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私房菜(九)之进程间通信】

news2025/1/25 9:13:07

文章目录

  • 进程间通信介绍
      • 进程间通信的概念
      • 进程间通信的目的
      • 进程间通信的本质
      • 进程间通信的分类
  • 管道
      • 什么是管道
      • 匿名管道
          • 匿名管道的原理
          • pipe函数
          • 匿名管道使用步骤
          • 管道读写规则
          • 管道的特点
          • 管道的四种特殊情况
          • 管道的大小
      • 命名管道
          • 命名管道的原理
          • 使用命令创建命名管道
          • 创建一个命名管道
          • 命名管道的打开规则
          • 用命名管道实现serve&client通信
          • 创建多个匿名管道对应多个进程实现均衡式发送任务并处理
          • 命名管道和匿名管道的区别
          • 命令行当中的管道
  • system V进程间通信
      • system V共享内存
          • 共享内存的基本原理
          • 共享内存数据结构
          • 共享内存的建立与释放
          • 共享内存的创建
          • 共享内存的释放
          • 共享内存的关联
          • 共享内存的去关联
          • 用共享内存实现serve&client通信
          • 共享内存与管道进行对比
      • System V消息队列
          • 消息队列的基本原理
          • 消息队列数据结构
          • 消息队列的创建
          • 消息队列的释放
          • 向消息队列发送数据
          • 从消息队列获取数据
      • System V信号量
          • 信号量相关概念
          • 信号量数据结构
          • 信号量相关函数
          • 进程互斥
  • system V IPC联系

进程间通信介绍

进程间通信的概念

进程间通信简称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就是在不同进程之间传播或交换信息。

进程间通信的目的

  • **数据传输:**一个进程需要将它的数据发送给另一个进程。
  • **资源共享:**多个进程之间共享同样的资源。
  • **通知事件:**一个进程需要向另一个或一组进程发送消息,通知(它们)发生了某种事件,比如进程终止时需要通知其父进程。
  • **进程控制:**有些进程希望完全控制另一个进程的执行(如Debug进程),此时控制进程希望能够拦截另一个进程的所有陷入和异常,并能够及时知道它的状态改变。

进程间通信的本质

进程间通信的本质就是,让不同的进程看到同一份资源。

由于各个运行进程之间具有独立性,这个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数据层面,而代码逻辑层面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例如父子进程),因此各个进程之间要实现通信是非常困难的。

各个进程之间若想实现通信,一定要借助第三方资源,这些进程就可以通过向这个第三方资源写入或读取数据,进而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这个第三方资源实际上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段内存区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进程间通信的本质就是,让不同的进程看到同一份资源(内存,文件内核缓冲等)。由于这份资源可以由操作系统中的不同模块提供,因此出现了不同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进程间通信的分类

管道

  • 匿名管道
  • 命名管道

System V IPC

  • System V 消息队列
  • System V 共享内存
  • System V 信号量

POSIX IPC

  • 消息队列
  • 共享内存
  • 信号量
  • 互斥量
  • 条件变量
  • 读写锁

管道

什么是管道

管道是Unix中最古老的进程间通信的形式,我们把从一个进程连接到另一个进程的数据流称为一个“管道”。
例如,统计我们当前使用云服务器上的登录用户个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who命令和wc命令都是两个程序,当它们运行起来后就变成了两个进程,who进程通过标准输出将数据打到“管道”当中,wc进程再通过标准输入从“管道”当中读取数据,至此便完成了数据的传输,进而完成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处理。

注明: who命令用于查看当前云服务器的登录用户(一行显示一个用户),wc -l用于统计当前的行数。

匿名管道

匿名管道的原理

匿名管道用于进程间通信,且仅限于本地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

进程间通信的本质就是,让不同的进程看到同一份资源,使用匿名管道实现父子进程间通信的原理就是,让两个父子进程先看到同一份被打开的文件资源,然后父子进程就可以对该文件进行写入或是读取操作,进而实现父子进程间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 这里父子进程看到的同一份文件资源是由操作系统来维护的,所以当父子进程对该文件进行写入操作时,该文件缓冲区当中的数据并不会进行写时拷贝。
  • 管道虽然用的是文件的方案,但操作系统一定不会把进程进行通信的数据刷新到磁盘当中,因为这样做有IO参与会降低效率,而且也没有必要。也就是说,这种文件是一批不会把数据写到磁盘当中的文件,换句话说,磁盘文件和内存文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有些文件只会在内存当中存在,而不会在磁盘当中存在。
pipe函数

pipe函数用于创建匿名管道,pip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pipe(int pipefd[2]);

pipe函数的参数是一个输出型参数,数组pipefd用于返回两个指向管道读端和写端的文件描述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ipe函数调用成功时返回0,调用失败时返回-1。

匿名管道使用步骤

在创建匿名管道实现父子进程间通信的过程中,需要pipe函数和fork函数搭配使用,具体步骤如下:
1、父进程调用pipe函数创建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父进程创建子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父进程关闭写端,子进程关闭读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1. 管道只能够进行单向通信,因此当父进程创建完子进程后,需要确认父子进程谁读谁写,然后关闭相应的读写端。
  2. 从管道写端写入的数据会被内核缓冲,直到从管道的读端被读取

我们可以站在文件描述符的角度再来看看这三个步骤:

1、父进程调用pipe函数创建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父进程创建子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父进程关闭写端,子进程关闭读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在以下代码当中,子进程向匿名管道当中写入10行数据,父进程从匿名管道当中将数据读出。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fcntl.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

int main()
{
    int pipefd[2];
    // 1. 创建匿名管道
    int n = pipe(pipefd);
    if (n < 0)
    {
        cerr << "pipe failed ..." << "errno:" << errno << "strerror:" << strerror(errno) << endl;
        return 1;
    }
    // 2. 创建子进程
    pid_t id = fork();
    if (id == 0)
    {
        // child
        close(pipefd[0]); // 关闭读端
        const char *msg = "father hello , I am your child...";
        int count = 10;
        while (count--)
        {
            ssize_t n = write(pipefd[1], msg, strlen(msg));
            if (n < 0)
            {
                cerr << "write failed ..." << "errno:" << errno << "strerror:" << strerror(errno) << endl;
                exit(2);
            }
            sleep(1);
        }
        close(pipefd[1]); // 关闭写端
        exit(0);
    }
    // father
    close(pipefd[1]);
    char buffer[1024];
    while (true)
    {
        ssize_t n = read(pipefd[0], buffer, sizeof(buffer) - 1);
        if (n > 0)
        {
            buffer[n] = '\0';
            cout << "child send to father:" << buffer << endl;
        }
        else if (n == 0)
        {
            cout << "read file end.." << endl;
            break;
        }
        else
        {
            cerr << "read failed ..." << "errno:" << errno << "strerror:" << strerror(errno) << endl;
            break;
        }
    }
    close(pipefd[0]);
    waitpid(id, nullptr, 0);
    return 0;
}

运行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管道读写规则

pipe2函数与pipe函数类似,也是用于创建匿名管道,其函数原型如下:

int pipe2(int pipefd[2], int flags);

pipe2函数的第二个参数用于设置选项。

  • 当没有数据可读时:
  • O_NONBLOCK disable: read调用阻塞,即进程暂停执行,一直等到有数据来为止
  • O_NONBLOCK enable:read调用返回-1,errno值为EAGAIN。
  1. 当管道满的时候:
  • O_NONBLOCK disable:write调用阻塞,直到有进程读走数据
  • O_NONBLOCK enable:write调用返回-1,errno值为EAGAIN。
  1. 如果所有管道写端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关闭,则read返回0。
    4、如果所有管道读端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关闭,则write操作会产生信号SIGPIPE,进而可能导致write进程退出。
    5、当要写入的数据量不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保证写入的原子性。
    6、当要写入的数据量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不再保证写入的原子性。
管道的特点

1、管道内部自带同步与互斥机制。

我们将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管道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进程对其进行写入或是读取操作,因此管道也就是一种临界资源。

临界资源是需要被保护的,若是我们不对管道这种临界资源进行任何保护机制,那么就可能出现同一时刻有多个进程对同一管道进行操作的情况,进而导致同时读写、交叉读写以及读取到的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内核会对管道操作进行同步与互斥:

  • 同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协同步调,按预定的先后次序运行。比如,A任务的运行依赖于B任务产生的数据。
  • 互斥: 一个公共资源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多个进程不能同时使用公共资源。

