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U 10423 Generative AI:lec13/13.5(text-to-image models:三大类方法、评估标准、图像编辑原理)

news2024/10/2 19:48:14

1

文章目录

  • 1 lec13和lec13.5概述
  • 2 Text-to-Image Generation 概念、主要方法、挑战、发展历程
      • 1. **基本概念**
      • 2. **主要技术方法**
        • 2.1. **生成对抗网络(GAN)**
        • 2.2. **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s)**
        • 2.3. **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
        • 2.4. **潜在扩散模型(Latent Diffusion Model,LDM)**
      • 3. **文本到图像生成的关键挑战**
      • 4. **发展历程**
      • 5. **应用领域**
      • 总结
  • 3 文生图的评估标准
      • 一、主观评估(Human Evaluation)
      • 二、客观评估(Objective Evaluation)
        • 1. **Inception Score (IS)**
        • 2. **Fréchet Inception Distance (FID)**
        • 3. **R-precision**
        • 4. **CLIP-Similarity(CLIP-Sim)**
        • 5. **Diversity Metrics**
      • 三、评估标准的选择
      • 总结
  • 4 Text-to-Image:GANS方法介绍
    • 4.1 基于 GAN 的文本到图像合成原理
      • 1. **文本嵌入与输入**
      • 2. **生成器网络(Generator Network)**
      • 3. **判别器网络(Discriminator Network)**
      • 4. **对抗训练过程**
      • 5. **整体架构的优势**
      • 总结
    • 4.2 Class-conditional GAN算法
      • 1. **基本结构**
      • 2. **类别条件生成(Class-conditional Generation)**
      • 3. **训练过程**
      • 4. **训练步骤的交替优化**
      • 5. **类别标签的作用**
      • 总结
  • 5 Text-to-Image:自回归模型方法——Parti
      • 1. **基本概念与架构**
      • 2. **步骤介绍**
        • **Step 1: 文本编码与图像表示的最小化重建**
        • **Step 2: 自回归序列生成**
        • **Step 3: 图像生成与解码**
      • 3. **核心模块**
        • **Transformer Encoder(文本编码器)**
        • **Transformer Decoder(图像解码器)**
        • **ViT-VQGAN**
      • 4. **Parti 模型的优势**
      • 总结
  • 6 CLIP模型介绍
    • 1 CLIP概述
    • 2 CLIP原理
      • 1. **CLIP 模型的整体架构**
      • 2. **步骤详细解释**
        • **步骤1:对比学习预训练(Contrastive Pre-training)**
        • **对比矩阵的构造**
        • **步骤2:利用文本描述创建数据集分类器**
        • **步骤3:实现零样本预测(Zero-shot Prediction)**
      • 3. **CLIP 的关键特性**
      • 总结
  • 7 DALL-E 2 模型介绍
      • 1. **DALL-E 2 的核心架构**
      • 2. **CLIP 模型的作用**
      • 3. **自回归或扩散先验模型**
      • 4. **扩散解码器(Diffusion Decoder)**
      • 5. **DALL-E 2 的训练流程**
      • 6. **DALL-E 2 的优势**
      • 7. **DALL-E 2 的应用场景**
      • 总结
  • 8 Imagen模型介绍
      • 1. **Imagen 的核心思想**
      • 2. **步骤详细介绍**
        • **Step 1: 文本编码(Text Embedding)**
        • **Step 2: 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Text-to-Image Diffusion Model)**
        • **Step 3: 超分辨率扩散模型(Super-Resolution Diffusion Model)**
        • **Step 4: 第二个超分辨率扩散模型**
      • 3. **Imagen 模型的优势**
      • 4. **模型的计算需求**
      • 5. **Imagen 的生成步骤总结**
      • 总结
  • 9 Latent Diffusion Model介绍
      • 1. **总体概览**
      • 2. **Prompt Space(文本空间)**
      • 3. **Latent Space(潜在空间)**
        • **前向扩散过程(Forward Diffusion Process)**
        • **反向去噪过程(Reverse Denoising Process)**
        • **UNet 与交叉注意力(Cross-Attention)**
      • 4. **Pixel Space(像素空间)**
        • **解码器(Decoder)**
        • **编码器(Encoder)**
      • 5. **训练过程**
      • 6. **LDM 的优势**
      • 总结
  • 10 LDM中的交叉注意力
      • 1. **交叉注意力机制的概念**
      • 2. **LDM 中的交叉注意力机制**
        • **工作流程**
      • 3. **交叉注意力的数学表达**
      • 4. **交叉注意力在 LDM 中的作用**
        • **(1) 确保文本与图像的对齐**
        • **(2) 多模态生成**
        • **(3) 提升生成的细节与语义一致性**
      • 5. **交叉注意力与传统注意力机制的区别**
      • 6. **LDM 中的交叉注意力的实现**
      • 总结
  • 11 交叉注意力相关问题:权重的作用?为什么图像作为Q?
    • 权重的作用
    • 为什么是图像信息作为Q值?
      • 1. **图像生成任务的本质**
      • 2. **Key 和 Value 提供信息用于指导生成**
      • 3. **多模态信息融合**
      • 4. **计算流程的合理性**
      • 5. **自注意力和交叉注意力的区别**
      • 总结
  • 12 Prompt-to-Prompt方法(通过文本编辑图像)
      • **1. 概述**
      • **2. 核心目标**
      • **3. 主要步骤**
        • **Step 1: 使用原始文本提示生成初始图像**
        • **Step 2: 存储交叉注意力权重**
        • **Step 3: 修改文本提示**
        • **Step 4: 复用交叉注意力权重**
      • 4\. 内部数据流解析
        • **Step 1: 原始文本提示的编码与初始扩散**
        • **Step 2: 存储注意力权重**
        • **Step 3: 修改文本提示**
        • **Step 4: 再次运行扩散过程并复用注意力权重**
        • **Step 5: 解码潜在表示**
        • 具体的注意力权重操作解释
      • 5\. 优势与局限性
        • **优势**
        • **局限性**
      • 6\. 适用场景
      • 7\. 总结

1 lec13和lec13.5概述

lec13主要讲述了文本到图像生成的各种模型,重点关注潜在扩散模型(Latent Diffusion Models, LDM)。文件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 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文本到图像生成技术的发展时间线,并介绍了从GAN到自回归模型和扩散模型的演变。
  2. GAN模型:讨论了文本到图像生成的GAN模型,包括类别条件GAN的工作原理。
  3. 自回归模型:介绍了Parti(Pathways Autoregressive Text-to-Image)模型的工作机制,将图像生成视为一个序列到序列的问题。
  4. 扩散模型:详细讨论了基于扩散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介绍了Dall-E 2和Imagen模型,指出这些模型在像素空间中工作但计算成本非常高。
  5. 潜在扩散模型(LDM):重点介绍了LDM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包括:
  • 动机:传统扩散模型在像素空间中运行,训练和推理速度慢,LDM通过在潜在空间中运行来克服这些问题。
  • 关键思想:通过训练自动编码器,学习一个有效的潜在空间,然后在该潜在空间上对扩散模型进行训练。
  • 工作流程:先在潜在空间中进行前向扩散和逆向扩散,然后解码生成图像。
  • 自编码器、提示模型和噪声模型的细节:介绍了用于压缩和重构图像的自编码器、用于处理文本提示的提示模型(Transformer LM)、以及用于生成图像的噪声模型(U-Net)。
  1. LDM的性能与结果:展示了LDM的生成效果,指出其在计算效率和生成质量方面的优势。

lec13.5主要讲述了"Prompt-to-Prompt"方法在图像生成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文本编辑实现对图像的修改,文件内容概述如下:

  1. 复习了潜在扩散模型(LDM):复习了LDM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动机、结构和与扩散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一个训练好的自动编码器,将高维图像映射到低维潜在空间,并在该潜在空间上执行扩散过程。
  2. 交叉注意力机制:深入探讨了LDM中交叉注意力的作用,解释了如何将文本提示与潜在空间中的图像表示相结合,以实现图像的生成与编辑。
  3. Prompt-to-Prompt 方法:这是文件的核心部分,详细讲述了Prompt-to-Prompt技术如何通过调整交叉注意力权重,利用预训练的LDM在不需要训练的情况下实现图像编辑。这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使用原始提示运行扩散模型,存储注意力权重。
  • 使用修改后的提示重新运行扩散模型,并将之前的交叉注意力权重巧妙地应用到新的生成过程中,实现对图像的编辑。
  1. 注意力权重的编辑:讨论了Prompt-to-Prompt方法中如何在不同时间步上交换、调整和组合交叉注意力权重,以实现文本提示对图像编辑的精细控制。
  2. 结果与分析:展示了Prompt-to-Prompt方法的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仅通过文本编辑对图像的内容、风格和细节进行修改,而不需要提供任何图像掩码或额外的训练。

2 Text-to-Image Generation 概念、主要方法、挑战、发展历程

文本到图像生成(Text-to-Image Generation)是指通过输入一段自然语言描述,生成一张与描述内容相匹配的图像。这一任务在多模态生成模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将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相结合,实现了将语言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的目标。下面将对其关键概念、技术方法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介绍:

1. 基本概念

文本到图像生成的核心目标是根据给定的文本描述,生成一张符合语义信息的图像。例如,输入一个描述“穿着红色礼服的女性站在海边”,模型应当生成一张与描述相符的图像。该任务的难点在于需要模型理解文本描述中的语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正确地转换成视觉内容。

2. 主要技术方法

2.1. 生成对抗网络(GAN)

GAN是早期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生成器和判别器两个部分:

  • 生成器:根据输入的文本描述,生成一张图像。
  • 判别器:判断生成的图像与描述是否匹配,以及图像的真实性。

常见的基于GAN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包括StackGAN、AttnGAN等,这些模型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来更好地对齐文本描述与图像细节。

2.2. 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s)

自回归模型将图像生成视为一个序列生成问题。代表性的模型如Parti(Pathways Autoregressive Text-to-Image),它将图像表示成一系列的像素或图像块,并通过序列到序列(seq-to-seq)的方式进行生成。该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处理高分辨率图像生成任务。

2.3. 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

扩散模型是一种较新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方法,它通过从噪声图像开始,逐步迭代地“去噪”来生成目标图像。与GAN相比,扩散模型更稳定,生成的图像质量更高。

  • 典型模型:DALL-E 2 和 Imagen 等模型通过在像素空间中执行扩散过程实现了高质量的文本到图像生成。
2.4. 潜在扩散模型(Latent Diffusion Model,LDM)

LDM是一种将扩散过程移到潜在空间的扩散模型,极大地提升了生成效率:

  • 通过训练一个自动编码器,将图像映射到潜在空间,在潜在空间中进行扩散过程,最后再解码回像素空间。
  • LDM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并能够在潜在空间中有效地处理高分辨率图像。

3. 文本到图像生成的关键挑战

  • 语义理解与对齐:模型需要正确理解文本描述中的语义,并将其与图像内容准确对应起来。例如,理解“红色礼服”和“海边”这两个概念并将它们分别映射到图像的特定区域。
  • 高分辨率图像生成:生成高分辨率图像需要模型具备强大的建模能力和计算资源,同时需要确保生成的图像质量与细节与描述一致。
  • 多样性与一致性:模型需要在生成过程中保持图像内容与文本描述一致,同时还要能生成多样化的图像,而不是每次生成完全相同的内容。

4. 发展历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张图片的核心结论可以总结为:

  1. 文本到图像生成技术的演变
  • 从2016年至今,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经历了显著的发展,技术路线从早期的GAN模型逐渐转向了基于Transformer和扩散模型的方法。
  • 在早期,GAN模型(如AttnGAN、StyleGAN等)是主流方法,但随着Transformer和扩散模型的引入,文本到图像生成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1. 扩散模型成为最新趋势
  • 扩散模型,如LDM、DALL-E 2、Imagen等,在近年来表现出了最好的性能,成为目前文本到图像生成的主流技术。这些模型在生成质量(IS得分)和与真实图像的接近程度(FID得分)上都表现出色。
  • LDM作为代表性的扩散模型,兼具高效性和高质量,显示出与其他模型相比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计算成本。
  1. 模型的参数规模和数据规模不断扩大
  • 随着技术的发展,模型的参数规模和训练数据量显著增加。例如,近年来发布的模型通常拥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参数,数据集规模也达到了数亿的级别,进一步推动了生成效果的提升。

总体结论:文本到图像生成技术已经从早期的GAN模型发展到如今基于扩散模型的先进技术,随着模型规模和数据规模的扩大,生成的图像质量和多样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5. 应用领域

  • 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通过文本描述生成独特的图像,辅助创作。
  • 广告与设计:通过文本快速生成各种设计方案,提升设计效率。
  • 游戏与电影:根据脚本或场景描述生成场景和角色图像,用于游戏与电影的制作。

总结

文本到图像生成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它有效地将自然语言与视觉信息相结合,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扩散模型和潜在扩散模型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方法正逐渐成为主流,生成的图像质量和多样性也在不断提高。

3 文生图的评估标准

在文本到图像生成(Text-to-Image Generation)任务中,评估生成图像的质量和与文本描述的匹配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评估标准可以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大类。以下是对这些评估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主观评估(Human Evaluation)

主观评估是通过人工方式对生成的图像进行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图像质量:由人类观察者对图像的清晰度、真实性以及视觉吸引力进行评分。
  • 文本一致性:评估生成的图像与输入的文本描述之间的相关性,观察生成图像是否正确反映了文本中的各个细节。
  • 多样性:对同一文本描述生成的多幅图像进行比较,评估生成图像的多样性,即模型是否能够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生成多种不同的图像。

主观评估虽然可以直接反映图像的质量,但由于费时费力且具有主观性,难以大规模实施,因此更多依赖于定量的客观评估指标。

二、客观评估(Objective Evaluation)

客观评估主要依赖于一些常用的计算指标来评价生成图像的质量和多样性,以下是文本到图像生成中常用的客观评估标准:

1. Inception Score (IS)

Inception Score 是一种衡量生成图像质量的指标,计算过程如下:

  • 首先,将生成的图像输入预训练的Inception v3模型,得到图像的类别概率分布 p ( y ∣ x ) p(y|x) p(yx)
  • 然后,计算所有生成图像的类别概率分布 p ( y ) p(y) p(y),并通过KL散度计算IS得分:

I S = exp ⁡ ( E x [ D K L ( p ( y ∣ x ) ∣ ∣ p ( y ) ) ] ) IS = \exp \left( E_x [ D_{KL}(p(y|x) || p(y)) ] \right) IS=exp(Ex[DKL(p(yx)∣∣p(y))])

解释

  • IS得分越高,表示生成图像的质量越高。一个好的模型应该生成特定类别的图像(即 p ( y ∣ x ) p(y|x) p(yx) 分布比较集中),而生成图像的整体类别分布 p ( y ) p(y) p(y) 应该覆盖尽可能多的类别,体现多样性。

缺点:IS只考虑了图像的质量和多样性,而没有考虑图像与输入文本描述的一致性。此外,IS对图像的内容分类非常依赖于Inception模型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数据集偏差的影响。

2. Fréchet Inception Distance (FID)

FID是评估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之间距离的指标,计算步骤如下:

  • 使用预训练的Inception v3模型提取生成图像和真实图像的特征向量,然后对特征向量进行计算,得到两者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
  • 根据这些特征向量的均值和协方差,计算两者之间的Fréchet距离:

F I D = ∣ ∣ μ r − μ g ∣ ∣ 2 + Tr ( Σ r + Σ g − 2 ( Σ r Σ g ) 1 2 ) FID = ||\mu_r - \mu_g||^2 + \text{Tr}(\Sigma_r + \Sigma_g - 2(\Sigma_r \Sigma_g)^{\frac{1}{2}}) FID=∣∣μrμg2+Tr(Σr+Σg2(ΣrΣg)21)

其中, μ r \mu_r μr Σ r \Sigma_r Σr 是真实图像的均值和协方差, μ g \mu_g μg Σ g \Sigma_g Σg 是生成图像的均值和协方差。

解释

  • FID越低,表示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在特征空间中越相似,说明生成效果越好。与IS相比,FID更能够捕捉到图像的质量和多样性。

优点和缺点:FID被认为比IS更能反映生成图像的质量和多样性,因为它考虑了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之间的距离。然而,FID对数据的分布敏感,特别是当生成图像数量较少时,FID分数可能不稳定。

3. R-precision

R-precision用于评估生成图像与输入文本描述的一致性,步骤如下:

  • 将生成图像和对应的文本描述通过特征提取模型(如CLIP)转化为向量表示。
  • 对于每个文本描述,计算其在与生成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并检索前R个最相似的图像,看实际生成的图像是否在这些检索结果中。

解释

  • R-precision得分越高,表示生成图像与文本描述的匹配程度越好。该指标专门用于衡量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的语义一致性。
4. CLIP-Similarity(CLIP-Sim)

CLIP-Similarity基于CLIP模型的文本-图像对齐能力来评估生成图像与文本描述的相关性:

  • 将文本和生成图像分别输入到CLIP模型中,得到各自的特征向量。
  • 计算两个特征向量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平均得到CLIP-Sim得分。

解释

  • CLIP-Sim得分越高,表示生成图像与文本描述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越高。
5. Diversity Metrics
  • LPIPS(Learned Perceptual Image Patch Similarity):用于评估生成图像的多样性。通过计算两幅图像之间的感知距离,衡量生成图像的多样性。LPIPS值越大,表示生成图像之间的多样性越高。
  • JSD(Jensen-Shannon Divergence):用于衡量生成图像类别分布与真实数据分布之间的差异,JSD值越小,表示生成图像的多样性与真实数据更接近。

三、评估标准的选择

  • 单一指标难以全面衡量:不同指标关注的方面各不相同,单一指标难以全面衡量模型的生成效果。因此,通常结合多个指标,如IS、FID、R-precision和CLIP-Sim等,以全面评估模型的性能。
  • 任务和应用场景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选择评估指标时需要考虑任务需求。例如,如果更加关注图像与文本描述的匹配程度,则R-precision和CLIP-Sim可能更为重要;如果更关注图像的质量和多样性,则IS和FID会更有参考价值。

总结

文本到图像生成的评估标准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客观评估中的IS、FID、R-precision、CLIP-Sim等指标可以帮助更全面地衡量模型的生成效果。不同的指标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评估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时,通常需要结合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4 Text-to-Image:GANS方法介绍

