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注释
-
注释是对代码的一种解释,在程序 的指定位置, 添加的一些说明性信息被注释掉的内容, 不会参与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分类: 单行: // 注释信息 多行: /* 注释信息 */ 文档: /** 注释信息 */
二. 关键字
-
Java语言中有特殊含义的单词,就是关键字。在后面的课程中会陆续的学到这些关键字的含义。
关键字的特点: 1.全都是小写字母组成的 2.关键字被高级的代码编辑工具(idea)有特殊的颜色标记。
例如: 上图在idea中橙色标记的, public class static void int ... 等.
三. 自变量(常量)
-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其值不会发生改变的量。
//1.字符串常量: 用双引号括起来的内容 System.out.println("hello"); //2.字符常量:用单引号括起来的内容 System.out.println('a'); //3.整数常量:所有整数 System.out.println(666); //4.小数常量:所有的小数 System.out.println(3.14); //5.布尔常量:只有true(真)和false(假) System.out.println(true); //6.空常量: null,空常量不能直接输出
四. 变量
-
变量是内存中的一小片空间,空间中存储的数据可以在某个范围内发生改变。
变量的定义格式:
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初始值;
//定义int类型的变量,赋值为10 int a=10; System.out.println(a); //定义short类型变量,赋值为5 short b=5; System.out.println(b); //定义double类型变量,赋值为3.14 double c=3.14; System.out.println(c); //定义boolean类型变量,赋值为true boolean d=true; System.out.println(d); //定义char类型变量,赋值为'a' char s='a'; System.out.println(s); //定义long类型的变量,需要加后缀L <=== long m=8888888888L; //long类型后建议加大写字母L System.out.println(m); //定义float类型的变量,需要加后缀F <=== float f=3.14F; //float类型后建议加大写字母F System.out.println(f);
注意事项:
1.定义long类型的变量,必须加后缀L 2.定义float类的变量,必须加后缀F 3.可以在一行定义多个同类型的变量 int x=3,y=4; System.out.println(x); System.out.println(y); 4.变量没有初始值,不能直接使用。 5.变量的名称不同相同
五. 标志符
-
自己给变量, 类起的名字都是标识符(重点)
规则 (必须要遵守): 1. 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都可以) 2. 数字0~9 3. _ $ 要求: 1. 不能以数字开头 2. 不能是关键字 3. 严格区分大小写 规范(江湖规矩) 1. 小驼峰命名法 (变量) 如果是一个单词, 所有字母小写 age 如果是多个单词, 从第二个单词开始, 首字母大写 maxAge 2. 大驼峰命名法 (类) 如果是一个单词, 首字母大写 Student 如果是多个单词, 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GoodStudent
六. 基本数据类型
四类八种:(必须记住)
整数: byte 1个字节 short 2个字节 int 4个字节 long 8个字节 小数: float 4个字节 double 8个字节 字符: char 2个字节 布尔: boolean 1个字节
七. 引用数据类型
Scanner(键盘录入)
-
Java中的引用数据类型,作用于键盘录入. (通俗解释: 就是在程序运行时, 在控制台利用电脑键盘输入,所需要的对象)
// 1. 导包 import java.util.Scanner; // 2. 创建键盘录入对象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 3. 接收键盘录入的数据(键盘输入的是什么类型, 就创建什么类型进行接收录入数据) int age = sc.nextInt();例如: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2. 创建一个键盘录入对象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 友好提示: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一个整数: "); // 3. 键盘录入一个int类型的数据,并用int类型的变量 num 接收数据. int num = sc.nextInt(); // 4. 打印输出数据 System.out.println("你输入的值是: "+num); } }
Random(随机数)
-
随机生成一定范围的随机数.
