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上文 理解OSPF Stub区域和各类LSA特点
在理解了Stub区域之后,我们再来理解一下NSSA区域,NSSA区域用于需要引入少量外部路由,同时又需要保持Stub区域特性的情况
一、 网络总拓扑图
我们在R1上配置黑洞路由,来模拟NSSA区域引入外部路由(200.200.200.0/24)的情况
记得在区域1内所有的设备都要进入OSPF视图修改为NSSA
二、 配置NSSA区域后
R1的LSDB如下:
-
现在AR1中依旧是没有区域0传来的Type-5 LSA路由,也就是10.10.10.0/24和10.10.20.0/24这两个路由,说明它是具有Stub的性质
-
现在AR1的LSBD中多了一条Type-7 LSA和一条第七类默认路由,其中,200.200.200.0/24是AR1在自己作为ASBR所产生的,而0.0.0.0是AR2作为ABR产生的,用于指导AR1发出的报文前往其他区域
AR2的LSDB信息如下
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在AR2的LDSB中有很多的LSA,其中,有两种类型的LSA描述同一个网段信息200.200.200.0/24,就是第五类和第七类LSA,其中第七类LSA是来自于AR1,第五类LSA是来自于它本身,可见,是因为AR2作为ABR,将接收到的第七类LSA转换成了第五类LSA
这里我们增加一个小插曲,改变网络拓扑图
三、 两个ASBR
我们在原来的拓扑图中增加了R6,现在,它也是担任ASBR的角色,那么,它跟AR2谁来进行七转五的动作呢?
不错,正式AR6来执行动作,因为它的ID更大,而且我们可以看见,NSSA的默认路由也是AR6下发的
四、 完全NSSA
现在可以看见,AR1的LSDB中少了第五类LSA和第三类LSA描述的其他路由,只存在ASBR下发的3,5类LSA描述的默认路由,路由器优先使用Type-3 LSA的默认路由进行计算
五、 配置代码:
本次对OSPF特殊区域和各类LSA的学习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