4.1 基于 GAN 的文本到图像合成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张图展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文本到图像合成方法的工作原理,该模型能够根据给定的文本描述生成对应的图像。以下是对图中生成器网络和判别器网络的详细讲解:

1. 文本嵌入与输入

  • 文本描述:输入的文本描述,例如“这朵花有小而圆的紫罗兰花瓣,中心是深紫色的”。
  • 文本编码 φ ( t ) \varphi(t) φ(t):首先对输入的文本描述进行编码,得到一个文本嵌入向量 φ ( t ) \varphi(t) φ(t)。这个文本嵌入捕捉了输入描述的语义信息。

2. 生成器网络(Generator Network)

  • 随机噪声向量 z z z:生成器接收一个从标准正态分布中采样的随机噪声向量 z ∼ N ( 0 , 1 ) z \sim \mathcal{N}(0, 1) zN(0,1),该向量用于引入随机性,使得模型能够生成多样化的图像。
  • 文本嵌入与噪声向量的结合:将文本嵌入向量 φ ( t ) \varphi(t) φ(t) 与随机噪声向量 z z z 进行串联或融合,得到一个合成的输入向量。这个合成向量包含了文本的语义信息和随机性。
  • 生成图像:将合成向量输入到生成器网络 G G G 中,生成器通过一系列卷积层逐步将输入向量转化为一张图像 x ^ = G ( z , φ ( t ) ) \hat{x} = G(z, \varphi(t)) x^=G(z,φ(t))。生成器的目标是根据输入的文本描述,生成一张与描述匹配的图像。

3. 判别器网络(Discriminator Network)

  • 输入数据:判别器网络接收两类输入:生成的图像 x ^ \hat{x} x^ 以及真实图像 x ′ x' x,同时也接收对应的文本嵌入向量 φ ( t ) \varphi(t) φ(t)
  • 判别任务:判别器的目标是判断输入的图像与文本描述是否匹配,即输出一个概率值 D ( x ^ , φ ( t ) ) D(\hat{x}, \varphi(t)) D(x^,φ(t)),表示图像与描述的匹配程度。判别器通过学习,尽量区分真实图像与生成图像,并判断它们是否与给定的文本描述相符。

4. 对抗训练过程

  • 生成器的目标:生成器试图欺骗判别器,使其认为生成的图像是真实且与文本描述相匹配。
  • 判别器的目标:判别器则尝试尽可能准确地区分真实图像和生成图像,并判断图像与文本描述是否一致。

通过不断地对抗训练,生成器逐渐学习到如何根据输入的文本描述生成高质量且与描述相符的图像,而判别器则学会如何更准确地评估图像的真实性和文本一致性。

5. 整体架构的优势

  • 文本指导:该架构通过将文本嵌入作为条件信息输入生成器和判别器,实现了基于文本描述的图像生成。
  • 语义对齐:通过对抗训练,模型能够学习到文本描述中的语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视觉元素,从而生成符合描述的图像。

总结

该方法通过GAN的对抗训练,将文本描述与图像生成紧密结合,生成器根据文本描述生成图像,判别器判断生成图像与描述的匹配程度。经过对抗训练后,生成器能够生成高质量且与输入文本描述一致的图像。

4.2 Class-conditional GAN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张图片展示了**类别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lass-conditional GAN, cGAN)**的工作原理。cGAN 是一种基于 GAN 的生成模型,能够根据特定类别标签生成相应类型的图像。我们来详细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1. 基本结构

GAN 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 生成器(Generator, G θ G_{\theta} Gθ:根据输入的随机噪声向量 z ∼ p n o i s e ( z ) z \sim p_{noise}(z) zpnoise(z) 和类别标签 y y y,生成一张假图像 x = G θ ( z , y ) x = G_{\theta}(z, y) x=Gθ(z,y)。这里的 θ \theta θ 表示生成器的参数。
  • 判别器(Discriminator, D ϕ D_{\phi} Dϕ:接收真实图像和生成的假图像,并判断它们是真实的还是生成的,同时利用类别标签信息判断图像与类别的对应关系。 ϕ \phi ϕ 表示判别器的参数。

2. 类别条件生成(Class-conditional Generation)

cGAN 在传统 GAN 的基础上引入了类别标签 y y y,并将其作为额外信息输入到生成器和判别器中:

  • 生成器不仅接收随机噪声 z z z,还接收一个类别标签 y y y,以此来学习生成特定类别的图像。
  • 判别器接收图像(真实或生成)和对应的类别标签,判断该图像是否真实,以及是否与该类别一致。

3. 训练过程

GAN 的训练是一个对抗过程,即生成器和判别器交替训练,彼此对抗、相互改进:

  • 判别器的目标:尽可能区分真实图像 x ′ x' x 和生成图像 x x x。判别器输出 D ϕ ( x ′ ) D_{\phi}(x') Dϕ(x) 表示对真实图像的真实性预测, D ϕ ( G θ ( z ) ) D_{\phi}(G_{\theta}(z)) Dϕ(Gθ(z)) 表示对生成图像的真实性预测。判别器的损失函数为:

J ′ = log ⁡ ( D ϕ ( x ′ ) ) J' = \log(D_{\phi}(x')) J=log(Dϕ(x))

  • 生成器的目标:欺骗判别器,使其认为生成的图像是真实的。生成器的损失函数为:

J = log ⁡ ( 1 − D ϕ ( G θ ( z ) ) ) J = \log(1 - D_{\phi}(G_{\theta}(z))) J=log(1Dϕ(Gθ(z)))

  • 总损失:生成器和判别器的损失函数合并后为:

loss = J + J ′ \text{loss} = J + J' loss=J+J

4. 训练步骤的交替优化

  • 在训练过程中,交替执行以下两步:
    1. 固定生成器 G θ G_{\theta} Gθ,优化判别器 D ϕ D_{\phi} Dϕ:利用真实图像和生成图像,更新判别器的参数 ϕ \phi ϕ,使其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真实与生成的图像。
    2. 固定判别器 D ϕ D_{\phi} Dϕ,优化生成器 G θ G_{\theta} Gθ:利用固定的判别器,更新生成器的参数 θ \theta θ,使其能够生成更接近真实图像的样本。

5. 类别标签的作用

  • 通过将类别标签 y y y 作为生成器和判别器的输入,cGAN 能够学习到不同类别的图像特征,进而生成与给定类别相匹配的图像。这使得 cGAN 不仅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图像,还能生成符合指定类别的图像。

总结

类别条件 GAN(cGAN)通过将类别标签与随机噪声结合输入生成器,并将类别信息输入判别器,学习在特定类别条件下生成对应的图像。cGAN 的训练过程是生成器和判别器之间的对抗训练,生成器试图欺骗判别器,而判别器则努力区分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通过不断地对抗优化,cGAN 能够生成与指定类别标签相符的高质量图像。

5 Text-to-Image:自回归模型方法——Part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张图展示了 Pathways 自回归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Parti) 的工作原理,该模型将图像生成视为一个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的问题。下面将对该算法的步骤和各个组件进行详细介绍。

1. 基本概念与架构

Parti 是一个自回归模型,核心思想是:

  • 将文本描述输入编码器,将其转化为编码表示。
  • 将图像的离散表示作为序列,并通过解码器逐步生成图像的离散表示。
  • 最后,通过 ViT-VQGAN 模型将这些离散表示解码为高质量的图像。

2. 步骤介绍

Step 1: 文本编码与图像表示的最小化重建
  • 文本输入:首先输入的文本提示(prompt),如图中展示的“Two dogs running in a field”,经过 Transformer Encoder 处理。编码器将文本转换为潜在的语义向量。
  • 图像离散表示:输入的图像会通过 ViT-VQGAN 的编码器转化为图像的离散表示(Discrete Representation),这种表示类似于图像的压缩版本,由一系列的图像标记(image tokens)组成,表示图像的不同部分。
  • 损失函数:在训练阶段,模型的目标是通过最小化重建误差(即让生成图像与原始图像尽可能接近),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引入对抗损失(adversarial loss)来提升生成质量。
Step 2: 自回归序列生成
  • 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在生成阶段,Parti 使用自回归解码器(Transformer Decoder)逐步生成图像的离散标记(tokens)。这个过程类似于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序列生成任务,给定一个初始输入(例如文本描述),模型会逐步生成与之对应的图像标记序列。
  • 最小化负对数似然(Negative Log-Likelihood):为了使生成的图像标记序列与真实图像的表示一致,模型优化的目标是最小化生成序列与真实序列的负对数似然。
Step 3: 图像生成与解码
  • 解码过程:生成的图像标记序列通过 ViT-VQGAN 中的解码器转化为最终的图像。解码器将离散表示还原为像素级的高质量图像。
  • 高质量图像生成:ViT-VQGAN 能够在图像的离散表示基础上重建出视觉细节丰富、质量高的图像。生成的图像与输入的文本描述高度一致。

