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使用记录26——思维混乱背后的理论泡沫与骗局

news2025/4/7 15:54:19

一 后现代主义哲学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其理论形态和社会影响一直备受争议。支持者认为它是对现代性弊病的批判和解构,而反对者则将其视为一种脱离现实的“工业化学术生产”,甚至是一场哲学骗局。结合相关文献和案例,可从以下角度分析这一争议:


一、工业化学术生产的特征与表现

  1. 术语堆砌与理论空洞化
    后现代主义常以“解构”“去中心化”“不确定性”等术语构建话语体系,但其理论往往缺乏清晰定义和实证基础。例如,法兰克福在《论扯淡》中指出,后现代主义的语言常切断与真相的联系,形成“热风式”的空洞言辞,仅服务于印象操纵而非真实交流。类似现象在索卡尔事件中暴露无遗——物理学家以胡编乱造的论文成功发表于后现代期刊,揭示了学界对晦涩术语的盲目追捧。

  2. 学术流水线与利益共同体
    后现代主义依托学院体制形成封闭的“学术利益集团”。例如,《黑色雅典娜》虽被传统学界批驳为错漏百出,却因符合“去欧洲中心论”的政治正确而被后殖民研究圈奉为经典。这种“同行评议”机制缺乏客观验证标准,导致理论沦为小圈子的自娱自乐,甚至被资本和权力渗透,如消费主义对后现代解构话语的收编。

  3. 批量生产与自我重复
    20世纪80年代后,批判理论逐渐陷入“从术语到术语”的循环。例如,女性主义研究从社会运动实践转向“亚马逊女性主义”“丝绒女性主义”等概念游戏,实际社会影响力反而减弱。这种理论过剩现象被批评为“用老思路套新课题的标准化操作”。


二、哲学骗局的指控与依据

  1. 倒果为因的理论逻辑
    后现代主义常被批评为混淆因果,例如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将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归因于文化表象,而非马克思强调的生产关系异化。这种分析被指“复读马克思却倒置主次”,最终弱化了革命实践的可能性。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更进一步否定物质基础,将社会矛盾简化为符号消费问题,导致理论脱离现实。

  2. 相对主义对真理的消解
    后现代主义强调“真理的多元性”和“叙事的建构性”,但其极端怀疑论倾向可能沦为“否定一切客观性”的借口。例如,科学否定论者利用后现代的相对主义话语,将气候变化等科学共识污蔑为“意识形态偏见”,甚至通过烟草公司的“怀疑播种”策略操控公众认知。

  3. 学术包装与道德欺骗
    部分后现代学者被指控以学术名义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例如,王治河等人引入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被批评为通过道德化包装(如柯布卖房支持环保)掩盖其理论的内在矛盾,甚至被质疑为“宗教渗透”的工具。类似案例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断章取义式引用,以服务于理论合法化。


三、社会影响与批判反思

  1. 实践无力的困境
    后现代主义虽揭露了现代性的矛盾(如消费异化、媒介控制),但其解决方案常停留于“解构”层面,缺乏建设性路径。例如,德波批判景观社会后仅呼吁“情境主义”的艺术反抗,却未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这种“批判有余而行动不足”的特点,使其容易被资本收编为“无害的哲学装饰”。

  2. 认知混乱与公共危机
    后现代主义对权威的消解,在互联网时代演变为“后真相”危机。社交媒体通过算法制造信息茧房,用户看似自由选择,实则被资本和权力操控。后现代的相对主义话语为此提供了“合法性”,使虚假信息与真相的界限愈发模糊。

  3. 学科合法性的争议
    后现代主义跨学科的扩张(如“女性主义冰川学”)引发对学术严肃性的质疑。耶鲁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曾讽刺:“文学研究者为何变成了业余社会政治家?” 这种跨界研究若缺乏实证基础,可能沦为“学术扯淡”的温床。


四、辩证审视:批判性与局限性的共存

后现代主义并非全无价值。其对权力话语的剖析(如福柯)、对文化霸权的揭露(如萨义德)曾推动社会科学的革新。问题在于其理论过度抽象化后,逐渐脱离现实土壤,沦为“象牙塔内的智力体操”。要突破这一困境,需重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批判理论扎根于物质实践,而非沉溺于术语的自我繁殖。