格式:
Random r=new Random(); int num = r.nextInt(n)+m; n: 生成随机数的个数(就是在这个随机数范围中, 满足条件的数有几个); m: 生成随机数时,起始值; 例如: 生成 [58~75]之间的随机数 n : 18 (58到75之间有几个数);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18个) m : 58(随机数从58开始); 即: Random r=new Random(); int num = r.nextInt(18)+58;
例如:
// 1. 导包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2.创建Random对象 Random r=new Random(); // 3.生成指定范围的随机数 生成[70,100]范围内的随机数 包含70包含100 int num = r.nextInt(31)+70;//可以自己简单推到一下。 System.out.println(num); } }
八. 运算符
算数运算符
+ - * : 没啥需要注意的, 跟小学学的是一样的 / : 整数相除, 结果只能得到整数, 想要得到带有小数的结果, 必须有小数参与运算 % : 取模 ---> 获取的时候除法之后剩余的余数. 注意: % 一般情况是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偶数, 或者是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num % 2 == 0; // 这个num就是一个偶数 num % n == 0; // num能被n整除 例如: int a = 5; int b = 2; System.out.println(5/2); // 2 System.out.println(5%2); // 1
自增自减运算符
++ : 让变量自身的值 + 1操作 -- : 让变量自身的值 - 1操作 使用方式: 1. 单独使用(推荐) ++, -- 在前在后没有区别 int a = 10; a++; ++a; 2. 参与运算使用(面试题) ++在前: 先自增, 再操作 ++在后: 先操作, 再自增 - 先将该变量, 原本记录的值, 提取出来做操作, 然后再进行自增 int a = 10; int b = a++; // ++在a后面, 先将10赋值给b, b=10; 然后在a再去自增,a=11; System.out.println(a); // 11 System.out.println(b); // 10 int a = 10; int b = ++a; // ++在a前面, 先a去自增,a=11;然后再将11赋值给b, b=11; System.out.println(a); // 11 System.out.println(b); // 11 使用场景: 需要做计数的时候, 例如求个数, 求几次. 做变量++操作.
赋值运算符
基本赋值运算符: = : 将符号右边的数据, 赋值给左侧的变量 int a = 10; 扩展赋值运算符: int a = 2; int b = 5; b+=a; // b = b + a ; //结果 : 7 b-=a; // b = b - a ; //结果 : 3 b*=a; // b = b * a ; //结果 : 10 b/=a; // b = b / a ; //结果 : 2 b%=a; // b = b % a ; //结果 : 1 += : 将符号左右两边的数据做加法运算, 将结果赋值给左边 -= : 将符号左右两边的数据做减法运算, 将结果赋值给左边 *= : 将符号左右两边的数据做乘法运算, 将结果赋值给左边 /+ : 将符号左右两边的数据做除法运算, 将结果赋值给左边 %= : 将符号左右两边的数据做取余运算, 将结果赋值给左边
关系运算符
表达式: > >= < <= == != 结论: 关系运算符无论简单还是复杂, 结果都只能是boolean类型的true, false 注意: =号是赋值运算符, ==是比较运算符 例如: int a = 10; int b = 20; System.out.println(a > b); // 结果: false System.out.println(a >= b); // 结果: false System.out.println(a < b); // 结果: true System.out.println(a <= b); // 结果: true System.out.println(a == b); // 结果: false System.out.println(a != b); // 结果: true
逻辑运算符
&(与) : 并且, 符号两边结果必须同时是true,结果才能为true. 遇false结果就是false; |(或) : 或者, 符号两边有一个结果是true,结果就为true. 遇true结果就是true; !(非) : 取反, 取结果的对立面. 例如: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c = 30; System.out.println(a > b & b < c); // 结果: false System.out.println(a < b & b < c); // 结果:true System.out.println(a > b | b < c); // 结果:true System.out.println(a > b | b > c); // 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 !(a > b) & b < c ); // 结果:true System.out.println(a > b & !(b < c) ); // 结果:false
短路:
短路逻辑运算符:
& : 没有短路效果, 无论符号左边是true还是false, 右边都要继续执行
&& : 具有短路效果, 符号左边为false的时候, 右边就不执行了
