3} I3D333 I 3 D 3 ∗ 1 ∗ 1 I3D_{3\ast 1\ast 1} I3D311
4.4.3.2 消融实验

下面的试验,都是在Kinetics数据集上,进行视频分类的结果:

  • a:试验自注意力计算的方式:点积计算效果最好,这也是transformer默认的计算方式
  • b:试验单个non-local block插入位置:在 r e s 2 res_2 res2 r e s 3 res_3 res3上插入non-local block
    • 在ResNet的第2、3、4这三个block上插入non-local的效果都不错。加在 r e s 5 res_5 res5上效果不好,作者认为这是因为第五个block的特征图太小了,没有多少远距离的信息可以学习
    • 加在 r e s 2 res_2 res2上计算代价比较高,因为这个模块的特征图尺寸还是很大的
  • c:试验插入non local block的数量
    • ResNet50的4个Conv Block的卷积层层数分别是3、4、6、3,所以下表中加入10个non-local就等于是,在ResNet50的第二、三这两个模块的每个卷积层上,都加入non local block。5-block就是每隔一层来一个
    • 下图可以看到,加入更多的block效果就更好,这也说明,自注意力操作真的有用,特别是在视频理解里面,长距离时序建模更为有用。
  • d:试验时空自注意力的有效性
    • 表d分别试验了只在时间维度和只在空间维度计算self -attention,以及在时空维度计算self attention的结果,最终显示,时间维度做self attention效果优于空间维度,两个维度都做,效果最好。这也证明作者提出的spacetime self attention才是最有效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e:对比 C2D+5 non local blocks和两种I3D模型的效果,前者精度更高,FLOPs更小,说明单独使用non-local3D conv更高效
  • f:I3D+ 5 non-local blocks,效果进一步提升。
  • g:使用更长的视频段(32帧→128帧,大概4秒),加入non-local block依然可以提高模型的精度,也说明其对长距离时序建模的有效性。
4.4.3.3 对比其它模型

  下面是本文的方法和I3D等几种模型在 Kinetics 400上的效果对比。NL I3D是将I3D的backb替换为ResNet,精度提升了一个点左右,加入non local之后,又提升了三个点,所以总共提升了约4个点,而且比双流I3D的效果还要好,更是给了做3D CNN研究者以信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前的双流网络等2D 模型都是在UCF-101HMDB-51上跑的,没有 Kinetics 400分数

4.4.4 总结

  作者将self attention引入到了视觉领域,而且针对视频理解,提出了spacetime self attention,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从此在CV 领域,大家基本都使用non local算子,而不使用LSTM了。

4.5 R(2+1)D(CVPR 2018 )

论文《A Closer Look at 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s for Action Recognition》

4.5.1 前言

  • 主要内容:本文详细讨论了,在动作识别任务上做时空卷积的几种网络结构,是一篇实验性质的论文。
  • 研究动机:作者发现,只使用2D CNN网络对一帧帧的单个视频帧抽取特征,最后动作识别的效果和3D网络差不多。而2D CNN是比3D CNN便宜很多的,所以作者考虑,在3D CNN网络结构中,部分加入2DCNN网络,并试验了各种网络结构。
  • 结论:通过Sports-1MKinetics等多个数据集上的测试,证明了将3D 卷积拆分成空间上的2D+时间上的1D的网络结构,效果最好,也易于训练。

4.5.2 网络结构

1. 几种网络结构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2D:将时间维度合并到channel维度中。比如将输入维度 [C,T,H,W ]→[CT,H,W],然后直接输入到2D卷积网络中,得到最后的分类结果。
  • MCx:前x层为3D卷积网络,而其余顶层为2D卷积网络,也就是先在底层抽取时空特征,然后上层用2D CNN降低复杂度
  • rMCx:将一帧帧视频帧先输入x 层2D Conv抽取特征,再用3D Conv去做一些融合,输出最后的结果
  • R3D:ResNet版本的I3D,即backbone换成3D ResNet,整体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2+1)D:本文的网络结构,先做2D的Spatial Conv,再做1D的Temporal Conv,效果最好。

