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校徽和校训
权杖
学术竞赛与荣誉
香港罗德学人
中国大陆罗德学者
富布赖特项目
海外
学友
本土发展
海外扩展
史匹爾財富管理調查
880年,悉尼大学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捐赠。富商和慈善家约翰·亨利·查雷斯在遗嘱中将他的大部分遗产赠予悉尼大学。经过身为最高法院法官的校监威廉·蒙塔古·曼宁爵士和英帝国税务官的不断斗争,最终悉尼大学在1889年收到了遗赠的大部分,总额20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2900万澳元)的巨款。第二年,悉尼大学利用这笔捐赠设立了七个新的教授席位:解剖学、动物学、工程学、历史、法律、逻辑和精神哲学以及现代文学。同样重要的是,这笔捐款促使殖民地政府增加了大学的年度预算,在以后的十年里大学得以迅速的发展。1880至1891年之间,悉尼大学建立了理学院;而19世纪50年代建立的负责专业资格考试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得以开始授课;大学聘请了一系列高素质的教授,在这个时期聘请的教授中,有四个后来成为了英国的皇家学会院士。1885年,富商托马斯·菲舍(Thomas Fisher)遗赠了3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400万澳元),规定用于建立和维持图书馆。悉尼大学利用这笔捐款建造了作为主楼的扩建部分的菲舍图书馆(现在是麦克罗兰堂(MacLaurin Hall)。菲舍图书馆在20世纪60年代搬出原址,搬到现在的图书馆楼。
悉尼大学从1881年开始招收女生,并且和男生同等入学,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男女平等的大学之一。
二十世纪上半叶,悉尼大学开始为澳大利亚贡献温特沃斯所说的“伟大和有用的人”,其中包括第一任联邦总理埃德蒙·巴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悉尼大学作出了情报、科学咨询和材料测试等方面的贡献,数千个毕业生参军,数百个毕业生们为国家和帝国捐躯。战争的需要使得研究(与教学相比)开始得到重视。同时,传统的文、理、法、医四大院系以外的实用学科也开始受到重视。悉尼大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传统四大院系之外建立了六个新的科系,即牙医系、建筑系、农业系、兽医系和经济系。
二战之后,悉尼大学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和重心的改变。一方面,由于战后出生率的高速增长、大规模的移民和政府鼓励退伍军人入大学的政策,使得大学不得不迅速的扩张。1944年到1989年之间,悉尼大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4倍。同时,学校的教学和研究重心也很快的从过去的抽象学术和理论转向实际和应用。50和60年代,悉尼大学建造了一大批新校舍,其中包括多次得奖的新菲舍图书馆——这座现代主意设计的建筑打破了此前悉尼大学建筑风格上的统一——此前的主要建筑都采用了哥特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和古典式。学校的主校区至此已经扩张到坎伯当校址的极限,因此悉尼大学开始在毗邻的达令顿购地建房。同时,政府的并校政策使得悉尼大学增加了包括悉尼音乐学院在内的一批专业学院和分校区。
二战之后,特别是越战期间,悉尼大学开始以示威、抗争和激烈辩论闻名全国。60年代后期,关于开办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课程的辩论引发了教授离席抗议、学生示威游行和大规模斗殴。[11]其他主要抗争议题包括越南战争、种族和解,以及由图书馆罚款引发的关于学生参与治校决策的问题。
2000年以后,悉尼大学开始规划一批新的建筑和设施,包括新的信息科技楼,新法学院,和新的中心行政和学生服务楼。2010年代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科系调整,包括拆开原来的经济和商学系,商学科系建立单独的商学院,而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等则归入文科系。计算机系则从理科系并入工程系。
2008年,悉尼大学宣布启动大型筹款活动“INSPIRED Campaign”,目标是大学在未来十年(至2017年)筹得6亿澳元,主要用于大学建设及慈善事业。[12] “INSPIRED Campaign”亦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史上最大的筹款活动。2014年中,悉尼大学宣布“INSPIRED Campaign”已经达到筹得4亿澳元的里程碑。[13]相关筹款更广泛应用于大学的医疗等方面研究。[14]2015年6月2日,悉尼大学宣布“INSPIRED Campaign”已经达到筹得5亿澳元的里程碑。[15]
悉尼大学有一个由两个毗邻的校区组成的主校区组合,八个分校区和其他研究设施。大学的主校区分布在坎伯当和达令顿,其哥特式的主楼和其它历史建筑是重要的文物遗产,并被英国《每日电讯报》和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为世界上最美的十所大学之一。此外悉尼大学还在悉尼市中心、主校区周围和其他地区拥有可观的非教研用不动产,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市中心正中马丁广场2号的查雷斯大楼。
悉尼大学建立伊始曾在市中心学院街(College Street)的悉尼学院(Sydney Institute)原址授课;现为悉尼文法学校。1855年,新南威尔士政府将当时离市中心三公里的格柔斯农场(Grose Farm)授予悉尼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坎伯当校区。建筑师爱德门·布莱克特为新校园的中心部分设计了新哥特主义的主楼,主楼设计为长方形的方场,正立面中央是方形的大塔楼。主楼方场的正面建筑,包括大塔楼,于1862年竣工,用料则选用了悉尼本地产的砂岩。主楼最壮观的部分是两座礼堂:仿威斯敏斯特厅的大礼堂和原为图书馆阅览室的麦克罗兰堂(MacLaurin Hall)。两座礼堂都拥有精美的花玻璃和雕塑装饰,以及壮观的托臂梁屋顶。主楼正立面中央的大塔楼是学校的钟楼,内置一组54鈡的排钟。[17]排钟在每周日和学期内的周二有定期表演,并在重要仪式前演奏。[18]
主校区是悉尼大学的行政总部,有文科、理科、工程、建筑、教育和社工、药学、兽医和商学等科系,同时也是法律和医学系的总部。(法学院的部分研究和授课设施位于悉尼市中心。医学院在全州各地拥有附属医院。)主校区也是学生课外生活的中心,是悉尼大学学生会和学生代表委员会的总部。学生会在主校区拥有三座建筑,提供餐饮和休息娱乐场所,以及供学生使用的会议和活动设施。每年三月新学年开始之前,学生会都会举办迎新周活动,其中重点是由各学生社团在主楼前的草坪上设立的摊位。主校区还包括6所半独立式的学院。
近几年,悉尼大学在主校区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建设,以更新设施并增加教研和学生活动空间。[19]这个计划中最早完成的2006年竣工的新信息技术学院。在菲舍图书馆和医学院附近建造的新法学院则在2009年揭幕。同期完成的还有新行政和服务大楼,其中包括由原先散布校园各处的理工科图书馆合并而成的新科技图书馆。工程还包括将坎伯当校区的主干道,东大道(Eastern Avenue)变成步行区,并把路旁的梧桐树和榕树移除,代以本土树种,桉树。
自2007年以来,悉尼大学每年都在期末考试期间利用靠近达令顿的艾菲立旧火车场举行部分考试。
主校区交通便捷,离雷德芬火车站步行只要10分钟,离悉尼中央车站步行大约20分钟。主校区北边的帕拉马塔路以及坎伯当和达令顿校区的界路——城路(City Road)都是悉尼的重要巴士走廊。[20]
173年以来,悉尼大学逐渐发展了数个分校区,以及其他不在主校区的教研设施。这一方面是历史上应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要,一些科系(例如牙医系和法学院的部分课程)设在市中心,以方便在职人士下班后进修及兼职教授下班后授课,并同时增进科系和专业领域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不断扩充及合并,亦使校区的数量增加(例如并入悉尼大学的悉尼音乐学院)。悉尼大学的分校区有:
- 麦勒街(Mallett Street)校区(悉尼内西区)——主要为护理学系使用,以及语言学校和临床研究中心。
- 坎伯兰校区(悉尼西区)——卫生科学系。这座位于悉尼西区的利德肯姆区校区原是独立的坎伯兰卫生学院,20世纪80年代被政府并入悉尼大学。在此的卫生科学系包括了除医科以外的其他卫生科系,例如理疗、语言治疗、放射治疗、职业病治疗,以及健身科学和卫生信息管理。校区得名于坎伯兰卫生学院,而卫生学院得名于悉尼大都会区的郡级区划,坎伯兰郡(历史上曾有郡政府,现已停止运作,但土地管理制度下仍有此建制)。
- 萨里山(Surry Hills)校区(悉尼市中心)——牙医系,并包含悉尼牙医院。牙医系的另一附属医院部门是在威斯密的威斯密医院内的威斯密口腔卫生中心。
- 圣詹姆士(St James)校区(悉尼市中心)——法学系。这座位于市中心菲利普街,新南威尔士最高法院对面的大楼过去是悉尼大学的法律系,悉尼法学院。2009年,悉尼法学院大部搬入了位于主校区的新法学院大楼,而圣詹姆士校区现在主要用于研究生课程。校区得名于大楼对面的圣詹姆士教堂及以此命名的圣詹姆士教区。
- 洛泽尔校区(悉尼内西区)——悉尼艺术学院。散布在这座三面环水的花园式校区内的历史建筑现在是悉尼大学的美术系——悉尼艺术学院的校舍。这组名为科克布莱德建筑群的建筑建于1878年到1884年,由当时新南威尔士的政府建筑师詹姆士·巴奈特设计。这里原来是一座大型精神病医院,凯兰园精神错乱和犯罪精神病人疯人院。[21]20世纪末,精神病医院搬入半岛西部的新院院舍,悉尼艺术学院随之搬入科克布莱德建筑群。