如果符号左边为true, 右边要继续执行
| : 没有短路效果, 无论符号左边是true还是false, 右边都要继续执行
|| : 具有短路效果, 符号左边为true的时候, 右边就不执行了
如果符号左边为false, 右边要继续执行
三元运算符
介绍: 可以根据一个判断条件, 达成二者选其一. 格式: 表达式 ? 值1 : 值2; 执行流程: 1. 执行判断条件, 看其返回结果是true, false 2. true : 值1就是运算结果 3. false : 值2就是运算结果 例如: 利用三元运算符求三个整数的最大值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c = 30; // 谁是最大的? int max = a>b?a:b; int max1 = max>c ? max : c ; System.out.println(max1);
九. 流程控制语句
if语句
if语句的格式1 : if(判断条件){ 语句体; } 执行流程: 1. 执行判断条件, 看其返回结果是true, 还是false 2. true : 执行 {} 中语句体 3. false : 不执行 {} 中语句体
if语句格式2: if(判断条件) { 语句体1; } else { 语句体2; } 执行流程: 1. 执行判断条件, 看其返回结果是true, 还是false 2. true : 执行语句体1 3. false : 执行语句体2
if语句的格式3: if(判断条件1){ 语句体1; }else if(判断条件2){ 语句体2; }else if(判断条件3){ 语句体3; } ... else { 语句体n+1; }
switch语句
if语句的格式1 : if(判断条件){ 语句体; } 执行流程: 1. 执行判断条件, 看其返回结果是true, 还是false 2. true : 执行 {} 中语句体 3. false : 不执行 {} 中语句体 if语句格式2: if(判断条件) { 语句体1; } else { 语句体2; } 执行流程: 1. 执行判断条件, 看其返回结果是true, 还是false 2. true : 执行语句体1 3. false : 执行语句体2 if语句的格式3: if(判断条件1){ 语句体1; }else if(判断条件2){ 语句体2; }else if(判断条件3){ 语句体3; } ... else { 语句体n+1; }
for循环
格式: for(初始化语句; 判断条件; 条件控制语句){ 循环体语句; } 初始化语句: 定义变量 判断条件: 控制循环是否需要继续的条件 循环体语句: 循环要执行的代码 条件控制语句 : 改变控制循环的那个变量 for(int i = 1; i <= 10; i++){ // 循环几次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 使用场景: 明确循环次数的时候,使用for循环.
无限循环 for(;;){} while循环
格式: 初始化语句; while(判断条件){ 循环体语句; 条件控制语句; } int i = 1; while(i <= 5){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i++; } 使用场景: 不明确循环的次数, 使用while死循环. while(true){ 循环体语句; 条件控制语句; }
do...while循环(了解)
格式: 初始化语句; do { 循环体语句; 条件控制语句; }while(判断条件); 特点: 无论判断条件是否满足, 都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break&continue跳转控制语句
break: 结束\终止 switch语句和循环语句,终止当前循环语句; 注意: break只能在switch和循环中进行使用; continue: 跳过 跳过某一次循环体的执行, 继续下一次; 注意: continue只能在循环中使用; ------------------------------------------------------------ 共同的注意事项: break, continue, 下面不允许写代码, 因为执行不到; 使用细节: 如果在一个循环嵌套的代码中, break和continue, 只能操作自己所在的那一层 想要操作指定层, 可以使用标号(给循环起名字)
十. 数组
两种初始化:
动态初始化: 手动指定长度, 系统分配默认初始化值.
int[] arr = new int[长度];
静态初始化: 手动指定元素, 系统会计算出该数组的长度.
int[] arr = new int[]{100,100,100,90};
int[] arr = {100,100,100,90};
arr[索引] <== 索引代表数组元素的下角标,索引都是从0开始,每个数组的最大索引值等于arr.length-1;
注意:
只要是对数组中的元素进行操作(获取元素,修改赋值元素), 第一个想法是循环遍历数组,这样才能得到数组的每一个元素.
for(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arr[i] 代表数组的每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arr[i]);
}
两种初始化的使用选择:
1. 静态初始化: 如果要操作的数据都已经明确给出了, 推荐使用静态初始化 需求: 计算出班级学生的总成绩 (100,100,100,90) int[] arr = {100,100,100,99}; 2. 动态初始化: 只知道要存储几个元素, 但是不明确具体数值的情况 int[] arr = new int[5]; for(int i = 0; i < arr.length; i++){ arr[i] = sc.nextInt(); }
十一. 方法
-
方法\函数: 一段具有独立功能的代码块, 不调用就不执行.
