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三平台”:建设支撑农业发展农村治理惠民服务的三大应用平 台
5.3.1 建设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重点依托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围绕园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物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提升方向,优化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构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化与农机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推广应用农机共享平台,强化农机定位跟踪、作业监管、远程调度、运维管理,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优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重点实现全县农业病虫害自动监测与预警、生产环境监测与预警。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产业结构布局,打造产供销一体化整合示范。打造高标准现代都市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广精准化农业作业。
5.3.2 建设绿色乡村治理综合服务平台
按照绿色乡村治理模式研发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围绕提供公益服 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文明教育、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六大领域,推动信息进村入户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村经营管理体系等充分融合,解决农村治理和综合服务等问题。包括村情、村貌、村况子平台,资源、资产、资金子平台,产业与经营子平台,乡村治理与党建子平台,生态与环境子平台,服务与便民子平台。
5.3.3 建设信息惠民综合平台
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推进全面覆盖乡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系统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持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导医疗机构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推动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深化拓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网络扶志和扶智,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技能,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做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创新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引育体系,探索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农产品上行,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
5.2 N 个农业农村业务应用系统
农业农村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主要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需求和农 业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从数据、服务、展示、交互和技术对接等多角度进行典型分析应用系统建设。同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服务目标的用户组成与划分,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资源应用服务,充分发挥农业大数据服务科学决策和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 20 个农业农村业务应用系统: 5.4.1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系统
农业物联网云平台系统,采用云服务的模式,免费提供给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较大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由农业农村局搭建全县统一的农业物联网云应用,制定统一的物联网的数据标准规范,企业可自行购买物联网设备接入云应用子系统,减少无必要的软件开发费用,农业农村局可以从云应用中收集全县农业物联网的数据。
图1: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服务系统架构图
5.4.2 农业标准化生产应用系统
农业标准化生产应用系统,采用免费云服务的模式,服务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较大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由农业农村局搭建全县统一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应用子系统,企业申请使用,避免了企业在软件方面的投入。
系统可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定制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流程,通过系统进行任务创建、分配与跟踪。工作人员可在手机上收到系统发布的任务指令,并按任务要求进行农事操作与工作汇报。同时,管理者亦能在系统中对工作人员进行任务派发与工作效率监督,随时随地了解园区生产情况。目标是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一滴水、一滴农药、一粒肥、一粒种子都能恰如其分的发挥其最大作用的数字农业标准化生产应用子系统。项目实现分为基于互联网的电脑WEB 端和基于移动互联的移动APP。
图2:农业标准化生产应用系统
5.4.3 智慧育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作物生产过程试验数据的查询与管理、报表生成中心及数据统计分析。改变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实现作物表型性状数据的快速采集、高效管理和自动分析,系统针对育种材料数量多、测配组合规模庞大、试验基地分布区域广、性状数据海量等特点,通过将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商业化育种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实现育科材料管理、亲本组配、试验设计、性状数据采集、品种评比鉴定、系谱追溯等育种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图3:智慧育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5.4.4 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服务系统
基于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为种植业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的技术体系。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了三种获取土壤养分信息和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查询方式:一是基于 B/S 架构查询,用户通过电脑的浏览器即可使用,系统采用“县-乡镇-村-地块”逐级引导的方式,引导用户查询指定地块的土壤养分信息和施肥方案;二是基于手机 App 或短信查询,用户通过手机端APP 即可使用,系统采用“县- 乡镇-村-地块”逐级引导或 GPS 定位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定位地块的土壤养分信息和施肥方案。
图4:测土配方施肥地理信息系统架构图
5.4.5 高标准农田遥感信息监测系统
利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利用高分卫星 16 米遥感影像进行数据解译,绘制全县行政区农作物种植分布图,实现当年内关键时段动态更新;结合农作物历史种植面积的卫星遥感数据,明确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形成市、县、乡镇、重点合作社等多尺度的农作物遥感监测数据集,运用高分辨率多光谱卫星数据,结合地面样方调查结果,对其进行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方式对各类作物的识别与分类,提取全县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及面积数据。
5.4.6 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系统