- 悉尼音乐学院(位在悉尼市中心)——音乐系。原新南威尔士州立音乐学院在1990年并入悉尼大学,成为悉尼大学音乐系的一部分(音乐系的另一部分在主校区)。音乐学院的校舍坐落在皇家植物园内,悉尼歌剧院附近。主体建筑是一座城堡式的古典建筑,1815年建成,新南威尔士早期著名流放犯建筑师弗朗西斯·格林威设计。这座当时被称为“马的宫殿”的建筑19世纪时是总督府的马厩, 1915-1916年改造成音乐学院。1994年校方调查后发现音乐学院校址不敷使用,开始考虑迁校。1997年决定将全校搬出,原址扩建,在保护主楼建筑的同时,在内部,主楼地下和周围地下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将入口改为主楼前的一个沉降式广场,扩建了大规模的教学和表演空间。2001年改扩建工程竣工,音乐学院搬回原址。悉尼音乐学院的附属中学,音乐学院中学,也在这座建筑内。
- 卡姆登(悉尼郊区)校区——兽医系和农业系。位于悉尼农郊的坎姆顿校区是兽医系和农业系的试验农场和牧场。
- 伯伦街(Burren Street)校区(悉尼内西区)——交通运输及物流研究所(Institute of Transport and Logisitics Studies),位于主校区附近的纽镇。
悉尼大学的医学系——悉尼医学院下属8所临床学院,分别负责各所附属医院内的临床教学。除此之外,悉尼大学的其他教研设施基地包括位于大堡礁上的独树岛地质学研究基地,位于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边界的纳拉布赖植物研究中心,位于澳大利亚首都领地的莫伦谷天文台,位于北领地的马宁格里达的科学考察基地营,位于古尔本的亚瑟草地(Arthursleigh)庄园、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艺术工作室,以及位于希腊雅典的澳大利亚考古研究所等。此外悉尼大学授权位于悉尼滑铁卢的泰勒学院开办针对希望进入悉尼大学的海外学生的预科课程。
悉尼大学的教学研究组织结构仿照牛剑,第一级机构是系(Faculty),下辖各学院(School)和研究所(Institute),学院下辖各科(Department)或专业(Discipline)。这个结构不同于美国和亚洲一些大学通用的以学院为基本单位的组织结构,但是一部分学院不隶属任何系(或者自成一系但没有系级机构),行政级别上和系是同等的。过去各系分属三个牛津式的大学院(College)——人文、理工和医药(相当于剑桥的学院(School)或亚洲一些大学的“部”),但是2000年代末悉尼大学取消了大学院的建制。大学现有16个系和独立学院 (依字母顺序排序)[22]:
- 农业、食品及自然资源系(Faculty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Natural Resources)——悉大农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开课的农业专业,全系现有100个教研员工,现有三个研究专业:农业和资源经济、农作物和食品系统、农业环境系统。此外该系下属还有植物繁殖研究所。该系与兽医系和理科系组成悉大的自然科学院系组。
- 建筑、设计及规划系(Faculty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Planning)——建筑系由四个专业组成:建筑与关联工艺、建筑及设计科学、设计计算学和认知学、城市和乡村规划和政策。建筑系毕业生包括数位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建筑师。
- 文科及社会科学系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文科系是全校历史最悠久的院系,1852年开始授课,1856年任命第一个系主任,历任系主任包括了澳大利亚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学者、作家和科学家。2011年,原来的经济与商学系下的经济学院被并入,系名随之改为现在的名字。该系下辖五个学院:文学、艺术及媒体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哲学及历史研究学院、社会及政治学院、经济学院,此外还有国际安全研究所和政府学研究生院。
- 悉尼商学院 (Sydney Business School)——创建于1920年的经济系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经济与商学系,下辖经济学院和商学院。2008年开始,学校决定将原经济学院下的科系逐步转入文科系,成为文科系下的两个学院和两个研究所。2011年,经济与商学系重组,由原商学院和原经济学院的少数学科组成独立商学院。下辖八个专业:会计、商业分析,商务信息系统、商法、金融、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工作和组织学(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以及两个研究生院:交通运输及物流研究所和劳资关系研究所,其中会计和金融专业在2013年QS学科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九。[23]从1999年至2005年悉尼大学曾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合办澳大利亚管理研究所 (AGSM) ,于2005年结束与该校的合作后,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推出“全球高阶工商管理硕士”(Global EMBA)课程和“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工商管理硕士在2017和2019年两年一度的《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BOSS》副刊排名全澳第一。在相同的排名中,全球高阶工商管理硕士于2013、2015年和2019年排名全澳第一,并于2018年Ivy Exec排名亚太第九,全澳第一。[24]此外,悉尼大学商学院的管理硕士 (Master of Management) 也是全澳大利亚唯一获选加入全球管理教育联盟的学位课程,于2020年于QS全球管理硕士程排名第34名[25],以及2019年《金融时报》排名全球第29名[26],皆为全澳第一、亚太前五。同时,悉尼大学商学院是荣获AACSB、AMBA及EQUIS(商学院三重认证)的世界顶尖1%商学院。[27]
- 牙医系 (Faculty of Dentistry)——创建于1901年的牙医系是澳大利亚第一座牙医学院。下辖两所附属医疗设施:位于悉尼市中心的悉尼牙医院,和位于西区威斯密的威斯密口腔卫生中心。
- 教育及社工系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原教育系成立于1910年,1989年悉尼教育学院(前身为1906年建立的悉尼教师学院)并入。原文科系下的社会工作与政策学院成立于1940年。2003年教育系与社会工作与政策学院合并成为教育及社工系。
工程及信息技术系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1920年成立的悉大工程系是澳大利亚第一所工学院,至今仍是全澳大利亚数一数二的工学院之一。根据2020年QS学科排名,悉大工程系在土木工程方面排名世界第14、全澳第二。工程系最早是1883年开课的理学院工程专业,1909年成立工学院,1920年升为独立系。20世纪5、60年代,工程系随着大学的扩招和科技的发展迅速发展,以至于学校新设立的达令顿校区的大部都为工程系使用。现在工程系除了在坎伯当校区有一座风洞外,其余设施都在达令顿校区。工程系下辖六个学院:航天、机械及电子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及生物分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及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工程及信息技术学系研究生院,此外还有十多个各领域的研究所。
- 悉尼法学院 (Sydney Law School)——1855年成立的悉尼法学院是澳大利亚最早成立的法学院,是澳大利亚公认的质量、名誉最高的两所法学院之一。在2020年QS学科排名中,悉尼法学院名列第13,全澳第二。在学术论文的下载量方面,社科研究网络(SSRN)在2016年将悉尼法学院排在世界第22、全澳第一,而在世界法学研究机构中排名第四。悉尼法学院曾五度赢得世界最高等级的国际法模拟法庭赛,杰萨普赛(Jessup Moot)的冠军(最近一次是2017年),成绩世界第一。悉尼法学院的校友包括一位联合国大主席,一位国际法院院长,四位澳大利亚总理,23位澳大利亚最高法院法官(超过总数的50%),以及24位罗德奖学金获得者。澳大利亚历史上至少发生过两次(1974-1975年和1998-2001年)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首长(总督、总理和首席大法官)都是悉尼法学院毕业生的情况。和悉尼医学院相似,悉尼法学院的本科课程入学要求包括必须同时入读或已完成至少一个其他本科学位。如学生获得录取同时入读(即“双学位课程”),则在修习其他本科学位同时开始基础法律课程,但要在完成其他本科学位之后才能开始其他法律课程。
- 悉尼医学院 (Sydney Medical School)——1856年成立的悉尼医学院是澳大利亚最早成立的医学院,是澳大利亚乃至亚太地区最负盛名的医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之一。在2020年的QS世界学科排名中,悉尼医学院排名全球第18名、全澳第二。悉尼医学院的附属教学医院遍布新南威尔士州,其中七所是悉尼大都会区的大型医院,两所是乡镇地区大型医院,其他还包括数座较小型的医院。医学院下辖八所临床学院负责在这些医院的临床教学。医学院下辖还有两所学院和一个科:公共卫生学院和医疗科学学院,以及乡村卫生科。和悉尼法学院相似,悉尼医学院的本科课程入学要求包括必须同时入读或已完成至少一个其他本科学位。如学生获得录取同时入读(即“双学位课程”),则在完成其他本科学位之后方可开始医学课程。悉尼医学院的医学学士双学位课程入学分数线是澳大利亚所有大学本科专业中最高的。