实际上,同步是一种更为复杂的互斥,而互斥是一种特殊的同步。对于管道的场景来说,互斥就是两个进程不可以同时对管道进行操作,它们会相互排斥,必须等一个进程操作完毕,另一个才能操作,而同步也是指这两个不能同时对管道进行操作,但这两个进程必须要按照某种次序来对管道进行操作。

也就是说,互斥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但互斥并不限制任务的运行顺序,而同步的任务之间则有明确的顺序关系。

2、管道的生命周期随进程。

管道本质上是通过文件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管道依赖于文件系统,那么当所有打开该文件的进程都退出后,该文件也就会被释放掉,所以说管道的生命周期随进程。

3、管道提供的是流式服务。

对于进程A写入管道当中的数据,进程B每次从管道读取的数据的多少是任意的,这种被称为流式服务,与之相对应的是数据报服务:

  • 流式服务: 数据没有明确的分割,不分一定的报文段。
  • 数据报服务: 数据有明确的分割,拿数据按报文段拿。

4、管道是半双工通信的。

在数据通信中,数据在线路上的传送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 **单工通信(**Simplex Communication):单工模式的数据传输是单向的。通信双方中,一方固定为发送端,另一方固定为接收端。
  2. 半双工通信(Half Duplex):半双工数据传输指数据可以在一个信号载体的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不能同时传输。
  3. 全双工通信(Full Duplex):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它的能力相当于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全双工可以同时(瞬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

管道是半双工的,数据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需要双方通信时,需要建立起两个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管道的四种特殊情况

在使用管道时,可能出现以下四种特殊情况:

  1. 写端进程不写,读端进程一直读,那么此时会因为管道里面没有数据可读,对应的读端进程会挂起,直到管道里面有数据后,读端进程才会被唤醒。
  2. 读端进程不读,写端进程一直写,那么当管道被写满后,对应的写端进程会被挂起,直到管道中的数据被读端进程读取后,写端进程才会被唤醒。
  3. 写端进程将数据写完后将写端关闭,那么读端进程将管道当中的数据读完后,就会读取到返回值为0,就读取结束了,类似读到文件结束标识符一样。
  4. 读端进程将读端关闭,而写端进程还在一直向管道写入数据,那么操作系统会将写端进程杀掉。

其中前面两种情况就能够很好的说明管道是自带同步与互斥机制的,读端进程和写端进程是有一个步调协调的过程的,不会说当管道没有数据了读端还在读取,而当管道写满了写端还在写入。读取进程读取数据的条件是管道里面有数据,写端进程写入数据的条件是管道当中还有空间,若是条件满足,则相应的进程就会被挂起,直到条件满足后才会被再次唤醒。

第三种情况也很好理解,读端进程已经将管道当中的所有数据读取出来了,而且此后也不会有写端再进行写入了,那么此时读端进程也可以执行该进程其它逻辑了,你退我也退,而不会被挂起了。

第四种情况也不难理解,既然管道当中的数据已经没有进程会读取了,那么写端进程的写入将没有意义,因此操作系统直接将写端进程杀掉。而此时子进程代码都还没跑完就被终止了,属于异常退出,那么子进程必然收到了某种信号。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代码看看情况四中,子进程退出时究竟收到了什么信号。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unistd.h>
#include<cstring>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wait.h>

int main()
{
    //创建匿名管道
    int pipefd[2] = {0};
    int n = pipe(pipefd);
    if(n<0)
    {
        perror("pipe");
        return 1;
    }
    //创建子进程 if分流
    pid_t id = fork();
    if(id == 0)
    {
        //child
        close(pipefd[0]);   //关闭读端
        const char* msg = "hello father I am child process";
        int count = 10;
        while(count--)
        {
            write(pipefd[1], msg, strlen(msg));
            sleep(1);
        }
        close(pipefd[1]);   //子进程写完后退出
        exit(0);
    }
    //father
    close(pipefd[0]);
    close(pipefd[1]);   //读写都关闭,没人读,只有子进程写
    //导致子进程会被操作系统杀死
    int status = 0;
    waitpid(id, &status, 0);
    cout<<"child get signal:"<<(status&0x7f)<<endl;
    return 0;
}

运行结果显示,子进程退出时收到的是13号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kill -l命令可以查看13对应的具体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此可知,当发生情况四时,操作系统向子进程发送的是SIGPIPE信号将子进程终止的。

管道的大小

管道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管道已满,那么写端将阻塞或失败,那么管道的最大容量是多少呢?

方法一:使用man手册

根据man手册,在2.6.11之前的Linux版本中,管道的最大容量和系统页面大小相同,从Linux2.6.11之后,管道的最大容量就是65536字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uname -r命令,查看自己使用的Linux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man手册,我使用的是Linux2.6.11之后的版本,因此管道的最大容量是65536字节。

方法二:使用ulimit命令

其次,我们还可以使用ulimit -a命令,查看当前资源限制的设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显示,管道的最大容量是512 * 8 = 4096字节,也就是4KB。

方法三:自行测试

这里发现,根据man手册得到的管道容量与使用ulimit命令得到的管道容量不同,那么此时我们可以自行进行测试。

前面说到,若是读端进程一直不读取管道当中的数据,写端进程一直向管道写入数据,当管道被写满后,写端进程就会被挂起。据此,我们可以写出以下代码来测试管道的最大容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sys/wait.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ys/types.h>

int main()
{
    int pipefd[2] = {0};
    int n = pipe(pipefd);
    if(n < 0)
    {
        perror("pipe");
        return 1;
    }
    pid_t id = fork();
    if(id == 0)
    {
        //child
        close(pipefd[0]);
        char c = 'a';
        int count = 0;
        while(1)
        {
            //子进程一直进行写入
            write(pipefd[1], &c, 1);
            count++;
            cout<<"count:"<<count<<endl;
        }
        close(pipefd[1]);
        exit(0);
    }
    //father
    close(pipefd[1]);
    //父进程
    waitpid(id, nullptr, 0);
    close(pipefd[0]);
    return 0;
}

可以看到,在读端进程不进行读取的情况下,写端进程最多写65536字节的数据就被操作系统挂起了,也就是说,我当前Linux版本中管道的最大容量是65536字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命名管道

命名管道的原理

匿名管道只能用于具有共同祖先的进程(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的通信,通常,一个管道由一个进程创建,然后该进程调用fork,此后父子进程之间就可应用该管道。
如果要实现两个毫不相关进程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命名管道来做到。命名管道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进而就可以进行通信了。
注意:

  1. 普通文件是很难做到通信的,即便做到通信也无法解决一些安全问题。
  2. 命名管道和匿名管道一样,都是内存文件,只不过命名管道在磁盘有一个简单的映像,但这个映像的大小永远为0,因为命名管道和匿名管道都不会将通信数据刷新到磁盘当中。
使用命令创建命名管道

我们可以使用mkfifo命令创建一个命名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创建出来的文件的类型是p,代表该文件是命名管道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这个命名管道文件,就能实现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了。我们在一个进程(进程A)中用shell脚本每秒向命名管道写入一个字符串,在另一个进程(进程B)当中用cat命令从命名管道当中进行读取,现象就是当进程A启动后,进程B会每秒从命名管道中读取一个字符串打印到显示器上。这就证明了两个毫不相关的进程可以通过命名管道进行数据传输,即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创建一个命名管道

在程序中创建命名管道使用mkfifo函数,mkfifo函数的原型如下:

 int mkfifo(const char *pathname, mode_t mode);

mkfifo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pathname, 表示要创建的命名管道文件。

  • 若pathname以路径的方式给出,则将命名管道文件创建在pathname路径下。
  • 若pathname以文件名方式给出,则将命名管道文件默认创建在当前路径下。(注意当前路径的含义)

mkfifo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mode,表示创建命名管道文件的默认权限。

例如,将mode设置为0666,则命名管道文件创建出来的权限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实际创建出来文件的权限值还会受到umask(文件默认掩码)的影响,实际创建出来文件的权限为:mode&(~umask)。umask的默认值一般为0002,当我们设置mode值为0666时实际创建出来文件的权限为066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想创建出来命名管道文件的权限值不受umask的影响,则需要在创建文件前使用umask函数将文件默认掩码设置为0.

umask(0); //将文件默认掩码设置为0

mkfifo函数的返回值。

  • 命名管道创建成功,返回0.
  • 命名管道创建失败,返回-1.

