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项目概述
1、建设背景
2、存在问题
2、运营分析
二、支持技术
1、3S技术
2、物联网技术
3、富客户端技术
4、移动互联网技术
三、建设目标
三、需求分析
1、系统用户
2、调度管理对象
3、业务需求分析
3.1 主要业务描述
3.2 业务需求分析
4、功能需求分析
4.1 总体功能需求
4.2 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需求
4.3 水量调度功能需求
4.4 三维展示功能需求
4.5 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
4.6 计算机监控功能需求
4.7 水文、水质监测功能需求
4.8 安防监控功能需求
5、数据需求分析
5.1 总体数据需求
5.2 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需求
5.3 水量调度数据需求
5.4 应用交互数据需求
5.5 计算机监控与安防监控数据需求
6、应用支撑平台需求分析
7、数据存储中心需求分析
7.1 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7.2 数据库维护功能需求分析
7.3 数据库管理系统购置需求分析
8、云计算中心功能需求分析
9、实体环境需求分析
9.1 机房建设
9.2 综合布线
9.3 安防系统
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信息安全体系需求分析
10.1 安全威胁的种类
10.2 基础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10.3 云平台安全需求分析
10.4 边界安全需求分析
10.5 安全管理中心需求分析
10.6 安全管理需求分析
10.7 信息安全
11、标准规范需求分析
12、管理保障体系需求分析
13、性能与质量需求分析
13.1 质量需求
13.2 性能需求
14、接口需求分析
14.1 外部接口关系
14.2 内部接口关系
四、总体设计
1、建设思路
1.1 大平台小应用的系统框架
1.2 物联网推动水务领域实现全面感知
1.3 大数据支撑智慧水务实现智能决策
1.4 云计算助力水务智能决策实现快速响应
1.5 移动互联辅助水务管理实现泛在互联
1.6 人工智能促进水务政务服务实现高效便民
1.7 系统建设规范化
1.8 信息资源共享化
1.9 业务应用系统化
1.10 综合决策智慧化
2、建设原则
2.1 物联感知设计原则
2.2 基础设施设计原则
2.3 大数据中心设计原则
2.4 业务应用设计原则
3、建设内容
4、建设效果
五、智慧水务运营系统
1、智慧水务运营数据中心
2、智慧水务共享服务平台
3、供水宏观运营监控
3.1 供水运行监控
3.2 水厂生产监控
3.3 管网监测设备监控
3.4 重点事件管理
3.5 公司信息动态版
4、供水调度指挥
4.1 水厂/管网运行监控
4.2 供水生产输配调度
4.3 供水量预测
4.4 应急指挥
4.5 调度日志面板
5、内部工单调度指挥
6、管网管理运行汇总
6.1 管网工程汇总监控
6.2 管网抢修汇总监控
6.3 管网巡检养护汇总监控
6.4 二次供水设备维护监控
6.5 自动化仪表巡检养护汇总监控
6.6 计量设备巡检、校验汇总监控
6.7 管网物资保障监控
7、营销管理监控
7.1 营销指标汇总
7.2 供水计量汇总
7.3 抄表汇总监控
7.4 收费汇总监控
7.5 周检业务汇总监控
7.6 报装业务汇总监控
8、承诺服务汇总监控
8.1 服务工单汇总监控
8.2 服务工单调度、监督
8.3 服务工单汇总分析
8.4 承诺服务车监控
9、供水运营分析
9.1 水压分析
9.2 水量分析
9.3 水力计算成果展示
9.4 区域用水分析
9.5 用户投诉趋势分析
9.6 管网漏损分析
9.7 管网风险评估
9.8 资产价值评价
9.9 综合业务分析
10、综合业务报表
10.1 用水报表
10.2 用户投诉
10.3 管网养护
10.4 水质报表
10.5 流量报表
10.6 爆管维修报表
10.7 人员巡检报表
六、智慧水务业务系统
1、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
1.1 系统总体设计
1.2 水质监测站网管理
1.3 水质监测数据管理
1.4 水质分析评价
1.5 水质监测资料整汇编
1.6 水质信息查询
1.7 水质信息发布
1.8 水质预警管理
2、水情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
2.1 系统总体设计
2.2 水情监测站网管理
2.3 水情数据管理
2.4 水情信息查询
2.5 水情信息发布
2.6 水情预警管理
3、水量调度系统
3.1 系统总体设计
3.2 水量调度日常业务处理
3.3 年内水量分配方案编制
3.4 实时水量调度
3.5 应急水量调度
3.6 水量统计与水费计算
3.7 水量调度评价
3.8 水量调度模型开发
4、三维展示系统
4.1 三维展示系统
4.2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5、供水管网GIS系统
6、报装管理系统
7、供水管网巡检工单系统
8、维修养护系统
9、工程管理系统
10、SCADA系统
11、营业收费系统
12、水质管理系统
13、客服热线系统
14、产销差管理系统
14.1 数据采集
14.2 数据监控
14.3 数据整合
14.4 产销差管理
14.5 漏损分析
14.6 用水分析
15、其它业务系统
七、基础软硬件运行环境
1、总体结构图
1.1 数据服务器
1.2 GIS服务器
1.3 Web服务器
1.4 应用服务器
1.5 数据管理服务器
2、软硬件设备配置
3、客户端环境
3.1 普通PC端
3.2 浏览器端
3.3 监控大屏端
3.4 智能手持机端
3.5 平板电脑端
八、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
1.1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1.2 项目实施机构
1.3 项目运行维护机构
2、人员培训方案
2.1 培训对象
2.2 培训内容
2.3 培训方式
九、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概述
2、社会效益分析
3、经济效益分析
3.1 直接效益
3.2 间接效益
4、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十、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和分析
1.1 技术风险
1.2 管理风险
1.3 组织风险
2、风险对策和管理
2.1 技术风险对策
2.2 管理风险对策
2.3 组织风险对策
支持技术
1、3S技术