- 悉尼护理学院 (Sydney Nursing School)——悉尼护理学院的前身是1970年设立的坎伯兰卫生学院的护理学院。1990年,原来的悉尼技术教育学院下辖的护理学院并入了悉尼大学,次年以此为基础在校本部也设立了护理系。1994年原坎伯兰卫生学院的护理学院行政上并入了护理系。2005年,所有护理科系并入麦勒街校区。到2004年为止,新南威尔士州所有注册前护理课程都由悉尼大学授课,但在2004年悉尼大学以学生人数过多负担太重为由,经过联邦政府批准把注册前护理课程分散到全州其它大学,使得悉尼大学得以专注高质量的双学位护理课程、研究性课程和研究生教育。2005年该系改名护理与接生学院,2009年改组为悉尼护理学院,使得护理系在名称上和其它两个专业系(医学院和法学院)得以一致。
- 药学系 (Faculty of Pharmacy)——药学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开始的药学专业课程。1949年开始药学研究项目,并开始任命药学教授,1960年开办药剂学士课程。2000年药剂科独立建学院,成为澳大利亚第一所药剂学院, 每年培训药剂学学士, 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多成为澳大利亚执业药剂师,学术或药厂制药研究人员。
- 理学系 (Faculty of Science) ——悉尼大学开始授课的1952年就开始了理科课程并任命了数学与自然科学教授,但是要到1882年才将文理科分系,建立了理科系。理科系下辖七个学院和一个学院级研究组(Unit),11个其它专业,以及12个各领域的科学研究所。学院(研究组)分别是:生物学院、化学院、地学院、科学的历史与哲学研究组、数学统计院、分子生物学院、物理学院、心理学院。其它专业(大部分是与其他院系合办或合作的)分别是:农业化学、解剖及组织学、信息技术、疾病学、药学、生理学、环境科学、人类营养学、传染病和防疫学、分子生物技术、土壤科学。
- 悉尼艺术学院 (Sydney College of the Arts)——悉尼艺术学院是悉尼大学的视觉美术系。校址在位于悉尼西区的洛泽尔校区。艺术学院的工作室包括陶瓷、珠宝和饰物、玻璃、摄影、影像与数码艺术、绘画、印刷艺术、雕塑、表演和装置艺术、理论研究。
- 悉尼音乐学院 (Sydney Conservatorium of Music)—— 悉尼音乐学院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最具盛名的音乐学院之一。1915年新南威尔士政府拨款将原总督府马厩改建为音乐学院。1916年3月6日新南威尔士州立音乐学院正式成立,1918年附属中学成立。1935年音乐学院建立了美声学院。此后悉尼音乐学院按照“社区(业余)、中等(中学)、高等(学院)”的三部教育模式逐渐发展成了完整的音乐专业大学。1990年音乐学院并入悉尼大学,改为现名。悉尼音乐学院培养了包括澳大利亚和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例如台裔美籍小提琴家林昭亮、小号家詹姆斯·莫里森、指挥家西蒙娜·扬等。
- 兽医系 (Faculty of Veterinary Science)——兽医学院创办于1910年3月22日,当时是澳大利亚第二所兽医学院,但随着1930年墨尔本大学兽医学院的关闭,现在已是全澳大利亚教研历史最长的兽医系。1923年兽医学院升为兽医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大学兽医科系。1936年兽医系开始在悉尼远郊购置牧场和实验设施。兽医系的附属教学医院和诊所包括:悉尼小型动物医院、坎姆顿大型及小型动物医院、牲畜兽医服务、以及鸟类、爬虫与稀有宠物医院。
校徽和校训
1857年,伦敦的纹章院授予悉尼大学盾章。
悉尼大学的纹章由几部分组成。上部三分之一(纹章学称“主带”)是同时象征英格兰和剑桥大学的“行守之狮”(Lion Passant Guardant,三足着地,前右足抬起,身体侧面、面部正面朝观者)。主体下部是点缀四枚八角星的蓝十字,类似当时已作为新南威尔士的非正式标志使用的“南十字星”图案,不过一般十字上会有五颗星——中心一颗,四脚上各一颗,且一般使用五角或六角星。[34]有研究认为在悉大校徽上使用八角星是反映了1830年代授予英国国教会澳大利亚教区的徽章。此外,校徽上的中央位置上则放置了一本象征牛津大学的打开的书(不过此标志在学术机构徽章中使用相当广泛)。纹章下方是载有校训的绶带。[35]
权杖
悉尼大学的权杖(Mace)于1854年制成,象征着校董会的权力,由当时的新南威尔士总督代表维多利亚女王并以她的名义赐予悉尼大学。杖头用白银打制,杖身为硬木。杖头上用黄金分别饰以皇家、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和悉尼大学的纹章,四周的装饰主题则是英格兰玫瑰、苏格兰蓟和爱尔兰三叶草。杖头顶端是英国皇冠样式,下部饰有拉丁文格言“DOCTRINA PARET VIRTUTEM”(意即让教育推动美德)。[41]
权杖的正式执杖官是总仪仗官(Esquire Bedell),在毕业典礼和其他正式仪式的入场和退场队伍中,持权杖走在校监之前。在大礼堂进行仪式时,权杖放置在台上的特制权杖架上。[41]
此外,悉尼大学的另一柄仪式用杖是赫尔舍姆子爵夫人纪念杖(Lady Hailsham Staff),塔斯马尼亚黑木制杖柄,顶端从下到上依次是爱尔兰大理石球、银制苏格兰蓟、和子爵夫人小冠冕,饰有斯里兰卡蓝宝石。在正式仪式上由侍从仪仗官(Yeoman Bedell)持杖。[42]
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培养最多高资产净值人士的学府。2013年经统计其个人净值超过三千万美元的校友为247人[58],在除美国以外的全球大学中排名仅次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伦敦政经学院,排名全球第五、澳大利亚第一[59]。美国《纽约时报》对全球2500个HR部门和2000位企业的CEO发出了问卷,排名选出他们最想招聘的毕业生所来自的大学,悉尼大学名列全球第49位。[60]此外,根据《ABC NEWS》报导,悉尼大学的富有校友数量在美国以外世界第五,仅次于牛津大学、孟买大学、剑桥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61]商业杂志《史匹尔财富管理调查》将悉尼大学列为“全球培养亿万富翁的前100名大学”中的世界第44名、澳大利亚第二名。
如果您删除拥有世界上最富有的校友网络的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其他美国大学,那么英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学校的令人惊讶的结合表现出了富裕网络的激烈竞争。
研究公司Wealth-X汇编了一份全球大学的清单,其校友数量最多,价值3000万美元或更多,或超高净值个人。
:15所拥有美国学校统治的最富有校友的大学
虽然只有三所美国公立大学进入了前15名榜单,但非美国名单中的所有学校都均由公立学校组成。
相关故事:每个州最富有的人
这是20个校友数量最多的非美国大学的名单,价值3000万美元或更多:
QuickList:1类别:401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196Title:牛津大学大学:英国王国
QuickList:2类别:372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150 Title:Mumbaitext大学:印度
QuickList:3类别:361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133TITLE:剑桥大学大学:英国
QuickList:4类别:273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286TITLE:伦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
QuickList:5类别:247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106TITLE:悉尼大学大学:澳大利亚
QuickList:6类别:229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229TITLE:Delhitext大学:印度
QuickList:7类别:211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170TITLE:INSEADTEXT:法国
QuickList:8类别:176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092TITLE:新南部Walestext:澳大利亚
QuickList:9类别:163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299标题:Singaporetext国立大学:新加坡
QuickList:10类别:155 Ultra高净值个人媒体:18548344标题:Tsinghua UniversityText:中国
QuickList:11类别:136 Ultra高净值个人构成:北京大学:中国
QuickList:12类别:128 Ultra高净值个人构成:McGill UniversityText:加拿大
QuickList:13类别:127 Ultra High Net Vorth Systystitle:帝国学院Londontext:英国
QuickList:14类别:123 Ultra高净值个人stitle: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
QuickList:15类别:123 Ultra高净值个人stittle:Torontotext大学:加拿大
QuickList:16类:115超高净值个人stitle:Monash Universitytext:澳大利亚
QuickList:17类:110 Ultra高净值个人stitle:Trinity College Dublintext:爱尔兰
QuickList:18类别:106 Ultra高净值个人stitle:伦敦商业教育:英国
QuickList:19类别:101超高净值个人stittle:悉尼技术大学:澳大利亚
QuickList:20类别:99 Ultra高净值个人构成:大学学院Londontext:英国
为澳大利亚的第一所大学,悉尼大学173年来培育出了不少著名人士。