创建命名管道示例:

使用以下代码即可在当前路径下,创建出一个名为myfifo的命名管道。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stat.h>

#define FILE_NAME "myfifo"

int main()
{
    umask(0);   //将文件掩码设置为0
    int n = mkfifo(FILE_NAME, 0666);
    if(n < 0)
    {
        perror("mkfifo failed");
        return 1;
    }
    
    //create success.....
    
    return 0;
}

运行代码后,命名管道myfifo就在当前路径下被创建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命名管道的打开规则

1、如果当前打开操作是为读而打开FIFO时。

  • O_NONBLOCK disable: 阻塞直到有相应进程为写而打开该FIFO。
  • O_NONBLOCK enable: 立刻返回成功。
    2、如果当前打开操作是为写而打开FIFO时。
  • O_NONBLOCK disable: 阻塞直到有相应进程为读而打开该FIFO.
  • O_NONBLOCK enable: 立刻返回失败,错误码为ENXIO。
用命名管道实现serve&client通信

实现服务端(server)和客户端(client)之间的通信之前,我们需要先让服务端运行起来,我们需要让服务端运行后创建一个命名管道文件,然后再以读的方式打开该命名管道文件,之后服务端就可以从该命名管道当中读取客户端发来的通信信息了。
服务端的代码如下:

#include "Comm.hpp"

int main()
{
    FIFO fifo(Path);
    int rfd = open(Path, O_RDONLY);
    if (rfd < 0)
    {
        cerr << "open failed" << "errno:" << errno << "strerror:" << strerror(errno) << endl;
        return 1;
    }
    // 读端返回值,只有写端创建出来后,读端才有返回值
    cout << "open success~" << endl;
    char buffer[1024];
    while (true)
    {
        ssize_t n = read(rfd, buffer, sizeof(buffer) - 1);
        if (n > 0)
        {
            buffer[n] = '\0';
            cout << "Client say:" << buffer << endl;
        }
        else if (n == 0)
        {
            cout << "client quit... me too" << endl;
            break;
        }
        else
        {
            cerr << "read failed..." << "errno:" << errno << "strerror" << strerror(errno) << endl;
            return 1;
        }
    }
    close(rfd);
    return 0;
}

而对于客户端来说,因为服务端运行起来后命名管道文件就已经被创建了,所以客户端只需以写的方式打开该命名管道文件,之后客户端就可以将通信信息写入到命名管道文件当中,进而实现和服务端的通信。
客户端的代码如下:

#include "Comm.hpp"

int main()
{
    int wfd = open(Path, O_WRONLY);
    if (wfd < 0)
    {
        cerr << "open failed" << "errno:" << errno << "strerror:" << strerror(errno) << endl;
        return 1;
    }
    string inbuffer;
    while (true)
    {
        cout << "Please Enter your message #:";
        getline(cin, inbuffer);
        if (inbuffer == "quit")
            break;
        ssize_t n = write(wfd, inbuffer.c_str(), inbuffer.size());
        if (n < 0)
        {
            cerr << "write failed" << "errno:" << errno << "strerror:" << strerror(errno) << endl;
            return 1;
        }
    }
    close(wfd);
    return 0;
}

于如何让客户端和服务端使用同一个命名管道文件,这里我们可以让客户端和服务端包含同一个头文件,该头文件当中提供这个共用的命名管道文件的文件名,这样客户端和服务端就可以通过这个文件名,打开同一个命名管道文件,进而进行通信了。
共用头文件的代码如下:

#pragma once
#ifndef __Comm_HPP__
#define __Comm_HPP__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string>
#include <cerrn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define Path "./fifo"
#define Mode 0666
#include <fcntl.h>
#include <unistd.h>

class FIFO
{
public:
    FIFO(const string &path)
        : _path(path)
    {
        umask(0);
        int n = mkfifo(_path.c_str(), Mode);
        if (n < 0)
        {
            cerr << "mkfifo failed " << "errno:" << errno << "strerrno:" << strerror(errno) << endl;
        }
        else
        {
            cout << "mkfifo success!" << endl;
        }
    }
    ~FIFO()
    {
        int n = unlink(_path.c_str()); // 删除文件
        if (n < 0)
        {
            cerr << "unlink failed " << "errno:" << errno << "strerrno:" << strerror(errno) << endl;
        }
        else
        {
            cout << "unlink success!" << endl;
        }
    }

private:
    string _path;
};

#endif

代码编写完毕后,先将服务端进程运行起来,之后我们就能在客户端看到这个已经被创建的命名管道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再将客户端也运行起来,此时我们从客户端写入的信息被客户端写入到命名管道当中,服务端再从命名管道当中将信息读取出来打印在服务端的显示器上,该现象说明服务端是能够通过命名管道获取到客户端发来的信息的,换句话说,此时这两个进程之间是能够通信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客户端和服务端运行起来时,我们还可以通过ps命令查看这两个进程的信息,可以发现这两个进程确实是两个毫不相关的进程,因为它们的PID和PPID都不相同。也就证明了,命名管道是可以实现两个毫不相关进程之间的通信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退出关系

当客户端退出后,服务端将管道当中的数据读完后就再也读不到数据了,那么此时服务端也就会去执行它的其他代码了(在当前代码中是直接退出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服务端退出后,客户端写入管道的数据就不会被读取了,也就没有意义了,那么当客户端下一次再向管道写入数据时,就会收到操作系统发来的13号信号(SIGPIPE),此时客户端就被操作系统强制杀掉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信是在内存当中进行的

若是我们只让客户端向管道写入数据,而服务端不从管道读取数据,那么这个管道文件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server.c
#include "comm.h"

int main()
{
	umask(0); //将文件默认掩码设置为0
	if (mkfifo(FILE_NAME, 0666) < 0){ //使用mkfifo创建命名管道文件
		perror("mkfifo");
		return 1;
	}
	int fd = open(FILE_NAME, O_RDONLY); //以读的方式打开命名管道文件
	if (fd < 0){
		perror("open");
		return 2;
	}
	while (1){
		//服务端不读取管道信息
	}
	close(fd); //通信完毕,关闭命名管道文件
	return 0;
}

可以看到,尽管服务端不读取管道当中的数据,但是管道当中的数据并没有被刷新到磁盘,使用ll命令看到命名管道文件的大小依旧为0,也就说明了双方进程之间的通信依旧是在内存当中进行的,和匿名管道通信是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创建多个匿名管道对应多个进程实现均衡式发送任务并处理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vector>
#include<unistd.h>
#include<ctime>
#include<sys/wait.h>
#include<string>
#include<cstdlib>
#include"task.hpp"

enum // 枚举常量,代表各个错误返回码
{
    UsageError = 1,
    ArgError,
    PipeError
};

// 正确使用方法说明
void Usage(const string &proc)
{
    cout << "Usage:" << proc << "subprocess-num" << endl;
}

//先描述再组织,管理管道
class Channel
{
public:
    Channel(int wfd, pid_t sub_process_id, string name)
        : _wfd(wfd), _sub_process_id(sub_process_id), _name(name)
    {
    }
    ~Channel()
    {
    }
    //查看一个管道
    void PrintDebug()
    {
        cout<<"_wfd:"<<_wfd<<"_sub_process_id:"<<_sub_process_id<<"_name:"<<_name<<endl;
    }
    //提供一些get接口,获取属性
    string name()   {return _name;}
    pid_t pid()     {return _sub_process_id;}
    int wfd()   {return _wfd;}
    void Close()    {close(_wfd);}
private:
    int _wfd;              // 该管道文件被主进程master写段fd
    pid_t _sub_process_id; // 管道对应的子进程pid
    string _name;
};

// 定义内存池对象
class ProcessPool
{
public:
    ProcessPool(int sub_process_num)
        : _sub_process_num(sub_process_num)
    {
    }
    int CreateProcess(work_t work)     //回调函数
    {
        vector<int> fds;
        for(int number = 0;number<_sub_process_num;number++)
        {
            //创建一个子进程之前,先创建对应的一个管道
            int pipefd[2] = {0};
            int n = pipe(pipefd);
            if(n<0)
                return PipeError;
            pid_t id = fork();
            if(id == 0)
            {
                if(!fds.empty())
                {
                    cout<<"close w fd";
                    for(auto fd:fds)
                    {
                        close(fd);
                        cout<<fd<<" ";
                    }
                    cout<<endl;
                }
                //child
                close(pipefd[1]);   //关闭写端
                //执行任务
                dup2(pipefd[0], 0);
                work(pipefd[0]); //  其实回调worker函数, 子进程阻塞等待读对应管道内容,等待父进程发送任务码
                exit(0);
            }
            //father
            string name = "channel-" + to_string(number);
            close(pipefd[0]);
            _channels.push_back(Channel(pipefd[1], id, name));