综上,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否构成“骗局”,取决于其理论是否服务于真实的解放目标。当学术生产沦为资本与权力的附庸,或异化为脱离实践的术语游戏时,其批判性内核便可能被消解,进而成为一场“精致的哲学表演”。


二 对前述回答的批判性分析如下:


一、视角片面性:对后现代主义的简化与污名化

  1. 选择性案例的偏颇
    原回答大量引用后现代主义的负面案例(如索卡尔事件、王治河争议),却未提及其在文化批判、性别研究、后殖民理论等领域的实质贡献。例如,福柯对权力机制的剖析启发了监狱改革研究,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推动了LGBTQ+权利运动。这种“以偏概全”的论述方式,将后现代主义简化为“术语游戏”,忽视了其作为方法论的工具价值。

  2. 混淆学派差异的笼统批判
    后现代主义内部存在德里达(解构主义)、利奥塔(后现代状况)、罗蒂(新实用主义)等不同分支,其理论立场差异显著。原回答却将其统一归为“否定真理”的极端相对主义,忽略了罗蒂对“小写真理”的务实定义,或德里达对“延异”概念的严谨哲学史溯源。这种标签化处理实质是“稻草人谬误”。

  3. 历史语境的剥离
    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怀疑,源于对二战极权主义、殖民暴力的反思。原回答批评其“消解真理”,却未承认这种批判在揭露“科学种族主义”“优生学”等伪科学历史中的进步性。将后现代主义等同于“反科学”,实为割裂其诞生的具体历史背景。


二、逻辑漏洞:归因错误与二元对立

  1. 错置学术工业化的责任
    学术生产的功利化(如论文工厂、指标考核)是高等教育体系全球性危机的产物,而非后现代主义独有。原回答将“术语堆砌”归咎于后现代哲学,却未解释为何分析哲学中同样存在“模态实在论”“可能世界语义学”等高度技术化讨论。这种归因实为“替罪羊效应”。

  2. 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混淆
    后现代主义强调“真理的情境性”(如哈拉维的“情境化知识”),并不等同于否定一切客观性。原回答将气候否定论归罪于后现代相对主义,却忽视科学否定论者更多依赖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而非哲学理论。这种因果关联缺乏实证支持,属于“滑坡谬误”。

  3. 实践无力的双重标准
    批评后现代主义“缺乏建设性方案”时,未同等质问其他哲学流派(如分析伦理学、现象学)的社会行动力。事实上,后现代主义催生了“文化研究”“批判性种族理论”等实践性学科,其影响力远超纯哲学领域。原回答的“实践标准”具有选择性。


三、知识论局限:对批判理论的误读

  1. 解构≠破坏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旨在揭示文本内在矛盾,而非否定意义本身。原回答将其简化为“否定一切”,忽视了德里达对“不可能之正义”的伦理追求,以及其在法律解释学中的建设性应用(如德沃金参考解构主义发展宪法理论)。

  2. 对福柯权力理论的扁平化处理
    原回答肯定福柯对权力的剖析,却未延伸至其后期对“自我技术”和“生存美学”的探索。福柯并非只解构不建构,其关于“抵抗微观权力”的策略影响了社会运动组织方式(如“占领华尔街”的去中心化抗议)。

  3. 忽视后现代科学的互动
    后现代哲学与复杂性科学(如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量子力学解释存在深刻对话。例如,凯瑟琳·海勒的《我们何以后人类》将后现代理论与控制论结合,推动了对技术社会的批判性认知。原回答的“脱离科学”指控站不住脚。


四、价值评判的意识形态预设

  1. 隐含的实证主义霸权
    原回答以“实证基础”“客观验证”为标准批判后现代主义,实则预设了自然科学范式对人文研究的统治地位。这种评判忽视了诠释学、批判理论等方法的合法性,陷入“科学主义”意识形态。

  2. 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化挪用
    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解药”的建议过于理想化。法兰克福学派早已揭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如工具理性批判),而后马克思主义者(如拉克劳)正是通过后现代视角重构了阶级分析框架。原回答的“重返马克思”方案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复杂演进。

