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拉开序幕,将全面梳理2020年以来立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围绕前期工作、施工建设、管护利用等环节,聚焦方案设计是否规范、监管责任是否落实、建后利用是否到位、建后管护是否有效等“十个是否”排查整治。
上海、重庆、甘肃、辽宁等省市陆续落实启动,再次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的监管号召搬上了桌。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保障。
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对高标准农田可以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4月,财政部公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亩均补助标准由1300元提高至2400元。以政策之令,使财政之力,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如今,高标准农田倒查专项行动启动,映射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丛生乱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差、建而不用、建设占用、损毁撂荒、“数字造田”、建后无人管护等问题仍旧明显。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如何破局?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曾发布了《关于开展高标准农田遥测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支持广东、湖北等省市共计31个试点区域为首批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试点区域,提出要综合采取以卫星遥感为主,高空航拍和低空无人机摄像等技术手段为辅的方式,切实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监管效能。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进展、运行管护、种植利用等内容进行遥感监测,逐步形成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标准规范,为更大范围内推广奠定基础。
近年来,遥感监测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层面的应用效用日益明显。
在河南西平,作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出口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和肉类产品百强县,西平早在两年前就将遥感监测运用到10万余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中。2022年,在珈和科技运用“遥感+物联网+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加持及解决方案的助力下,西平县全面整合内外农业信息资源,实现“高标准农田一张图”,集管控、决策、指挥于一体,对高标准农田中的玉米、冬小麦等农作物的长势、苗情、分布、成熟度、产量、气象以及农田的气候、土壤、病虫害等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和决策支持。实现“一屏统揽、一键管控”。
2022年12月31日,央视《新闻联播》“大美中国”栏目播出了西平县高标准农田场景,西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克东县1.7万亩黑土地高标准农田也采用了遥感监测技术加持。2023年,珈和基于“+RS(遥感)+GIS(地理信息)+IOT(物联网)+AI(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助力克东县搭建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立体监测体系,建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黑土地质量监测、农业四情监测等“天空地一体化”多维数据监管系统,实现一屏全掌握,为克东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农业场景搭建提供了全面、准确的精细化数据。如今的克东,农业发展正如火如荼。
遥感监测如何具体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
作为“天空地一体化”技术的重要一环,遥感监测能运用到高标准农田监测监管全流程,主要监测监管内容包括:
一是项目建设进展监测。对照项目设计方案,利用高分辨遥感影像自动化分类和解译分析项目是否开工,实施范围是否符合要求,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工程的建设进展如何,实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监管效能。
二是项目设施运行管护监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高光谱影像重建分析田间道路、灌排沟渠等设施的管护效果和损毁程度,通过监测高标准农田是否被建设占用。
三是项目建后种植利用监测。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作物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农业四情等进行监测,通过遥感解译,某块高标准农田地块儿上种的是作物还是苗木、气象、长势等一目了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种植建议和灾害预警等。
作为领先的农业农村大数据服务商,近年来,珈和科技已依托”遥感+AI”技术,按照1+1+N的建设思路,陆续在四川遂宁、河南新乡、宁夏西吉等多个省市提供高标准农田监测监管服务,打造集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建后管护、建后利用”全流程的数字化监测监管服务体系,累计交付2000+农业信息化系统和遥感数据服务,在高标准农田、粮食安全等各类农业场景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有效的智慧化解决方案。珈和科技以实践案例验证了遥感卫星监测是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监管“天生”的“统计员”和“监管员”。
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到2030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实现高标准农田的全过程、全体量的监测监管,卫星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仍然是有效且必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