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等价类
- 分区/分块的概念
- 等价类的划分
- 二、边界值
- 三、因果图(判定表)
- 四、场景设计法
- 五、错误猜测法
- 总结
一、等价类
用户的密码为6~18位,测试的时候使用到的测试数据是什么?
穷举法,6,7,8,9,10…18全部都测试一边,可以
但是将范围改成6~1000位,穷举法就不可取了
分区/分块的概念
以图书馆举个例子:
加入我要借一本计算机书籍,那么我需要从图书馆一楼第一个书架第一本书开始找吗?
引发了一个概念:
那如果我要找计算机书籍,那么我就去计算机区域去找~
根据需求将输入(特殊情况下会考虑输出)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出一个测试用例,如果这个测试用例测试通过,则认为所代表的等价类测试通过,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测试用例达到尽量多的功能覆盖,解决了不能穷举测试的问题~
等价类的划分
等价类分为两类:
- 有效等价类
针对需求文档的要求是有意义的集合, 如上面的密码6~18位 - 无效等价类
针对需求文档的要求是没有意义的集合,如上面的密码 小于6位/大于18位
步骤:
- 确认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 编写测试用例 (写测试数据)
如:
- 输入长度为6~18的密码,具体是10位
- 输入长度位小于6位的密码,具体是1位
- 输入长度为大于18为的密码,具体是20位
如:
购买的水果有苹果,梨,樱桃
有效等价类: 苹果,梨,樱桃
无效等价类: 其他水果(车厘子,草莓等)
二、边界值
边界值是非常常见,也是非常容易发现问题的
举个例子:
双十一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的时间是11月11号的0点到11月12号的0点
假如代码的编写如下:
11.11 00:00:00<activityTime<11.12 00:00:00
这样的代码就存在问题,因为边界的11.11 00:00:00
就不满足
边界值指的是有效边界+无效边界
三、因果图(判定表)
使用场景比较少
使用场景:输入条件的组合对应不同的结果
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 确认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
- 找出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之间的关系
- 画判定表
- 根据判定表编写测试用例
案例:
当订单使用了红包或者订单金额大于300元
则该订单是优惠订单,否则是不优惠的订单
四、场景设计法
不常用
只是一个思路引导的作用
基本事件流和备选事件流:
五、错误猜测法
依赖测试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积累
错误猜测法是对被测试软件设计的理解,过往经验以及个人直觉,推测出软件可能存在的缺陷,从而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这个方法强调的是对被测试软件的需求理解以及设计实现的细节把握,还有个人的经验和直觉。
错误推测法和目前流行的“探索式测试方法”的基本思想一致,这类方法在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投入产出比很高,被广泛应运于测试。
这个方法的缺点是难以系统化,并且过度依赖个人能力。
案例:
以注册为例
1、校验中特殊字符空格的处理?
2、密码校验中的大小写?
3、姓名中的特殊字符?
4、密码发送是否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