3. 核心模块

Transformer Encoder(文本编码器)
  • 该部分负责将输入的文本描述转化为语义向量,作为生成图像时的条件信息。这一向量会被输入到解码器中用于指导生成过程。
Transformer Decoder(图像解码器)
  • 解码器接收编码器输出的文本语义向量,并将其作为条件信息逐步生成图像的离散标记。每生成一个标记,它会作为下一个标记的输入,直到生成整个图像标记序列。
ViT-VQGAN
  • 编码器(Image Tokenizer):该部分将原始图像转换为离散标记表示。通过这种表示,可以对图像进行紧凑、高效的编码。
  • 解码器(Image Detokenizer):将生成的图像标记序列还原为图像。这一步将离散的图像标记转化为像素级的图像,实现最终的图像生成。

4. Parti 模型的优势

  • 高效的序列到序列生成:Parti 模型通过自回归方式逐步生成图像标记,类似于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句子生成,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生成任务。
  • 高质量图像输出:借助 ViT-VQGAN 模型,Parti 能够在图像的离散表示基础上生成高分辨率和细节丰富的图像。
  • 灵活的文本到图像映射:通过 Transformer 结构的编码器和解码器,Parti 模型能够有效地将文本语义与图像内容对齐,实现文本到图像的灵活生成。

总结

Parti 模型将文本到图像生成视为一个序列到序列问题,通过自回归模型逐步生成图像的离散表示,并利用 ViT-VQGAN 来实现图像的重建。它在生成质量、细节处理和生成效率上表现出色,适合生成复杂的文本描述下的图像。

6 CLIP模型介绍

1 CLIP概述

时间:2021.02

作者:OpenAI-12人

论文:《Learning Transferable Visual Models From Natural Language Supervision》(从自然语言监督信号来学习迁移性好的视觉模型)

核心思想:CLIP 的核心思想是将图像和文本共同嵌入到同一个向量空间,通过对比学习让模型能够在没有见过特定标签的情况下进行分类和推理。

简介

  1. 作者证明了使用一个很简单的框架就能实现对图片和文本的匹配,训练的样本是 4亿 image-text pairs 数据集。
  2. 图像和文本的编码器都使用 Transformer,使用余弦相似度来衡量两者编码特征的距离
  3. 文本描述使用的英文
  4. 预训练完成后,自然语言就可以用来引导模型做图像分类,不局限于已见过的类别,还能扩展到没见过的类别上,而且能很好的迁移到下游任务。
  5. 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

CLIP能干什么?

看图说话:输入一张图片,输出一句话。(实际上,功能很受限,因为输出语句里只有一个类别单词,其他词都是固定的一些修饰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CLIP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张图展示了 CLIP 模型的工作原理,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 是 OpenAI 提出的用于图像-文本对齐的模型,它在图像编码和文本编码方面进行了联合训练,能够实现图像与文本之间的语义匹配。以下是详细介绍:

1. CLIP 模型的整体架构

CLIP 通过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的方式,联合训练图像编码器和文本编码器,使得图像和对应文本的表示在特征空间中靠得更近。模型的核心目标是能够将图像和文本进行对齐,以便在测试时实现零样本学习(zero-shot learning)

2. 步骤详细解释

步骤1:对比学习预训练(Contrastive Pre-training)

CLIP 的预训练是基于 4 亿对图像-文本配对数据进行的,其训练过程通过对比学习进行。

  • 文本编码器(Text Encoder):输入的文本(如“Pepper the Aussie pup”)通过 Transformer 语言模型编码器,将其编码为一个文本表示向量 T T T。该编码器旨在将文本中的语义信息提取出来,并嵌入到高维空间中。
  • 图像编码器(Image Encoder):输入的图像通过图像编码器(可以是 CNN 或 ViT),将图像转换为一个图像表示向量 I I I。图像编码器提取图像的视觉特征,并将其嵌入到与文本表示相同的高维空间中。

CLIP 的核心目标是使得与图像配对的文本与该图像在特征空间中距离最短,而不配对的文本与图像的距离则尽量远。这通过优化一个对比损失函数实现,损失函数鼓励正确的图像-文本配对靠得更近,错误配对远离。

对比矩阵的构造
  • 图中展示了一个图像-文本对齐的对比矩阵,其中 I 1 , I 2 , … , I N I_1, I_2, \dots, I_N I1,I2,,IN 表示一批图像的编码向量, T 1 , T 2 , … , T N T_1, T_2, \dots, T_N T1,T2,,TN 表示对应文本的编码向量。
  • 对比损失:每个图像编码向量 I i I_i Ii 需要与其正确的文本编码 T i T_i Ti 对齐,而与其他文本编码 T j ( j ≠ i ) T_j (j \neq i) Tj(j=i) 保持距离。类似的,每个文本编码向量 T i T_i Ti 也需要与对应的图像编码对齐。这种方式确保模型能够学会图像与文本之间的语义对齐。
步骤2:利用文本描述创建数据集分类器
  • CLIP 训练好的文本编码器可以将目标类别的名称或描述(例如“plane, car, dog, bird”)编码为特征向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从文本描述中创建分类器,无需特定的数据集标注。对于每个类标签,输入的描述(如“A photo of a {object}”)经过文本编码器,生成该类别的表示向量。
  • 图中展示了将类标签文本编码为特征向量的过程,这些向量可以直接用于分类任务。
步骤3:实现零样本预测(Zero-shot Prediction)
  • 在测试时,CLIP 的图像编码器会将输入的图像 I 1 I_1 I1 编码为向量表示。
  • 之后,这个向量会与从文本描述中生成的类别向量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图像向量 I 1 I_1 I1 与各个文本类别向量 T 1 , T 2 , … , T N T_1, T_2, \dots, T_N T1,T2,,TN 之间的相似度,CLIP 可以识别出图像对应的类别,即使模型在训练时从未见过该图像类别的数据。
  • 例如,在图中给定的例子中,图像 I 1 I_1 I1 可能是一只狗,经过对比 I 1 I_1 I1 与文本表示 T 1 , T 2 , T 3 T_1, T_2, T_3 T1,T2,T3 等向量的相似度,CLIP 最终可以判断该图像描述的是一只狗。

3. CLIP 的关键特性

  • 联合训练:CLIP 同时训练图像编码器和文本编码器,使得图像和文本可以在相同的特征空间中进行语义对齐。这个对齐过程通过对比学习完成,使模型能够从图像-文本配对数据中学习到语义关联。
  • 零样本学习(Zero-shot Learning):CLIP 不需要专门的训练数据来分类新类别,只需要输入类别的文本描述即可实现分类。这使得 CLIP 在应对多样化、动态的分类任务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 高效的推理:训练好的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新任务,无需重新训练或微调,这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总结

CLIP 是一种强大的图像-文本对齐模型,通过对比学习,它在图像和文本之间建立了语义上的对应关系,能够高效地进行零样本学习。它的优势在于不依赖于特定的数据集标签,可以通过文本描述对图像进行分类或检索,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问题:为什么训练和推理阶段,文本内容要是句子而不是直接的类别名字?

答:因为4亿【图像-文本】数据集,里面全是简单的句子,训练的时候是句子,所以推理应用时也最好用简单的句子。

7 DALL-E 2 模型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LL-E 2 是 OpenAI 开发的一个先进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能够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生成高质量的图像。相比于原始的 DALL-E,DALL-E 2 引入了 CLIP 模型和扩散模型,极大地提高了生成图像的质量和与文本描述的相关性。以下是 DALL-E 2 模型的详细介绍。

1. DALL-E 2 的核心架构

DALL-E 2 是基于三个主要组件构建的:

  • CLIP 模型:用于文本和图像的对齐与嵌入生成。
  • 自回归或扩散先验模型:用于从文本嵌入生成图像嵌入表示。
  • 扩散解码器(Diffusion Decoder):用于从生成的图像嵌入中解码出最终的高质量图像。

这三个组件共同工作,使得 DALL-E 2 能够高效且精准地将文本描述转化为对应的图像。

2. CLIP 模型的作用

CLIP 模型通过联合训练文本编码器和图像编码器,将文本和图像映射到同一语义空间中,使得相同语义的文本和图像具有相似的嵌入表示。

在 DALL-E 2 中:

  • 文本编码器:将输入的文本描述编码为一个文本嵌入。该嵌入包含了文本中的语义信息,比如描述的物体、颜色、动作等。
  • 图像编码器:CLIP 模型中的图像编码器负责将图像编码为图像嵌入表示。在 DALL-E 2 的训练阶段,图像编码器用于与文本编码对齐,帮助模型学习到文本与图像的关系。

CLIP 的核心目标是使文本和图像的嵌入空间一致,保证文本描述可以映射到相应的图像嵌入中。

3. 自回归或扩散先验模型

在有了文本嵌入之后,DALL-E 2 通过一个自回归模型或者扩散先验模型,从文本嵌入生成图像嵌入表示。

  • 自回归模型:通过序列生成的方式,从文本嵌入逐步生成图像的潜在表示(image latent representation)。
  • 扩散先验模型:扩散先验模型使用扩散过程从文本嵌入生成图像嵌入。通过学习图像嵌入的生成先验知识,模型能够更好地生成与文本描述匹配的图像表示。

该步骤的关键在于,将文本嵌入转化为可以用来生成图像的潜在表示。

4. 扩散解码器(Diffusion Decoder)