2. 对比结果
下面对比了几种网络结构在Kinetics验证集上的动作识别精度,并且都是使用ResNet-18从头训练的模型:

  • 单纯使用2D卷积神经网络效果最差,只使用3D效果稍微高一点
  • 不管是MCx还是 rMCx,加入部分2D网络,效果都有提高
  • 本文提出的R(2+1)D网络结构的效果最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了输入分别为8帧和16帧的两种情况

4.5.3 R(2+1)D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2+1)D vs 3D convolution.

  如上图所示, R(2+1)D 就是将一个 t×d×d的卷积核,替换为一个 1×d×d的卷积核和一个t×1×1的卷积核。也就是先只在空间维度(宽高尺度)上做卷积,时间维度卷积尺寸保持为1不变;然后再保持空间维度不变,只做时间维度的卷积。

  • 为了使分解后的 R(2+1)D 网络参数量 和原3D网络参数量大体相同(和3D网络公平对比),中间使用Mi个2D CNN进行一次维度变换(输出维度为M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2+1)D增强了模型的非线性表达能力:相比原来,多使用了一次卷积操作,也就多用了一次RELU函数,所以模型的学习能力更强了;

  • R(2+1)D结构使网络更加容易优化:直接使用3D卷积,模型是不容易学习的,拆分成两次卷积之后,降低了模型学习的难度。在参数量相同的情况下,R(2+1)D获得的训练损失和测试损失更低。网络层数越深,效果差距越明显。
      下面是两种结构的训练和测试误差对比图,R(2+1)D网络误差都更小,这既不是过拟合也不是欠拟合,而确实是网络更容易训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5.4 实验和总结

  下图对比其它模型在 Kinetics上的结果。R(2+1)D单个网络(RGB/Flow)比I3D单个网络的效果更好,但是双流R(2+1)D比双流I3D效果略低,也就是Fusion操作对I3D提升更大。在UCF101HMDB51两个数据集上,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R(2+1)D输入尺寸是112×112,I3D输入尺寸是224×224,所以稍微低一点没关系。R(2+1)D这种拆分方式,确实有助于降低过拟合,降低训练难度。而且可以从头训练,不需要像I3D一样借助2D模型的ImageNet预训练参数,所以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网络结构。

  在前两年视频领域对比学习很火的时候,很多工作的backbone都是R(2+1)D,就是因为其容易训练和优化,而且输入尺寸是112×112,对GPU内存比较友好。

  后面会讲到TimeSformer这篇论文,其中一些作者就是本文作者,想法也类似,即将一个时空自注意力,拆分成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别作自注意力。这样拆分,大大减少了对显存的要求,从而能训练起一个vedio transform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6 SlowFast(ICCV 2019 )

论文《SlowFast Networks for Video Recognition》、代码、知乎解读贴《SlowFast Networks for Video Recognition》

4.6.1 前言

  • 研究动机:人的视觉系统有两种细胞:p细胞和m细胞。前者数量占比约80%,主要处理静态图像;后者占比约20%,主要处理运动信息。这种方式就类似双流网络,受此启发,作者设计了SlowFast网络。
  •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快慢结合的网络来用于视频分类。其中一路为Slow网络,输入为低帧率,用来捕获空间语义信息。另一路为Fast网络,输入为高帧率,用来捕获运动信息,且Fast网络是一个轻量级的网络,其channel数比较小。SlowFast网络在Kinetics数据集上视频分类的精度为79.0%,在AVA动作检测达到了28.3mAP,都是当前的SOTA效果。

4.6.2 模型结构

1. 整体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所示,SlowFast网络有两条分支。

  • Slow pathway:类似p细胞,主要学习静态图像

    • 慢分支每隔τ帧取一帧,假设输入是T帧时,原视频是τ×T帧的vedio clip。
    • 默认T=4τ=16(以帧率30fps来说,刷新速度大约是每秒采样2帧)。
    • 慢分支的网络就类似一个I3D,网络是比较大的。但因为输入只有4帧,所以相对而言,计算复杂度也不高。
  • Fast pathway:快分支用于处理动态信息,所以需要更多的输入帧。