  3. 学术与政治的粗暴捆绑
    将后现代理论被资本收编归咎于其“内在缺陷”,却未同等反思自由主义、启蒙思想同样可能被体制吸纳(如新自由主义对启蒙理性的扭曲)。这种批判实为“双重标准”。


五、改进方向:走向辩证的批判

  1. 区分哲学内核与学术异化
    需厘清后现代主义的原初批判精神与其在学术体制中的畸变,而非将二者混为一谈。例如,可对比早期福柯与后期“福柯产业”的差异。

  2. 引入实证研究成果
    援引文化研究、社会学领域对后现代理论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平台资本主义”分析),平衡纯哲学批判的抽象性。

  3. 承认范式竞争的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与其他思想传统(如实用主义、批判实在论)存在交叉融合,需避免非此即彼的叙事,转而探讨多元范式共存的可能。


结论

原回答的批判具有警示价值,但其片面性、逻辑漏洞与意识形态预设削弱了说服力。有效的批判应避免将后现代主义“恶魔化”,转而深入辨析其具体理论脉络、实践影响与异化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超越“骗局/革新”的二元对立,真正推动哲学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能力。


三 以下是对前述批判的再批判,旨在揭示其论证中的内在矛盾与理论盲区:


一、对“片面性”指控的反批判:学术批判的正当性与语境

  1. 案例选择的合理性辩护
    原批判指责原回答“选择性使用负面案例”,但学术批判的核心任务本就是揭示理论的内在缺陷,而非为其辩护。正如波普尔强调“证伪优于证实”,索卡尔事件恰是检验后现代学术严谨性的关键案例——若某领域连伪造论文都无法识别,其认识论基础必然存疑。批判理论自身的合法性正源于对缺陷的揭露,不能因“未全面表彰贡献”而否定其批判价值。

  2. 学派差异的遮蔽性辩护
    原批判强调后现代主义内部多样性,却回避其共同核心:对元叙事的怀疑、对语言建构性的极端强调、对真理客观性的消解。无论德里达或罗蒂,其理论均预设“语言先于实在”的立场,而这正是引发相对主义危机的根源。强调学派差异实为“分而治之”的策略,掩盖了后现代整体范式对理性根基的侵蚀。

  3. 历史语境的滥用
    原批判将后现代主义与反极权主义绑定,却忽视二者并无必然联系。阿多诺同样批判启蒙理性异化,却未走向语言游戏;哈贝马斯在继承批判理论的同时,坚持通过交往理性重建现代性。将后现代主义等同于“反极权唯一路径”,实为偷换历史语境以回避其认识论缺陷。


二、对“逻辑漏洞”指控的反驳:归因的正当性与范畴清晰性

  1. 学术工业化责任的归属
    原批判将学术异化归咎于“全球体制”,却忽视后现代主义自身的方法论助长了这一趋势:当理论放弃实证验证与逻辑自洽,转而依赖术语创新与话语权力时,必然催生“为发表而生产”的学术泡沫。分析哲学的技术化讨论始终以逻辑严密性为底线(如克里普克对可能世界的严格定义),与后现代的术语滥用存在本质区别。

  2. 相对主义后果的不可回避性
    原批判试图区分“情境化知识”与虚无主义,但后现代主义一旦否定超语境真理的存在,便无法阻止其理论被任意挪用。科学否定论者固然主要受利益驱动,但其“所有科学都是叙事建构”的核心论点,直接源自利奥塔对科学知识合法性的解构。哲学理论的社会后果不能因其“初衷良好”而被豁免批判。

  3. 实践标准的统一性要求
    原批判指责“双重标准”,实则混淆了学科性质:分析哲学从未自诩改造世界,而后现代主义却以“批判与解放”为旗帜。当福柯宣称“一切皆是权力斗争”,却又无法提供抵抗的规范性基础时,其理论的内在矛盾远超现象学对意识结构的描述性分析。以自身承诺的目标来检验其成效,正是学术批判的应有之义。