扩散解码器是 DALL-E 2 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它通过“去噪”的过程逐步生成图像。扩散模型的生成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初始化噪声:生成过程从一个随机噪声图像开始。
  • 逐步去噪:扩散解码器通过多步去噪过程逐步生成一个高质量的图像。在每一步中,模型会使用前一步的结果作为输入,生成逐步接近目标图像的中间图像表示。
  • 生成最终图像:在若干次迭代后,噪声完全被去除,生成出与输入文本描述相匹配的高质量图像。

扩散模型相比于传统的生成对抗网络(GAN)具有更好的生成稳定性,不容易产生伪影或不真实的细节。

5. DALL-E 2 的训练流程

DALL-E 2 的训练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1. CLIP 的预训练:CLIP 模型使用大规模的图像-文本配对数据进行预训练,学习将文本和图像对齐到相同的语义空间。CLIP 的目标是使得文本描述和图像在语义空间中紧密对应。
  2. 图像生成模型的训练:在训练好 CLIP 之后,DALL-E 2 的图像生成部分通过自回归或扩散模型学习生成图像嵌入。然后,扩散解码器进一步解码图像嵌入,生成最终的图像。

6. DALL-E 2 的优势

  • 高质量的图像生成:得益于 CLIP 和扩散模型的结合,DALL-E 2 能够生成视觉细节丰富、分辨率高且语义上与文本描述高度一致的图像。
  • 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引入噪声和扩散过程,DALL-E 2 能够生成具有多样性的图像。即使是相同的文本描述,每次生成的图像也可能有细微的差别,增加了模型的创作能力。
  • 语义对齐能力强:由于 CLIP 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学到了文本与图像的对齐关系,DALL-E 2 可以很好地捕捉到复杂的文本描述,并生成符合文本语义的图像。

7. DALL-E 2 的应用场景

  • 艺术创作:DALL-E 2 能够根据文本描述生成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帮助艺术家在创作中获得灵感或实现自动化创作。
  • 设计与广告:设计师可以通过文本提示快速生成符合需求的图像,节省设计时间和成本。
  • 影视制作:DALL-E 2 也可以用于影视剧本或故事板的创作,根据文字脚本生成场景和角色的视觉效果。

总结

DALL-E 2 是一种基于 CLIP 模型和扩散模型的强大文本到图像生成系统,能够从复杂的文本描述中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它结合了 CLIP 的语义对齐能力和扩散模型的生成稳定性,在图像生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DALL-E 2 的高效文本到图像转换以及其生成的图像质量和多样性,为人工智能生成艺术、设计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8 Imagen模型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张图展示了 Imagen 模型的工作流程,Imagen 是一个文本到图像的扩散模型,并结合了超级分辨率扩散模型来提升图像质量。以下是详细介绍:

1. Imagen 的核心思想

Imagen 使用了一个 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Text-to-Image Diffusion Model),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加入了 超分辨率扩散模型(Super-Resolution Diffusion Model)。整个模型在像素空间中运行,也就是说,模型直接生成和处理像素级的图像。这虽然能够生成高质量图像,但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非常高。

2. 步骤详细介绍

Step 1: 文本编码(Text Embedding)
  • 输入的文本描述(例如 “A Golden Retriever dog wearing a blue checkered beret and red dotted turtleneck”)首先会通过一个 冻结的文本编码器(Frozen Text Encoder) 进行处理。
  • 文本编码器将文本转换为文本嵌入向量(Text Embedding),这一向量包含了文本中的语义信息,成为后续图像生成过程中的条件输入。
Step 2: 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Text-to-Image Diffusion Model)
  • 文本嵌入作为条件输入,传递给 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
  • 这个扩散模型首先生成一个 64×64 分辨率的图像。该模型通过扩散过程从噪声逐步生成这个低分辨率的图像,这个过程类似于其他扩散模型的“去噪”生成过程。
  • 生成的 64×64 图像虽然在分辨率上较低,但已经包含了与输入文本描述相匹配的主要视觉特征。
Step 3: 超分辨率扩散模型(Super-Resolution Diffusion Model)
  • 接下来,生成的 64×64 图像会被传递到第一个 超分辨率扩散模型,该模型负责将图像的分辨率从 64×64 提升到 256×256
  • 超分辨率扩散模型同样基于扩散过程运行,通过逐步去除噪声来提升图像的分辨率。在这一阶段,模型能够生成更多的视觉细节,使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
Step 4: 第二个超分辨率扩散模型
  • 最后,生成的 256×256 图像会传递到第二个 超分辨率扩散模型,将图像的分辨率进一步提升到 1024×1024。这是最终的高分辨率输出图像。
  • 通过多次的超分辨率提升,Imagen 能够生成细节丰富、质量极高的图像,同时保持与输入文本描述的强语义一致性。

3. Imagen 模型的优势

  • 高分辨率图像生成:Imagen 结合了文本到图像的扩散模型和超分辨率扩散模型,能够生成高达 1024×1024 像素的高质量图像。每个阶段逐步提升图像分辨率,保证了生成过程的稳定性和图像的清晰度。
  • 像素空间操作:所有的生成过程都在像素空间中进行,即模型直接生成和处理每一个图像像素。这虽然保证了图像生成的精细度,但也带来了更高的计算开销。
  • 语义对齐能力强:通过结合冻结的文本编码器,Imagen 在生成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捕捉到文本中的语义信息,确保生成的图像与文本描述紧密相关。

4. 模型的计算需求

由于 Imagen 在像素空间中运行,且需要多次扩散过程来生成高分辨率图像,这使得该模型的计算需求非常高。生成 1024×1024 的高分辨率图像尤其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这可能是其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限制。

5. Imagen 的生成步骤总结

  1. 文本嵌入:文本描述首先被转化为语义嵌入向量。
  2. 64×64 图像生成:使用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从噪声生成低分辨率图像。
  3. 256×256 图像生成:通过第一次超分辨率扩散模型,将图像分辨率从 64×64 提升到 256×256。
  4. 1024×1024 图像生成:通过第二次超分辨率扩散模型,将图像分辨率从 256×256 提升到 1024×1024。

总结

Imagen 是一个强大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通过结合文本到图像的扩散模型和多次超分辨率扩散模型,能够生成细节丰富、高分辨率的图像。它的生成过程直接在像素空间中进行,尽管对计算资源要求高,但生成的图像质量非常出色,在文本与图像的语义对齐方面表现优异。

9 Latent Diffusion Model介绍

潜在扩散模型是扩散模型的一种变体,旨在解决传统扩散模型在高维像素空间中生成图像时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LDM 通过在较低维的潜在空间中执行扩散过程,大幅提升了生成速度和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总体概览

LDM 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 Prompt Space(文本空间):处理输入的文本提示并将其转化为潜在的文本嵌入。
  • Latent Space(潜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扩散过程,逐步生成潜在表示。
  • Pixel Space(像素空间):最终通过解码器将潜在表示转换为真实的高分辨率图像。

2. Prompt Space(文本空间)

  • LLM(Large Language Model, 大型语言模型):输入的文本提示 y y y,如“orange cat”,首先被送入大型语言模型(例如,预训练的 Transformer 语言模型)。语言模型将文本 y y y 编码为文本嵌入 y ^ \hat{y} y^,这是文本的潜在语义表示。
  • 文本嵌入 y ^ \hat{y} y^:生成的文本嵌入 y ^ \hat{y} y^ 作为条件信息,将在潜在空间中的扩散过程中使用,指导图像的生成。这确保了最终生成的图像与输入的文本提示相匹配。

3. Latent Space(潜在空间)

这是 LDM 的核心部分,扩散过程和去噪过程都在潜在空间中进行。

前向扩散过程(Forward Diffusion Process)
  • 噪声注入:首先,LDM 将初始的潜在表示 z 0 z_0 z0(潜在图像表示)逐步添加噪声,使其逐渐接近纯噪声 z T z_T zT。这个过程遵循一个固定的前向扩散过程,通常用正态分布 N ( 0 , I ) N(0, I) N(0,I) 来表示每一步噪声的分布。
  • 潜在表示的扩散链:如图所示,扩散模型在每一步 t t t 都会对潜在表示 z t z_t zt 添加少量噪声,并传递给下一步 z t + 1 z_{t+1} zt+1,直到达到完全的噪声表示 z T z_T zT。前向过程中的每一步遵循 q ϕ ( z t + 1 ∣ z t ) q_\phi(z_{t+1}|z_t) qϕ(zt+1zt) 的分布。
反向去噪过程(Reverse Denoising Process)
  • 条件扩散模型:在反向去噪过程中,模型从 z T z_T zT 开始,逐步去噪以恢复潜在表示 z 0 z_0 z0。每一步去噪由条件扩散模型 p θ ( z t ∣ z t + 1 , y ^ ) p_\theta(z_t|z_{t+1}, \hat{y}) pθ(ztzt+1,y^) 完成,其中 y ^ \hat{y} y^ 是文本嵌入,作为条件信息来指导图像的生成。
  • 逐步生成潜在表示:通过逐步去除噪声,模型能够从一个纯噪声图像 z T z_T zT 最终生成出与文本提示相关的潜在图像表示 z 0 z_0 z0
UNet 与交叉注意力(Cross-Attention)
  • UNet 架构:扩散过程中使用了 UNet 网络结构,它能够有效处理多尺度的图像信息。UNet 结构擅长处理图像生成任务,通过下采样和上采样步骤处理图像特征。
  • 交叉注意力机制:UNet 中还集成了交叉注意力机制(Cross-Attention),它允许模型在去噪的每一步中动态地关注文本嵌入 y ^ \hat{y} y^,从而确保生成图像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输入文本保持一致。