在供水企业运营过程中,工程管理、管网巡视、检漏、管网维护、事故抢修等管理业务绝大多数都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作为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的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ing, RS)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已成为供水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GIS、RS、GNSS技术简称3S技术,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GIS是集地理信息采集、存储管理、集成分析和可视化模拟等于一体,并提供地理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并能提供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功能。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地图服务,能够清晰直观地表现出各种地理信息的规律和分析结果,同时还能在屏幕上动态地监测地理信息的变化。通俗地讲,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是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系统,在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大脑"的作用。
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在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GNSS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包含了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系统、中国的Compass(北斗),全部建成后其可用的卫星数目达到100颗以上,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在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GNSS将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成为时空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GIS、RS、GNSS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已展现出强大的威力,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展示、更新。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在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管网的运行状态,并且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运营调度部门与供水管网设备,形成供水企业“物联网”,并可将及时采集到的各种管网运行、水质、外业人员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与辅助决策建议。
物联网的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信息传送和数据处理这4个环节,其中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和数据的挖掘与融合技术等。
3、富客户端技术
“富客户端”(Rich Client)利用具有很强交互性的富客户端技术来为用户提供一个更高和更全方位的网络体验。RIA集成了桌面应用的交互性和传统 Web应用的部署灵活性与成本分析,以创建单一而完整的用户体验。
富客户模型将界面分解成许多的既可以和用户直接交互,又可以和服务器进行通信的小单元模块,具备丰富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数据模型,运行时跨浏览器、桌面和操作系统实现一致的部署。
4、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引入智能手机、平板、PDA等移动终端设备,服务于管网巡视、检漏、工程竣工验收等业务,实现移动办公。
功能需求分析
4.1 总体功能需求
(1)水量调度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需要水量调度的全部功能,包括:当地来水情况汇总、用户需水统计分析、年内水量分配方案的编制、实时水量调度、水量统计和水费计算以及水量调度方案评估等。而对于年内水量分配方案的编制需要依靠水量分配模型,对于实时水量调度需要水量调度模型,对于水量调度方案评价需要依靠调度评价模型。
(2)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
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在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站、实验室采集的信息基础上对水质进行评价分析。水质评价分需要水质评价分析模型提供支撑。
(3)工程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水情信息监测与管理和工程管理功能
工程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在渗漏、位移、沉降、变形等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基础上对工程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在所有工程部位都预埋传感器,因此,需要人工对工程进行巡查,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在人工巡查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管理。
工程中的建筑物以及引水渠(暗涵)都有防洪需求,水量调度也需要了解本地来水情况。水情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一方面采集工程沿线水情信息,一方面从水文局、气象局、防汛等部门获取相关信息,为水量调度和工程防洪提供支撑。
(4)安防监控和自动控制功能
在阀泵站开度仪、水位计、流量计、压力计等采集的信息基础上,对阀、泵进行现地和远程控制,阀、泵远程控制需要控制模型的支撑。安防监控作为自动控制的辅助功能。
(5)综合会商功能
当发生险情时,需要决策会商,根据会商结果,进行应急水量调度或应急处置。
(6)辅助功能
包括网站功能、三维展示功能、综合信息服务功能、移动信息服务功能、财务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合同管理、工程档案管理、日常办公功能等。
综上所述,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需要的功能如下:
(1)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包括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水情信息监测与管理和工程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
(2)水量调度功能。包括年内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实时水量调度、应急水量调度、水量统计和水费计算以及水量调度评估功能。
(3)工程管理功能,包括工程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功能。
(4)综合会商功能,包括决策会商、应急水量调度、应急处置。
(5)综合服务功能,包括三维展示功能、综合信息服务功能、移动信息服务功能、财务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合同管理、工程档案管理、日常办公功能。
(6)应用交互功能,包括对外联络的外部网站和对内提供服务的内部门户功能。其中外部网站已在单项工程中建成。
(7)自动控制与安防监控功能,包括安防监控和自动控制功能。
4.2 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需求
4.2.1 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需求
为确保供水安全,必须对输水工程水质进行监控,及时发布水质信息,预警水污染,进行水质保护。需要在输水沿线布置水质监测站网,建设水质信息采集、传输和应用系统,该系统能提供输水工程水质状况,对重要暗涵(管道)段水质进行自动监测,对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快速监测,并及时预报水质演进与变化,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可靠的水质信息。
(1)监测站网管理
通过布设监测站网、建立固定实验室、自动监测站、移动实验室等,采集用于水质分析评价的数据。
输水工程监测站网管理主要是对站网历次变更时间、变更缘由、变更情况、变更成果、有关文件等内容进行管理;对固定监测、自动监测、动态监测等各类站网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整个监测站网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对整个输水工程监测站网情况的全面表述,以满足对不同类型监测任务的站网需求。集成GIS功能,实现在地图上浏览工程监测断面监测情况,点击监测断面查询相关属性信息。能够全面、综合反映输水工程各类水质监测站网情况。
(2)水质监测数据管理
包括固定实验室监测数据、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移动实验室监测数据等,通过自动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日常监测和应急监测信息,为水质安全的预警预报提供基础支持。
(3)水质监测数据评价功能需求
水质评价是根据选定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项目对目标区域的水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水质评价和评价结果统计分析两方面内容。评价种类包括不同水质标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质评价。
(4)水质监测资料整汇编功能需求
资料整汇编主要是参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规定的格式与要求,结合工程进行修改,每年对输水工程水质站网监测的各类原始监测数据进行整汇编,完成输水工程资料审查和监测断面信息、水质监测等成果表的编制,形成整汇编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业务服务对象、不同技术标准分别对固定监测、自动监测、移动监测进行不同的数据处理分析,并将年度成果提供有关部门使用,以满足业务生产的需要。
(5)水质信息查询功能需求
包括水质监测站网信息查询、监测成果查询、评价结果查询、发布信息查询、整编资料查询、水污染信息和水质相关资料查询等功能。
(6)水质信息发布功能
水质信息发布主要是对固定实验室、自动监测站获得的监测数据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水质日报、旬报、月报、年报,进行水质信息发布,满足管理需要和用户的知情权。水质信息发布包括:水质信息的编制、审批流程和发布。
(7)水质预警管理功能
包括:预警指标管理、预警值设定、预警级别设定。
4.2.2 水情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需求
为满足输水工程防洪和了解本地来水情况,必须对输水工程水情进行监控,及时发布水情信息,预警防汛。需要在输水沿线布置水情监测站网,建设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和应用系统,该系统能提供输水工程水情状况,对重要暗涵(管道)段水情进行自动监测,对突发水情事故进行快速监测。另外,需要接收处理水文、气象、防汛等部门的相关信息。
(1)监测站网管理
通过布设监测站网、建立自动监测站、移动实验室等,采集水情数据。
输水工程监测站网管理主要是对站网历次变更时间、变更缘由、变更情况、变更成果、有关文件等内容进行管理;对自动监测、动态监测等各类站网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整个监测站网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对整个输水工程监测站网情况的全面表述,以满足对不同类型监测任务的站网需求。集成GIS功能,实现在地图上浏览工程监测断面监测情况,点击监测断面查询相关属性信息。能够全面、综合反映输水工程各类水情监测站网情况。
(2)水情数据管理
包括内部信息接受处理和外部信息接受处理。
内部信息信息接受处理主要指接受处理各个管理管采集的水情信息。
外部信息接受处理主要指接受处理防汛、水文、气象部门的相关信息。
(3)水情信息查询功能需求
包括水情监测站网信息查询、监测成果查询、防汛信息查询、水文信息查询、气象信息查询等功能。
(4)水情信息发布功能
水情信息发布主要是对水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水情日报、旬报、月报、年报,进行水情信息发布,满足管理需要和用户的知情权。水情信息发布包括:水情信息的编制、审批流程和发布。
(5)水情预警管理功能
包括:预警指标管理、预警值设定、预警级别设定。
4.2.3 工程安全信息监测预警功能需求
(1)监测功能
接收处理分调中心的工程安全监测数据,并能够对每支传感器设置其警戒值,如测值超过警戒值,系统能够以各种方式自动进行报警。
除了自动采集的数据自动入库外,也应提供人工采集的各类监测数据和资料输入功能,并能方便地入库。
(2)显示功能
显示建筑物及监测系统的总貌、各监测项目概貌、监测布置图、过程曲线、监测数据分布图、监控图、报警状态显示窗口等。
(3)操作功能
