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做一个新的事情,往往我们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我们准备去做一个事情之前一般都是会有个假设,比方说我们学习一项新技术,我们假设学习了以后能够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提升,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这就是个假设。
有了这个假设以后,我们就可以去行动得到最终的结果。
但是,这个假设对不对呢?
那就需要通过市场洞察去验证它。
比方说,我想去开发一款智能家居的产品,那这个想法,这个假设合不合理,需要通过市场洞察去验证它。
市场洞察的作用就是验证假设,确认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如果我们验证的结果是智能家具这个方向还是挺有前途的,那我们就去付诸实施。
如果我们验证的结果是这个方向不行,市场空间太小,或者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去做,那我们就需要放弃,放弃本身也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
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其实最简单快速的方式是找到与该行业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在搜寻这些关键词的过程中,你就会加深对这个领域的了解。
举例来说:
想要转行做产品,你就需要先把“用户、客户、需求、需要、欲望、狠点”等等这些词从“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几个维度了解清楚。
什么是“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呢?
对于知识,我们最初接收到的一般是一个知识点,例如:年终复盘。
然后,在这个碎片信息上加入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
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做好复盘可以帮助自己有效总结经验,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总结项目时发现网上很多人在用复盘这个方法,查阅了一下感觉比较有效,准备拿来己用。
因(相因相生):
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推演法、归纳法、PDCA戴明环、PDF环。
后(以观后效):
若已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总结经验和规律,再次做同样的事情时有章法可循。
果(自食其果):
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如果不去做复盘,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能力无法快速提升,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全是梦。
其后再加上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
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之前也或多或少用到了复盘思维,但是依然没有过好前半生。
用(使用条件):
要这样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态度、能力……)?
这件事可以用什么其他方式来完成?
经过反思,之前的项目或知识总结只是应付式的,没有深入思考并跟已有知识做连接。
边(旁敲边鼓):
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联想的PDF环、PDCA戴明环、RIA拆书法等都可以用于总结项目经验。
界(楚河汉界):
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要想成功运用复盘方法,需要做到一定的自律,需要有自我改变的决心,对自己负责。
但这样的信息仍然是线性的,需要再加一个维度,让它变得立体,即与自己关联和互动起来:反思和行动。
反思指向过去(A1),行动指向未来(A2)。
为一个信息或知识点构建10个维度,加工后的信息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伸出了10根触角,等待与其他信息连接。
当你有了多个这样加工过的知识点,不同知识点会相连,互相对接、榫合、支撑,形成一个晶格体系,这就是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
找出问题成功或失败的关键点,做到有意义的失败,避免无意义的成功。
同时将处理办法整理成一套可供执行的程序,以便下次遇到相同或类似问题时采用。
了解一个行业也一样,你需要把该行业整个供应链每个环节梳理出来,每个节点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企业,详细了解其关键人员、核心产品等等,结合关键词,你就可以快速成为“行内人”。
再比如,要了解电商行业,你就先要从“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这个公式入手,搞清公式中每个词的意思,以及公式本身的关系。
电商这个领域主要就是围绕这个公式展开工作,了解并掌握这个基础公式,你就会了解电商行业营销推广、引流等操作的方式和思维模式。
当这100个关键词全部列出来并完全掌握,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就达到了八成。
当然,100这个数字不是绝对的,以满足你自己的欲求为基准。
如果只是想提高‘逼格’,也许十几个关键词就足够了。
其次,完成100个关键词后,如果想要精进,你就需要看专业书籍、专业资料,跟专业人员去沟通。
选择3-5本业内书籍,仔细看完。
要带着问题去阅读,仔细地去吃透书里的东西。
这就相当于主题性阅读,即通过看几本同一主题的书,把一项事务搞明白。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把其中一本书作为核心,耐心研读。
之后再对比着它去看其他几本书,找到每本书中相同的、反复强调的内容,这些就是行业中的重点部分。
曾经为了更好地完成一个新项目,笔者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翻译了一本关于电力线的全英文书籍。
最后可以找3-5个业内专业人士,跟他们聊聊。
要尽量多问问题,做到事无巨细。
可以向专业人士坦诚,告诉他你急需了解这个行业,但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
询问3-5个专家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回答中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而这些共性的东西就是你所需要了解的这个行业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