            //把父进程的wfd保存起来
            fds.push_back(pipefd[1]);
        }
        return 0;
    }
    int NextChannel()
    {
        static int next = 0;
        int c = next;
        next++;
        next%=_channels.size();
        return c;
    }
    void SendTaskCode(int index, uint32_t code)
    {
        cout << "send code: " << code << " to " << _channels[index].name() << " sub prorcess id: " << _channels[index].pid() << endl;
        write(_channels[index].wfd(), &code, sizeof(code));
    }
    void Debug()
    {
        for(auto& channel:_channels)
        {
            channel.PrintDebug();
        }
    }
private:
    int _sub_process_num;
    vector<Channel> _channels;
};

 void CtrlProcessPool(ProcessPool* processpool_ptr, int cnt)
 {
        while(cnt)      //负载均衡-》轮询式分配任务给对应进程
        {
            //1. 选择一个进程和通道
            int channel = processpool_ptr->NextChannel();

            //2. 选择一个任务
            uint32_t code = NextTask();

            //3. 发送任务
            processpool_ptr->SendTaskCode(channel, code);
            sleep(1);
            cnt--;
        }
 }

// ./processpool.cc  5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f (argc != 2) // 如果命令行参数个数,不等于2,说明用法格式选项不对,提示正确用法
    {
        Usage(argv[0]);
        return UsageError;
    }
    // 1. 创建通信信道和子进程
    int sub_process_num = stoi(argv[1]);
    if(sub_process_num<=0)
        return ArgError;    //子进程数量一个或者多个
    srand((uint64_t)time(nullptr)); //设置随机数种子
    ProcessPool* processpool_ptr = new ProcessPool(sub_process_num);
    processpool_ptr->CreateProcess(worker);
    processpool_ptr->Debug();

    // 2.控制子进程
    CtrlProcessPool(processpool_ptr, 10);
    cout<<"task run done"<<endl;
    //3. 回收子进程
    //processpool_ptr->KillAll();
    //processpool_ptr->Wait();
    delete processpool_ptr;
    return 0;
}
#pragma once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unistd.h>

typedef void (*work_t)(int);
typedef void (*task_t)(int, pid_t);

void PrintLog(int fd, pid_t pid)
{
    cout << "sub process: " << pid << ", fd: " << fd<< ", task is : printf log task\n" << endl;
}

void ReLoadConf(int fd, pid_t pid)
{
    cout << "sub process: " << pid << ", fd: " << fd<< ", task is :reload conf task\n" << endl;
}

void ConnectMysql(int fd, pid_t pid)
{
    cout << "sub process: " << pid << ", fd: " << fd<< ", task is : connect mysql task\n" << endl;
}

task_t task[3] = {PrintLog, ReLoadConf, ConnectMysql};

uint32_t NextTask()
{
    return rand() % 3;
}

void worker(int fd)
{
    while (true)
    {
        uint32_t command_code = 0;
        ssize_t n = read(0, &command_code, sizeof(command_code));
        if(n == sizeof(command_code))
        {
            if(command_code>=3) continue;
            task[command_code](fd, getpid());
        }
        else if(n == 0)
        {
            cout<<"sub process: "<<getpid()<<"quit now..."<<endl;
        }
    }
}
命名管道和匿名管道的区别
  1. 匿名管道由pipe函数创建并打开。
  2. 命名管道由mkfifo函数创建,由open函数打开
  3. FIFO(命名管道)与pipe(匿名管道)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它们创建与打开的方式不同,一旦这些工作完成之和,它们具有相同的语义。
命令行当中的管道

现有data.txt文件,文件当中的内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利用管道(“|”)同时使用cat命令和grep命令,进而实现文本过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在命令行当中的管道(“|”)到底是匿名管道还是命名管道呢?

由于匿名管道只能用于有亲缘关系的进程之间的通信,而命名管道可以用于两个毫不相关的进程之间的通信,因此我们可以先看看命令行当中用管道(“|”)连接起来的各个进程之间是否具有亲缘关系。

下面通过管道(“|”)连接了三个进程,通过ps命令查看这三个进程可以发现,这三个进程的PPID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由同一个父进程创建的子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它们的父进程实际上就是命令行解释器,这里为bas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由管道(“|”)连接起来的各个进程是有亲缘关系的,它们之间互为兄弟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若是两个进程之间采用的是命名管道,那么在磁盘上必须有一个对应的命名管道文件名,而实际上我们在使用命令的时候并不存在类似的命名管道文件名,因此命令行上的管道实际上是匿名管道。

system V进程间通信

管道通信本质是基于文件的,也就是说操作系统并没有做过多的设计工作,而system V IPC是操作系统特地设计的一种通信方式。但是不管怎么样,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想尽办法让不同的进程看到同一份由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

system V IPC提供的通信方式有以下三种:

  1. system V 共享内存
  2. system V 消息队列
  3. system V 信号量

其中,system共享内存和system消息队列是以传送数据为目的的,而system V信号量是为了保证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而设计的,虽然system V信号量和通信好像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通信范畴。

说明以下:
system V共享内存和system V消息队列就类似于手机,用于沟通信息;system V信号量就类似于下棋比赛时用的棋钟,用于保证两个棋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system V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的基本原理

共享内存让不同进程看到同一份资源的方式就是,在物理内存当中申请一块内存空间,然后将这块内存空间分别与各个进程各自的页表之间建立映射,再在虚拟地址空间当中开辟空间并将虚拟地址填充到各自页表的对应位置,使得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至此这些进程便看到了同一份物理内存,这块物理内存就叫做共享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这里所说的开辟物理空间、建立映射等操作都是调用系统接口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动作都由操作系统来完成的。

共享内存数据结构

在系统当中可能会有大量的进程在进行通信,因此系统当中就可能存在大量的共享内存,那么操作系统必然要对其进行管理,所以共享内存除了在内存当中真正开辟空间之外,系统一定要为共享内存维护相关的内核数据结构。

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如下:

struct shmid_ds {
	struct ipc_perm     shm_perm;   /* operation perms */
	int         shm_segsz;  /* size of segment (bytes) */
	__kernel_time_t     shm_atime;  /* last attach time */
	__kernel_time_t     shm_dtime;  /* last detach time */
	__kernel_time_t     shm_ctime;  /* last change time */
	__kernel_ipc_pid_t  shm_cpid;   /* pid of creator */
	__kernel_ipc_pid_t  shm_lpid;   /* pid of last operator */
	unsigned short      shm_nattch; /* no. of current attaches */
	unsigned short      shm_unused; /* compatibility */
	void            *shm_unused2;   /* ditto - used by DIPC */
	void            *shm_unused3;   /* unused */
};

当我们申请了一块共享内存后,为了让要实现通信的进程能够看到同一个共享内存,因此每一个共享内存被申请时都要有一个key值,这个key值用于标识系统中共享内存的唯一性。
可以看到上面共享内存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是shm_perm,shm_perm是一个ipc_perm类型的结构体变量,每个共享内存的key值存储在shm_perm这个结构体变量当中,其中ipc_perm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struct ipc_perm{
	__kernel_key_t  key;
	__kernel_uid_t  uid;
	__kernel_gid_t  gid;
	__kernel_uid_t  cuid;
	__kernel_gid_t  cgid;
	__kernel_mode_t mode;
	unsigned short  seq;
};

记录以下:
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shmid_ds和ipc_perm结构体分别在/usr/include/linux/shm.h和/usr/include/linux/ipc.h中定义

共享内存的建立与释放

共享内存的建立大致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 在物理内存当中申请共享内存空间。
2. 将申请到的共享内存挂接到地址空间,即建立映射关系。

共享内存的释放大致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 将共享内存与地址空间去关联,即取消映射关系。
2. 释放共享内存空间,即将物理内存归还给系统。

共享内存的创建

创建共享内存我们需要使用shmget函数,shmget函数的原型如下:

int shmget(key_t key, size_t size, int shmflg);

shmget函数的参数说明:

  1. 第一个参数key,表示待创建共享内存在系统当中的唯一标识。
  2. 第二个参数size,表示待创建共享内存的大小。
  3. 第三个参数shmflg,表示创建共享内存的方式。

shmget函数的返回值说明:
4. shmget调用成功,返回一个有效的共享内存标识符(用户层标识符)。
5. shmget调用失败返回-1.

