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学习“国际课程之王”IB的感受,学生们估计都能开一个“吐槽大会”了,IB很难,不少人学IB,GET到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熬夜”。
▲IB学生做的搞笑图:凌晨三点,唯一一扇亮着灯的窗户一定是属于IB学生的
难怪很多人已经说,读IB,从来不说win这个词,而是survive。
然而,尽管有那么多学生正在IB的深渊里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正站在深渊的周围等着“入坑”,甚至在不少家长的心目中,IB是比AP和A-Level更“高级”的课程。
这一点,从IB学校的数量增长也可以看出来,据IBO官网统计,目前全球共2799所IB学校,中国共161所(含幼儿园),比去年新增26所!设有IBDP的高中共有101所,趋势迅猛,光是今年全国新增学校就超过20所。
正应了那句话,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IB真的有传闻中的那么难吗?IB到底难在哪里?
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学霸,他不仅自己当年在IB课程中“游刃有余”,也帮助了很多学生在IB的考验中顺利的“活了下来”。他将为我们剖析IB最重要的东西——IB学习的精髓。
Kenny老师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商务管理学学士 ,IB Baccalaureate 获得者 (4HL / 2SL) ,美国德勤管理咨询, 三年战略咨询师经验,美籍华人 – 英文母语,FBLA/DECA 商赛带领团队多次进入中国国家级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多年IB文科(English,TOK,History,etc.)导师
你看到的IB难可能只是表象
前三个学生吐槽的点各不相同,难道IB真的有这么多难点吗?在Kenny老师看来,这些吐槽都源自一个原因:没有get到IB学习、考试的精髓。
IB到底在考察什么?其实很简单:考做学问的能力。做学问,不仅仅是解题,更包括开题、分析、论证等一些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IB做学问的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广度”。
以公认最难的IB的英语文学来举个例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运用了通感的写作手法,其中一段描写是“yellow cocktail music”(黄色鸡尾酒音乐),如果要对这一描写进行分析,首先要从字面上解释一下为什么是黄色的。其中一种解释,黄色可能就是有点像钱,鸡尾酒可能就是形容当时的环境——在一个非常华丽的宴会下,大家都在喝酒、很疯狂,纸醉金迷的一个氛围。而真正的分析要回归到一个核心思想上,这就需要结合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1920年是美国一战之后经历的一个短暂的经济繁荣,当时的人突然间有钱了,再加上因为刚经历过战争,大家对一切比较幻灭,就会沉浸在这种物质的享受上,沉醉于酒、性,这是一个时代特征。这些都是“yellow cocktail music”可以衍生出来的分析。
一句话,背后延伸出了场景的环境、历史的环境,甚至包括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从一个点出发,要辐射出一张网,没有广博的知识,这张网怎么撑的开?而反过来,只有把每一个节点放到这张大网里,才能发现这个点更深刻,更本质的影响。
所以,就像前面学生1吐槽的,IB有六大科目,每一个科目都会计入成绩,目的,就是要求“不偏科”,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这样才能站在一个更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然,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不同,因此每一个科目可以选SL和HL两个难度。
而像学生2说的,为什么除了六大学科以外,还要搞出TOK(认识论)+EE(专题论文)+CAS(创造、行动与服务)?因为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学的学科知识,更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领悟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甚至是自己创造知识。IB的广度,已经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除了广度,IB对于深度的要求也是令人发指。这里的深度,并非指题目的难度,其实相比AP或者A-Level,IB的大纲深度要求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深度,更多的是“如何挖深”,是一个对过程的要求。
Kenny老师曾经和学生3一样,觉得IB的老师大部分都没有同情心。比如说一些理科的简答题,需要写出整个解题的步骤和过程。按照国内的考试,假设满分5分的情况下,如果答案对了,过程中有点小问题,比如跳了步骤之类的,那可能扣个1分、2分;但在IB,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的,如果跳了步骤,那逻辑上就不成立,你的论证过程就不正确,即使结果对了,可能也只能得1分、2分。
没有充分的证据,没有逻辑的推理,哪怕你的结果是正确的,我也不接受。IB就是这么牛气!
而且相比理科,文科的要求更高。因为理科好歹还有个正确答案,文科连正确答案都没有,题目基本都是“why”、“how”开头,你说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好,证明给我看!所以,IB的六大学科中,最难的往往不是理科的数学、物理,而是文科的历史、文学。
▲2013年IB历史考题
从下表可以看出IB各科的难度。其中,蓝色框框起来的两列:右边那列代表的是每年拿到满分7分的比例;左边那列是每年选该门课程的学生拿到6分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才是真正的“杀神”,2%、3%的7分率把数学、物理远远甩在了后面。
而IB考试的难度,正是源于IB对于论证、推理的极高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术习惯。
IB的精髓最终都体现在了写作上
写!写!写!