在监控主机或工作站上可实现监视操作、输入/输出、显示打印、报告现有测值状态、调用历史数据、评估运行状态;根据程序执行状况或系统工作状况发出相应的音响提示;整个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调度、过程信息文件的形成、进库、通信等一系列管理功能,利用键盘调度各级显示画面及修改相应的参数等);修改系统配置、系统测试、系统维护等。
(4)综合信息管理功能
能够从事在线监测、数据库管理、监测数据处理、图表制作、图文资料管理等工作。
(5)综合评判与信息发布功能
能够对建筑物性态进行离线分析及安全评估,确定结构的异常程度,能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报,并对各建筑物的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发布。
(6)报警功能
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以屏幕文字或声音方式示警。建筑物结构发生异常时可以发出相应的报警信息。
数据需求分析
5.1 总体数据需求
根据对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功能需求分析,系统所需要的数据包括如下几类: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水量调度数据、工程管理数据、综合会商数据、综合服务数据、应用交互数据、自动控制与安防监控数据等。
5.2 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需求
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包括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需求、水情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需求和工程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需求。
5.2.1 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需求
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主要是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保护输水暗涵(管道)水质。通过采集暗涵(管道)水质数据,分析评价水质状况,及时发布水质信息,并快速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其管理分为一级,水质调水中心负责整个水质监测业务的管理工作。
水质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主要包括:水质易发生变化的重点断面的水质信息、重要输水暗涵(管道)水质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暗涵(管道)段等一般监测点的水质信息、自动监测点的实时性水质监测信息和应对水质污染突发性事件的移动水质监测信息;水质分析、水质评价及监测站网管理信息。
5.2.2 水情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数据需求
水情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所需的信息主要包括两类:
(1)交叉河流水文信息和交叉河流气象信息。数据来源于市水文气象部门、淮、黄两大流域机构、市防汛部门;
(2)闸站水位流量信息和暗涵(管道)的凌情信息。闸站水位流量信息来自计算机监控系统,暗涵(管道)的凌情信息通过人工录入获取。
5.2.3 工程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功能数据需求
工程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数据主要有:工程运行安全实时监测信息,如水位、变形、渗流、渗漏、应力等在线实时监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以及工程安全评估信息等。数据主要来自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传感器。
5.3 水量调度数据需求
水量调度数据主要包括水量调度模型数据、水面线演进数据、工程运行数据、沿途区域来水、需水及分水数据、沿途区域水量分配指标;水质、工程安全、水情等突发性事件反馈信息;各类水量调度方案数据及调度方案评价数据等。其中,工程运行数据、沿途区域来水、需水及分水数据的来源包括自来水集团分调中心和引滦信息管理分调中心。
调度方案评价中还需要社会经济及生态数据。
5.4 应用交互数据需求
应用交互数据主要是由各业务系统提供的需要发布的数据。
5.5 计算机监控与安防监控数据需求
5.5.1 计算机监控数据需求
输水沿线参与控制的闸、阀、泵站采集的信息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采集内容
每个采集站点要采集的监控信息主要包括:闸前水位、闸后水位、流量、闸门开启高度、闸门启闭状态、液压机状态、阀前管道压力、阀后流量、阀门开度、阀门状态、泵站运行状态、电流、电压、温湿度、限位保护、荷重保护、相序故障、PLC状态等信息。
(2)具体要求
1)闸(泵、阀)站信息采集应能以秒级粒度完成闸(泵、阀)站实时运行信息采集、控制信息采集。
2)要求实时采集闸(泵、阀)站运行及其相关数据,并进行汇集、处理、存储。
3)要求有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对闸门(泵机、阀门)控制中的安全。
4)要求有完善的访问机制、访问接口和信息流程,应对上级系统访问。
5.5.2 安防监控数据需求
安防监控数据主要是视频监视图像。暗涵(管道)上参控的闸(泵、阀)站,作为一个采集站点,每个采集站点采集的信息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采集内容
视频信息是指监视点采集到动态图像及其控制命令。每个采集站点一般设三个监视点:闸站前、闸站后和闸室。
(2)具体要求
1)闸(泵)站信息采集应能实时完成闸(泵)站视频信息采集。
2)要求实时采集闸(泵)站前、后和、闸(泵)室的图像。
3)要求有完善的控制机制,协调对闸门(泵机)和摄像头的控制,实时采集所需视频信息。
4)要求有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对闸门(泵机)控制中的安全。
5)要求有完善的访问机制、访问接口和信息流程,应对上级系统访问。
6、应用支撑平台需求分析
在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如果不依托应用支撑平台进行整体的框架设计,将会出现开发与运用环境各异、整体应用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系统开发成本高、系统适应性差、集成度低等问题;同时受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选择与内容和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等因素的限制,客观上会造成以“应用系统”为单位形成一系列相对封闭的信息孤岛,不仅不同的业务系统间不能实现有效的协同运用,即使上下级同类系统间也不能有效地实现互联互通;为了防止系统今后在开发与建设以及运行中出现此类问题,亟待建设应用支撑平台,采用平台技术实施有效的集成。