在澳大利亚国家领导人方面,悉尼大学的校友包括了八位澳大利亚总理(分别是埃德蒙·巴顿、厄尔·佩奇、威廉·麦克马洪、高夫·惠特拉姆、约翰·霍华德、东尼·艾伯特、马尔科姆·腾博及安东尼·艾班尼斯),是澳大利亚各大学中最多的;两位澳大利亚总督(威廉·帕特里克·迪恩和约翰·克尔),以及24位最高法院——澳大利亚联邦高等法院的大法官,超过历任大法官总数的一半。澳大利亚历史上至少发生过两次(1974-1975年和1998-2001年)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首长(总督、总理和首席大法官)都是悉尼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国际组织方面,悉尼大学的校友包括了联合国大会主席H.V.伊瓦特、国际法院院长珀西·斯潘德、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芬森等。悉尼大学担任其他国家领导人和要职的有汤加国王陶法阿豪·图普四世,以及英国上议院的两位贵族议员。其他校友还包括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的州长、州督和最高法院法官、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行长,以及澳大利亚、英国、香港、印度等地的法官和州、市长等。
科学方面,悉尼大学培养了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两位克拉福德奖得主,诺奖得主分别是约翰·康福思(1975年化学奖)及其导师罗伯特·鲁宾逊(1947年化学奖)、约翰·海萨尼(1994年经济奖)、伯纳德·卡茨(1970年医学奖)及其在悉尼大学附属医院时的导师约翰·卡鲁·埃克尔斯(1963年医学奖)。[62]两位克拉福德奖获得者分别是罗伯特·梅(1996年生物科学奖)和埃德文·欧内斯特·扫比特(1997年天文学奖)。此外,悉尼大学培养的科学家中有许多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和澳大利亚科学院的院士,其中包括一位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六位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其他科学领域知名校友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张任谦、一位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席和三位宇航员。悉尼大学校友发明的重要科技成果包括飞行记录器(黑匣子)、人工耳蜗、心律调节器、超声波诊断仪、Wi-Fi无线网路技术[63]和Thiele/Small参数等。
文化方面,悉尼大学校友包括澳籍作家和记者,包括女权主义作家吉曼·基尔、普利策奖得主洁罗丁·布鲁克斯、诗人莱斯利·穆雷、作家(且是国际大律师、国际法庭法官)杰弗雷·罗伯逊等。其他校友还包括电影人珍·康萍、杜可风、布鲁斯·贝尔斯福德,女高音琼·萨瑟兰、伊冯娜·肯尼,演员罗丝·伯恩、杜夫·朗格林和贾桂琳·费南迪斯等。
悉尼大学拥有上百多座阶梯教室,数百间实验室,和数倍于此的其它研讨室和工作室。同时有数十个国家级研究所附属于各系或直接由大学管理。除了前文里提到的农场、牧场、附属医院诊所等,其它设施包括南半球数一数二的图书馆系统,数座博物馆和美术馆,剧场和表演中心,音乐厅和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此外,悉尼大学的主校区包括六座学院和三所其它住宿设施。悉尼大学的军事组织,澳大利亚陆军悉尼大学团的团部也在悉尼大学的主校区。
悉尼大学的图书馆系统由一个总图书馆——悉尼大学图书馆和14个分图书馆组成。悉尼大学图书馆是最大的学术图书馆[64],截至2009年(至今发布的最新数据)图书馆共有藏书477万余册,实体期刊6734种,电子期刊93680种,电子书34万余种,总共馆藏510多万册(种),此外还有大量的图片和声像资料[65]。悉尼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开放,任何校内外人士都可以免费阅读和查阅资料,且任何人士都可以办理借阅卡(本校和关联机构教师学生职工以及外校教师免费)。[66]
悉大图书馆创建于1851年。1885年,得益于托马斯·菲舍(Thomas Fisher)的捐赠,悉尼大学兴建了第一座图书馆大楼(1908年建成),并把图书馆改名“菲舍图书馆”。这座维多利亚新哥特式的图书馆坐落于主楼方场的西南角,包括气势宏大的三层阅览室大楼(其中顶层阅览室大厅现在是主要礼堂之一的麦克罗兰堂)和相连的书库,书库内部使用了(当时属于高新技术的)钢结构,而外部保持了与方场保持一致的、比较折衷的哥特式样。这座图书馆大楼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1962年新菲舍图书馆大楼揭幕,1967年相连的书库大楼完工。新图书馆使用了国际现代主义设计,并获得澳大利亚和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的两项设计奖,书库大楼使用了较特别的铜质外墙。现在的菲舍图书馆分为开放式的大学图书馆,和开架型书库式的参考图书馆。此外,在菲舍图书馆大楼内还有专藏中、韩、日等语言书刊资料的东亚图书馆,负责保管珍贵书籍文献的珍稀图书图书馆,以及教育资料库。
其它12所图书馆分馆大多和各院系有联系。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包括大规模的辉皓法律图书馆(Freehills Law Library)和医学图书馆(Medical Library),在美术资料领域有独特优势的谢斐美术图书馆(包括鲍沃当代艺术研究图书馆)(Schaeffer Fine Arts Library,Power Research Library of Contermporary Art),由原建筑、工程、科学和数学图书馆合并而成的新科技图书馆(SciTech Library)。
悉尼大学有多个校内博物馆,其中对公众开放的有尼可逊博物馆、麦克雷博物馆和大学美术馆(University Art Gallery)。
尼可逊博物馆(Nicholson Museum)于1860年创建,收藏古文物。尼可逊博物馆拥有澳大利亚和整个南半球规模最大的古文物收藏。[67]博物馆以创办人查理·尼可逊爵士命名。藏品主要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物和其他中东和近东及古代欧洲的文物,其中包括173年来收购的文物和本校考古专业在中近东和其他地区考古发现所得。尼可逊博物馆在澳大利亚考古和历史界有着重要地位,历任馆长都是古典史界的著名学者,包括后来成为英国国防大臣的伊诺·鲍威尔。尼可逊博物馆的陈列室在主楼西南角的原菲舍图书馆底楼,对公众免费开放。
麦克雷博物馆(Macleay Museum)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基础是悉尼殖民时代的望族,麦克雷家族的昆虫标本收藏。此收藏被悉尼大学购入之后,1887年在此基础上建成了麦克雷博物馆楼,此后经过校内外科学家的采集、捐献和博物馆的收购建设成了综合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专长是昆虫学、民族学、科学器材和历史照片。藏品中的标本包括已灭绝和珍稀的物种,另外部分标本本身由于收集者的身份具有历史意义——包括查尔斯·达尔文和他最早的追随者之一,生物学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米克卢霍-马克莱。麦克雷博物馆的陈列室在主楼北边,科学路麦克雷楼,对公众免费开放。
大学美术馆(University Art Gallery)始于19世纪60年代,馆藏2600余件展品。藏品以中国艺术品、日本木刻版画和欧洲油画为主,其他藏品包括油画、版画、水彩画、硬笔画、纺织、摄影、装饰艺术、雕塑和陶瓷等各种介质艺术品。
周泽荣博物馆(Chau Chak Wing Museum)由澳大利亚华人地产开发商周泽荣斥资1500万澳元兴建,汇集了悉尼大学的古董、自然历史、历史照片、文化手工艺品和艺术品。博物馆拥有2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共四层,是1860年建成开放的尼可逊博物馆的三倍。周泽荣博物馆吸收了部分尼可逊博物馆、麦克利博物馆和大学美术馆的馆藏。博物馆于2020年开放[68]。
除此之外,菲舍图书馆的善本图书馆(Rare Books Library)收藏了相当数量的古籍和珍贵文献,以及其他和图书馆学有关的文物。馆藏书籍包括一本第一版的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巴拿巴福音》传世的两本孤本之一,以及80份中世纪手抄本。图书馆的陈列室在菲舍图书馆内。
悉尼大学主校区包括一座表演艺术中心和一座大型剧场。悉尼音乐学院拥有音乐厅和一系列音乐表演设施。此外各院系大都拥有自己的表演空间。
悉尼大学最大的表演艺术设施是西莫中心,1975年建成,这座多用途专业表演中心包括一座半圆型伸展式舞台剧场(780席),一座镜框式舞台剧场(605席),小型表演室(200席),卡巴莱舞厅(120席),以及音乐系使用的音乐房。除了校内各系的年度演出,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公众音乐和戏剧在西莫中心演出,悉尼的各个艺术节也在西莫中心安排节目。
除此之外,校内的另一座大型剧场是天桥剧场(Footbridge Theatre)。悉尼音乐学院校内的音乐表演设施包括国际领先水平的音乐厅凡不鲁庚音乐厅(Verbrugghen Hall)(497席),多用途音乐表演室(220席)、两座演奏厅(各116席)、和合唱团礼堂(Choral Assembly Hall)(213席)。
悉尼大学有六所书院和其他宿舍机构。悉尼大学早期有向牛剑式书院发展的倾向,但是因为当时书院都是由基督教各教派所办,与大学创办人的公立、非宗教办学宗旨格格不入,而后来学校扩招又使得大多数学生必须走读而不可能住校,因此大学的书院虽然占据了主校区的相当一部分,但作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长期处在了边缘,各书院也从未发展成牛剑式的独立书院。现在悉尼大学有六所书院。书院在机构从属上独立于悉尼大学,其组织法都由新南威尔士议会分别立法并分别拨于土地产权,但学术上各书院只提供有限的辅导而基本不负责教学,且学校招生由大学而不是书院主导,所以这些书院的地位介于独立和非独立书院之间。书院的食宿费用和其他学生住宿相比比较昂贵。
