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AF是工业级的企业架构标准规范,本文主要描述技术架构阶段。
如上所示,技术架构(Technology Architecture)在TOGAF标准规范中处于D阶段
技术架构阶段
技术架构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阶段目标、阶段输入、流程步骤、阶段输出、架构方法。
阶段目标 |
开发目标技术架构,描述企业的技术架构如何赋能架构愿景、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解决架构工作组以及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 |
识别确认基线技术架构以及目标技术架构之间的区别以及路线图 |
阶段输入 |
架构参考资料,企业架构仓库主要存放企业所有架构相关的项目资料,其中,包括项目交付件、可重用资产、对架构工作组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输出 |
非架构性输入
|
架构性输入
|
流程步骤 |
选择架构参考模型、架构观点、架构工具
确定建模过程,技术或方法选型需要支持具体的观点,能解决以及覆盖利益相关者的问题
识别确认技术建模分类,建模的过程由技术功能服务、逻辑技术组件、物理技术组件构成。其中,技术分类包括已存在的技术分类以及应用架构阶段分析出的技术分类,根据实际需求以及新的技术标准创建的技术分类,扩展实际需求创建产品技术分类,基线化适合业务需求的技术组件分类 识别确认矩阵关系,矩阵关系显示相关模型实体的核心关系,需确定应用与技术的矩阵关系 识别确认图示关系,应用平台需要提供硬件、操作系统、软件设施以及部署应用栈的图示关系,运行环境需要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基础设施的图示关系、运行的应用组件之间的逻辑交互的图示关系,提供路由、网关、防火墙以及网络连接之间的图示关系,提供平台分解的图示关系,提供处理流程的图示关系,提供计算网络与硬件的图示关系,提供网络交互的图示关系 识别确认需求类型,定义技术领域的需求,在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提供详细的指导,以解决原始的架构需求 |
开发基线技术架构描述,用于支持目标技术架构、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问题 |
开发目标技术架构描述,用于支持架构愿景、目标业务架构以及目标数据架构、目标应用架构,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问题 |
执行差距分析,验证架构模型的一致性以及准确性,其中主要包括权衡分析架构模型中的不同观点,验证架构模型支持的原则、目标以及约束,在架构仓库中文档化架构模型的更新变化,测试架构模型对需求的完整性 |
定义候选路线图中的系统部件,可应对未来发展的机遇以及解决方案 |
分析解决总体架构中的相关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技术架构是否对已有的架构造成影响、变化因素是否影响技术架构、技术架构是否有助于企业组织的其他地区、技术架构是否影响其他项目、技术架构是否受其他项目的影响 |
执行正式的利益相关者评审,检查技术架构是否符合架构项目的目标以及架构工作的声明,识别确认架构愿景、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之间的变化更新以及相互之间的受影响范围,提供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
确认完成技术架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以可重用性的角度、从架构仓库的参考模型中、为建模的模块选择对应标准,完全文档化建模的模块,对全部架构的业务需求执行交叉检查以及文档化,文档化需求跟踪报告,文档化架构的映射关系,确认全部工作 |
创建架构定义文档,在架构定义文档中提供模块建模的依据,在架构定义文档中提供技术架构部分,主要包括基础功能属性、提供安全能力以及可管理性的支持,提供具备所需功能以及接口的独立模块,提供接口的定义(APIs、数据格式、协议、硬件接口、标准支持),提供技术与业务的映射关系、技术与企业组织实体的映射关系、技术与策略措施的映射关系 |
阶段输出 |
优化更新架构愿景阶段的交付件,其中主要包括架构工作的声明、验证的技术原则或者新技术原则 |
起草架构定义文档,其中主要包括基线技术架构版本1.0,目标技术架构版本1.0,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关键问题的观点视图。目标技术架构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组件与信息系统的关系,技术平台与分解图、综合体现出所有的技术栈,运行环境与区域的关系,技术组件的处理路径以及分布路径,物理网络的交互图,硬件与指定网络的关系图 |
起草架构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主要包括差距分析结果,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与数据架构的输出需求,已更新的技术需求 |
架构路线图的技术架构组件,其中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分类、技术组合分类、应用与技术的矩阵关系图、运行环境与区域的图示关系、平台分解的图示关系、处理流程的图示关系、计算网络与硬件的图示关系、网络交互的图示关系 |
架构方法 |
架构仓库,架构工作组需要考虑在架构仓库中提供可用的技术架构资源,例如,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技术、标准IT服务、已采用的技术参考模型、通用技术参考模型、通用系统的技术参考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