三、对“知识论误读”指控的颠覆:解构的自我消解性

  1. 解构主义的操作悖论
    德里达一面宣称“文本之外无一物”,一面又强调解构的伦理责任,这构成根本性悖论:若意义永远延异,解构者自身的话语如何避免沦为另一场能指游戏?德沃金对解构主义的借用实为选择性改造——他坚持法律解释的“唯一正解”,恰与德里达的“意义不确定性”背道而驰。解构主义在法学中的应用恰恰证明,其理论唯有经过实证主义驯化才能产生建设性。

  2. 福柯理论的空转性
    福柯后期转向“自我技术”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当权力渗透所有主体建构过程时,“抵抗”本身是否仍是权力机制的产物?“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迅速失效恰恰证明,缺乏制度性变革纲领的微观抵抗,终将被资本收编为“叛逆营销”的素材。后现代主义提供的“抵抗”如同没有地图的指南针,仅有方向而无路径。

  3. 与科学对话的虚假性
    后现代理论与科学的所谓“互动”,多为一厢情愿的隐喻挪用。当普利高津讨论耗散结构时,其数学模型的客观性与其被后现代阐释的“多元本体论”毫无关系。后现代科学哲学(如女性主义科学元勘)常陷入自我否定的陷阱:若要用社会建构论解构科学,则必须承认自身理论也是社会建构,从而丧失批判的规范基础。


四、对“意识形态预设”指控的逆转:批判者的自我豁免幻觉

  1. 实证主义批判的虚伪性
    原批判指责原回答预设“科学主义霸权”,却未意识到其自身正陷入相对主义豁免的悖论:若所有知识都是语境化的,为何后现代批判话语能独占“真理揭露者”地位?当批判者用“权力分析”工具解构对手时,却拒绝将此工具应用于自身,实为话语权力的双重标准。

  2. 马克思主义重构的虚幻性
    后马克思主义试图用后现代框架“激活”马克思,却掏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内核。拉克劳的“霸权接合”理论将阶级矛盾稀释为话语斗争,最终与自由主义多元主义合流。将这种妥协性理论包装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恰是学术工业化的典型症状——以术语更新掩盖理论退化。

  3. 收编批判的普遍性误判
    原批判认为“所有思想都可能被体制收编”,却忽视后现代主义的内在脆弱性:当理论否定一切稳固基础时,其批判锋芒必然因缺乏锚点而自我消解。相比之下,启蒙思想虽可能被扭曲,但其对理性、进步的坚持仍构成抵抗异化的资源。将“所有理论同等可能被收编”等于取消批判本身的意义。


五、终极矛盾:批判者的自我指涉困境

原批判的最大悖论在于:它用后现代主义自身的策略(强调语境、质疑元叙事、揭露权力话语)来为后现代辩护,却未意识到这种操作已陷入自指性黑洞——

  • 若“所有批判都是权力话语”,则原批判自身也是权力游戏;
  • 若“真理取决于语境”,则原批判对“片面性”的指控失去普遍效力;
  • 若“学术生产必然异化”,则原批判所依凭的学术论证本身也是异化产物。

这种自我否定的逻辑链条,恰恰印证了原回答的核心论点:后现代主义一旦彻底化,便会吞噬自身的存在基础。


结论:批判的不可取消性

对批判的再批判并非否定对话价值,而是揭示后现代辩护策略中的深层矛盾:它试图用“复杂性”“多样性”为盾牌躲避规范性评判,却拒绝承认任何理论都需接受真理性与有效性的检验。真正的哲学批判不应陷入“相对主义 vs 绝对主义”的虚假对立,而需重返一个朴素的元问题:当我们言说时,是否仍相信语言能够指向真实? 后现代主义给出否定答案的那一刻,已自绝于严肃的思想对话。


四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否构成“工业化的学术生产”或“哲学骗局”,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哲学功能与学术伦理的范式之争。其争议性源于以下核心矛盾:


一、批判性与异化的双重面孔

  1. 解放与虚无的悖论
    后现代主义对权力、语言与真理的批判(如福柯的权力分析、德里达的解构)确实揭露了现代性中隐蔽的压迫结构,但其激进相对主义倾向削弱了自身根基。当“一切皆叙事”时,连批判本身也沦为权力游戏,导致理论陷入自我消解的循环。