最早成立的三所书院是圣保罗书院(圣公会,1854年),圣约翰学院(天主教,1857年)和圣安德烈书院(长老会,1867年)。三个书院原先都只收男生,但自2000年以来圣约翰和圣安德烈书院都陆续招收了女生,现在只有圣保罗书院只收男生。三所书院可各容纳200左右住宿学生。三所书院都拥有壮观的19世纪历史建筑,其中圣保罗和圣安德烈两院由大学主楼的设计者布莱克特设计,圣约翰则由布莱克特监工,由威廉·沃德尔根据奥古斯塔斯·普金的“完美的天主教书院”理念设计,其建筑是澳大利亚的哥特式建筑中突出的代表。
后三所书院是女子书院(无教派,1889年),卫斯理书院(卫理公会,1910年),和圣索菲娅学院(天主教,1929年)。其中女子书院和圣索菲娅学院是女生书院,卫斯理书院兼收男女生。
除了六座书院以外,悉尼大学附近的其他宿舍包括曼德堡楼,1996年设立,是一所犹太教书院;国际学舍,是针对海外学生的宿舍楼;悉尼大学村(Sydney University Village),是公寓式的学生住宿,规模从单人房到多房连体屋不等。
悉尼大学的学生组织悉大体育健身会下辖43个体育项目俱乐部,各俱乐部都由学生组成,负责组织校队的训练和竞赛和联谊、参加各个项目的校外比赛,以及州队和国家队的选拔。
多年来,悉尼大学的学生代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参加多次的世界性的运动竞赛。悉尼大学参加奥运会的历史始于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悉尼大学有21名学生运动员参加比赛,其中20名代表澳大利亚,一名代表斐济参赛[69],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悉尼大学则有30余名运动员代表澳大利亚参加比赛[70],夺得一银一铜[71]。此外,悉尼大学也长期参加英联邦运动会。在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上悉大学生运动员夺得了12金九银二铜的历史最佳纪录[72],在2014年英联邦运动会上也有17位悉大学生运动员参赛[73]。
此外大批悉大运动员还参加澳大利亚大学生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各校队中参加全国联赛的有女子篮球队、男、女子足球队、男、女子水球队(其中男子水球队2005年夺得全国冠军)、击剑队等。悉大橄榄球队(Rugby Union)队创建于1863年,参加新南威尔士州的橄榄球联赛,最近一次夺得联赛冠军是2005年。其他参加州联赛的有拳击队、篮网球队、美式足球队等。此外悉大啦啦队在2006年赢得州际竞赛冠军。各校队中,创建最早的是悉大划船队,创立于1860年,自创立起至今每年都与墨尔本大学划船队举行对抗赛,并参加一系列全国和世界性的比赛(包括台湾宜兰杯国际名校划船邀请赛),并几乎在每次奥运会都有队员代表国家参赛,其中1952年奥运会夺得八人赛艇铜牌的澳大利亚队全部是悉大划船队成员。
悉尼大学的运动设施分为由悉大体育健身会管理的全校性设施,和由各书院管理的书院私有设施。
主校区的校属大型体育场地包括两座椭圆形球场,大学球场即第一球场(No. 1 Oval)[74]与第二球场(No. 2 Oval),以及一座方型运动场,“方场”(The Square)。第一球场是悉大的橄榄球、足球、板球和澳式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地,是橄榄球在澳大利亚的诞生地。方型运动场则用于各体育俱乐部的各种室外训练,以及院系间竞赛。此外圣保罗和圣安德烈两所书院各有一座椭圆形球场、圣约翰书院有一座椭圆形球场和一座足球场。[75]小型室外场地方面,主校区各处散布有近20座网球场,有一组板球训练网,此外各书院都有自己的网球、篮球场。悉大女子划船俱乐部的船坞位于纪聂的黑合欢湾。[76]悉大划船俱乐部的船坞原位于兰蔻河上的林利角,但这座历史建筑在2006年被纵火烧毁[77],船队至今仍借用其他船坞,但当地政府正在申请在原地为悉大划船队重建船坞[78]。
由悉大体育健身会管理的室内体育健身中心有三处,分别是位于坎伯当校区的竞技场(The Arena),其中包括悉尼规模最大的室内攀岩设施之一(在此训练的除悉大攀岩俱乐部外还有新南威尔士大学攀岩俱乐部和悉尼科技大学攀岩俱乐部);[79][80]位于达令顿校区的体育和水上运动中心(Sports and Aquatic Centre),其中包括一座室内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81];以及位于悉尼内城区丁比的萝宾·韦珀斯特体育中心(Robyn Webster Sports Centre)[82]。三座体育健身中心都对公众开放。主校区的两座体育中心还包括六座壁球场。此外各分校区还有较小规模的室内和室外运动设施。
学术竞赛与荣誉
悉尼大学学生参与世界级的学术竞赛。其中,悉尼法学院曾六度赢得世界最高等级的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于1996、2007、2011、2015、2017、2021年获得世界冠军,历届总成绩排名世界第一。[83]悉尼大学辩论队则在世界大学辩论赛八次获得全球冠军(最近一次是2019年),历届总成绩排名世界第一。[84]
悉尼大学自1904年以来共有110名大学生获得了罗德奖学金和19名研究生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85]另外77年来有274名师生获得福布莱特奖学金。[86]
悉尼大学团直属于澳大利亚陆军的第2师第5旅,是陆军预备役军官教导团,目前主要任务是培训预备役军官,并筛选合格学员至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特区的皇家军事学院接受进一步军事训练。[87]团部设在悉尼大学的达令顿校区内。[87]
悉尼大学团最早是1900年建立的新南威尔士州殖民地防卫军的大学志愿来福枪军团(University Volunteer Rifle Corps)。1901年军团的一百名志愿役士兵并入新成立的联邦中央军;后于1903年改为悉尼大学侦察队(Sydney University Scouts),1911年正规化为营级单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悉尼大学侦察队有60%的成员参加了澳大利亚帝国军,支援欧亚战场。1927年悉尼大学侦察队正式改称为悉尼大学团。1929年英王乔治五世批准悉尼大学团与英国皇家来福枪团建立对口关系。1956年悉尼大学团增设了工兵队,1958年增设了炮兵队。
1960年代开始,军团转型为澳大利亚陆军预备役军官的初阶培训与筛选重要单位。1965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连队设立并开始招募预备役军官,使得军团的阵容更加坚强。1997年,悉尼大学团成为皇家军事学院的下辖单位,为预备役军官学员提供在职训练,相当于皇家军事学院的预科。2001年,新英格兰大学连队转移至新南威尔士大学团。
2002年,查尔斯史都华大学分队、瑞福利纳分队设立,希望能在2003年各增加十名预备役军官学员训练绩效。2008年,卧龙岗大学分队转移至悉尼大学团;悉尼大学团的直属上级亦由澳大利亚皇家军事学院改为澳大利亚陆军的第2师第5旅。[87]
罗德奖学金(又译:罗德兹奖学金 或 罗氏奖学金;英语:Rhodes Scholarships)是一个于1902年设立的国际性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每年挑选各国已完成本科的菁英生(得奖者获称为“罗德学人”或“罗德学者”;英语:Rhodes Scholars)前往牛津大学进修。其获《时代杂志》[1]、耶鲁大学出版社[2]、《麦基尔报导》[3]及《美联社》[4]等多个公众媒体誉为“世界最久负盛名的奖学金项目”,也享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美誉[5]。
罗德兹奖学金是英国前开普殖民地总理、矿业大亨罗德兹在1902年设立的奖学金,至今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提供英国、美国及德国等欧美国家的精英学生前往牛津大学深造之用。
2012年罗德奖学金的全球录取率是万分之一,也是全球最难申请上的奖学金之一。罗德是一个全额资助的奖学金[6]。此奖学金的数目随着学习科目而不同,每位罗德奖学金得主每学年大约可得到£30,000英镑或$50,000美元(最多可补助四年)来全额补助牛津大学的学费、学院费、生活费、及到英国的来回机票,并且可以得到使用罗德楼的权利。罗德学者的评定标准则除了优秀的学术表现之外,还包括个人特质、领导能力、仁爱理念、勇敢精神、和体能运动。
罗德学者是由每个领域的精英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毕业后都表现非凡,著名罗德学者包括:
- 40多位全球影响力极大领导人,如
-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
- 中央情报局局长R·詹姆斯·伍尔西
- 加拿大总理约翰·特纳
- 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
- 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
-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主席乔治·叶礼庭
- 美国司法部长尼古拉斯·卡岑巴赫
- 新加坡国会议员、反对党领袖陈硕茂
- 30多位著名军事家,如
- 美国国防部部长阿什顿·卡特
- 美国陆军参谋长上将伯纳德·W·罗杰斯
- 美国空军上将弗兰克·克洛茨
-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装甲兵上将弗里德林·艾特林
- 澳大利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埃德蒙·赫林
- 美国陆军西点军校校长及监管Howard Graves
- 美国空军学院现任校长及监管米歇尔·D·约翰逊
- 70多位跨国企业公司的董事长或执行长,如