方法的定义:
定义格式: public static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方法体; return 返回值; } public static : 修饰符, 目前来说暂时记住 返回值类型: 跟return返回的结果有关 方法名: 自己给方法起的名字, 小驼峰命名法 参数列表: 方法运行之前所需要的材料 方法体: 方法中所维护的逻辑代码 return : 1. 用于结束方法 2. 用于将返回值返还给调用者
方法调用格式:
方法的调用格式: 1. 带返回值的方法: A: 单独调用-不推荐,因为没有拿到结果数据. 方法名(实参); B: 赋值调用-推荐, 因为灵活 返回值类型 变量名 = 方法名(实参) C: 输出调用-偶尔用 System.out.println(方法名(实参)); 2. 不带返回值的方法(void) : void : 并不是一个数据类型, 只是标识此方法没有返回值的 A: 单独调用 方法名(实参);
示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 getMax 为方法的调用, ()中的20,30 为方法的实参; // 2. 用int类型参数接收方法返回的参数; int max = getMax(20,30); System.out.println(max); } // 1. 方法的定义. int: 方法返回值类型; getMax: 方法名; (int a, int b): 定义方法时使用的形参;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int a, int b){ // 2. 返回int类型参数; return a > b ? a : b; }
方法注意事项:
1. 方法不调用就不执行
2. 方法与方法之间是平级关系, 不允许嵌套定义
3. 方法的编写顺序和执行顺序无关, 要想梳理执行顺序, 就看调用顺序
4. 如果一个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为void, 表示此方法是没有返回值, return 语句可以省略不写的
但如果非要写return的话, 只能写成 return; 后面不能带有具体的值.
正确: return;
错误: return 10;
5. return 语句下面不能写代码, 因为执行不到
6. 如果一个方法有明确的返回值类型, 一定要通过 return 语句带回一个结果, 无论什么情况下.
方法的重载:
介绍: 方法重载(Overload) : 方法与方法之间的一种关系
- 在同一个类中, 方法名相同, 参数不同, 与返回值无关
(个数不同, 类型不同, 顺序不同)
十二. 面向对象
类和对象的关系: 类 : 是一组相关属性和行为的集合, 将类理解为是对象的设计图 既然类是对象的设计图, 那就是说, 需要根据类, 才能创建出对象 关系 : 依赖关系 需要根据类去创建对象 数量关系 一对多的关系, 根据一个类, 可以创建出多个对象. 标准 JavaBean:(必须掌握) 1. 所有成员变量私有化 2. 提供出[空参][带参]构造方法 3. 针对于私有的成员变量, 提供出setXxx\getXxx方法
例如:
// 1. 定义一个Student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 // 2. 成员变量私有化 private String name; // 2. 成员变量私有化 private int age; // 2. 成员变量私有化 private String teacherName; // 3. 提供空参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 { } // 4. 提供带参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String teacher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teacherName = teacherName; } // 5. 针对于私有的成员变量, 提供出getXxx方法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5. 针对于私有的成员变量, 提供出SetXxx方法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TeacherName() { return teacherName; } public void setTeacherName(String teacherName) { this.teacherName = teacherName; }
十三. String与StringBuilder
String介绍
特点: 1. Java 中所有的双引号字符串, 都是String这个类的对象 2. String 一旦被创建就不可改变 - 内容不可改变 - String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字符序列 String s = "abc"; s = "def"; // 这一步是让s变量, 记录了新的对象, 原来的 "abc" 内容是根本没有改变的 3. 字符串虽然不可改变, 但是其内容可以被共享 - 字符串常量池 : 在使用双引号创建字符串对象时, 会检查该数据在常量池中是否存在 不存在 : 创建 存在 : 复用