    • 高帧率:每隔τ/α帧取一帧,所以输入是αT帧,默认α=8,快分支输入就是32帧。
    • α是两个分支的帧速比,是SlowFast的关键概念,它表示这两条pathways的时间速度不同,促使两个分支分别学习不同的特征。
    • 低通道容量:相比于Slow分支, Fast分支的channel数是其β倍(默认β=1/8),所以是一个轻量级的分支。一般计算复杂度(FLOPs)是channel的平方关系,最后Fast分支约占整个网络计算量的20%。(上面也提到了,m细胞约占总数的15%-20%)
    • 高时间分辨率:整个Fast分支中均不使用时间下采样层(既不使用时间池化,也不使用时间步长的卷积操作),这样一来,特征张量在时间维度上总是αT 帧,尽可能地保持时间保真度。
  • . Lateral connections(侧连接):将快分支的特征融合到慢分支上

    • 两条分支的每个 stage 上都使用一个侧连接,将快分支的特征融合到慢分支上。作者也尝试了双向融合,提升不大。
    • 对于 ResNets而言,这些连接就位于 p o o l 1 , r e s 2 , r e s 3 , r e s 4 pool_1,res_2,res_3,res_4 pool1,res2,res3,res4之后。
    • 这两条分支的时间维度不同,通过变换来将它们匹配在一起。

  SlowFast使用小输入大网络的Slow pathway,和大输入小网络的Fast pathway,两个分支还使用侧连接进行信息融合,来学习更好的时空特征。通过这种设计,SlowFast达到了一种较好的时间和精度的平衡。

2. 前向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n example instantiation of the SlowFast network

  • Slow pathway:就是一个ResNet-50 I3D,所以有四个res block,卷积层个数分别是3、4、6、3。
  • Fast pathway:channel数是上图黄色数字,远远少于慢分支的channel数。
  • forword:
    • 输入:慢分支和快分支输入维度分别是 [ T , S 2 , C ] [T,S^{2},C] [T,S2,C] [ α T , S 2 , β C ] [\alpha T,S^{2},\beta C] [αT,S2,βC]。假设样本是64帧224×224的视频帧,则慢分支和快分支的输入分别是4帧和32帧;

    • 下采样:在时间维度上,两个分支始终没有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下采样,也就是始终保持32帧和4帧,使网络可以更好地学习时序信息;空间维度和原来一样,每个block都进行2倍的下采样

    • 侧连接:文中讨论了三种将快分支特征变换到慢分支同维度特征的方法,最后采用3D Time-strided卷积: k e r n e l s i z e = 5 × 1 2 , o u t p u t − c h a n n e l = 2 β C , s t r i d e = α kernel size=5\times 1^2,output -channel=2\beta C,stride=\alpha kernelsize=5×12,outputchannel=2βC,stride=α

    • 两个分支各接一个全局平均池化层,然后进行特征融合(concate)。最后接一个FC层(包含softmax),得到最终结果。

4.6.3 实验结果

  1. 对比Kinetics上的视频分类结果(表2)

    • 表2灰色部分表示都使用了ImageNet预训练的模型
    • 下=表还对比了不同的计算复杂度,最小的SlowFast计算复杂度是很小的。
    • 随着输入帧数的提高,更换更深的backbone,以及最后加入了non-local算子,模型的精度一直在提升。最优模型在Kinetics-400上的精度达到了79.8%,基本是3D CNN中的最好结果。
    • 表3使用Kinetics-600数据集进行训练,精度更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对比AVA上视频分割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还做了很多消融实验,比如α,β,T改如何取值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4.7 3D CNN总结

除了上面列举的这些,还有很多优秀的论文。比如:

  • Hidden Two-Stream:朱老师组2017年的论文,使用一种新的CNN架构,在网络中隐式地捕获相邻帧之间的运动信息,相当于隐式的光流。这样在训练和推理时都不需要抽取光流,这种端到端的算法比two-stage baseline快10倍。
  • TSM(Temporal Shift Module ,ICCV2019):提出了一种通用且有效的时间移位模块(TSM)。TSM shifts part of the channels along the temporal dimension,从而在相邻帧之间交换信息。引入shift操作之后,能让一个2D CNN 媲美3D CNN的效果,且2D CNN计算量小,更高效,更易部署。作者还提供了一个首饰检测的demo。

五、Vedio Transformer

5.1 TimeSformer(2021.2.9)

  • 论文《Is Space-Time Attention All You Need for Video Understanding?》,即时空注意力在视频理解中是不是 All You Need。
  • 知乎贴《TimeSformer:完全基于 Transformer 的视频理解框架》

5.1.1 前言

在CV领域,卷积和 Transformer 相比,有以下的缺陷:

  1. 卷积有很强的归纳偏置(例如局部连接性和平移不变性)。对于一些比较小的训练集来说,这毫无疑问是有效的,但数据集够大时,这些会限制模型的表达能力。相比之下,Transformer 的归纳偏置更少,能够表达的范围更广,也更适用于非常大的数据集。
  2. 卷积核是专门设计用来捕捉局部的时空信息,并不能够对感受野之外的依赖进行建模。虽然将卷积进行堆叠,会扩大感受野,但是这种策略,仍然会限制长期依赖的建模。与之相反,自注意力机制通过直接比较在所有时空位置上的特征,可以被用来捕捉局部和全局的长范围内的依赖。
  3. 当应用于高清的长视频时,训练深度 CNN 网络非常耗费计算资源。而在静止图像的领域中,Transformer 训练和推导要比 CNN 更快。使用相同的计算资源可以训练更强的网络。

  本文讨论了如何将Vision Transformer从图像领域迁移到视频领域,即如何将自注意力机制从图像的空间维度(2D)扩展到视频的时空维度(3D)。TimeSformer算是这方面工作最早的一篇。

  TimeSformer 在多个有挑战的行为识别数据集上达到了 SOTA 的结果,相比于 3D CNN网络,TimeSformer训练要快3倍,推理时间仅为其十分之一。此外,TimeSformer 的可扩展性,使得它可以在更长的视频片段上训练更大的模型(当前的 3D CNN 最多只能够处理几秒钟的片段,而TimeSformer 甚至可以在数分钟的片段上进行训练。),为将来的 AI 系统理解更复杂的人类行为做下了铺垫。

5.1.2 网络结构

具体来说,文中讨论了五种融入自注意力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空间注意力机制(S):只在单帧图像上计算空间自注意力(+残差连接),然后接一个MLP(+残差连接)得到最后的结果,就类似ViT本身的做法,相当于是一个baseline了
  2. (共同)时空注意力(ST):在视频的三个维度上都使用自注意力
    • 暴力的计算所有视频帧中的所有图像块的自注意力,剩下的操作和上面一样。
    • 这种方式基本显存都塞不下(本来ViT就快塞不下了,视频使用更多的视频帧,更是塞不下)
  3. 拆分的时空自注意力(T+S):直接计算3D的时空自注意力显存不够,借鉴R(2+1)D的方法,将其拆分为Temporal Self Attention+Spatial Self Attention
    • 先计算不同帧中同一位置图像块的自注意力,再计算同一帧中的所有图像块的自注意力
    • 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4. 局部-全局注意力机制(L+G) :直接计算序列太长,所以考虑先计算局部的自注意力,再在全局计算自注意力,类似Swin-Transformer。
      具体来说,先利用所有帧中,相邻的 H/2 和 W/2 的图像块计算局部的注意力。然后在空间上,使用2个图像块的步长,在整个序列中计算自注意力机制,这个可以看做全局的时空注意力更快的近似
  5. 轴向自注意力(T+W+H):分别沿着时间维度、width维度和height维度计算自注意力。