**注意:**我们把具有标定某种资源能力的东西叫做句柄,而这里shmget函数的返回值实际上就是共享内存的句柄,这个句柄可以在用户层标识共享内存,当共享内存被创建后,我们在后续使用共享内存的相关接口时,都是需要通过这个句柄对指定共享内存进行各种操作。

传入shmge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key,需要我们使用ftok函数进行获取

ftok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key_t ftok(const char* pathname, int proj_id)

ftok函数的作用就是,将一个已存在的路径名pathname和一个整数标识符proj_id转换成一个key值,称为IPC键值,在使用shmget函数获取共享内存时,这个key值会被填充进维护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当中,需要注意的是,pathname所指定的文件必须存在且可存取。

注意:

  1. 使用ftok函数生成key值可能会产生冲突,此时可以对传入ftok函数的参数进行修改。
  2. 需要进行通信的各个进程,在使用ftok函数获取key值时,都需要采用同样的路径名和整数标识符,进而生成同一种key值,然后才能找到同一个共享资源。

传入shmget函数的第三个参数shmflg,常用的组合方式有以下两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换句话说:

  1. 使用组合IPC_CREAT, 一定会获得一个共享内存的句柄,但无法确定该共享内存是否是新建的共享内存。
  2. 使用组合IPC_CREAT | IPC_EXCL, 只有shmget函数调用成功时才会获得共享内存的句柄,并且该共享内存一定是新建的共享内存。

至此我们就可以使用ftok和shmget函数创建一块共享内存了,创建后我们可以将共享内存的key值和句柄进行打印,以便观察,代码如下:

#pragma once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errno>
#include <string>
#include <cstdlib>
//同一个路径和int型
const char *pathname = "/home/zpl";
const int proj_id = 0x6;

// 在内核中,共享内存的大小是以4KB为基本单位的,你只能用你申请的大小,建议用n*4kB整数倍
const int defaultsize = 4096; // 单位是字节
//将key转换为16进制打印
string ToHex(key_t k)
{
    char buffer[1024];
    snprintf(buffer, sizeof(buffer), "0x%x", k);
    return buffer;
}
//得到同一个key
key_t GetShmKeyOrDie()
{
    key_t k = ftok(pathname, proj_id);
    if (k < 0)
    {
        cerr << "ftok error, errno:" << errno << ", error string:" << strerror(errno) << endl;
        exit(1);
    }
    return k;
}
//选项方式不同,创建和获取复用
int CreateShmOrDie(key_t key, int size, int flag)
{
    int shmid = shmget(key, size, flag);
    if (shmid < 0)
    {
        cerr << "shmget error, errno:" << errno << ", error string:" << strerror(errno) << endl;
        exit(2);
    }
    return shmid;
}
//创建共享内存
int CreateShm(key_t key, int size)
{
    return CreateShmOrDie(key, size, 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
}
//得到共享内存
int GetShm(key_t key, int size)
{
    return CreateShmOrDie(key, size, IPC_CREAT);
}

该代码编写完毕运行后,我们可以看到输出的key值和句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Linux当中,我们可以使用ipcs命令查看有关进程间通信设施的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独使用ipcs命令时,会默认列出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以及信号量相关的信息,若只想查看它们之间某一个的相关信息,可以选择携带以下选项:

  1. -q:列出消息队列相关信息
  2. -m:列出共享内存相关信息。
  3. -s:列出信号量相关信息。

例如,携带-m选项查看共享内存相关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根据ipcs命令的查看结果和我们的输出结果可以确认,共享内存已经创建成功了。

ipcs命令输出的每列信息的含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共享内存的释放

通过上面创建共享内存的实验可以发现,当我们的进程运行完毕后,申请的共享内存依旧存在,并没有被操作系统释放。实际上,管道是生命周期是随进程的,而共享内存的生命周期是随内核的,也就是说进程虽然已经退出,但是曾经创建的共享内存不会随着进程的退出而释放。

这说明,如果进程不主动删除创建的共享内存,那么共享内存就会一直存在,直到关机重启(system V IPC都是如此),同时也说明了IPC资源是由内核提供并维护的。

此时我们若是将创建的共享内存释放,有两个方法,一就是使用命令释放共享内存,二就是在进程通信完毕后调用释放共享内存的函数进行释放。

使用命令释放共享内存资源

我们可以使用ipcrm -m shmid命令释放指定id的共享内存资源。

[cl@VM-0-15-centos shm]$ ipcrm -m 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指定删除时使用的是共享内存的用户层id,即列表当中的shmid。

使用程序释放共享内存资源

int shmctl(int shmid, int cmd, struct shmid_ds *buf);

shmctl函数的参数说明:

  1. 第一个参数shmid,表示所控制共享内存的用户级标识符。
  2. 第二个参数cmd,表示具体的控制动作。
  3. 第三个参数buf,用于获取或设置所控制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

shmctl函数的返回值说明:
4. 调用成功返回0
5. 调用失败返回-1.

其中,作为shmctl函数的第二个参数传入的常用的选项有以下三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以下代码:释放指定共享内存

//释放共享内存
void DeleteShm(int shmid)
{
    int n = shmctl(shmid, IPC_RMID, nullptr);
    if (n < 0)
    {
        cerr << "shmctl error" << endl;
    }
    else
    {
        cout << "shmctl delete shm success,shmid:" << shmid << endl;
    }
}

例如以下代码:获取共享内存信息并打印

//打印共享内存数据结构相关信息
void ShmDebug(int shmid)
{
    struct shmid_ds shmds;
    int n = shmctl(shmid, IPC_STAT, &shmds);
    if (n < 0)
    {
        cerr << "shmctl error" << endl;
        return;
    }
    cout << "shmds.shm_segsz:" << shmds.shm_segsz << endl;
    cout << "shmds.shm_nattch:" << shmds.shm_nattch << endl;
    cout << "shmds.shm_ctime:" << shmds.shm_ctime << endl;
    cout << "shmds.shm_perm._key:" << shmds.shm_perm.__key << endl;
}
共享内存的关联

将共享内存连接到进程地址空间我们需要用shmat函数,shmat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void *shmat(int shmid, const void *shmaddr, int shmflg);

shmat函数的参数说明:

  1. 第一个参数shmid,表示待关联共享内存的用户级标识符。
  2. 第二个参数shmaddr,指定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的某一地址,通常设置为NULL,表示让内核自己决定一个合适的地址位置。
  3. 第三个参数shmflg,表示关联共享内存时设置的某些属性。

shmat函数的返回值说明:
4. shmat调用成功,返回共享内存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中的起始地址。
5. shmat调用失败,返回(void*)-1。

其中,作为shmat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传入的常用的选项有以下三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shmat函数对共享内存进行关联。

//进行关联
void *ShmAttach(int shmid)
{
    void *addr = shmat(shmid, nullptr, 0); // nullptr挂载到哪里,由操作系统定
    if ((long long int)addr == -1)
    {
        cerr << "shmat error" << endl;
        return nullptr;
    }
    return addr;
}

代码运行后发现关联失败,主要原因是我们使用shmget函数创建共享内存时,并没有对创建的共享内存设置权限,所以创建出来的共享内存的默认权限为0,即什么权限都没有,因此server进程没有权限关联该共享内存。

我们应该在使用shmget函数创建共享内存时,在其第三个参数处设置共享内存创建后的权限,权限的设置规则与设置文件权限的规则相同。

int shm = shmget(key, SIZE, 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 //创建权限为0666的共享内存

此时再运行程序,即可发现关联该共享内存的进程数由0变成了1,而共享内存的权限显示也不再是0,而是我们设置的666权限。

共享内存的去关联

取消共享内存与进程地址空间之间的关联我们需要用shmdt函数,shmdt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shmdt(const void *shmaddr);

shmdt函数的参数说明:

  1. 待去关联共享内存的起始地址,即调用shmat函数时得到的起始地址。
    shmdt函数的返回值说明:
  2. shmdt调用成功,返回0
  3. shmdt调用失败,返回-1。

现在我们就能够取消共享内存与进程之间的关联了。

//去关联
void ShmDetach(void *addr)
{
    int n = shmdt(addr);
    if (n < 0)
    {
        cerr << "shmdt error" << endl;
    }
}

运行程序,通过监控即可发现该共享内存的关联数由1变为0的过程,即取消了共享内存与该进程之间的关联。

注意: 将共享内存段与当前进程脱离不等于删除共享内存,只是取消了当前进程与该共享内存之间的联系。

用共享内存实现serve&client通信

在知道了共享内存的创建、关联、去关联以及释放后,现在可以尝试让两个进程通过共享内存进行通信了。在让两个进程进行通信之前,我们可以先测试一下这两个进程能否成功挂接到同一个共享内存上。

服务端负责创建共享内存,创建好后将共享内存和服务端进行关联,之后进入死循环,便于观察服务端是否挂接成功。

服务端代码如下:

#include "Comm.hpp"
#include "Fifo.hpp"

int main()
{
    // 1. 获取key
    key_t key = GetShmKeyOrDie();
    cout << "key:" << ToHex(key) << endl;
    // 2. 创建共享内存
    int shmid = CreateShm(key, defaultsize);
    cout << "shmid: " << shmid << endl;
    // 3. 将共享内存和进程进行挂接(关联)
    char *addr = (char *)ShmAttach(shmid);
    cout << "Attach shm success, addr:" << ToHex((uint64_t)addr) << endl;
    // 0.先引入管道协调起来,使得共享内存是进程间通信速度最快的方式优点,但缺点是进程间不能协调
    Fifo fifo;
    Sync syn;
    syn.OpenReadOrDie();
    // 4. 可以进行通信了
    for (;;)
    {
        if (!syn.Wait())
            break;                                    // 一旦客户端不写了,进程退出关闭了写端,读端阻塞挂起就会读到n==0 return false 服务端也退出
        cout << "shm content: " << addr << std::endl; // 如果客户端每写完一次,就会通过管道发送一个0被服务端读端读取成功,return true
        // 服务端就开始将写入共享内存的一句读出来,这样每写完一次就通过命名管道唤醒读端,开始读取共享内存
    }

    // 5. 通信完毕,去关联,
    ShmDetach(addr);
    cout << "Detach shm success, addr:" << addr << endl;
    // 删除共享内存,释放命名管道,进程退出
    DeleteShm(shmid);
    return 0;
}

客户端只需要直接和服务端创建的共享内存进行关联即可,之后也进入死循环,便于观察客户端是否挂接成功。
客户端代码如下:

#include "Comm.hpp"
#include "Fifo.hpp"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 1. 获取key
    key_t key = GetShmKeyOrDie();
    cout << "key:" << ToHex(key) << endl;
    // 2. 获取共享内存
    int shmid = GetShm(key, defaultsize);
    cout << "shmid: " << shmid << endl;
    // 3. 将共享内存和进程进行挂接(关联)
    char *addr = (char *)ShmAttach(shmid);
    cout << "Attach shm success, addr:" << ToHex((uint64_t)addr) << endl;
    // 4.可以进行通信了
    Sync syn;
    syn.OpenWriteOrDie();
    memset(addr, 0, defaultsize);
    for (char c = 'A'; c <= 'Z'; c++) // pipe, fifo, ->read/write->系统调用, shm -> 没有使用系统调用!!
    {
        addr[c - 'A'] = c;
        sleep(1);
        syn.Wakeup();
    }
    // 5.通信完毕,去关联,休息5秒,客户端退出
    ShmDetach(addr);
    cout<<"Detach shm success, addr:"<<ToHex((uint64_t)addr)<<endl;
    sleep(5);
    return 0;
}

为了让服务端和客户端在使用ftok函数获取key值时,能够得到同一种key值,那么服务端和客户端传入ftok函数的路径名和和整数标识符必须相同,这样才能生成同一种key值,进而找到同一个共享资源进行挂接。这里我们可以将这些需要共用的信息放入一个头文件当中,服务端和客户端共用这个头文件即可。

共用头文件的代码如下:

#pragma once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errno>
#include <string>
#include <cstdlib>
//同一个路径和int型
const char *pathname = "/home/zpl/linux/";
const int proj_id = 0x6;

// 在内核中,共享内存的大小是以4KB为基本单位的,你只能用你申请的大小,建议用n*4kB整数倍
const int defaultsize = 4096; // 单位是字节
//将key转换为16进制打印
string ToHex(key_t k)
{
    char buffer[1024];
    snprintf(buffer, sizeof(buffer), "0x%x", k);
    return buffer;
}
//得到同一个key
key_t GetShmKeyOrDie()
{
    key_t k = ftok(pathname, proj_id);
    if (k < 0)
    {
        cerr << "ftok error, errno:" << errno << ", error string:" << strerror(errno) << endl;
        exit(1);
    }
    return k;
}
//选项方式不同,创建和获取复用
int CreateShmOrDie(key_t key, int size, int flag)
{
    int shmid = shmget(key, size, flag);
    if (shmid < 0)
    {
        cerr << "shmget error, errno:" << errno << ", error string:" << strerror(errno) << endl;
        exit(2);
    }
    return shmid;
}
//创建共享内存
int CreateShm(key_t key, int size)
{
    return CreateShmOrDie(key, size, IPC_CREAT | IPC_EXCL | 0666);
}
//得到共享内存
int GetShm(key_t key, int size)
{
    return CreateShmOrDie(key, size, IPC_CREAT);
}
//进行关联
void *ShmAttach(int shmid)
{
    void *addr = shmat(shmid, nullptr, 0); // nullptr挂载到哪里,由操作系统定
    if ((long long int)addr == -1)
    {
        cerr << "shmat error" << endl;
        return nullptr;
    }
    return addr;
}
//去关联
void ShmDetach(void *addr)
{
    int n = shmdt(addr);
    if (n < 0)
    {
        cerr << "shmdt error" << endl;
    }
}
//释放共享内存
void DeleteShm(int shmid)
{
    int n = shmctl(shmid, IPC_RMID, nullptr);
    if (n < 0)
    {
        cerr << "shmctl error" << endl;
    }
    else
    {
        cout << "shmctl delete shm success,shmid:" << shmid << endl;
    }
}
//打印共享内存数据结构相关信息
void ShmDebug(int shmid)
{
    struct shmid_ds shmds;
    int n = shmctl(shmid, IPC_STAT, &shmds);
    if (n < 0)
    {
        cerr << "shmctl error" << endl;
        return;
    }
    cout << "shmds.shm_segsz:" << shmds.shm_segsz << endl;
    cout << "shmds.shm_nattch:" << shmds.shm_nattch << endl;
    cout << "shmds.shm_ctime:" << shmds.shm_ctime << endl;
    cout << "shmds.shm_perm._key:" << shmds.shm_perm.__key << endl;
}

此时先运行服务端创建共享内存,当我们运行客户端时服务端就开始不断输出数据,说明服务端和客户端是能够正常通信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共享内存与管道进行对比

当共享内存创建好后就不再需要调用系统接口进行通信了,而管道创建好后仍需要read、write等系统接口进行通信。实际上,共享内存是所有进程间通信方式中最快的一种通信方式。

我们先来看看管道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使用管道通信的方式,将一个文件从一个进程传输到另一个进程需要进行四次拷贝操作:

  1. 服务端将信息从输入文件复制到服务端的临时缓冲区中。
  2. 将服务端临时缓冲区的信息复制到管道中。
  3. 客户端将信息从管道复制到客户端的缓冲区中。
  4. 将客户端临时缓冲区的信息复制到输出文件中。

我们再来看看共享内存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使用共享内存进行通信,将一个文件从一个进程传输到另一个进程只需要进行两次拷贝操作:
5. 从输入文件到共享内存。
6. 从共享内存到输出文件。

所以共享内存是所有进程间通信方式中最快的一种通信方式,因为该通信方式需要进行的拷贝次数最少。

但是共享内存也是有缺点的,我们知道管道是自带同步与互斥机制的,但是共享内存并没有提供任何的保护机制,包括同步与互斥。

System V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的基本原理

消息队列实际上就是在系统当中创建了一个队列,队列当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数据块,这些数据块都由类型和信息两部分构成,两个互相通信的进程通过某种方式看到同一个消息队列,这两个进程向对方发数据时,都在消息队列的队尾添加数据块,这两个进程获取数据块时,都在消息队列的队头的队头取数据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消息队列当中的某一个数据块是由谁发送给谁的,取决于数据块的类型。
总结一下:

  1. 消息队列提供了一个从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送数据块的方法。
  2. 每个数据块都被认为是有一个类型的,接收者进程接收的数据块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值。
  3. 和共享内存一样,消息队列的资源也必须自行删除,否则不会自动清除,因为system V IPC资源的生命周期是随内核的。
消息队列数据结构

当然,系统当中也可能会存在大量的消息队列,系统一定要为消息队列维护相关的内核数据结构。

消息队列的数据结构如下:

struct msqid_ds {
	struct ipc_perm msg_perm;
	struct msg *msg_first;      /* first message on queue,unused  */
	struct msg *msg_last;       /* last message in queue,unused */
	__kernel_time_t msg_stime;  /* last msgsnd time */
	__kernel_time_t msg_rtime;  /* last msgrcv time */
	__kernel_time_t msg_ctime;  /* last change time */
	unsigned long  msg_lcbytes; /* Reuse junk fields for 32 bit */
	unsigned long  msg_lqbytes; /* ditto */
	unsigned short msg_cbytes;  /* current number of bytes on queue */
	unsigned short msg_qnum;    /* number of messages in queue */
	unsigned short msg_qbytes;  /* max number of bytes on queue */
	__kernel_ipc_pid_t msg_lspid;   /* pid of last msgsnd */
	__kernel_ipc_pid_t msg_lrpid;   /* last receive pid */
};

可以看到消息队列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是msg_perm, 它和shm_perm是同一个类型的结构体变量,ipc_perm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struct ipc_perm{
	__kernel_key_t  key;
	__kernel_uid_t  uid;
	__kernel_gid_t  gid;
	__kernel_uid_t  cuid;
	__kernel_gid_t  cgid;
	__kernel_mode_t mode;
	unsigned short  seq;
};

记录一下:
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msqid_ds和ipc_perm结构体分别在/usr/include/linux/msg.h和/usr/include/linux/ipc.h中定义。

消息队列的创建

创建消息队列我们需要用msgget函数,msgget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msgget(key_t key, int msgflg);

说明一下:

  1. 创建消息队列也需要使用ftok函数生成一个key值,这个key值作为msgge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2. msgget函数的第二个参数,与创建共享内存时使用的shmget函数的第三个参数相同。
  3. 消息队列创建成功时,msgget函数返回一个有效的消息队列标识符(用户层标识符)。
消息队列的释放

释放消息队列我们需要使用msgctl函数,msgctl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msgctl(int msqid, int cmd, struct msqid_ds *buf);

说明一下:
msgctl函数的参数与释放共享内存时使用的shmctl函数的三个参数相同,只不过msgctl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传入的是消息队列的相关数据结构。

向消息队列发送数据

向消息队列放松数据我们需要使用msgsnd函数,msgsnd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msgsnd(int msqid, const void *msgp, size_t msgsz, int msgflg);

msgsnd函数的参数说明:

  1. 第一个参数msqid,表示消息队列的用户级标识符。
  2. 第二个参数msgp,表示待发送的数据块。
  3. 第三个参数msgsz,表示所发送数据块的大小
  4. 第四个参数msgflg,表示发送数据块的方式,一般认为0即可。

msgsnd函数的返回值说明:

  1. msgsnd调用成功,返回0
  2. msgsnd调用失败,返回-1.

其中msgsnd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必须为一下结构:

struct msgbuf{
	long mtype;       /* message type, must be > 0 */
	char mtext[0];    /* message data */
	//或者char mtext[] 写法取决于编译器
};

**注意:**该结构体当中的第二个成员mtext即为待发送的信息,当我们定义该结构体时,mtext的大小可以自己指定。为柔性数组

从消息队列获取数据

从消息队列获取数据我们需要用msgrcv函数,msgrcv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ssize_t msgrcv(int msqid, void *msgp, size_t msgsz, long msgtyp, int msgflg);

msgrcv函数的参数说明:

  1. 第一个参数msqid,表示消息队列的用户级标识符。
  2. 第二个参数msgp,表示获取到的数据块,是一个输出型参数。
  3. 第三个参数msgsz,表示要获取数据块的大小
  4. 第四个参数msgtyp,表示要接收数据块的类型。

msgrcv函数的返回值说明:
5. msgsnd调用成功,返回实际获取到mtext数组中的字节数。
6. msgsnd调用失败,返回-1.

System V信号量

信号量相关概念
  1. 由于进程要求共享资源,而且有些资源需要互斥使用,因此各进程间竞争使用这些资源,进程的这种关系叫做进程互斥。
  2. 系统中某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称这样的资源为临界资源或互斥资源。
  3. 在进程中涉及到临界资源的程序段叫临界区。
  4. IPC资源必须删除,否则不会自动删除,因为system V IPC的生命周期随内核。
信号量数据结构

在系统当中也为信号量维护了相关的内核数据结构。
信号量的数据结构如下:

struct semid_ds {
	struct ipc_perm sem_perm;       /* permissions .. see ipc.h */
	__kernel_time_t sem_otime;      /* last semop time */
	__kernel_time_t sem_ctime;      /* last change time */
	struct sem  *sem_base;      /* ptr to first semaphore in array */
	struct sem_queue *sem_pending;      /* pending operations to be processed */
	struct sem_queue **sem_pending_last;    /* last pending operation */
	struct sem_undo *undo;          /* undo requests on this array */
	unsigned short  sem_nsems;      /* no. of semaphores in array */
};

信号量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也是ipc_perm类型的结构体变量,ipc_perm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struct ipc_perm{
	__kernel_key_t  key;
	__kernel_uid_t  uid;
	__kernel_gid_t  gid;
	__kernel_uid_t  cuid;
	__kernel_gid_t  cgid;
	__kernel_mode_t mode;
	unsigned short  seq;
};

记录一下:
共享内存的数据结构semid_ds和ipc_perm结构体分别在/usr/include/linux/sem.h和/usr/include/linux/ipc.h中定义。

信号量相关函数

信号量集的创建

创建信号量集我们需要用semget函数,semget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semget(key_t key, int nsems, int semflg);

说明一下:

  1. 创建信号量集也需要使用ftok函数生成一个key值,这个key值作为semge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
  2. semget函数的第二个参数nsems,表示创建信号量的个数。
  3. semget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与创建共享内存时使用的shmget函数的第三个参数相同。
  4. 信号量集创建成功时,semget函数返回的一个有效的信号量集标识符(用户层标识符)。

信号量集的删除

删除信号量集我们需要用semctl函数,semctl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semctl(int semid, int semnum, int cmd, ...);

信号量集的操作
对信号量集进行操作我们需要用semop函数,semop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int semop(int semid, struct sembuf *sops, unsigned nsops);
进程互斥

进程间通信通过共享资源来实现,这虽然解决了通信的问题,但是也引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通信进程间共用的临界资源,若是不对临界资源进行保护,就可能产生各个进程从临界资源获取的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保护临界资源的本质是保护临界区,我们把进程代码中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称之为临界区,信号量就是用来保护临界区的,信号量分为二元信号量和多元信号量。

比如当前有一块大小为100字节的资源,我们若是一25字节为一份,那么该资源可以被分为4份,那么此时这块资源可以由4个信号量进行标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号量本质是一个计数器,在二元信号量中,信号量的个数为1(相当于将临界资源看成一整块),二元信号量本质解决了临界资源的互斥问题,以下面的伪代码进行解释:

根据以上代码,当进程A申请访问共享内存资源时,如果此时sem为1(sem代表当前信号量个数),则进程A申请资源成功,此时需要将sem减减,然后进程A就可以对共享内存进行一系列操作,但是在进程A在访问共享内存时,若是进程B申请访问该共享内存资源,此时sem就为0了,那么这时进程B会被挂起,直到进程A访问共享内存结束后将sem加加,此时才会将进程B唤起,然后进程B再对该共享内存进行访问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什么时候都只会有一个进程在对同一份共享内存进行访问操作,也就解决了临界资源的互斥问题。