创建方式:
1. public String() : 创建一个空白的字符串对象
String s = new String();
2. public String(String s) : 根据传入的字符串, 创建字符串对象
String s = new String("abc");
3. public String(char[] chs) : 根据传入的字符数组, 创建字符串对象
char[] chs = {'a','b','c'};
String s = new String(chs);
1. String s = "abc";
两种创建字符串对象的区别 :
1. 双引号直接创建: 数据会在字符串常量池中进行维护
2. 通过构造方法 new 出来的对象: 会在堆内存中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
String常见方法
String类中用于比较的方法: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两个字符串之间做比较, 比较内容, 返回true, false的结果 public boolean equalsIgnoreCase(String anotherString) : 两个字符串之间做比较, 比较内容, 返回true, false的结果, 忽略大小写
String类中用于遍历的方法: public char[] toCharArray() : 将字符串转换为字符数组 public char charAt(int index) : 根据传入的索引获取字符 public int length() : 返回字符串中字符的个数
String类中用于截取的方法: public String substring(int beginIndex) : 根据传入的索引截取当前字符串, 截取到末尾, 并返回新的字符串 public String substring(int beginIndex, int endIndex) : 根据传入的开始和结束索引, 截取字符串, 并返回新的字符串 - 包含头, 不包含尾,什么是包头不包尾?如下:
只截取索引尾1到4之间的字符串,故称之为包头不包尾。
String类中用于替换的方法: public String replace(CharSequence target, CharSequence replacement) : 参数1 target : 旧值 参数2 replacement : 新值String类中用于切割的方法 : public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 : 根据传入的字符串参数, 作为规则, 切割当前字符串. 正则表达式 : 本质就是一个字符串 ---> 可以去指定一些规则. 结论: 今后在做切割的时候, 希望都能以 \\ 为开头StringBuilder介绍
- 字符串的缓冲区(容器), 容器可以存储任意数据类型, 但是数据进入到该容器, 都会变成字符串 - 可变的字符序列 - String 和 StringBuilder 区别 - String不可改变的字符序列 - StringBuilder可以改变的字符序列 思考: 如何将一个基本数据类型变成字符串类型?
StringBuilder常用方法
public StringBuilder append(任意类型); 往StringBuilder容器添加任意类型的数据,返回StringBuilder本身。 public StringBuilder reverse(); 对StringBuilder进行反转 public int length(); 获取StringBuiler容器中字符的个数 public String toString(); 把StringBuilder容器转换为字符串
StringBuilder和String之间的相互转换
String ---> StringBuilder 的转换
1. 通过StringBuilder的构造方法进行转换
String s = "abc";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s);
2. 先创建StringBuilder对象, 再通过append方法进行转换.
String s = "abc";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sb.append(s);
StringBuilder ---> String 的转换
1. 直接通过toString方法即可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abc");
String s = sb.toString();
好的最后我们看一下基础班遇到的单词,也在温习一下。
Day01(Java环境搭建与入门) | ||||
单词 | 音标 | 释义 | ||
Windows | [ˈwɪndoʊz] | 窗口 | ||
Linux | [ˈlɪnəks; ˈlaɪnəks] | Linux操作系统 | ||