- Google前任首席财务官帕特里克·皮切特
- 迪士尼公司董事长Frank Wells
- CNN执行长Walter Isaacson
- 英国航空执行长Rod Eddington
- 柯达摄影公司董事长William Vaughn
- 波士顿咨询公司前任执行长汉斯-保罗·博克纳
- 马尔科姆锡公司前任执行长多米尼克·巴顿
- 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如
-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对资讯流通市场有重大研究贡献)
- 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弗洛里男爵(成功提炼出盘尼西林)
- 196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克尔斯爵士(突触研究之父)
- 50多位知名教育家,如
- 哈佛大学校长尼尔·L·陆登庭
- 牛津大学校长约翰·胡德
- 普林斯顿大学现任校长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鲁伯
- 多伦多大学现任校长David Naylor
- 纽约大学校长James McNaughton Hester
-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校长里克·特雷纳
- 20多位奥运国家代表队队员及金牌得主,如
- 1996年女子200米蝶泳金牌得主安妮特·沙尔文(美国代表)
- 1964年男子篮球金牌得主比尔·布拉德利(美国代表)
- 1936年男子1500米金牌得主杰克·洛夫洛克(新西兰代表)
- 1924年男子400米接力赛金牌得主威廉·史蒂文森特(美国代表)
- 上百位发明家或科学家,如
- 全球定位系统(GPS)发明者Ivan A. Getting
- 星系天文学之父埃德温·哈勃
- 哈特莱振荡器发明者Ralph Hartley
- 还有许多世界知名音乐家、艺术家、历史家、文学家、和平主义知识分子。
香港罗德学人
罗德奖学金于1986年引入香港,每年在香港挑选一名大学毕业生为奖学金得主,获得者将可前往牛津大学深造,罗德学人的评定标准则除了优秀的学术表现外,还包括个人特质、领导能力、仁爱理念、勇敢精神、和体能运动。遴选过程非常严谨,申请者必须经过多次的个人面试及集体讨论,并与遴选委员会成员共晋晚膳,应对交流,且必须获牛津大学录取。[7]
2006年,香港区的罗德奖学金因资金问题而停办,后因得到利希慎基金的支援而于2007年恢复。[8]
由1986年至2021年香港中文大学共有15名学生荣膺罗德学人,数目是香港院校之冠。[9][7]
香港区的罗德奖学金得奖者包括:[10]
- 1986年:范宝孙(香港大学,法学院)[11]
- 1987年:黄淑慈(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12]
- 1988年:马颖欣(Ferheen Mahomed)(香港大学,法律系)[13]
- 1989年:Ben Cheng(香港大学)
- 1990年:Alfred Wong(香港大学)
- 1991年:Jerome Chiu(香港大学)
- 1992年,梁伟丝(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14]
- 1993年:Kin Yip
- 1994年:王鸣峰(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系)[15]
- 1995年:麦嘉汉(香港大学,法学院)[16]
- 1996年:王泽基(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17]
- 1997年:Ng Tsui Yan Amy(耶鲁大学)
- 1998年:李珮珊(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12]
- 1999年:许达仁(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12]
- 2000年:黎颖瑜(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18]
- 2001年:Lau Hakwan(香港大学,认知科学与心理学)
- 2002年:骆敏贤(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及文学系)[19]
- 2003年:洪凯儿(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政治学与法学))
- 2004年:冯思宇(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12]
- 2005年:陈晓彤(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20]
- 2007年:张天羽(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21]
- 2008年:吴绍伦(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22]
- 2009年:徐力恒(北京大学,历史系)[23]
- 2010年:郑华哲(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24]
- 2011年:郝晓田(香港大学,法学院)[25]
- 2012年:Cheung Shun Yan Olivia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政治学与法学))[26]
- 2013年:许琪莉(香港大学,法学院)[27]
- 2015年:杨嘉伟(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及法律系双学士)[28][29]
- 2016年:戴漪晨(香港中文大学,分子生物技术学系)[9]
- 2017年:Beatrice Yeung(麦吉尔大学)[30]
- 2018年:谢晋轩(芝加哥大学)[31]
- 2019年:徐浩龙(牛津大学,数学系)[32]
- 2020年:Siddhartha Datta(香港科技大学,环球商业管理学)
- 2020年:黄裕舜(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专业 (PPE) )[33]
- 2021年:梁雅媛(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34]
- 2021年:Sophie Li (普林斯顿大学)[35]
- 2022年:林德峻(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专业 (PPE) ) [36]
- 2022年:Chan Lok Sang (哥伦比亚大学) [36][37]
- 2023年:Chau Long Ching Sharon(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专业 (PPE) ) [38]
中国大陆罗德学者
2015年罗德奖学金首次进入中国大陆,中国成为罗德奖学金覆盖的首个非西方、非英联邦、非英语国家。
2015年首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39] [40]
- 清华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任娜瑛,计划攻读女性学。
-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张婉愉,连续四年专业排名第一,计划攻读政治、经济、哲学(PPE)高阶本科学位。
-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巩辰卓,计划攻读有关互联网、教育以及工商管理的课程。
-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浙江大学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专业:张淳映,计划攻读循证社会干预和政策评估专业的研究型硕士学位。
2016年第二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41] [42]
-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陈昱璇
- 牛津大学政治哲学硕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黄钦,计划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
-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徐铌,计划攻读精神病学博士。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江熹霖。
2017年第三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43]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侯逸凡,计划攻读教育硕士,主攻儿童发展。
-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政治、经济与哲学专业:李雨晗,计划攻读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和管理的硕士学位。
-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专业:毛晓,计划攻读法学硕士。
- 斯坦福大学政治学专业、计算社会学专业:曹起曈,计划攻读互联网社会科学理学硕士。
2018年第四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44] [45]
- 清华大学法学院本科、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JSD):彭雅丽,计划攻读犯罪学博士学位。