构建应用支撑平台,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技术层面统一布局的问题
应用支撑平台的核心需求是解决所有应用系统在业务层面的统一布局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有多种技术路线的选择,有多种开发平台,有多种实现技术,有多种软硬件支持环境,如果对这些因素不进行统筹考虑,系统间的协同工作,系统间互联互通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增加对这些应用系统管理与控制的难度。
(2)重复开发,效率低的问题
所有应用系统,虽然针对的业务不同,但是其有很多相同的需求,包括:组织结构建立、用户与权限管理、综合检索、报表设计、安全管理等,如果没有统一规划,各应用系统分别开发,重复工作,软件的质量不能保证,同时影响各应用系统建设的速度与效率。
(3)投资浪费的问题
绝大部分应用系统都需要多种商业中间件作为运行环境,包括应用服务器、消息中间件等;而部分应用系统可能需要一些共同的商业软件产品,例如GIS平台,报表工具等。如果各应用系统分别采购这些中间件与商业软件产品,一方面造成极大的投资浪费,另一方面,如果购买不同厂商的产品,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应用系统间互联互通的问题
如果在平台技术层面没有统一规划,会导致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出现问题,同时应用系统间必然会存在数据、流程的交互,这些交互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还是采用独立交互平台的方式,会对复杂度、交互效率、扩展性、安全性等产生重要影响。
(5)应用系统随需应变的问题
由于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等各方面的变化,各个业务系统都需要在持续不断的变革创新中寻求更好的发展,组织结构、职能权利、业务流程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各应用系统基于支撑平台来搭建,以满足其实时调整流程,实时更新业务信息,实时调整人员职责的基于业务流程管理(BPM)模式的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6)解决采集系统和业务系统合理部署的问题
采用软件构件的技术搭建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向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多种通用的支撑服务。应用支撑平台的存在,使得采集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成为一个柔性系统。能满足统一标准、信息安全、信息共享和灵活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从而即便在发生系统规模伸缩、业务流程变更、组织更迭、技术进步等变化的情况下,系统仍然可以非常灵活地使用信息和处理业务,确保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应用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7、数据存储中心需求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内容涉及面广,从水量、水文、水质及工程安全等实时监测信息,到整个工程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工程地质信息。各节制闸、分水闸等远程监控信息量较大,主要包括视频数据、监控数据以及管理数据等,还包括了空间数据、档案资料、视频图像等信息,数据存储需求量很大。所以,在数据存储与管理方面需要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数据的业务特点,提出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数据库维护、数据存储、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需求。
7.1 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根据数据需求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数据库建设应涵盖水量调度数据、闸(泵)站监控数据、工程安全数据、工程管理数据、水情数据、水质数据、工程档案数据、视频图像数据、应急处置、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基础信息数据等内容。
7.2 数据库维护功能需求分析
按照数据库管理的要求,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立数据库维护系统,所需要的主要功能包括建库管理、数据维护管理、代码维护、数据库用户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功能。
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必须针对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运行特点,建立集中式的统一数据存储中心,将数据资源集成在一起,为各类业务人员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服务,形成统一的可以方便查询与管理的标准化的数据库,方便不同用户对数据的高效率使用,辅助管理者决策,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及时性。
7.3 数据库管理系统购置需求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采用支持空间地理信息管理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和支持大数据分析的NoSQL数据库系统。
8、云计算中心功能需求分析
云计算中心以服务器主机、存储备份、异地容灾等基础支撑设施建设为基础,采用云计算技术为调度中心的数据存储中心、应用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平台及提供弹性计算服务和按需存储空间。云计算中心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虚拟化和云资源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