public | [ˈpʌblɪk] | 公共的 | ||
class | [klɑːs] | 类 | ||
static | [ˈstætɪk] | 静态 | ||
void | [vɔɪd] | 空的 | ||
main | [meɪn] | 主要的 | ||
String | [strɪŋ] | 字符串 | ||
args | ['ɑ:ɡs] | 自变量 | ||
System | [ˈsɪstəm] | 系统 | ||
out | [aʊt] | 输出 | ||
| [prɪnt] | 打印 | ||
Debug | [ˌdiːˈbʌɡ] | 调试 | ||
path | [pɑːθ] | 路径 | ||
version | [ˈvɜːʃn] | 版本 | ||
Project | [ˈprɒdʒekt] | 项目 | ||
Module | [ˈmɒdjuːl] | 模块 | ||
package | [ˈpækɪdʒ] | 包 | ||
basic | [ˈbeɪsɪk] | 基础 | ||
code | [kəʊd] | 代码 | ||
run | [rʌn] | 运行 | ||
font | [fɒnt] | 字体 | ||
completion | [kəmˈpliːʃn] | 完成 | ||
remove | [rɪˈmuːv] | 移除 | ||
import | [ˈɪmpɔːt] | 导入 | ||
apply | [əˈplaɪ] | 应用 | ||
Day02(Java基础语法,运算符,分支语句) | ||||
单词 | 音标 | 释义 | ||
boolean | [ˈbu:liən] | 布尔型、布尔类型 | ||
true | [tru:] | 真正地、正确的 | ||
false | [fɔ:ls] | 错的、错误的 | ||
byte | [baɪt] | 字节 | ||
short | [ʃɔ:t] | 短整型 | ||
int | [ɪnt] | 整型 | ||
long | [lɒŋ] | 长整型 | ||
float | [fləʊt] | 浮动、单精度浮点数据类型 | ||
double | [ˈdʌbl] | 双精度浮点数、双精度浮点数据类型 | ||
char | [tʃɑ:(r)] | 字符型、字符类型 | ||
height | [haɪt] | 身高 | ||
gender | [ˈdʒendə(r)] | 性别 | ||
flag | [flæɡ] | 标记 | ||
name | [neɪm] | 姓名 | ||
import | [ˈɪmpɔːt] | 导入 | ||
util | [ju'til] | 工具 | ||
Scanner | [ˈskænə(r)] | 扫描仪 | ||
new | [njuː] | 新的 | ||
nextInt | 下一个整数 | |||
next | [nekst] | 然后 | ||
max | [mæks] | 最大 | ||
if | [ɪf] | 如果 | ||
else | [els] | 否则 | ||
Unicode | ['junɪˌkod] | 字符编码标准 | ||
Day03(循环语句) | ||||
单词 | 音标 | 释义 | ||
switch | [swɪtʃ] | 开关、切换、交换机 | ||
case | [keɪs] | 情况、状况 | ||
break | [breɪk] | 打断、中断 | ||
default | [dɪˈfɔ:lt] | 默认、预设、缺省 | ||
for | [fə(r)] | 循环、因为、 为了 | ||
while | [waɪl] | 循环、当…的时候 | ||
do...while | ['du:w'aɪl] | 循环语句、重复步骤 | ||
continue | [kənˈtɪnju:] | 继续、持续 | ||
Random | [ˈrændəm] | 随机数 | ||
import | [ˈɪmpɔːt] | 导入 | ||
score | [skɔ:(r)] | 分数、成绩 | ||
loop | [lu:p] | 循环 | ||
year | [jɪə(r); jɜː(r)] | 年 | ||
money | [ˈmʌni] | 钱 | ||
sum | [sʌm] | 总和 | ||
Day04(数组) | ||||
单词 | 音标 | 释义 | ||
result | [rɪˈzʌlt] | 结果,成绩 | ||
length | [leŋkθ] | 长度 | ||
native | [ˈneɪtɪv] | 本地,天生 | ||
month | [mʌnθ] | 月 | ||
min | [mɪn] | 最小值 | ||
array | [əˈreɪ] | 数组、队列 | ||
stack | [stæk] | 栈 | ||
heap | [hi:p] | 堆 | ||
index | [ˈɪndeks] | 索引 | ||
out of | [aut ɔv] | 超出 | ||
bound | [baʊnd] | 界限 | ||
Exception | [ɪkˈsepʃn] | 异常 | ||
null | [nʌl] | 空 | ||
pointer | [ˈpɔɪntə(r)] | 指针 | ||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索引越界异常 | |||