4. Pixel Space(像素空间)

一旦潜在空间中的扩散过程完成,生成了最终的潜在表示 z 0 z_0 z0,LDM 进入像素空间,并使用解码器将潜在表示还原为像素级的图像。

解码器(Decoder)
  • 潜在表示到像素空间:解码器 D D D 接收生成的潜在表示 z 0 z_0 z0,并将其解码为像素空间中的图像 x ~ \tilde{x} x~。这个步骤将低维的潜在表示转换回高维的图像表示。解码器的目的是生成视觉上与输入文本描述相匹配的高质量图像。
编码器(Encoder)
  • 在训练过程中,编码器 E E E 负责将真实图像 x x x 压缩到潜在空间中的表示 z z z。这个编码器是自动编码器的一部分,用于将像素级的图像压缩到低维的潜在空间。

5. 训练过程

LDM 的训练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1. 自动编码器训练:首先,训练一个自动编码器,包括编码器 E E E 和解码器 D D D,将图像压缩到潜在空间 z z z,并确保能够在解码时恢复图像。这一步训练的目的是保证潜在空间中的表示 z z z 保留足够的图像信息,使得生成过程可以在潜在空间中高效完成。
  2. 扩散模型训练:在潜在空间中训练扩散模型 p θ p_\theta pθ,通过逐步去噪生成潜在表示 z z z。该模型通过对潜在表示添加噪声并进行反向学习,来学习如何生成符合文本描述的潜在表示。

6. LDM 的优势

  • 高效性:由于扩散过程是在低维的潜在空间中完成的,而不是在高维的像素空间中,LDM 大幅提高了生成速度和计算效率。相比传统的扩散模型,LDM 可以生成更高分辨率的图像,且所需的计算资源更少。
  • 图像质量:尽管扩散是在潜在空间中完成的,但由于解码器的高效设计,LDM 生成的图像在细节和质量上依然能保持很高的水平。
  • 可控性:LDM 中的交叉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根据文本嵌入灵活地调整生成过程,确保生成的图像与文本描述紧密匹配。

总结

潜在扩散模型(LDM)通过在潜在空间中进行扩散过程,将文本嵌入作为条件输入来指导图像生成。其高效的生成流程依赖于自动编码器和扩散模型的结合,显著提升了生成速度,并保持了生成图像的高质量。该模型结合了 UNet 和交叉注意力机制,确保生成的图像与输入的文本描述紧密相关,是当前高效图像生成任务的先进方法之一。

10 LDM中的交叉注意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潜在扩散模型(Latent Diffusion Model, LDM) 中,交叉注意力机制(Cross-Attention) 是生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它使得模型能够在图像生成过程中灵活地根据输入文本提示调整图像的生成,确保生成的图像与文本描述紧密匹配。

1. 交叉注意力机制的概念

交叉注意力 是一种在生成任务中常用的注意力机制,旨在允许模型将不同的输入模态(如文本和图像)联系起来。在 LDM 中,交叉注意力的作用是在图像生成的每个步骤中,通过学习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使得生成过程能够根据文本的语义信息动态调整生成的图像细节。

交叉注意力可以理解为:

  • Query:来自一个模态的查询(通常是生成过程中的中间图像表示)。
  • KeyValue:来自另一个模态的键和值(通常是文本提示的嵌入表示)。

交叉注意力通过计算 Query 与 Key 的相关性(注意力权重),再结合对应的 Value 来动态调整生成的中间表示。

2. LDM 中的交叉注意力机制

在 LDM 中,交叉注意力主要用于两个模态的对齐:

  • 图像模态:LDM 通过扩散过程生成潜在空间中的中间图像表示。
  • 文本模态:文本描述通过语言模型或嵌入模型编码为文本嵌入。

LDM 的 UNet 模型中集成了交叉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生成图像的每一步中动态地根据输入文本信息调整生成的潜在表示。

工作流程
  1. 输入文本提示嵌入:首先,输入的文本提示(如 “A cat sitting on a chair”)通过语言模型编码为文本嵌入 y y y,这就是 Key 和 Value 的来源。
  2. 扩散过程中的图像生成:在扩散模型的反向去噪过程中,每一步都会生成一个潜在的图像表示 z t z_t zt。这些表示是 Query 的来源。
  3. 交叉注意力的计算
  • Query:图像表示 z t z_t zt,即当前生成步骤中的图像特征。

  • KeyValue:来自文本提示的嵌入表示 y y y

  • 模型通过计算 Query 和 Key 之间的注意力权重来确定哪些文本信息对于当前生成的图像表示最为重要。

  • 更新图像表示:根据计算得到的注意力权重,模型使用 Value 更新当前的图像表示,生成的中间图像表示 z t − 1 z_{t-1} zt1 会被动态调整,以更加符合输入文本的语义。

这个交叉注意力机制确保了生成的图像能够根据文本提示不断调整,生成与描述相符的细节。例如,如果文本中描述了 “A cat sitting on a chair”,那么注意力机制会在生成过程中不断关注文本中的 “cat” 和 “chair”,并确保它们在图像中的对应关系。

3. 交叉注意力的数学表达

在交叉注意力中,假设:

  • Query:图像生成的潜在表示 z t z_t zt,表示为矩阵 Q Q Q
  • KeyValue:来自文本提示的嵌入 y y y,表示为矩阵 K K K V V V

交叉注意力的计算方式如下:

  1. 计算 Query 和 Key 之间的相似度:

Attention ( Q , K , V ) = softmax ( Q K T d k ) V \text{Attention}(Q, K, V) = \text{softmax}\left(\frac{QK^T}{\sqrt{d_k}}\right) V Attention(Q,K,V)=softmax(dk QKT)V

其中, d k d_k dk 是 Key 的维度, Q K T QK^T QKT 是 Query 和 Key 的点积相似度,经过 softmax 函数得到注意力权重。

  1. 根据这些权重,对 Value 进行加权平均,更新 Query(即图像表示 z t z_t zt):

z t ′ = Attention ( Q , K , V ) z_t' = \text{Attention}(Q, K, V) zt=Attention(Q,K,V)

这样,图像表示 z t ′ z_t' zt 就会根据输入的文本嵌入进行调整,从而生成符合文本语义的图像。

4. 交叉注意力在 LDM 中的作用

在 LDM 中,交叉注意力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文本与图像的对齐

通过交叉注意力,LDM 能够在图像生成过程中对文本提示保持高度敏感。每一步的去噪过程都能基于文本提示对图像进行调整,确保生成的图像与文本描述紧密匹配。

(2) 多模态生成

交叉注意力允许模型同时处理文本和图像模态的信息。这使得 LDM 可以灵活地处理文本描述,并在扩散过程中生成与之相符的视觉内容。它为多模态生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3) 提升生成的细节与语义一致性

由于在每一个扩散去噪步骤中都可以动态调整图像表示,交叉注意力使得 LDM 可以生成更加细致且语义上精确的图像。例如,当文本描述中涉及复杂的场景或多种对象时,交叉注意力可以帮助模型正确地在图像中生成这些元素,并保持它们的相互关系。

5. 交叉注意力与传统注意力机制的区别

交叉注意力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有所不同:

  •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在同一个模态(如文本或图像)的不同元素之间计算相关性。每个元素都可以关注其他同一模态的元素。
  • 交叉注意力(Cross-Attention):在不同模态之间计算相关性。例如,在 LDM 中,交叉注意力是在图像模态和文本模态之间计算相关性,使得图像生成能够根据文本的内容来调整。

6. LDM 中的交叉注意力的实现

在 LDM 的实现中,交叉注意力通常嵌入在 UNet 模型的中间层中。UNet 模型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使得每一层的特征图都可以根据文本提示进行调整。这一机制使得模型能够在生成图像的不同阶段灵活应对文本描述的细节要求。

总结

在 LDM 中,交叉注意力机制 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模型能够在图像生成过程中通过文本提示动态调整生成的图像细节。它确保了生成的图像与文本描述之间的语义一致性,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场景时,交叉注意力能够帮助模型生成细致且符合描述的视觉内容。

11 交叉注意力相关问题:权重的作用?为什么图像作为Q?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权重的作用

  • 注意力权重 a 1 , a 2 , a 3 , a 4 a_1,a_2,a_3,a_4 a1,a2,a3,a4​ 控制了文本中各个词在图像生成中的影响。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模型能够动态地根据文本提示调整每个生成步骤中的图像特征。例如,“big” 可能对形状或大小有影响,“orange” 影响颜色,“cat” 影响图像中生成物体的类型。

为什么是图像信息作为Q值?