- 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国际政治学学士:付紫璇,计划攻读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PPE)第二学位。
- 上海交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士:赵家鑫,计划攻读环境变化与管理硕士学位。
- 哈佛大学戏剧研究硕士、南京大学英语系学士:陈研,计划攻读比较文学和批评翻译学硕士学位。
2019年第五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46]
- 清华大学全球环境国际班:高隽,计划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张园,计划攻读社会人类学硕士学位。
- 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严严,计划攻读临床与治疗神经科学的硕士学位。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巴黎政治大学历史学与中东研究双学位:周晓睿,计划攻读当代中国研究与女性研究硕士学位。
2020年第六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47]
- 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经济法方向:雷琦,计划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 剑桥大学国际发展硕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吴天伊,计划攻读国际发展博士学位。
- 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万嘉,计划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 斯坦福大学本科历史专业、斯坦福大学国际政策硕士:王梓漪,计划攻读政治系博士学位。
2021年第七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48]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万祉昕,计划攻读社会学与人口学硕士学位。
- 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法学专业:王丰泉,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计划攻读法学硕士和社会学硕士学位。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哲学、神学及宗教学院双学位、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院硕士:陆观宇,计划攻读希腊/拉丁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 麻省理工学院数学与物理双学位:洪乐潼,计划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2022年第八批四名中国罗德学者:[49]
-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社会科学基础学术人才培养项目:依多,计划攻读政治学(比较政府)研究型硕士学位。
-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政治、经济与哲学(PPE)与社会学双学士学位:周艳亦杰,计划攻读国际发展硕士学位。
- 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本科:章晓涵,计划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生物医学工程:赵储珺,计划攻读工程学博士学位。
富布赖特项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福布莱特计划)
J·威廉·富布赖特参议员
富布赖特项目[1][2](英语:Fulbright Program,台湾作傅尔布莱特计画[3])是一项由美国政府推动资助的国际教育、文化和研究交流项目,依时任阿肯色州参议员J·威廉·富布赖特的提案于1946年设立。[2]
富布赖特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国际交流计划”之一[1],它通过50所负责机构在155个国家和地区运作。截至2016财年,愈38.7万名学生、学者、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和专业人士获选参与交流[4],至2019年已诞生60位诺贝尔奖得主、89位普利策奖得主、75位麦克阿瑟奖得主和39名前任或现任政府首脑。[5]
海外
1947年11月10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签订《中美教育交换协定》,随后在南京设立“美国在中华民国教育基金会”[3],成为第一个签署富布赖特项目协定的国家[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富布赖特项目中止了在中国的项目,直至1979年中美邦交正常化后即告恢复[1]。台湾方面,美国在中华民国教育基金会于1957年11月30日重启富布赖特项目,后于1979年5月更名为“学术交流基金会”。[3] 为悼念2021年太鲁阁号事故中罹难的两位美籍富布赖特英语教学助理,美国在台协会 (AIT) 将协会内的一张长椅命名为“富布赖特长椅”。[7]
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富布赖特项目由美国驻港领事馆和美国国务院正式负责,并由香港美国中心(Hong Kong–America Center)代表香港教资会研资局和美国领事馆协助运作。[8]
菲律宾则是持续运作富布赖特项目最长的国家,于1948年3月23日成立菲律宾–美国教育基金会(The Philippine–American Educational Foundation)负责富布赖特项目在当地的运作,与同年签署协定的缅甸和希腊成为最早参与项目的海外四国。[6]
2020年7月,美国宣布中止中国和香港的富布赖特交流项目。[9]
富布赖特项目在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监督下由50所双边负责机构、美国使领馆及合作组织管理。
国际教育协会下属的国际学者交流协会协助遴选美国学生和学者参与交换项目,同时也负责安排外国学生和学者到美国大学学习交流。美国教育部负责博士教育及博士后研究资助和海外讲座及小组项目。
富布赖特项目资金主要来自美国国会拨款,项目也从合作国政府、研究机构、基金会和其他来源获得现金资助或非现金形式的支持。2009财年,国会为项目投入拨款为2.349亿美元。2008财年,外国政府通过双边机构或基金会直接资助约6千万美元。
学友
六十多年来,学术交流基金会已经选送超过一千六百位台湾获奖人前往美国深造,亦选送超过一千七百位美国获奖人来台交流,如环境学家马耐德 (Nate Maynard)[10]、学者伊恩 (Ian Rowen)[11] 、作家陈盈涵 (Karissa Chen)[12] 和法学院教授陆梅吉 (Margaret Lewis)[13] 。来自台湾的杰出学友含声乐家申学庸、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及作家齐邦媛[14]。每年全球共约7千5百人获选参与富布赖特项目[4][15]。截至2016财年,已有约38.7万人获选参与项目,包括140,844名美国公民和246,709名外国公民[4]。参与者们在政府、科学、艺术、商业、慈善、教育和运动领域成就瞩目,截至2021年已有:[5]
- 60位诺贝尔奖得主
- 75位麦克阿瑟奖得主
- 89位普利策奖得主
- 1名前任联合国秘书长
- 39名前任或现任政府首脑
- 10名前任或现任美国国会议员[已过时]
伍伦贡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建校于1951年,是澳大利亚的一所以教育、工程、科技、商学、自然科学为主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位于澳大利亚海滨城市卧龙岗市,距离悉尼以南约80千米(50英里)。伍伦贡大学是澳大利亚八校联盟(Deans of Engineering and Associates)[1]、大学全球合作网络、东南亚高等学术机构协会、英联邦大学协会的重要成员,也是经过AACSB认证的高等院校[2]。
伍伦贡大学在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工程学领域代表澳大利亚大学最高水平,它的计算机学院是澳大利亚最大的ICT科研中心,南半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与电信研究机构之一[3]。伍伦贡大学在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93位[4],2022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203位[5]。2020年,伍伦贡大学悉尼商学院被《CEO》杂志评为全球排名顶尖水平;其法律专业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74位[6]。2021年,伍伦贡大学的供应链管理专业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排名全球第38位[7]。
在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中,伍伦贡大学排名世界第六[8]。伍伦贡大学还在多家海外合作院校提供伍伦贡校区同等课程,其中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和香港。
本土发展
