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按测试对象划分
1.1 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Availability)即可用性,是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或者程度,一般用正常向用户提供软件服务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表示。
1.2 容错性测试
行李箱 , 四个轮子 , 坏了一个 , 说明这个容错性很好 ; 如果坏一个就不能拖着动了 , 那说明其容错性不好 .
容错性测试是指系统能够处理异常,用户的错误操作而不至于系统崩溃,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容错性测试包含以下方面:
- 输入异常数据或进行异常操作,以检验系统的保护性。如果系统的容错性好,系统只给出提示或内部消化掉,而不会导致系统出错甚至崩溃。比如数据级测试,校验测试,环境容错性测试,界面容错性测试
- 灾难恢复性测试。通过各种手段,让软件强制性地发生故障,然后验证系统已保存的用户数据是否丢失,系统和数据是否能尽快恢复。
1.3 文档测试
国家有关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中共有14 种文件,可分为3 大类。
- 开发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模块开发卷宗。
- 用户文件: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用户文档的作用:改善易安装性;改善软件的易学性与易用性;改善软件可靠性;降低技术支持成本。
- 管理文件:项目开发计划、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在实际的测试中,最常见的是用户文件的测试,例如:手册说明书等。也会有一些公司对需求文档进行测试,来保证需求文档的质量。
文档测试的关注点:
- 文档的术语
- 文档的正确性
- 文档的完整性
- 文档的一致性
- 文档的易用性
1.4 安装卸载测试
应用的安装和卸载在任何一款APP中都属于最基本功能。一旦出错,就属于优先级为紧要Critical的缺陷。
这个很容易理解 , 一个应用 , 用户都装不上 , 这不闹呢 ? 用户想卸卸载不掉 , 那这个应用的评价必然急速下降 ; 卸载之后无法重装 , 也是乏善可陈 .
对于安装卸载测试 , 主要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
- 软件不同的安装和卸载方式;
- 应用是否可以在不同的环系统,版本下安装(安装兼容性)
- 安装或者卸载过程中是否可以手动暂停,或者取消
- 安装空间不足的时候系统是否有提示
- 是否可以正常的卸载,以及应用软件的各种卸载方式
- 卸载和安装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软件是否可以正常并且合理的应对,比如死机,断电,断网等
1.5 内存泄漏测试
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看,内存泄露本身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一般用户可能根本不会感觉到内存泄露的存在。但是内存泄露是会累积的,只要执行的次数足够多,最终会耗尽所有可用内存,使软件的执行越来越慢,最后停止响应。可以把这种软件的问题比喻成软件的“慢性病”。
造成内存泄露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分配完内存之后忘了回收。
- 程序写法有问题,造成没办法回收(如死循环造成无法执行到回收步骤)。
- 某些API函数的使用不正确,造成内存泄露。
内存泄漏的检测方法 :
- 人工检查
- 借助工具进行代码静态扫描
1.6 弱网测试
如果你有一个功能需要做弱网测试 , 那么你首先应该分析一下这个功能为什么要做弱网测试 ,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弱网测试 . 一般原因无外乎两个 :
1.你要看下在弱网环境下 , 客户端的用户体验怎么样 .
对于第一种原因 , 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去模拟弱网环境 , 如使用Fiddler .
2.你的功能里 , 有网络相关的逻辑 . 什么是网络相关的逻辑呢 ? 典型就是上传和下载的逻辑 .
二 : 按是否查看代码划分
Q : 为什么不能让灰盒测试取代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A : 灰盒测试没有白盒测试那么详尽,灰盒测试没有黑盒测试覆盖产品的广度大。所以灰盒测试不能取代黑白盒 .
Q : 哪种测试方法用的多?
A :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测试人员都会使用到,在工作根据具体情况来结合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通常情况下对于测试人员来说使用黑盒测试相对要多一些。
三 : 按开发阶段划分
3.1单元测试(Unit Testing)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组成单元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检验软件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测试的对象是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又称为模块测试
- 测试阶段:编码后或者编码前(TDD)
- 测试对象:最小模块
-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 测试依据:代码和注释+详细设计文档
- 测试方法:白盒测试
- 测试内容: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 .
3.2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称联合测试(联调)、组装测试,将程序模块采用适当的集成策略组装起来,对系统的接口及集成后的功能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工作。集成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
- 测试阶段:一般单元测试之后进行
- 测试对象:模块间的接口
-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 测试依据:单元测试的模块+概要设计文档
-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相结合
- 测试内容:模块之间数据传输、模块之间功能冲突、模块组装功能正确性、全局数据结构、单模块缺陷对系统的影响 .
3.3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
将软件系统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测试。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
-
测试阶段:集成测试通过之后
-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软、硬件)
-
测试人员:黑盒测试工程师
-
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
测试内容:功能、界面、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在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
随着系统的庞大,回归测试的成本越来越大,通过选择正确的回归测试策略来改进回归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是很有意义的。
冒烟测试
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一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目的是确认软件主要功能和核心流程正常,在正式进行系统测试之前执行。冒烟测试一般在开发人员开发完毕后提交给测试人员来进行测试时,先进行冒烟测试,保证基本功能正常,不阻碍后续的测试。
如果冒烟测试通过,则测试人员开始进行正式的系统测试,如果不通过,则测试人员可以让开发人员重新修复代码直到冒烟测试通过,再开始进行系统测试。
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都属于系统测试。
3.4 验收测试
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 . 是甲方/用户进行的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