  2. 反思体制与体制化的共谋
    后现代主义本欲揭露学术权威的垄断,却因依赖晦涩术语与小圈子话语,反而成为学术工业化的典型代表。期刊灌水、概念通胀、跨学科殖民等现象,印证了其批判精神被学术资本主义收编的现实。


二、“骗局”指控的实质:认识论危机

  1. 术语游戏 vs 现实干预
    后现代主义常以“不确定性”“延异”等概念拒绝给出确定性答案,这种开放性在文化批判中具有启发性,但在应对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等现实问题时,易沦为逃避责任的托辞。当理论放弃解释与改造世界的责任时,其学术生产便接近“智力欺诈”。

  2. 真理论与实用性的断裂
    后现代主义解构了“客观真理”,却未提供替代性标准,导致公共话语陷入“后真相”沼泽。科学否定论者、历史修正主义者对其理论的挪用,暴露了极端相对主义的社会危害——这与启蒙运动“知识即力量”的承诺背道而驰。


三、辩证结论:一场未完成的实验

后现代主义既非全然骗局,亦非无辜受害者,而是思想史上一次高风险的理论实验:

  • 其贡献不可抹杀: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认知框架,为性别、种族、生态等议题提供了批判工具;
  • 其代价必须清算:学术生产的异化、真理概念的溃散、实践指导的缺失,使其部分沦为“精致的思想商品”。

最终评判取决于立场:

  • 若以“揭露问题”为哲学使命,后现代主义完成了对现代性神话的祛魅;
  • 若以“解决问题”为衡量标准,它更像一场未兑现承诺的冒险,甚至是一场“华丽的哲学塌房”。

五 思想史的讽刺在于:后现代主义最深刻的批判,或许正适用于它自身。


对话过程总结

此前的对话围绕“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否属于工业化学术生产或哲学骗局”展开,经历了多轮批判与反批判,核心争议点如下:

  1. 批判立场

    • 指控后现代主义陷入术语堆砌、学术利益集团化、脱离实践等“工业化学术生产”陷阱,并因其极端相对主义导致真理消解和公共话语危机。
    • 认为其理论被资本收编,沦为“无害的哲学装饰”,甚至为科学否定论等社会问题提供思想工具。
  2. 辩护立场

    • 强调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价值,如福柯对权力机制的揭露、巴特勒的性别理论对社运的推动,并指出学术异化是体制问题而非哲学本身的必然结果。
    • 认为原批判存在简化标签化、忽视历史语境(如反极权背景)和学派差异等逻辑漏洞。
  3. 辩证结论

    • 后现代主义既是现代性批判的利器,又因自身逻辑矛盾(如解构的自我消解性)和学术异化成为“未完成的实验”,其价值与风险并存。

当下可行的实践方向

基于争议焦点及学术实践现状,未来可探索以下方向:

1. 跨学科整合与实证转向
  • 路径:将后现代哲学与具体学科(如设计、科技、生态)结合,推动理论落地。例如,工业设计领域已通过后现代主义打破功能至上逻辑,探索符号化与多元文化表达。
  • 案例:兰州大学后现代哲学专业开设“后现代哲学与文学艺术”“后现代伦理学”等课程,尝试理论向实践渗透。
2. 强化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
  • 需求:应对后现代相对主义导致的公共话语危机,需重建“弱规范性”框架(如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在承认语境差异的同时维护对话底线。
  • 实践:中南大学通过“文化批判与后现代哲学”课程,引导学生从解构转向建设性批判,平衡怀疑与责任。
3. 学术伦理与生产机制改革
  • 问题:学术工业化现象需从体制层面破解,如改革论文评价体系、遏制术语通胀。
  • 参考:兰州大学、中南大学均强调“科研项目参与”和“学术研讨”,鼓励理论结合实证研究,减少空泛概念生产。
4. 教育模式创新
  • 方法:借鉴两校经验,通过“情境教学”(如模拟权力分析案例)培养具象化批判能力,避免纯文本游戏。
  • 案例:中南大学法学专业以“模拟法庭”训练实践思维,可迁移至哲学教育中。
5. 应对后真相挑战的公共哲学
  • 目标:利用后现代对叙事的解构,揭露信息茧房与算法操控,同时提供认知工具(如福柯的“话语分析”)帮助公众辨识虚假共识。

