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背景知识
- 析构函数
背景知识
下面是一段测试代码:
class Test
{
public:
Test(int para){m_num = para;};
void test_throw(){throw(3);};
~Test() {cout<<"delete Test="<<m_num<<endl;
//test_throw();
};
int m_num;
};
int main() {
try {
Test t1(1);
throw(1);
Test t2(2);
}
catch(...) {
cout<<"catch except"<<endl;
}
return 0;
}
- 在try的代码块里,一旦某一行抛出异常,那么该行后的代码就不会执行
- try的代码块作用域结束时,前面对象会调用析构函数
输出结果验证上面的结论
- 如果一个try的代码块抛出两个异常,但是catch只能抓住一个,然而标准说:
throw will always call terminate()
程序就会自动停止。
把上面的test_throw()注释掉就可以了,注意这里直接在析构函数里写throw, C++11在编译的时候会给提醒,所以索性弄一个函数包装一些。
析构函数
- 根据上面的说明,一般对象在作用域抛出异常后还是要析构的,一旦该对象在析构时再次抛出异常,就会导致程序终止,异常捕获将失去了意义。
- 假如只有析构函数抛出异常,比如try中有三个对象,第一个对象析构抛出异常后,后面的第二个对象再抛出异常一样会导致程序终止(书上说会也有可能导致不确定行为,gcc4.6.4复现的结果是直接终止)
注意,在C++11中,析构函数默认是noexcept的,一个noexcept的函数一旦抛出异常,程序就会直接终止的,所以目前C++11中,该条目已经有点过时了,但是下面的设计思路还是要掌握的。
class DBConnection
{
public:
~DBConnection()
{
db.close();
}
private:
DB db;
}
上面的代码,当析构失败的时候,析构函数就会把异常往外抛。C++11中会直接终止程序。
class DBConnection
{
public:
~DBConnection()
{
try
{
db.close();
}
catch(...)
{
std::abort();
}
}
private:
DB db;
}
上述代码可以直接捕获异常,强制结束程序,不让你出现继续运行的可能。
还有一种是书上推荐的方案,在paddle框架的代码中也看到了相关设计理念paddle/fluid/memory/allocation/mmap_allocator.cc:166L, 具体实现如下:
class DBConnection
{
public:
void Close()
{
db.close();
closed = true;
}
~DBConnection()
{
if(!colsed)
{
try
{
db.close();
}
catch(...)
{
std::abort();
}
}
}
private:
DB db;
bool closed;
}
为什么这样设计,因为析构函数是noexcept(这里不考虑C++98),异常会导致程序终止,而其他函数抛出异常则还有抢救机会,比如如果close抛出异常会是一个确定的数字1,那么当你收到异常1你作为用户可以设置相应的处理方案,忽略或者关机或者再次尝试。相比之下用户自己定义一个close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