  R(2+1)D中,作者是画了五种结构图,讨论如何将2D卷积结构加入到3D CNN中。本文作者很多也是R(2+1)D的作者,套路也一样,也画了五种结构图。

下面作者对这五种自注意力方式进行了可视化,更加的形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sualization of the five space-time self-attention schemes

  1. 空间注意力机制(S):上图以第tblue patch为基准点时,Space Attention只计算这一帧内其他patches和基准点的self attention,而完全看不到其它帧的信息;
  2. 时空注意力(ST):基准点和所有帧的所有patches都计算自注意力;
  3. 拆分时空注意力(T+S):先做时间上的自注意力,也就是计算不同帧中同一位置的self attention。然后计算同一帧上所有patches的self attention;
  4. 局部-全局注意力机制(L+G):先计算图中蓝色快和黄色/红色块的局部自注意力,再计算全局自注意力(此时是进行稀疏的计算,所以只计算蓝色块和紫色块的自注意力)。
  5. 轴向自注意力(T+W+H):先做时间轴(绿色块)的自注意力,再分别作横轴(黄色块)和纵轴(紫色块)上的自注意力。

  最终作者在Kinetics-400Something-Something-V2数据集上,试验了这几种结构的精度。拆分时空注意力( divided space-time attention)效果最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400是一个比较偏静态图像的,所以单纯的Space Attention效果也不错,但是换成SSv2数据集,这样做效果非常差。

5.1.3 实验

  1. 显存对比
      下图表示随着输入图像尺度的增长和输入帧数的增长,Divided Space-Time的方式计算复杂度基本还是线性增长,而Joint Space-Time的方式,计算复杂度增长非常快。下图灰色部分表示从448×448 crop32帧起,就爆显存了,无法训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模型效果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左图对比了TimeSformerI3DSlowFast三种模型在K400数据集上的精度。其实 SlowFast使用Resnet101效果更好(精度78.9)。但是TimeSformer确实训练(微调)时间和推理速度都更短。
  • 右图是作者使用了更大的TimeSformer-L模型,并在ImageNet-21K 上进行训练,终于把K400刷到80.7了。作为第一篇把ViT用到视频理解上的论文,这效果已经不错了。
  • 下图是在K600数据集上,TimeSformer达到了 SOT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长视频处理
    作者还验证了TimeSformer在长视频处理上相比于 CNN 更有优势,这一步使用了 HowTo100M 数据集。可以看到,当TimeSformer 输入96帧时,能够有效利用视频中长期依赖的信息,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 # Input Frames :代表输入模型的帧数
    • Single Clip Coverage :代表输入的一段视频覆盖了多久的视频
    • # Test Clips: 代表预测阶段,需要将输入视频裁剪几段才能输入进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预训练和数据集规模的重要性
- 因为这个模型需要非常大的数据才能够训练,作者有尝试自己从头训练,但是都失败了,因此在论文中报告的所有结果,都使用了 ImageNet 进行预训练。
- 为了研究数据集的规模的影响,使用了两个数据集,实验中,分四组,分别使用25%,50%,75%和100%的数据。结果是 TimeSformer 当数据比较少的时候表现不太好,数据多的时候表现好(这个结论和ViT中是一样的,即训练transformer需要更大的数据量才能达到媲美CNN的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4 总结

TimeSformer有以下几个优点:

  • 想法简单
  • 效果好,在很多动作识别数据集上都取得了SOTA效果
  • 训练和推理都和高效
  • 可以处理超过一分钟的长视频,也就是可以做长视频理解了。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Vedio Transformer论文,也都是研究如何拆分时空自注意力,只是方式不一样,比如:

  • VidTr(ICCV 2021):朱老师组的另一篇工作,提出了separable-attention用于视频分类。VidTr能够通过叠加注意力来聚集时空信息,效率更高性能更好。
  • MViT(Multi-Scale Vision Longformer,ICCV 2021 ):Facebook的工作,使用了多尺度和Longformer,效果更好。
  • ViViT(ICCV 2021 ):Google 的工作