结语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价值在于其“破坏性启蒙”,但需通过实践转向克服异化。当下的核心任务是从“解构狂欢”过渡到“重构实验”,在跨学科整合、教育创新和公共对话中探索批判理论的再生可能。

后语

明真理,做实事,当我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我想的是可以与他人共享这种幸福。就如21世纪相对好的生活,是19、20世纪大革命的成果,前辈们前赴后继得参与到浪潮之中,为后人争取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虽然一定程度上他们失败了,梦被玷污了,但是,历史不可避免地再次倒回到19世纪。我们再一次遭遇共同的问题,我们再一次拥有共同的名字,我们再一次做着同样的梦,可是梦醒了!!!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32651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Qt基本框架(1)

本篇主要介绍Qt的基本框架,并实现简单的按钮事件 本文部分ppt、视频截图原链接:[萌马工作室的个人空间-萌马工作室个人主页-哔哩哔哩视频] 1. Qt基本框架介绍 Qt基本框架主要分为两部分:Qt实例对象和Qt窗口。Qt实例对象负责初始化Qt运行时…

动手学深度学习:AlexNet

前言 从这个模型开始,我的数据集主阵地就将从装甲板转移到手语视频数据集,模型开始变得更加复杂,数据集当然也要更复杂啦,我将记录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后续。 数据读取 由于是视频数据集,我采取的方法是将…

MySql之binlog与数据恢复(Binlog and Data Recovery in MySQL)

MySql之binlog与数据恢复 什么是binlog binlog我们一般叫做归档日志,他是mysql服务器层的日志,跟存储引擎无关,他记录的是所有DDL和DML的语句,不包含查询语句,binlog是一种逻辑日志,他记录的是sql语句的原…

JDK1.8和Maven、Git安装教程自用成功

一.JDK安装 JRK:java运行环境 JDK:java语言的软件开发工具包;JDK里包含了java开发工具,也包含了JRE 1.下载JDK1.8并安装 Java Downloads | Oracle 进入官网后往下翻,找到JAVA8; 然后选择对应的版本&am…

数据采集助力AI大模型训练

引言使用抓取浏览器采集ebay商品页面选购亮数据AI训练数据总结 引言 AI技术在今天已经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很多小伙伴也在致力于训练AI模型。高质量的数据是训练强大AI模型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还是推荐系统&#xf…

Rust 为什么不适合开发 GUI

前言 在当今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Rust 编程语言正崭露头角,逐步为世界上诸多重要基础设施提供动力支持。从存储海量信息到应用于 Linux 内核,Rust 展现出强大的实力。然而,当涉及构建 GUI(图形用户界面)时&…

消息队列篇--通信协议篇--理解HTTP、TLS和TCP如何协同工作

前面介绍了HTTP/HTTPS,SSL/TLS以及TCP和UDP,这些在网络传输上分别有着自己的作用。为了深入理解下这些概念,本篇重点介绍下HTTP、TLS 和 TCP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们从底层到上层逐步分析每个协议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协议共同协…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三十四天 | 62.不同路径 63.不同路径II 343.整数拆分

62.不同路径 题目链接:62. 不同路径 - 力扣(LeetCode) 文章讲解:代码随想录 视频讲解:动态规划中如何初始化很重要!| LeetCode:62.不同路径_哔哩哔哩_bilibili 思路:机器人位于一…

2023第十四届蓝桥杯大赛软件赛省赛C/C++ 大学 B 组(真题题解)(C++/Java题解)

记录刷题的过程、感悟、题解。 希望能帮到,那些与我一同前行的,来自远方的朋友😉 大纲: 1、日期统计-(解析)-暴力dfs(😉蓝桥专属 2、01串的熵-(解析)-不要chu…