实际上,代码中计数器sem减减的操作就叫做P操作,而计数器加加的操作就叫做V操作,P操作就是申请信号量,而V操作就是释放信号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ystem V IPC联系

通过对system V系列进程间通信的学习,可以发现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以及信号量,虽然它们内部的属性差别很大,但是维护它们的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确实一样的,都是ipc_perm类型的成员变量。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在操作系统内可以定义一个struct ipc_perm类型的数组,此时每当我们申请一个IPC资源,就在该数组当中开辟一个这样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在内核当中只需要将所有的IPC资源的ipc_perm成员组织成数组的样子,**然后用切片的方式获取到该IPC资源的起始地址,+偏移量然后就可以访问该IPC资源的每一个成员了。**玩了一层继承和多态.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18650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会声会影导出视频mp4格式哪个最高清,会声会影输出格式哪个清晰

调高分辨率后&#xff0c;mp4视频还是不清晰。哪怕全部使用4K级素材&#xff0c;仍然剪不出理想中的高画质作品。不是你的操作有问题&#xff0c;而是剪辑软件没选对。Corel公司拥有全球顶尖的图像处理技术&#xff0c;该公司研发的会声会影视频剪辑软件&#xff0c;在过去的20…

详解CSS中的伪元素

4.3 伪元素 可以把样式应用到文档树中根本不存在的元素上。 ::first-line 文本中的第一行 ::first-letter 文本中的第一个字母 ::after 元素之后添加 ::before 元素之前 代码&#xff1a; <!DOCTYPE html> <html> <head><meta charset"utf-8&q…

netty之Netty传输Java对象

前言 Netty在实际应用级开发中&#xff0c;有时候某些特定场景下会需要使用Java对象类型进行传输&#xff0c;但是如果使用Java本身序列化进行传输&#xff0c;那么对性能的损耗比较大。为此我们需要借助protostuff-core的工具包将对象以二进制形式传输并做编码解码处理。与直接…

无线物联网通信与智能家居

无线物联网通信技术与智能家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线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支撑&#xff0c;为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可能&#xff0c;从而实现了家居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和舒适化。 一、无线物联网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1、传感器…

LabVIEW程序员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LabVIEW程序员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xff1a; 1. 系统性思维与架构设计 初学者通常会注重功能实现&#xff0c;常常直接编写功能模块&#xff0c;而忽略系统整体的架构设计。成熟的LabVIEW程序员则具备系统性思维&#xff0c;在开始编写代…

Ericsson EPSFB 通话掉话现象优化案例

Ericsson EPSFB 通话掉话现象优化案例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xff0c;用户体验的稳定性和通话质量至关重要。随着通信语言通话技术的发展&#xff0c;部分用户在通话时会遇到掉话现象&#xff0c;尤其是在采用EPSFB&#xff08;EvolvedPacket>System Fallback&#xff09;技术…

【WRF工具】cmip6-to-wrfinterm工具概述:生成WRF中间文件

cmip6-to-wrfinterm工具概述 cmip6-to-wrfinterm工具安装cmip6-to-wrfinterm工具使用快速启动&#xff08;Quick start&#xff09;情景1&#xff1a;MPI-ESM-1-2-HR&#xff08;默认&#xff09;&#xff1a;情景2&#xff1a;BCMM情景3&#xff1a;EC-Earth3 更改使用&#x…

SpringBoot框架下美容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二章 开发环境 对美容院管理系统进行开发&#xff0c;需要了解开发技术的理论与实际运用&#xff0c;对开发工具&#xff0c;尤其是数据库的使用方法需要进行掌握。 2.1 SpringBoot框架 SpringBoot框架的诞生是出于需要优化Spring框架的前提下&#xff0c;Spring框架随着时间…

【Simulink仿真】电池储能系统(BESS)与太阳能电站的SPS微电网模型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电池储能系统&#xff08;BESS&#xff09;与太阳能电站的微电网仿真模型。该模型使用SPS&#xff08;特殊保护系统&#xff09;进行模拟&#xff0c;能够在跟随电网和形成电网的两种模式下运行。微电网通过太阳能电站为主要能源&#xff0c;并结合了1…

ROS2功能包、节点、可执行程序是怎么来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详解!

在一个简单的ros2工作空间中&#xff0c;一般有一下几个文件夹&#xff0c; 1、src 2、install 3、build 4、log 其中&#xff0c;存放功能包项目的文件夹在src中&#xff0c;一般情况下&#xff0c;当我们要创建一个功能包项目的时候&#xff0c;要在src文件夹下输入以下…

安卓真机调试“no target device found“以及“ INSTALL_FAILED_USER_RESTRICTED“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目录 1 no target device found问题解决办法 2 “INSTALL_FAILED_USER_RESTRICTED”解决办法 使用android studio 2023.2.1.23windows版本。手机为小米K70 Pro 1 no target device found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小米手机如何开启usb调试功能&#xff1f; (baidu.com) 1 联接手机…

PTT 实验

1. 实验网络拓扑 kali: 192.168.72.128win2008: 192.168.135.129 192.168.72.139win7: 192.168.72.149win2012:(DC) 192.168.72.131 2. EXPLOIT 一般来说&#xff0c;通用的ptt有三种方法&#xff1a; impacketmimikatzcs 这里就以impacket为例。 0x1. 黄金票据 前提条件…

【SpringBoot详细教程】-09-Redis详细教程以及SpringBoot整合Redis【持续更新】

🌲 Redis 简介 🌾 什么是Redis Redis 是C语言开发的一个开源高性能键值对的内存数据库,可以用来做数据库、缓存、消息中间件等场景,是一种NoSQL(not-only sql,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库 Redis是互联网技术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存储中间件,它是「Remote DictionaryServic…

FP7209: 用于紫外线消毒灯的 升压LED恒流驱动芯片

现在社会对于居家消毒也越发重视起来。而居家消毒除了75%浓度酒精及各类消毒液外&#xff0c;利用紫外线灯给衣物表面、房间消毒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FP7209 定位于低压线性恒流驱动&#xff0c;精度高、外围电路简单、使用方便且可靠性高&#xff0c;更可广泛应用于商业照明系…

【大数据入门 | Hive】函数{单行函数,集合函数,炸裂函数,窗口函数}

1. 函数简介&#xff1a; Hive会将常用的逻辑封装成函数给用户进行使用&#xff0c;类似于Java中的函数。 好处&#xff1a;避免用户反复写逻辑&#xff0c;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重点&#xff1a;用户需要知道函数叫什么&#xff0c;能做什么。 Hive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am…

深度学习-19-深入理解并训练自己的Tokenizer分词器

文章目录 1 tokenization是什么2 Tokenization方法简介2.1 单词级的Tokenization2.2 子词Tokenization技术2.3 举例说明2.3.1 字符级别2.3.2 词语级别2.3.3 子词级别3 训练自己的Tokenizer3.1 下载数据集3.2 huggingface的Tokenizer实现3.3 my-tokenizer.json字段说明3.4 验证一…

猫猫cpu的缓存

原题过长&#xff0c;放一下题目大意 题目大意 给你 m m m 个 1 1 1 到 n n n 之间的整数&#xff0c;你要找到若干个大小为固定的 k k k 的闭区间&#xff0c;使得所有这些数都在你找到的某个区间内。你需要最小化这些区间的并集的大小&#xff0c;并输出此大小。本题里…

[RabbitMQ] Spring Boot整合RabbitMQ

&#x1f338;个人主页:https://blog.csdn.net/2301_80050796?spm1000.2115.3001.5343 &#x1f3f5;️热门专栏: &#x1f9ca; Java基本语法(97平均质量分)https://blog.csdn.net/2301_80050796/category_12615970.html?spm1001.2014.3001.5482 &#x1f355; Collection与…

【AI驱动TDSQL-C Serverless 数据库技术实战营】基于Langchain的电商可视化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深刻影响电商行业&#xff0c;显著提升了个性化推荐、用户行为分析、库存管理和市场预测等领域的效率。构建一个高效的AI驱动电商数据分析平台已成为行业的核心需求。本文里&#xff0c;我们将使用腾讯云的高性能应用平台 HAI&#xff08;专为AI和科学…

物流行业中的AI平台架构与智能化应用

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xff0c;尤其是电商、仓储、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多&#xff0c;AI技术逐渐成为推动物流企业高效运营、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力量。AI平台架构为物流行业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xff0c;助力物流企业在仓储管理、运输调度、客户服务等方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