六 总结

本文讲了这么多模型,下面就再把这些都简单的串讲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阶段一:
    • DeepVedio(CVPR2014:最早将CNN网络用于视频理解
      • 自从2012年Alexnet出来之后,大家就想把CNN也用到视频理解领域,所以就有了DeepVedio这个工作。
      • 提出了Sports-1M数据集(100万视频)
      • DeepVedio没有很好地利用运动信息,所以即使在Sports-1M这么大的数据集上预训练,效果也不好(UCF101 精度65.4%),比最好的手工特征IDT差了近20个点。
  • 阶段二:Two-Stream
    • Two-Stream(NeurIPS 2014 :开启了用深度学习做视频理解的新时代(UCF101 精度87%)。
      • 作者受IDT的启发,考虑将运动特征也加入到网络中来。最后是选择了引入光流的形式,用一个额外的时间流网络学习物体的运动特征,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使其可以媲美最好的手工特征,由此开启了用深度学习来做视频理解的时代。
      • 因为Two-Stream证明了其有效性,所以后续涌现了很多改进工作。
    • Two-Stream+LSTM(CVPR 2015:融入LSTM,使模型拥有更长的时序建模(理解)能力
    • Two-Stream+Early Fusion(CVPR 2016 ):改进了双流网络简单加权平均的Late Fusion方式。简单就是在Conv5这一层两个分支做3D Conv+3D Pooling,融合时空特征;同时时间流单独拿出来也做一次3D pooling,最后进行特征融合(加权平均)。相应的模型有Spatiotemporal Loss 和Temporal Loss两个损失函数。(UCF101 精度91.5%左右)
    • TDD(CVPR 2015):将光流按轨迹叠加特征,效果更好
    • TSN(ECCV 2016):为了处理长视频理解,TSN将长视频分成K段,每段都输入一个双流网络。然后将K个时间流特征进行融合得到一个时间流特征,空间流特征也这样操作。最后将两个融合后的特征再次合并,得到最终的视频特征。(UCF101 精度94%左右)
    • TSN得想法非常简单,所以后面也有很多改进,也就是加入传统手工特征里面的全局建模。到这个阶段,就把UCF-101和HDB51刷的非常高了,也没有什么太多可以做的了。
      • DOVF:在TSN基础上融入了全局编码(Fisher Vectors encoding),从而获取了更加全局的特征,UCF101精度推到95%以上。
      • TLE (CVPR 2017 ):融入了temporal linear encoding (TLE)全局编码,并且把模型做到端到端。
      • Action VLAD:融入了VLAD encoding全局编码
  • 阶段三:3D CNN
    • C3D(ICCV 2015):将3D CNN用于视频理解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所以有了C3D这篇工作。因为有了Sports-1M这么大的数据集,作者觉得还是可以训练一个很好的网络的。结果C3D抽取特征还可以(作者提供了抽取特征的接口),但是直接用于刷分效果还是差的比较远(C3D (1 net)+linear SVMUCF101精度为82.3)。

    • I3D(CVPR 2017):Two-Stream+3D ConvNet,开启3D CNN 做视频理解的时代

      • C3D的效果不好,可能是网络的初始化不够好。I3D的作者使用将2D网络Inflating成3D网络,保持整体网络架构不变。这样既不用从头设计3D网络,还可以使用Bootstrapping技术,将2D网络的预训练参数,用于扩张后的3D 网络的初始化,使模型得到更好的效果。
      • 依旧使用了光流,提高模型性能。
      • 提出了K400数据集
      • UCF-101HDB51两个数据集基本被刷爆了,此后,大家都使用K400数据集或者SSv2数据集汇报结果。
    • 改进backbone:R3D(ResNet)、MFNet(ResNext)、STC(SENet)

    • 将纯3D CNN改为2D+3D的形式:降低模型复杂度,大幅提高模型性能。

      • S3D、ECO、P3D等等。
      • R(2+1)D(CVPR 2018 ):将3D CNN拆成2D的空间卷积+1D的时间卷积,降低过拟合和训练难度。
    • 长视频理解:

      • LTC(输入是120帧)、T3D、V4D
      • non-local(CVPR 2018):融入自注意力,使模型精度更高,且可以建模更长的时间序列。
    • 高效处理:

      • CSN( Channel-Separate Network)、X3D(使用anto ml方式搜索网络,最终网络效果好,且参数量很少,基本刷到顶了)
      • SlowFast(ICCV 2019 ):使用快慢结合的网络来用于视频分类,两个网络分别学习静态信息和运动信息,得到了SOTA效果。
  • 阶段四:Vedio Transformer:3D 基本刷不动了,正好ICLR 2021发布了ViT模型,从此步入了Vedio Transformer时代
    • TimeSformer(2021.2.9):Joint Space-Time Attention太贵了,容易爆显存,所以考虑将其拆分。借鉴R(2+1)D的方法,将其拆分为Temporal Self Attention+Spatial Self Attention
    • 还有一些其它的拆分自注意力工作,比如VidTr、MViT、ViViT等等。

  vison transformer在视频理解领域的应用还是比较初级的,在长视频、多模态、自监督等方向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而且视频领域发展这么多年,其实也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最后借用Andrej Karpathy大神在Twitter的一句话:如果想训练一个强大的视觉模型,处理好视频才是正确的做法。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63612.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Django的学习笔记

Django初笔记一、认识Django1.基本原理2.框架二、建立一个简单的项目1.建立一个HelloWord(1)进入虚拟环境(2)建立项目三、基本应用结构(1)配置文件setting(2)URL(路由系统…

【C语言进阶(NEW)】一、数据储存详解|数据类型介绍|整形在内存中的存储|浮点型在内存中的存储

目录 一、数据类型介绍 1.1 基本内置类型 1.2 类型的基本归类 1.3 有符号(signed)与无符号(unsigned)的区别 二、整形在内存中的存储 2.1 原码、反码、补码 2.2 大小端 2.2.1 什么是大小端 2.2.2 为什么有大端和小端 2.…

Dubbo(分布式框架·上)

Dubbo上一、导入1、基础知识1.1、什么是分布式系统1.2、发展演变1.2.1 单一应用架构1.2.2分布式应用架构1.2.3 流动计算架构1.3 RPC1.3.1 什么是RPC1.3.2 RPC核心模块二、Dubbo概念三、设计架构四、环境搭建4.1 Zookeeper注册中心4.2 测试Zookeeper4.1 监控中心五、测试5.1 需求…

论文阅读-ATLAS: A Sequence-based Learning Approach for Attack Investigation

论文代码: https://github.com/purseclab/ATLAS 代码预处理写的太乱了,很多预处理过程都不是特别合理。不过这篇论文思想还是挺合理的,相比其实溯源图工作在路径上的处理更加合理一些。 背景简介 高级可持续威胁攻击(Advanced P…

AXI VDMA回环测试

Block Design 搭建如下图所示的硬件系统: 该硬件系统的数据流向为: DDR–>AXI VDMA–>AXI DATA FIFO–>AXI VDMA–>DDR 即将一幅图像由一段地址空间搬运至另一段地址空间。 其中,AXI VDMA配置如下: 地址位宽32&…

[附源码]Python计算机毕业设计SSM健身房管理系统 (程序+LW)

项目运行 环境配置: Jdk1.8 Tomcat7.0 Mysql HBuilderX(Webstorm也行) Eclispe(IntelliJ IDEA,Eclispe,MyEclispe,Sts都支持)。 项目技术: SSM mybatis Maven Vue 等等组成,B/S模式 M…

认识3dmax 轴心

轴心,pivot; 资料对轴心的说明如下, 物体轴心 每个物体有且仅有一个轴心, 轴心位置确定了物体的位置, 物体旋转是围绕轴心旋转的; 轴心,我没看到说是一个点或一条线;在三维空间应…

什么样的护眼灯适合孩子用?真正适合孩子的护眼台灯

在现在这个时代,科技的更新迭代,我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在灯具行业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作为家长的,希望能买到适合孩子的护眼灯,那么在那么多种类的台灯中,什么样的适合孩子呢?这次主…