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开通“益农圈”交流群, 搭建农产品上行对接微信群,组织大型商超、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在线上开展供求对接,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采取直销直送、定点投放等多种方式,打通生产、流通、销售“最后一公里”,为确保“菜篮子”鲜活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提供有力支撑。
5.4.7 农业生产监测及病虫害测报系统
农业生产监测及病虫害测报系统能够监测影响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关键因子,建立农业病虫害发生模型,利用智能算法,实现对病虫害预测预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指导。
图5:农业生产监测及病虫害测报系统架构图
5.4.8 动植物疫病智能诊断系统
建立覆盖面广、病害种类全、诊断精确的家禽、畜牧、农产品、果蔬、水产品的农大夫诊断服务,建立“农大夫”诊断数据库,建立诊断类型、症状选择、图片选择、结果查询的数据级联诊断流程数据仓库,为涉农经营主体提供海量、权威、个信的预防、处理的病害的技术指导。形成通用的作物病虫害的病名、病原、症状、防治方法等要素的农作物病虫害诊断和防止的图谱资料,按照作物种类分,为农业从业者和农民朋友提供粮食作物病虫害、蔬菜病虫害、经济作物病虫害、果树病虫害等图谱图文并茂的索引,集成《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
《中国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害原色图谱》等,基于收集上千种病虫害图谱信息,提供触摸式一键查询方式,提高病虫害诊断速度、权威度、准确度。基于分布式开发技术建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病虫害图谱结果信息能够分享到知识库解决病虫害的级联功能,获取预防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及防止方法等。
5.4.9 农业电商分类网站分析系统
采用网络抓取技术,通过批量定义抓取目标(苏宁易购、京东、淘宝、天猫、一号店、微信电商等),对市域范围内通过自建网站、依托第三方平台、微商开展网上创业的农业电子商务主体信息,实现智能抓取、分类和分析,形成多址链接、信息索引、关键分析的功能架构,以及“先分类、后分析”的市农业电子商务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图6:农业电商分类网站和分析系统架构图
5.4.10 农产品价格行情公共服务系统
通过对全省乃至全国一定规模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及产地批发市场 信息的获取,采集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同步各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及产地批发市场报送数据,按照批发价,产地价,零售价入库,对每日价格信息进行自动化关联、统计、分析、清洗,根据地域和时间,完成相应的主要统计分析,通过价格走势曲线、柱状图等进行形象的展示,为用户提供价格信息服务。可实现农产品的每日行情、比价搜索、“一张图”展示、农产品价格可视化、日/周/季/年均价走势、走势数据对比分析、短期价格预测、在线分析、市场行情监测预警、涨跌预警、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发布等功能。
图7:农产品场价格行情数据智能采集研判系统架构图
5.4.11 优势农作物专业信息服务系统
优势农作物专业信息服务系统是农村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基层农民来说,他们往往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和营销者,对管理决策信息、实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信息等有著巨大的需求。充分利用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多种网络体系和信息终端产品,根据用户类别和爱好定制用户所需信息,提供主动服务和会员服务,突出农村“个性化服务” 和“多样化服务”的特点,对作好“三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进行不同产业经营的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以及辅助决策,根据农作物品种类 别,按照农业科技专家服务类别,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专业的区域优势农作物信息服务系统,为农民提供专业性、针对性更强的农业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5.4.12 农业项目管理与网上申报审批系统
农业项目管理与网上申报审批系统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项目管理与网上申报审批等数据的收集、记录、存储、过滤,并把数据处理
的结果提供给农业项目管理班子和专家组成员,应具有以下功能:1)实现农业项目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2)实现农业项目管理数据的检索和查询;3)提高农业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效率;4)确保农业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5)快速形成各种农业项目管理需要的报表;6)实现农业项目网上申报审批的一站式服务。
图8:农业项目管理与网上申报审批系统架构图
5.4.13 三农舆情监测预警应用系统
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 对国内网络中涉农的新闻、微博、论坛、博客、微信等网络资源进行全网采集、定向采集和智能分析。根据三农舆情监测和定向追踪等信息需求, 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从而及时掌握三农舆情动向,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准确的三农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
图9:三农舆情监测预警应用系统架构图
5.4.1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维码溯源查询系统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维码溯源查询系统是以企业生产档案数据为 基础,对种植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活动、包装、加工处理、储存、运输以及销售各个环节,采用条码技术,对生产基地、品种进行统一编码, 实施电子化管理,消费者买到带有标签的产品,通过电话、上网、手机短信、条码枪等方式,只须输入产品追溯码即可了解产品的产销履历信息。
图1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二维码溯源查询系统架构图
5.4.15 休闲与都市农业服务系统
在选取 1-3 家休闲农业庄(园)按照农业部“春节到农家过大年”、“早春到乡村踏青去”“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的休闲农业推介思路,针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采集休闲农业资源数据,打造特色旅游路线,通过互联网在线服务,方便城乡居民休闲消费,引领休闲消费新业态,全面推进生态农业观光服务信息化水平,打造最权威、最有价值的休闲与都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生态农业与休闲产业快速发展,打通农产品和休闲农业网上销售渠道。建设内容:
(1) 为政务用户提供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休闲农业数据汇总,休闲农业监管、投诉信息收集及应急处理等。
(2) 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一个信息发布、休闲项目宣传推介平台,可对休闲项目、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文字、图片、视频短片等); 可进行流量和定单统计,休闲农业经营场所位置定位。
(3) 为公众用户提供一个休闲农业综合服务展示平台,可直观获取周边休闲农业信息、在线预订特色产品和休闲项目、提供出行定位导航等, 促进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
(4) 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特色农产品的推介,农产品销售和需求信息发布等。
图11:休闲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系统架构图
5.4.16 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系统