写不出来、没想法怎么办???
IB三年,无时不刻不在写。不但文科要写论文,连数理化都要写论文,甚至连不知道算文还是算理的TOK也要写论文。
IB的难,最终的表现,就是难在写作上。因为相比ABCD的选择题,论文更能看出你的思考过程;相比寥寥几个字的填空和简答题,论文更给了你足够的空间去体现你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的容量。
一篇论文,既能看到广度、又能看到深度。IB考试,不是一个分数指标,而更倾向于挑选真正有思想、有学识、有创造力的人才。可以这么说,IB的含金量,其实浓缩在论文里了。
那么,IB的论文怎么写,才能体现IB的精髓?
IB论文主要出现在三个地方:IA、EE、TOK。
1IA(内部考评)要点:万事“开题难”
你可以把IA理解为一个期中考试或者阶段性考试,只不过考试的形式不是试卷,而且,这个考试虽然会有一个范围和大纲,但是没有具体的“题目”。所以,很多学生会遇到之前学生4的苦恼——我写啥呀?
摆在学生面前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脑洞要大!体现你创造性的时候到了。
记得之前有一位资深数学IB老师分享过一个案例:有一次他给学生们做试卷,结果考下来惨不忍睹。学生们也都知道这次大家成绩都会比较难看,于是交卷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能不能这次不要打分。老师想了想说,那好吧,一会儿把卷子打乱后重新发下去,你们自己批卷子,但是每个人都不能批自己的哦。
后来,有一个学生就用“每个人拿到别人试卷的概率是多少”做引子,写了一篇研究概率的论文。
细心观察生活,能从小事入手,大胆题出问题。在开好题的前提下,IA的论文篇幅不长,难度相对较低。
2EE(拓展论文)要点:数据详实、角度多样,时间充裕
相比IA,EE首先从篇幅上就已经要求高了很多——要写一篇4000字的论文。当然,写出4000字并不难,难在为了这4000字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比如,物理化学需要自己设计、准备实验,并且通过实验得出数据,再分析数据,最终给出自己的结论。如果选择的方向比较特别,可能实验就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做实验,谁说一定是100%成功的?如果失败了,没有数据也就啥也写不出来了。
文科也不见得容易,除了文科要找出新的观点很难,更重要的是文科需要大量的积累。比如说文学,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而且不是读过就完成指标了,还必须对不同的作品做对比、分类,以便于在EE的写作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来论证。
这4000字背后,要花太多的心血了,想要写好EE,必须趁早规划好。
▲没好好规划的结果
3TOK(认识论)要点:学会哲学思考,充分调动“情商”
TOK是IB特有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可能是最可怕的。因为它接近“哲学探讨”。
拿物理做个例子:物理课上教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并用这些定律来分析解决问题。而在在TOK课堂上,这些定律已经不限于公式了,而是要探讨:牛顿定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现的?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推动作用?它的局限性在哪里?爱因斯坦的理论又是如何对牛顿的理论做出修正和补充的?……最后结论可能是:今天课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所有的理论都有它的适用条件,科学总是在不断质疑与颠覆中前进的。
是不是有点“高深莫测”的感觉?没错,这已经接近哲学了。
但中国教育最缺的,也许就是哲学教育了。哲学,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反思,有时候,甚至不仅仅要靠“智商”,还要靠“情商”。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其实即使你不是鱼,你也可以站在鱼的角度想一想,到底鱼是不是快乐的。而且,记得证明你的观点哦。
这三篇论文,不但要求各有不同,而且对于不同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同。有人说,IB可能对文科思维的人更友好,尽管不完全对,但也有一定道理,毕竟IB“写”的能力,最终决定了你的成绩。
漫漫IB路怎样才能快速入门?
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IB就是IBDP高中阶段的三年。但是高中之前,国内的教育和之前所说的IB的考察要求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双语学校或者国际学校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改进,但要无缝衔接IB,难度还是很大的。加上TOK、EE这些特殊的内容,造成IB经常让学生觉得“无从学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刷题作用非常有限。
AP或者A-Level,说白了和常规考试没什么区别,而备考,刷题是最简单粗暴而又有效的方法,刷个20套真题,就不信分数上不去。
可是IB有大量的写作内容,占的分数比例也很高,写作怎么“刷题”?即使你拿前几年的题目让学生写,写出来的还是五花八门,而且必须五花八门,因为如果写成一样的,那就成了抄袭了,这是IB的大忌。
而要想搞定这些写作,就需要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甚至语言能力上来一次“革命”。仅凭一个人苦学很难,因此,最好是有一个好的引路人能指点一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