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内容无疑要从垂直领域入手,否则你就很难出圈。
干货类或者说垂直领域方向的内容,往往都偏向于枯燥,并且会涉及很多专业性的名词,读者理解起来会困难很多,阅读的兴趣也自然会降低。
这也是笔者个人开始做短视频的一个初衷,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
当然,更全面深入的内容会根据需要安排直播或视频课程。
在视频这块力求做到四点:
有料、深入、实战和应用。
后续输出的文章也都会增加视频版,相比于文字,在视频上更容易做内容的延伸。
同时,笔者也会在视频中更多融入实战相关的内容。
理论结合实战,才能更好指导读者去应用、去感悟。
今年的内容定位,主要会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华为流程体系:IPD、BLM战略、DSTE
2、产品经理:智能硬件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主要内容。
1
IPD的全称叫集成产品开发,虽然带着开发两个字,但IPD不仅仅是开发,更准确来说是公司运营的一套体系或基础架构。
完整的IPD体系是从需求中来到满足需求中去的。
上图所示的V模型虽然省掉了Charter之前的需求管理、市场管理、立项等流程,但从本质上呈现了IPD的核心价值点。
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要引入IPD的话,最好还是要从执行侧开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发侧。
这是因为开发侧离你的业务最近,也是你相对更擅长的领域,也最能快速看到结果。
有成功的结果之后,你才有动力继续引入其他流程,同时公司内部的阻力也会更小。
以华为为例,引入IPD开发流程后,华为的整体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虽然概念和计划阶段的时间有所增加,但开发的整体效率是大幅提升的。
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时间、资金、机会成本,甚至是风险。
这是因为在产品开发初期,做改动是比较容易的。
下图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表的一篇论文,反映的是在商业飞机研发过程中,错误发现的时间段和修改错误所付出的相对平均代价之间的关系。
随着产品开发阶段向前推进,做改动所要付出的代价呈指数级增长。
上述内容更多是在讲执行侧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而战略却是一个很虚的话题,因为它离最终结果太远。
更多的情况下是先把战术做好,事情办成功了之后,企业才开始总结战略。
这同时也是很多企业忽略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需要BLM、DSTE这些战略模型或流程呢?
答案是:增加确定性。
最近几年用的比较多的一个词是VUCA,具体是指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
在这样一个时代下,你比别人多一些确定性,你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下。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BLM这些模型本身不仅集成了很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而且涵盖了战略成功的关键点。
在此基础上,你再去映射自己的企业,你往往会获取一些新的灵感点或成功点。
下面来讲讲第二块内容。
2
产品经理虽然挂着经理的头衔,但更多的是对产品负责,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者。
其核心作用在于企业各部门的联动。
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在于其对产品整体的把控力,而不仅仅是绘制原型图、沟通产品需求这些基础职能。
产品经理这块的内容主要涵盖的是智能硬件领域。
这块内容主要基于笔者自身经验,希望能为大家解惑答疑,避免入局者重复入坑。
相比于软件,硬件不仅仅是找几个研发就可以开始工作。
硬件会涉及大量的对外沟通,比如供应链的、工厂生产的、营销渠道方面的等等。
而沟通必定会牺牲做事的效率,时间又意味着稍纵即逝的战机。
硬件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决定企业的生死。
卫朋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受邀专栏作家,CSDN 嵌入式领域新星创作者、资深技术博主。2020 年 8 月开始写产品相关内容,截至目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单渠道阅读 56 万+,鸟哥笔记单渠道阅读200 万+,CSDN 单渠道阅读 210 万+,51CTO单渠道阅读 180 万+。
卫朋入围2021/2022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年度作者,光环国际学习社区首批原创者、知识合作伙伴,商业新知 2021 年度产品十佳创作者,腾讯调研云2022年达人榜第三名。
文章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CSDN、华为云、运营派、产品壹佰、鸟哥笔记、光环国际、商业新知、腾讯调研云等头部垂直类媒体转载。文章见仁见智,各位看官可策略性选择对于自己有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