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哈佛商业评论-未来管理沙龙」活动盛大启幕,此次沙龙活动以穿越周期的力量为主题方向,以解码跨国企业持续增长源动力为主旨,希望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们带来更多思考和启迪。
作为特邀嘉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与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以及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国际客户及电信事业部总经理沈涛出席活动,与诸位共同探讨分享面对当代困境的深思,以及云计算将如何赋能行业,以革新之力对抗危机。
韧性面对不确定的时代,科技创造企业持续增长力
索罗斯曾说:“我什么都不怕,只怕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会加剧企业的脆弱性,缩短其寿命。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企业,平均寿命从1958年的61年下降到如今的不到18年。这些不确定性正逼着我们要改变现在或者以往的运营方式。基于亚马逊云科技服务过的全球大客户的上云路径和云上创新,有五点建议。
● 上云更安全,让合规也更加容易。确保业务的安全与合规是做任何决定的大前提。
● 建立业务的可持续性。亚马逊云科技从三个方面帮助客户实现节能减排。
● 优化成本结构,降本增效。这是经济比较动荡时期所有客户比较关注的话题。但亚马逊云科技带来的降本增效远不止于此。
● 快速决策和小步快跑。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各种技术创新帮助客户提高快速实验、小步快跑的能力。
● 建立端到端的数据战略,真正发挥数据价值来驱动企业创新。
毫不夸张地说,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业内最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工具,都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找到。当然,数据战略没有人工智能是不完整的。亚马逊云科技开发了丰富的技术和服务,希望能普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把这项技术交到任何一个对此感兴趣的人手中。
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长期主义
今年是三年疫情之后的“复苏之年”。去年10月全球经济机构已经明确地给出了预测,2023年全世界只有两个经济体(印度、中国)GDP可能会超过5%,其他都将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之下,两会目标:GDP5%,新增就业1200万,通胀3%,在今年提出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者,全球的外需对中国出口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此拉动内需是一种被迫选择。对于中国人来讲愿意花钱的前提是收入增长,而收入增长前提是就业没有问题,但目前中国整个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还有,投资在中国内部潜力比想象得要大,政府主导还是民营企业主导是一个核心问题。如果今年中国经济要预期增长,对外开放是一个关键节点,尤其是如何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在中国落地更大的项目,是关键之关键。最后一点是中国的GDP增长50%,收入60%、就业80%、税收70%来自于民营企业,民企不仅是自己人,还是真正生命线的供给者。就业、收入增长、消费各个方面仅靠国有机构和国企是不可能的。
关于开放的问题,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仍然是中国的重中之重。2022年中国是全球引进外资最大的目的地。中国主观上无论从政府还是民间不会主动脱钩和逆全球化。中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积极主动加入曾经排斥中国的新型多边贸易体系,因为我们看到了服务贸易未来的全球发展趋势,所以着力推进中国高水平开放,扩大开放力度,同时提升开放水平,强调大项目、对等、服务领域,以及延续改革开放45周年,在目前阶段是重大善意和务实态度,这对于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往外走都是非常利好的因素。
面对动荡时代的沉思
凯恩斯曾说:“长久来说,我们都会死的。”那在今天长期意味着什么呢?不妨在一个大一点的框架里梳理一下问题的来龙去脉。人类文明就是一个很好的“出走”,如果没有“出走”根本没有这么复杂的事情。这样的“出走”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科学带来了交通通讯工具的发达,把世界关联起来。
No local life is local anymore。全球化现在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两个逻辑在发生冲突:一是资本是对事不对人的,资本就是要找到回报最高的地方,无论是哪里无论是谁。二是技术是无差异的,但掌握资本和技术的人是有差异的,一是属地原则,二是归属感,这两个逻辑始终是冲突的。
实际上没有一个民族可以自己完全决定自己的命运,随着生活本地性的瓦解,对外部的依赖已经变成了不可逆转的局势和已经越来越显著的现象。全世界都有逆全球化的力量,都有进一步推进全球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跟资本和技术逻辑站在一起的。所以,在未来我觉得这两种逻辑的冲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历史上我们经历过的教训,可以让人类朝着文明善意的方向发展,这样才会建立一个真正长期主义的环境。它是合作的。在这个意义上,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是一向坚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