伍伦贡大学成立于1951年,最初是作为新南威尔士科技大学(1958年改名为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个分校。十年后,改为新南威尔士大学旗下的伍伦贡学院。1975年,伍伦贡大学获新南威尔士州议会整合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
1978年,计算机科学系为Interdata 7/32(一种32位小型机)开发一个名为UNSW 01的Unix版本,这是第一个非PDP版本的Unix。1982年,伍伦贡大学与创立于1962年的伍伦贡高等教育机构(最初名为伍伦贡教师学院)合并,奠定了伍伦贡大学的基础,然后继续发展。
现伍伦贡大学基本上发展为多校区院校,其中三所校区位于伊拉瓦拉(伍伦贡校区、沙湾港校区和创新校区)、一所校区位于悉尼及一所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海外分校。伍伦贡校区是大学主校区,位于市中心西北5千米的大学原址,校园面积达82.4公顷,拥有94栋永久建筑,包括六处学生宿舍。此外,还在贝加、贝特曼斯湾、莫斯维尔和南悉尼设有大学教育中心,同时在悉尼市设有商学院 。
伍伦贡大学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潜力的综合性大学,世界排名前2%,亚太地区排名前50,世界年轻大学中排名前50,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专业通常被认为代表全澳大利亚顶尖水准,同时,伍伦贡大学以理工科尤其是工程学闻名遐迩,是澳大利亚除八大外少有的被评定为五星级的大学。
海外扩展
1993年,伍伦贡大学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设立分校。起初名为澳大利亚研究学院(IAS),该学院为阿联酋第一所外国大学,也是波斯湾的第一所澳大利亚大学。IAS 起初提供短期英语课程,1995年成为预备学院,商科和资讯科学的学生可以在赴澳完成学位前在迪拜完成部分课程。1999年,它是阿联酋政府授予执照的第一所外资学院。2000年10月,IAS 正式更名为伍伦贡大学迪拜校区(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Dubai Campus)。2004年,大学移至Knowledge Village,并正式整合为伍伦贡大学迪拜分校(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in Dubai (UOWD))。
迪拜校园
伍伦贡大学于1993年建立伍伦贡大学迪拜分校(UOWD)。最初学生人数不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负盛名教育院校之一。 伍伦贡大学迪拜分校目前拥有大约200 名教职员工和3,650 名学生,攻读12 个经认证的大学课程、11 个硕士课程和一个受到高度认可的PhD 课程。
校园位于迪拜知识村(Knowledge Village),提供商业、金融、计算机科学、工程、国际研究及媒体和通讯领域等课程。
孟买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Mumbai,亦作University of Bombay、Bombay University;马拉地语:मुंबई विद्यापीठ ) 是最早的三所印度邦立大学之一,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买。该大学仿照英国大学的模式,由约翰·威尔森创立于1857年。[2] 现在依然主要用英语授课。
2011年孟买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于551-600位,在QS亚洲大学排名中位于130-140位。2012年《商业内幕》将其工程学院排在全球第41位。[3]
The Fruit of Learning is Good Character and Righteous Conduct
史匹爾財富管理調查
“斯坦福没有任何传统,亦不受任何传统的阻碍。里面所有的路标都直指前方。”
成立
利兰·斯坦福画像,绘于1881年(现展于大学艺术馆)
斯坦福大学是由时任加州州长及参议员的铁路富豪利兰·斯坦福,及他的妻子简·莱思罗普·斯坦福于1891年成立的。大学以他们于十六岁生日前夕(1884年)因伤寒去世的儿子小利兰·斯坦福为名,以表纪念。利兰·斯坦福曾告诉他的妻子:“以后所有加利福尼亚的小孩都是我们的孩子。”[2]
其后,斯坦福夫妇拜访了当时哈佛大学的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询问有关在加州建立一所大学的所需资金的事宜,而他们得到的答案是五百万美元(1884年的市值)。[24]
最终,斯坦福夫妇正式于1885年11月给予大学的成立基金。[25]除了校园架构,他们还附明了其他的规条:
“受托人......有义务亦应具备这样的能力去:
- 实行一个教育系统,引导学生在毕业后能找到他们所要追求的理想,并使他们听到心中对于生命意义的呼唤;
- 禁止一切在校的宗派指令,但仍需给予精神上的教育,并需告之学生遵从全能仁爱的造物主所定下的规条是人类的责任;
- 教授合作及团体组织所能带来的好处;
- 给予两性公平及同等的资源与对待;
- 在帕罗奥图维持一个农场的运作,以便向大学所有学系的学生提供基础的农业科学教育。”
斯坦福大学至成立以来一直为男女校。不过,因注意到入读的女生人数愈趋上升,简·斯坦福很快就勒令校方控制其人数在每年最多500名。她担心随着女性人数的上升,斯坦福会变成“西边的瓦萨学院”。这么一来,学校就会显得失去了纪念他们儿子的原意。后来到了1933年,校方将这项措施修正为3:1的男对女比例(本科生)。[26]这比例一直维持到1960年代,当时的本科生男女比开始缩窄至大约2:1;不过,除了人文学院之外的其他研究院的比例则仍非常悬殊。发展到2005年,斯坦福已经没有任何的性别比例规定,虽说各研究院的男性人数还是略多(比例为1.6:1左右)。[27][28]
校园建设
他们最后选定了他们的田庄——位于圣塔克拉拉县的帕罗奥图牧场,作为建立大学的根据地。[注 3]当时的人们亦常将该校直接称为“农场”。
学校原始的“内方”建筑物(1887-91年)是由建筑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弗朗西斯·沃克亚玛撒及利兰本人所设计。[2]校园建设的基石可追索至1887年5月14日,这天本应为小利兰·斯坦福的19岁生日。[30][2][31]早在校园设计刚出炉的1886年夏季,利兰就请了时任麻省理工学院校长的弗朗西斯·沃克亚玛撒及著名波士顿景观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前来参谋。[30]奥姆斯特德负责校园整体的建筑概念,他拒绝使用山地而建议多加利用实用平地。其后在秋季,波士顿的谢普利,鲁坦与柯立芝公司获聘用承办校园建筑工程。柯立芝采用了以半圆形拱门通道连接方形石制建筑为特点的亨利·霍布森理查森式风格,并应斯坦福夫妇的要求,加入了加州使命复兴式建筑。[30]可是到了1889年,利兰切断了奥姆斯特德与柯立芝的合作,而余下的建筑工作则交给了第三者继续完成。[30]这些由红砖及固态砂岩砌成的屋宇具有强烈的加州特色。
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到访斯坦福。他称赞道:“现在,我来到了这么棒的一所学府。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看到它的美丽之处。你们的大学是经过如此优秀、忠于我们美国风格的建筑师精心设计,他设计的不是奴性时尚,而是将古加利福尼亚式风格套用到了一所新大学的建筑身上。一所在外观上如此独特的大学,配上峡谷地理格局及秀丽的天空,再加上这些漂亮的建筑物,如果它最后没有成为一所最为适合市民、最为适合学术发展的地方的话,我会感到非常失望。”[32]
早期行政
1891年春季,斯坦福夫妇诚邀时任康奈尔大学校长的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作为这所新成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但却遭婉拒。安德鲁推荐当时的伯明顿印地安那大学校长、年逾四十的大卫·斯塔尔·佐敦担任此职位。佐敦的教学思维与斯坦福非宗派、男女平等的创校理念互相配合,而他最后也答应了出任斯坦福校长一职。[33]他于1891年6月到达斯坦福并马上计划聘请导师,以便能顺利在10月正式办学。在如此短的时间限制下,他只有力邀自己在学术界里的熟人担任教职员,最终请来了15名来自印地安那大学及他的母校康奈尔大学的教授。这些原始教职员包括:数学家罗伯特·阿勒代斯、植物学家道格拉斯·坎贝尔霍顿、动物学家查尔斯·亨利·吉尔伯特、历史学家乔治·艾略特·霍华德、生理学及组织学家奥利弗·皮布尔斯·詹金斯、土木工程学家查尔斯·大卫·马克思、物理学家费尔南多·桑福德及化学家约翰·马克森·斯蒂尔曼。1891第一学年的大学职工总计是35位。[34]在第二个学年(1892-93年),佐敦又成功招聘了心理学家弗兰克·安格尔、土木工程师利安德·M·霍斯金斯、古典语言学家沃尔特·米勒、另一名动物学家乔治·C·派斯及另一名历史学家阿尔利·B·苏。这两批教授大部分都一直在斯坦福任教直到退休。因此,他们都获称为大学的“宿卫”。[35][36]
斯坦福大学的正式校训为“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37]这是由校长佐敦亲自于乌尔里希·冯·胡滕众多格言中所挑选出来的,意指“让自由之风吹”。不过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此校训因国内反德情绪高涨而引来争议及怀疑,而当时学校则称此德文格言并没有获得官方承认。[38]
可是总体而言,她对大学的发展贡献良多。面对财务亏空的可能,她在1893-1905年期间亲自负责大学的行政、财政以及发展的事务。在未来的几年里,她亦为了保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变卖了自己的私人珠宝财物,并在1901年把市值三千多万的资产过让给大学(这几乎是她当时所有的家产),[44]亦于1905年逝世前夕,同意将她合共七百万遗产中的四百万给予大学。这也代表着校方前后获得斯坦福夫妇合共四千万的捐助(这相当于2010年的十亿美元)。[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