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 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日益增多。各个信息化系统也随着应用的逐渐深入, 随之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面对已成几何级增长的数据量, 如何从中提取有效数据, 如何将数据转换为有价值的数据? 成为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其实与数据相关的工具除了传统报表还有如今火热的智能BI,报表作为企业的传统数据工具,被许多人认为就是BI,但事实并非如此。两者的功能有所重合,也有所区别,小亿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智能BI和传统报表究竟有什么区别。
一、什么是传统报表?
传统报表就是用于展示固定格式的报表,可以是业务报表也可以是分析报表。形式上可以用表格、图表等格式来动态显示数据,从而方便业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掌握情况的表格。
每天汇总更新的报表叫做日报,每周汇总更新的报表叫做周报,每年更新的报表就是年报。
二、什么是智能BI?
BI是Business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中文解释为商务智能,用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提高决策质量的技术集合,是从大量的数据中钻取信息与知识的过程。简单讲就是业务、数据、数据价值应用的过程。
换句话来说,BI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以将来自企业的不同业务系统(如ERP、CRM、OA、BPM等,包括自己开发的业务系统软件)的数据,提取出有用的数据进行整合清洗,在保证数据正确性的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快速、准确地为企业提供报表展现与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简单概括这个过程所体现的三个大的部分就是:数据源收集,数据仓库的数据准备,可视化报表展现和数据分析。
其实,智能BI是相对传统BI而言的,一般来说我们把第一代传统BI和第二代敏捷BI理解为非智能的BI,而把最新的利用AI技术构建的,以自然语言操作和增强分析为核心技术的新一代的BI称为智能BI。
国际权威的IT咨询和研究公司Gartner对现代的智能BI——即ABI——的定义是具备易于使用的、完整的从数据准备到可视化探索、到洞察生成、到增强的自助分析等系列功能。
并且现代的BI平台中,数据的可视化已经不再是那么核心的亮点。所以各家BI产品的“参差”就应该更多的体现在报告功能的集成和增强分析技术上。而增强分析技术,主要凸显的就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数据准备、见解洞察生成和解释。即数据不仅仅只是被整理、被展现出来,而且BI产品要能够通过各种技术,实现与用户运用自然语言零障碍沟通,要能够挖掘出细微而重要的数据,对数据做出进一步的预测分析等。
亿信ABI(ALL in one BI)就是亿信华辰历经十六年打造的国产化BI工具,技术自主可控。它打通从数据接入、到数据建模与处理、再到数据分析与挖掘整个数据应用全链路,可满足企业经营中各类复杂的分析需求,帮助企业实现高效数字化转型。其产品特性包括以下三点:
1、一站式应用
覆盖各类角色需求,打通数据应用全流程。仅需一个产品即可为用户提供从数据接入,到数据整合与处理、指标管理、再到数据分析和应用等一系列功能。
2、增强型分析
提供报表分析、大屏可视化、自助式分析、报告应用、预测与挖掘等多元化分析方法,全方位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精准支撑领导决策。
3、智能化决策
将AI、NLP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产品中,打造以“智问”、“智读”、“智算”三大核心功能的智能化决策体系,降低分析的门槛,实现更智能的数据洞察
三、智能BI与传统报表有什么区别?
报表是数据展示工具,商业智能BI是数据分析工具。
报表工具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各类数据报表、图形报表的工具,甚至还可以制作电子发票联、流程单、收据等等。
商业智能不单单是一个工具,更应该是一种解决方案。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商业智能是提取企业各个运作系统的数据,然后进行清理、抽取、转换和装载,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将结果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报表主要是IT开发人员制作并且服务于业务流程,比如销售报表、供应链生产报表。而BI商业智能也能做报表,但BI的报表形式更简单,操作起来自然更方便,报表的字段大多拖拖拽拽到维度框指标框中,形成报表,使用者有IT人员也可以是业务分析者。
一般来说,BI与报表有以下4个方面的区别:
1、任意分析维度
假设老板需要对一份有20个维度的销售明细数据进行任意维度的查看。维度有省、市、区、经度、纬度等区域字段,以及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商品类型等商品属性字段等。
报表可以实现多维度数据展示,却无法支持任意维度任意组合。有N个维度,制作N张报表的形式虽然可以勉强支持,但工作量直接翻了N倍;就算不考虑后期运维成本,如果每张报表再考虑配置数据权限,是N*N指数级工作量的增长。
2、任意分析路径
分析路径,不仅仅指代通过钻取改变分析的颗粒度。除此之外,数据分析需要对多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数据进行联动、钻取、维度切换等各种分析操作,以便剖析数据。毕竟,领导们看数的需求是无法预先设置的,真正的“任意分析”是满足老板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看数需求。
且不说报表配置参数有多曲折繁琐,这一切,都不是靠报表系统配置一些常规的分析路径就能够满足的。
3、实时分析
如何实时掌握今年双十一的销量情况?
如何自定义业务核心指标并保持实时更新,让管理部门迅速发现问题?
如何实现异常数据自动预警,以便企业及时调整规划?
如何统计公司内部任务安排情况(例如研发开发排期),协助领导进行人员等资源调配?
首先,单纯的报表系统实现不了“实时数据”的支持,再者,实时数据≠实时分析,企业更渴望的是“实时分析”。实现准实时、分钟级实时数据的更新,同时支持复杂计算与分析才是老板的刚需。
4、报表系统无法实现的地方
报表系统可以连接多维数据库,但无法实现拖拽分析和自助分析;报表系统一般接入在某个业务系统数据库上提供查询功能,也可以实现跨库关联查询,但实现的复杂度和性能依赖报表工具的能力,除了数据展现以外,数据挖掘、性能优化、权限管控上都无法支持。
由此可见,报表,只是数据的一种展现工具,是静态的、固化的。所谓报表工具,例如国外的水晶报表,这类产品的本质是统计和展现数据,并提供基础的分析功能(排序、总计、方差等),报表目的是帮助用户掌握和了解数据,让使用者通过观察企业数据,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事情,着重于短期的运作支持。
而BI的重点在于商业数据的分析,它是立体多方面的,集成了数据统计、数据展示、数据分析和挖掘、数据预警等一系列整体的解决方案。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决策者不仅仅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发生,以及通过已知去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总的来说,BI侧重于数据分析,是业务、数据、数据价值应用的过程,是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报表侧重数据展现,报表只是BI中的一个组成模块,报表无法替代BI。
智能BI并不是传统报表的简单升级,它是属于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智能解决方案,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但每个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数字化工具,正是企业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