NullPointerException | 空指针异常 | |||
Day05(方法) | ||||
单词 | 音标 | 释义 | ||
getMax | 获取最大值 | |||
max | [mæks] | 最大值 | ||
double | [ˈdʌbl] | 双倍,双精度浮点数 | ||
method | ['mɛθəd] | 方法,类函数 | ||
return | [ri tə:n] | 返回 | ||
result | [rɪ'zʌlt] | 结果 | ||
compare | [kəm'pɛr] | 比较 | ||
number | ['nʌmbɚ] | 数字 | ||
change | [tʃendʒ] | 改变 | ||
reverse | [rɪ'vɝs] | 反转 | ||
start | [stɑrt] | 开始 | ||
end | [ɛnd] | 结束 | ||
define | [dɪˈfaɪn] | 定义 | ||
param | [pəˈræm] | 参数 | ||
same | [seɪm] | 相同、 同样 | ||
count | [kaʊnt] | 计数、计算、统计 | ||
overload | [ˌəʊvəˈləʊd] | 重载 | ||
open | [ˈəʊpən] | 打开、开启 | ||
judge | [dʒʌdʒ] | 判断、 裁判 | ||
Day07(面向对象基础-封装) | ||||
单词 | 音标 | 释义 | ||
study | [ˈstʌdi] | 学习 | ||
protected | [prə'tektɪd] | 受保护的 | ||
salary | [ˈsæləri] | 薪水 | ||
Manager | [ˈmænɪdʒə(r)] | 经理 | ||
student | [ˈstju:dnt] | 学生、 学员 | ||
name | [neɪm] | 姓名 | ||
age | [eɪdʒ] | 年龄 | ||
eat | [i:t] | 吃 | ||
sleep | [sli:p] | 睡觉、睡眠 | ||
import | [ˈɪmpɔ:t] | 导入 | ||
phone | [fəʊn] | 手机、电话 | ||
brand | [brænd] | 品牌、商标 | ||
price | [praɪs] | 价格 | ||
color | ['kʌlə(r)] | 颜色 | ||
call | [kɔ:l] | 打电话 | ||
send | [send] | 发送 | ||
message | [ˈmesɪdʒ] | 信息、消息 | ||
variable | [ˈveəriəbl] | 变量 | ||
difference | [ˈdɪfrəns] | 区别、差异 | ||
private | [ˈpraɪvət] | 私有、私人的 | ||
show | [ʃəʊ] | 显示、展示 | ||
person | [ˈpɜ:sn] | 人 | ||
this | [ðɪs] | 这个、这 | ||
construct | [kənˈstrʌkt] | 构造 | ||
dog | [dɒg] | 狗 | ||
get | [ɡet] | 获取 | ||
set | [set] | 赋值 | ||
cat | [kæt] | 猫 | ||
Day08(String和StringBuilder) | ||||
单词 | 音标 | 释义 | ||
content | [ˈkɒntent; kənˈtent] | 内容,目录;满足;容量 | ||
toCharArray | 转换为字符数组 | |||
equals | ['i:kwəlz] | 相等 | ||
equalsIgnoreCase | 判断两字符串忽略大小写是否相等 | |||
charAt | 截取一个字符 | |||
length | [leŋkθ] | 长度 | ||
subString | [ˈsʌbstrɪŋ] | 子串;子链 | ||
replace | [rɪˈpleɪs | 替换,更换 | ||
split | [splɪt] | 切割 | ||
StringBuilder | ||||
append | [əˈpend] | 附加,追加 | ||
reverse | [rɪˈvɜːs] | 反转 | ||
toString | 将数值转换成字符串 | |||
LowerCase | ['ləʊəˌkeɪs] | 小写字母 | ||
UpperCase | ['ʌpəˌkeɪs] | 大写字母 | ||
Day09(集合) | ||||
单词 | 音标 | 释义 | ||
list | [lɪst] | 列表,清单,目录 | ||
ArrayList | 动态数组 | |||
size | [saɪz] | 大小,尺寸 | ||
add | [æd] | 添加 | ||
remove | [rɪ'muv] | 删除 | ||
element | ['ɛləmənt] | 元素 | ||
Manager | ['mænɪdʒɚ] | 管理 | ||
update | [,ʌp'det] | 修改 | ||
list | [lɪst] | 清单 | ||
manager | [ˈmænɪdʒə(r)] | 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