建设目标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提高农资监管和服务水平,推进农业执法工作信息化体系建设,强化农业执法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农资打假模块的开发应用,实现对农资生产、批发、零售到最终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贯穿整个农资供应链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构建起农资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溯源体系。保证农资合法经营、合理使用,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设内容: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农业投入品进销存系统及农业执法智能处理系统三个子系统。
图12:农业投入品综合监管与综合执法服务系统架构图
5.4.17 “三品一标”服务与管理系统
“三品一标”服务与管理在挖掘、培育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保护各地独特的产地环境,提升独特的农产品品质,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和管理机制。
“三品一标”服务与管理用户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主体用户,农业管理者,公众用户。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主体用户提供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为农业管理者提供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信息;为公众用户提供“三品一标”信息发布服务平台。
建设内容:“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认证、审核和资质数据的采集录入和管理,“三品一标”年度认证情况、“三品一标”企业地理位置标示等。数据产生的内容包括:用户访问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数据”等。
5.4.18 农业信用评价服务与管理系统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把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价对象, 评价内容有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是否达到合格、是否有“三品一标”以及质量安全体系认证、黑名单等方面。农业信用评价服务与管理纳入整体信用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为优秀的经营主体将在各类农业产业项目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补助、申报国家龙头企业等方面优先考虑。评价为不合格的,连续三年取消申报财政性资金(扶持)的资格,包括龙头企业、农产品优质品牌等方面的评选活动中,也同样失去评选资格,而且还将纳入黑名单,进行公布。
农业信用评价服务与管理用户包括:农业管理者,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公众用户提供一个农业信用评价数据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业信用评价服务平台。
数据产生的内容包括:用户访问量,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数据等。
5.4.19 农业科技与服务 APP 系统
农业 APP,以“为农服务”为核心的实用 APP 掌上软件。主要为广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用户提供政策、技术、农情、诊断等咨询服务,农户可通过短(彩)信、电话、网站、视频、手机 APP 等向农业专家团队提出咨询,实现农户与专家及时无障碍沟通,精准诊断,支持 IOS 和Android 平台。通过农业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实现政务用户,市场主体用户,公众用户对农业信息资源的获取,查询,利用,包括:用户角色、公共信息、信息咨询、农户服务四大板块。
5.4.20 三农服务自媒体
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构成了自媒体现存的主要表达渠道,然而随着三农用户对互联网的深度使用,除了传统博客的信息发布功能,三农服务自媒体的个性化聚合功能还能精准并即时地获取信息,从而构成一条双向的即时信息通道。这种通道的存在有利于培养更加三农的信息受众,从而支持起更加旺盛的信息表达诉求。
图13:三农服务自媒体系统架构图
5.3 四项重点工程
5.5.1 数字乡村示范点工程
建设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中心,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负责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日常经营管理,向广大农民提供公益、便民、电商、培训“四大服务”, 具体有:开展党群中心、政务公开、小微权力、扶贫工作、涉农政策咨询, 专家对接、气象为民等类的公益服务;开展缴费充值、金融保险、票务提供等便民服务;开展组织新型农民参加农业技能、网络操作、等培训,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贴心、超值的服务。实现对全县农业基础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为处理农业突发事件提供远程指挥调度和辅助智能决策,实现对全村农业资源的统一监管、统一调度和共享互通。
图:互联网+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实景图1
——公益便民服务。开展手机缴费、存款取款、物流代收发、水电气缴费、手机充值、票务代购、通信、小额取现、信用贷款、保险定购、医疗挂号、惠农补贴查询、法律咨询、邮政代收代投、劳务需求等服务,满足农民对信息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本着“共享、融合、变革、引领”的互联网理念,加强与电信、银行、保险、供销、交通、邮政、医院、水电气等单位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引入更多的便民服务资源进入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一网通办服务。一网通办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要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等麻烦。村民可以自由配置最感兴趣的服务事项。系统整合了社保、医保、公积金、个人税单等 23 项个人数据,不仅方便用户查询,还可以在信息发生变化时主动提醒。
——金融服务。与金融机构联合在农村区域建设的普惠金融服务站 点,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大的农村普惠金融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保险等普惠金融服务,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农村服务三农的延伸, 是联系金融机构与广大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专注基础金融业务、乡村支付、农村保险等业务:
——农业技术服务。为农业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提供经营运作管理指导、市场行情资讯等提供便捷的技术与实战经验指导。确保农业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运营的安全可靠性、与农业市场的拓展性。系统应包
括农产品生产动态信息反映功能、农产品销售市场行情的动态信息发布功能、先进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的信息发布和查询功能、促进农产品产销信息对接、促进新型合作组织整合的功能。
系统以专家远程诊断、市场行情监测、气象为农数据、病虫情报数据、致富创业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资源等功能为基础,全天候为农民和新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指导的大数据服务系统,达到数据集成、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的目的,做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引导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扶贫动态、政策解读、扶贫资讯、致富项目、农技指导、电商服务、社会(企业)用工信息、产业扶贫、扶贫生态移民行动、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等综合为一体的云平台。分析贫困人口分布情况、致贫原因、致贫原因统计数量环比和同比,贫困趋势变动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调整人员和资金投入比例,项目帮扶贫困户脱贫对比,体现项目的成效等。
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能够了解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政策,获得岗位信 息、职业培训;知晓农村创业扶持政策,帮助用人单位快速吸纳劳动力;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求职及招聘信息进行劳务输入、输出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