在交叉注意力机制中,图像信息被用作 Query (Q),而文本信息则被用作 Key (K)Value (V),这是因为图像生成任务的核心是要动态地根据文本信息调整生成的图像,而交叉注意力中的 Query 是负责需要被更新的信息,Key 和 Value 是提供信息来帮助完成这种更新的。

具体来说,选择图像作为 Query 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图像生成任务的本质

在图像生成任务中,模型的目标是生成与输入文本提示匹配的图像。因此,图像的表示(特征)需要根据文本提示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生成的图像能够正确反映文本描述。这就意味着图像信息是要被动态修改的核心,而 Query 的作用正是用于从 Key 和 Value 中获取相关信息,以更新和调整自己。

  • Query 需要更新:在 LDM 的生成过程中,每一步生成的图像表示(潜在表示 z t z_t zt)都需要不断根据文本提示进行调整,使其逐步接近最终要生成的图像。因此,图像表示被设为 Query,目的是让其能够通过计算与文本 Key 的相关性来获取与文本语义一致的信息,并利用 Value 更新自己。

2. Key 和 Value 提供信息用于指导生成

在交叉注意力中,Key 和 Value 通常用于提供额外的上下文信息。这里,文本描述的 Key 和 Value 含有文本的语义信息,能够为生成图像提供正确的指导:

  • Key:Key 主要用于衡量 Query 与其的相关性。在 LDM 中,文本中的不同词汇(如“big”、“orange”、“cat”)会生成不同的 Key 表示,模型通过计算图像表示(Query)与这些 Key 之间的相似度来判断哪些文本信息对当前的生成步骤最为重要。
  • Value:Value 提供了实际的语义信息,这些信息会被 Query 使用来更新自己。在 LDM 中,文本的嵌入(Value)代表了具体的文本语义内容,例如“big”可能与生成大尺寸物体相关,“orange”与生成橙色相关,“cat”与生成猫相关。通过计算的注意力权重,Query 可以获得这些信息并对自己进行更新,从而使生成图像逐步反映文本提示的内容。

3. 多模态信息融合

在多模态任务(如文本到图像生成)中,模型必须将来自不同模态的信息进行融合。在 LDM 中,生成图像的潜在表示会不断与文本描述中的信息进行融合,这样才能确保图像与文本描述相符。交叉注意力通过 Query、Key 和 Value 的交互,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机制来实现这一点:

  • 图像作为 Query 是图像生成的核心:通过将图像表示作为 Query,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文本信息(Key 和 Value)逐步生成和调整图像。Query 会根据注意力权重从文本中“选择”最相关的部分来进行图像的更新。

4. 计算流程的合理性

从计算角度看,交叉注意力是基于 Query 和 Key 之间的点积相似度计算的。将图像信息作为 Query 使得模型能够在生成图像的每个步骤中根据文本提示灵活地调整生成过程。随着扩散过程的进行,每个生成步骤都需要参考文本描述进行调整,因此,图像表示作为 Query 是合理的。

5. 自注意力和交叉注意力的区别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中,Query、Key 和 Value 都来自同一个模态(如图像或文本),目标是从自身信息中选择最相关的部分,完成自我调整。而在 交叉注意力(Cross-Attention) 中,Query 和 Key/Value 来自不同模态(如图像和文本)。这里,图像生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图像特征需要根据文本不断调整,所以将图像设为 Query 让其根据文本的信息进行调整,符合任务的需求。

总结

在 LDM 的交叉注意力机制中,图像信息被作为 Query,因为图像表示需要根据文本信息不断更新和调整,以生成符合文本提示的图像。通过将图像表示作为 Query,模型能够动态地根据 Key(文本信息)计算相似度,并从 Value(文本语义)中获取更新信息,使得生成的图像能够与输入的文本保持一致。这种设计符合图像生成任务的本质,确保模型能够生成符合文本描述的高质量图像。

12 Prompt-to-Prompt方法(通过文本编辑图像)

1. 概述

Prompt-to-Prompt 是一种基于 预训练的潜在扩散模型(Latent Diffusion Model, LDM) 的图像编辑方法,允许用户通过修改文本提示高效地对图像进行编辑,而无需额外提供遮罩(mask)或其他复杂的编辑工具。该方法可以保持图像的大部分信息(如背景、构图)不变,只根据修改后的文本提示调整特定的对象或局部细节。

2. 核心目标

  • 编辑图像:允许用户仅通过修改文本提示对图像进行局部编辑,而无需为修改的区域提供遮罩或进行复杂的操作。
  • 保持一致性:在图像的编辑过程中,保持图像的背景、构图、风格等大部分信息不变,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图像变化。
  • 高效编辑:在无需重新训练模型的前提下,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实现高效的图像编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主要步骤

Step 1: 使用原始文本提示生成初始图像
  • 首先,使用 原始的文本提示 (Original Prompt),通过预训练的 Latent Diffusion Model (LDM) 生成图像。
  • 例如,输入 “A photo of a cat riding on a bicycle” 并生成相应的图像。生成过程中,模型会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将文本的每个部分与图像中的特定区域对齐。
Step 2: 存储交叉注意力权重
  • 在初始图像生成过程中,模型通过 交叉注意力机制 记录了图像中的哪些像素与文本提示中的哪些部分相关联。
  • Prompt-to-Prompt 方法会 存储生成图像过程中产生的交叉注意力权重,这些权重用于描述图像中的不同像素如何与文本中的每个单词对应。
Step 3: 修改文本提示
  •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原始的文本提示,以进行局部的图像编辑。例如,将 “cat” 修改为 “dog”,或将 “apples” 修改为 “oranges”。
  • 这种修改仅影响与修改部分对应的图像区域,而图像的其他部分(例如背景、自行车、篮子等)将保持不变。
Step 4: 复用交叉注意力权重
  • 重新运行扩散模型,但在这个过程中,Prompt-to-Prompt 会 复用先前存储的交叉注意力权重。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图像会尽量保持与原始图像一致,只有与修改文本部分相关的部分会发生变化。
  • 例如,如果只修改了 “cat” 为 “dog”,则只有骑自行车的动物会从猫变为狗,而自行车、背景等元素将保持不变。

4. 内部数据流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侧(Prompt Space):左边部分展示了输入的文本提示。最初的提示是 “orange cat”,而修改后的提示是 “tabby cat”。文本通过 大型语言模型(LLM) 编码为文本嵌入 y y y(原始提示)和 y ∗ y^* y(修改后的提示)。这些嵌入将用于生成潜在空间的特征表示,模型根据这些提示生成对应的图像。

  • 左侧(Prompt Space):左边部分展示了输入的文本提示。最初的提示是 “orange cat”,而修改后的提示是 “tabby cat”。文本通过 大型语言模型(LLM) 编码为文本嵌入 y y y(原始提示)和 y ∗ y^* y(修改后的提示)。这些嵌入将用于生成潜在空间的特征表示,模型根据这些提示生成对应的图像。
  • 潜在空间(Latent Space):图像生成过程主要发生在潜在空间中。潜在空间中的扩散模型在每一步都逐步生成更接近最终图像的潜在表示,最终通过解码器将潜在表示解码为图像。
Step 1: 原始文本提示的编码与初始扩散
  • 首先,模型接收初始文本提示 y y y(“orange cat”)并在潜在空间中运行扩散过程,从潜在噪声 z T z_T zT 开始,通过一系列步骤逐步生成潜在图像表示 z 0 z_0 z0
  • 在这个过程中,模型会生成一系列的 交叉注意力权重 A t A_t At,这些权重表示生成过程中的像素如何与文本提示中的不同部分相关联。这些注意力权重在 Prompt-to-Prompt 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用于确定图像中的哪些部分与文本提示的哪些部分相关联。
Step 2: 存储注意力权重
  • 当扩散过程完成时,存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注意力权重 A T , A T − 1 , … , A 1 A_T, A_{T-1}, \dots, A_1 AT,AT1,,A1。这些权重记录了图像的像素与初始文本提示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orange cat” 的注意力权重表明哪些像素与 “orange” 和 “cat” 相关联。
Step 3: 修改文本提示
  • 接下来,用户修改文本提示为 y ∗ y^* y,例如将 “orange cat” 改为 “tabby cat”。文本提示的修改将影响生成的图像中的局部内容,而大部分图像的其他部分(如背景、构图等)保持不变。
Step 4: 再次运行扩散过程并复用注意力权重
  • 再运行扩散模型:重新运行扩散模型,但这次输入的是修改后的文本提示 y ∗ y^* y。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操作:
    • 复用原始噪声 z T z_T zT:为了保持一致性,模型在开始时复用第一次运行时的噪声 z T z_T zT
    • 注意力权重的复用:在生成初期(时间步 T T T τ \tau τ),Prompt-to-Prompt 复用原始提示 y y y 生成时的注意力权重 A T , … , A τ A_T, \dots, A_{\tau} AT,,Aτ。这保证了图像的大部分保持与第一次生成时一致。
    • 切换到新的注意力权重:从时间步 τ \tau τ 开始,模型开始使用修改后的提示 y ∗ y^* y 生成新的注意力权重 A τ − 1 ∗ , … , A 1 A^*_{\tau-1}, \dots, A_1 Aτ1,,A1。这些新的权重用于修改图像中与文本变化相关的部分(如将 “orange” 修改为 “tabby”)。
Step 5: 解码潜在表示
  • 最后,扩散过程生成的潜在表示 z 0 z_0 z0​ 会通过解码器(Decoder)解码为像素空间中的图像 x ~ \tilde{x} x~​。这一过程会生成两幅图像:
    • 原始提示生成的图像 x ~ \tilde{x} x~​:基于初始文本 “orange cat”。
    • 修改提示生成的图像 x ~ ∗ \tilde{x}^∗ x~​:基于修改后的文本 “tabby cat”,但保持了大部分原始图像中的背景和构图。
具体的注意力权重操作解释
  • 在图的中间部分,注意力权重的操作详细展示了 Prompt-to-Prompt 的编辑过程:
    • 蓝色部分(原始注意力权重):前半部分(直到时间步 τ \tau τ​)使用了初始提示 “orange cat” 生成时的注意力权重 A T , … , A τ A_T,\dots,A_{\tau} AT,,Aτ​。这些权重确保图像的整体结构和构图保持不变。
    • 红色部分(新的注意力权重):在生成过程的后半部分(时间步 τ − 1 \tau-1 τ1​ 之后),模型开始使用修改后的注意力权重 A τ − 1 ∗ , … , A 1 A^∗_{\tau-1},\dots,A_1 Aτ1,,A1​。这些权重主要影响图像中的对象细节,例如从 “orange” 修改为 “tabby”。