虹科方案|用Western Digital和ATTO技术优化SMR存储解决方案的负载

​ 一、引言 Western Digital 与 ATTO Technology 的长期合作基于对当今复杂企业环境的存储和数据基础设施需求的共同洞察。我们正在共同为用户准备迎接下一波性能挑战。 二、背景 随着动态数据过渡到静态数据,存储成为关键基础架构组件之一。然而,以…

【教学类-21-01】20221205《青花茶杯-A4纸插入式纸盒》(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

展示效果: 单张效果 多张效果 隐藏的部分 信息: 1.右侧第1列:幼儿园名字; 2.右侧第3列,幼儿名字 (1)3个名字印 (为了统一4字) (2)2个名字印…

初识多线程编程

文章目录一、线程线程与进程的区别二、多线程编程Thread创建线程的方法一、线程 我们开始引入进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去解决"并发编程"的问题,电脑进入了多核心,想要提高程序执行速度,就得将这些核心用起来。 我们在每次…

【vue3】代码格式化和volar卡顿问题解决

一、格式化策略 用eslint做代码检查和格式化是很方便的东西; 这里我们使用vscode完成这些操作; 在代码保存的时候,顺便完成格式化操作 1)装上eslint和prettier插件 2)装完插件之后,我们需要配置一下 打开 文件 > 首选项 >…

「Whale Cast」功能更新,让全网看到您的直播高光时刻

直播为王的时代,品牌如何在直播中增强运营能力,降本增效? 11 月,「帷幄开播 Whale Cast」迎来新的功能更新,一起来看一看,它将为您的直播间运营优化带来哪些强大助力。 我们将分别按智能裁切、直播场控、直…

springboot定义统一的异常返回格式(全局,特定,自定义)等

一 设置全局统一的返回格式 1.1 没有加全局异常处理 1.这里设置一个字符串为空指针异常,然后看看返回给前端的信息。 2.返回结果 3.效果看起来不友好的提示 1.2 添加全局异常处理 1.代码:添加一个全局异常处理类 ControllerAdvice public class Glo…

MySQL存在这么多的数据引擎 , 所有的引擎都在使用吗

一 . 前言 总是看到有说MySQL某个数据引擎哪里哪里有问题的 , 让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Mysql 用的不对 , 有些问题都没有遇到过,所以我非常好奇 , 数据库的存储引擎 , 大家真的在用吗? MySQL 官方文档:: MySQL 5.7 Reference Manual :: 15 Alternative Storage Engi…

[附源码]计算机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学习互助辅助系统

项目运行 环境配置: Jdk1.8 Tomcat7.0 Mysql HBuilderX(Webstorm也行) Eclispe(IntelliJ IDEA,Eclispe,MyEclispe,Sts都支持)。 项目技术: SSM mybatis Maven Vue 等等组成,B/S模式 M…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 第4版 --表单脚本

表单脚本 1、基础  acceptCharset:服务器可以接收的字符集,等价于 HTML 的 accept-charset 属性。 action:请求的 URL,等价于 HTML 的 action 属性。 elements:表单中所有控件的 HTMLCollection。 enctype&a…

详解设计模式: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也被称为状态机模式(State Machine Pattern),是在 GoF 23 种设计模式中定义了的行为型模式。 在状态模式 类的行为是基于它的状态改变的。在状态模式中,我们创建表示各种状态的对象…

9.图片分类数据集

1. 图像分类数据集 MNIST数据集 [LeCun et al., 1998] 是图像分类中广泛使用的数据集之一,但作为基准数据集过于简单。 我们将使用类似但更复杂的Fashion-MNIST数据集。 %matplotlib inline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 from torch.utils import data from t…

idea配置tomcat热部署不生效问题

idea中配置了tomcat的“update classes and resources”后,点击run之后,每次修改代码都没有及时生效,也就是没有成功进行热部署。 在idea中实现热部署,要先设置自动编译,再选择正确的运行模式(Debug运行&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