RK3568-适配ov5647摄像头

硬件原理图 CAM_GPIO是摄像头电源控制引脚,连接芯片GPIO4_C2 CAM_LEDON是摄像头led灯控制引脚,连接芯片GPIO4_C3编写设备树 / {ext_cam_clk: external-camera-clock {compatible = "fixed-clock";clock-frequency = <25000000>;clock-output-names = "…

实战篇Redis

黑马程序员的Redis的笔记&#xff08;后面补一下图片&#xff09; 【黑马程序员Redis入门到实战教程&#xff0c;深度透析redis底层原理redis分布式锁企业解决方案黑马点评实战项目】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r4y1671t?p72&vd_source001f1c33a895eb5ed820b9a4…

沉浸式体验测评|AI Ville:我在Web3小镇“生活”了一周

最近&#xff0c;我在朋友的推荐下&#xff0c;体验了 aivillebot 的项目。起初&#xff0c;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xff0c;心想这不就是个 Web3 版的《星露谷物语》吗&#xff1f; 但是一周下来&#xff0c;我发现这个虚拟小镇也没那么简单——里面的居民不是目前端游或链…

TTL 值 | 在 IP 协议、ping 工具及 DNS 解析中的作用

注&#xff1a;本文为 “TTL” 相关文章合辑。 未整理去重。 如有内容异常&#xff0c;请看原文。 TTL 值的意义 2007-10-18 11:33:17 TTL 是 IP 协议包中的一个值&#xff0c;用于标识网络路由器是否应丢弃在网络中停留时间过长的数据包。数据包可能因多种原因在一定时间内…

人工智能之数学基础:初等反射阵

本文重点 在线性代数中,初等反射阵(Householder矩阵)作为一类特殊的正交矩阵,在矩阵变换、特征值计算及几何变换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简洁的构造方式和丰富的数学性质,使其成为数值分析和几何处理中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初等反射阵(豪斯霍尔德变换) I为单位矩阵,wwT…

4.1 代码随想录第三十二天打卡

准备:完全背包理论基础-二维DP数组 1.完全背包就是同一物品可以往里多次装 2.这里先遍历背包 或物品都可以 3.dp[i][j] 表示从下标为[0-i]的物品&#xff0c;每个物品可以取无限次&#xff0c;放进容量为j的背包&#xff0c;价值总和最大是多少 518.零钱兑换II (1)题目描述…

SQL Server:数据库镜像端点检查

目录标题 **1. 端点的作用****2. 检查的主要内容****&#xff08;1&#xff09;端点是否存在****&#xff08;2&#xff09;端点状态****&#xff08;3&#xff09;协议与端口****&#xff08;4&#xff09;权限配置** **3. 操作步骤&#xff08;示例&#xff09;****&#xff…

【区块链安全 | 第九篇】基于Heimdall设计的智能合约反编译项目

文章目录 背景目的安装1、安装 Rust2、克隆 heimdall-dec3、编译 heimdall-dec4、运行 heimdall-dec 使用说明1、访问 Web 界面2、输入合约信息3、查看反编译结果 实战演示1、解析普通合约2、解析代理合约 背景 在区块链安全研究中&#xff0c;智能合约的审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批量删除 txt/html/json/xml/csv 等文本文件空白行

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删除 txt 文本文件中空白行的情况&#xff0c;如果文本文件较大&#xff0c;行数较多的时候&#xff0c;有些空白行不容易人工识别&#xff0c;这使得删除文本文件空白行变得非常繁琐&#xff0c;我们需要先找到空白的行&#xff0c;然后才能进行删除操作。尤…

ES5内容之String接口

注意&#xff1a;slice、substr、substring 都接受一个或两个参数&#xff0c;第一个参数指定字符串的开始位置&#xff0c;第二个参数表示子字符串到哪里结束&#xff0c;slice 和 substring 的第二个参数指定的是子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后面的位置&#xff0c;substr 第二个参…

Mysql之事务(下)

&#x1f3dd;️专栏&#xff1a;Mysql_猫咪-9527的博客-CSDN博客 &#x1f305;主页&#xff1a;猫咪-9527-CSDN博客 “欲穷千里目&#xff0c;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xff0c;一览众山小。” 目录 5. 事务的隔离级别与并发控制 5.1事务的隔离级别 5.2查看与设置事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