5.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 无需遮罩:与传统的图像编辑方法不同,Prompt-to-Prompt 不需要用户为图像的特定区域创建遮罩来进行编辑。
  • 高效:通过复用先前生成过程中的注意力权重,Prompt-to-Prompt 可以高效地进行图像局部编辑,避免了重新生成整个图像的计算开销。
  • 灵活性:用户可以简单地修改文本提示中的某些部分,即可对图像进行个性化的编辑。
局限性
  • 修改范围受限:Prompt-to-Prompt 主要适用于文本提示修改较小的场景(如对象替换),当涉及较大范围的修改时,可能无法完全保持原有图像的一致性。
  • 依赖注意力权重的质量:Prompt-to-Prompt 的效果依赖于模型生成过程中的交叉注意力权重,因此,初始图像生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编辑的效果。

6. 适用场景

Prompt-to-Prompt 在多个图像生成和编辑场景中有广泛的应用:

  • 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通过修改文本提示快速生成多个版本的图像,探索不同的细节变化,同时保持整体风格一致。
  • 设计与广告:设计师可以在保持图像构图、风格不变的前提下,修改图像中的对象或内容,满足不同的广告或设计需求。
  • 自动化图像编辑:Prompt-to-Prompt 可以用于自动化的图像生成和编辑任务,通过修改提示,快速生成符合需求的图像。

7. 总结

Prompt-to-Prompt 是一种高效、灵活的图像编辑方法,通过修改文本提示并复用交叉注意力权重,用户可以轻松地对生成的图像进行局部编辑,而无需遮罩或重新生成整个图像。该方法不仅高效,且能保证图像的一致性,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设计和广告等领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218494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声纳技术24.1.19声纳定向方法

一、基本原理 本质:利用声程差和相位差 声程差: 时间差: 相位差: 二、最大值测向 原理:接收到的信号幅度最大时换能器或基阵的指向性来测量目标方位 优点:简单,利用人耳可判别目标性质&a…

单链表的增删改查(数据结构)

之前我们学习了动态顺序表,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单链表是如何进行增删改查的 一、单链表 1.1、单链表概念 概念:链表是⼀种物理存储结构上⾮连续、⾮顺序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的指针链接次序实现的。 1.2、链表与顺序表的…

大豆重测序二(同一领域互竞)-文献精读58

High-quality genome of a modern soybean cultivar and resequencing of 547 accession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现代大豆品种的高质量基因组及对547个种质资源的重测序揭示结构变异的作用 大豆重测序-文献精读53 摘要 大豆提供蛋白质、油…

Qemu开发ARM篇-7、uboot以及系统网络连接及配置

文章目录 1、uboot及linux版本网络设置1、宿主机虚拟网卡创建2、uboot使用tap0网卡3、启动测试 2、访问外网设置 在上一篇Qemu开发ARM篇-6、emmc/SD卡AB分区镜像制作并通过uboot进行挂载启动中,我们制作了AB分区系统镜像,并成功通过uboot加载kernel以及d…

基于Springboot+Vue的美妆神域(含源码数据库)

1.开发环境 开发系统:Windows10/11 架构模式:MVC/前后端分离 JDK版本: Java JDK1.8 开发工具:IDEA 数据库版本: mysql5.7或8.0 数据库可视化工具: navicat 服务器: SpringBoot自带 apache tomcat 主要技术: Java,Springboot,mybatis,mysql,vue 2.视频演示地址 3.功能 系统中…

基于STM32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目录 引言项目背景环境准备 硬件准备软件安装与配置系统设计 系统架构关键技术代码示例 传感器数据读取模块停车位控制模块OLED显示状态应用场景结论 1. 引言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停车场的管理效率,减少车主寻找停车位的时间。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停车…

Spring Boot技术在足球青训管理中的实践与挑战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足球俱乐部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快了足球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足球俱乐部管理工作日益繁忙,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足球俱乐部管理需求,因此,为了提高足球俱乐部管理效率…

深圳大学 Github 学生认证并免费使用 Copilot AI编程工具(超详细)

文章目录 01 注册学生邮箱并添加邮箱到Github1.1 注册学生邮箱1.2 绑定学生邮箱 02 修改 Github profile 信息03 申请学生认证[^2]04 配置 Copliot05 VS code 使用 Copilot 01 注册学生邮箱并添加邮箱到Github 1.1 注册学生邮箱 对于深圳大学的学生来说,学校已经帮…

【CSS in Depth 2 精译_042】6.4 CSS 中的堆叠上下文与 z-index(下)——深入理解堆叠上下文

当前内容所在位置(可进入专栏查看其他译好的章节内容) 第一章 层叠、优先级与继承(已完结)第二章 相对单位(已完结)第三章 文档流与盒模型(已完结)第四章 Flexbox 布局(已…

聊聊国内首台重大技术装备(2)

上次,介绍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介绍的硅外延炉,湿法清洗机,氧化炉,见文章: 《聊聊国内首台重大技术装备(1)》…

ESP32微信小程序SmartConfig配网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ESP32&微信小程序SmartConfig配网 前言一、SmartConfig是什么?二、使用乐鑫官方的smart_config例子1.运行照片 三、微信小程序总结 前言 本人是酷爱ESP32S3这…

数据结构--包装类简单认识泛型

目录 1 包装类 1.1 基本数据类型和对应的包装类 1.2 装箱和拆箱,自动装箱和自动拆箱 2 什么是泛型 3 引出泛型 3.1 语法 4 泛型类的使用 4.1 语法 4.2 示例 5 泛型的上界 5.1 语法 5.2 示例 5.3 复杂示例 8 泛型方法 8.1 定义语法 8.2 示例 总结 1 …

【web安全】——XSS漏洞

1.XSS漏洞基础 1.1.漏洞成因 XSS(Cross-site scripting)被称为跨站脚本攻击,由于与层叠样式表的缩写一样,因此被缩写为XSS.XSS漏洞形成的原因是网站/程序对前端用户的输入过滤不严格,导致攻击者可以将恶意的is/html代码注入到网页中&#x…

LeetCode[中等] 763. 划分字母区间

给你一个字符串 s 。我们要把这个字符串划分为尽可能多的片段,同一字母最多出现在一个片段中。 注意,划分结果需要满足:将所有划分结果按顺序连接,得到的字符串仍然是 s 。 返回一个表示每个字符串片段的长度的列表。 思路 贪心…

JavaWeb酒店管理系统(详细版)

✅作者简介:2022年博客新星 第八。热爱国学的Java后端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 🍎个人主页:Java Fans的博客 🍊个人信条:不迁怒,不贰过。小知识,大智慧。 💞当前专栏…

QT 界面编程中使用协程

QT 界面编程中使用协程 一、概述二、集成2.1、编译 Acl2.2、将 Acl 库集成到 QT 项目中2.3、开始编写代码2.3.1、QT 程序初始化时初始化 Acl 协程2.3.2、在界面中创建协程2.3.3、界面程序退出前需要停止协程调度2.3.4、在界面线程中下载数据2.3.5、在协程中延迟创建窗口 2.4、效…

8642 快速排序

### 思路 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算法,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成两部分,然后递归地对每部分进行排序。每次分区后输出当前排序结果。 ### 伪代码 1. 读取输入的待排序关键字个数n。 2. 读取n个待排序关键字并存储在数组中。 3. 对数组进行快速排序&am…

HarmonyOS/OpenHarmony 自定义弹窗页面级层级控制解决方案

关键词:CuntomDialog自定义弹窗、SubWindow子窗口、页面级、弹窗层级控制、鸿蒙、弹窗展示层级异常 问题存在API版本:API10 - API12(该问题已反馈,期望后续官方能增加页面级控制能力) 在正常的鸿蒙app开发过程中&…

【Linux】命令管道

一、命名管道的介绍 之前的管道博客中介绍的是匿名管道,这个管道的应用的一个限制就是只能在具有公共祖先(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 如果我们不想在不相关的进程之间交换数据,可以使用FIFO文件来做这项工作,他经常…

Arduino UNO R3自学笔记6 之 Arduino引脚(IO)功能介绍

注意:学习和写作过程中,部分资料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言:Ardunio UNO R3有很多引脚,接下来主要介绍它们都可以用做什么。 从上图不难看出开发板引脚也不是有多少,分类来看也就以下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