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协议是指一种在特定情境下,当事人之间私下签订的、不公开披露的协议。通常情况下,除了协议双方外,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份协议的存在。这种协议在需要时会被拿出来,因为它已经过双方签字盖章,同样具有法律效应。
背景与原因
抽屉协议通常出现在银行放贷给企业的场景中。尽管银行和企业之间已经存在相关的抵押物和系列担保措施,但银行可能认为这些措施不足以覆盖全部风险,因此需要再添加额外的担保条件。然而,企业可能认为满足这些条件会影响其形象或带来其他不便,因此双方会选择私下签订抽屉协议来规定额外的担保事宜。
组成与结构
抽屉协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明面上的合同,这部分规定了交易的基本结构和条件,从监管层面来看,这个交易结构通常比较省资本金和存贷比。另一部分则是抽屉协议本身,这部分内容不公开披露,只有在发生债务风险或其他相关情况时才会被拿出来。
法律效应
尽管抽屉协议是私下签订的,但它同样具有法律效应。一旦相关情况发生,银行可以据此追索权益。这是因为抽屉协议已经过双方签字盖章,代表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抽屉协议和阴阳合同的区别
抽屉协议和阴阳合同不是一回事,它们虽然都涉及到私下协议或合同的概念,但在具体定义、性质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 定义不同
-
抽屉协议:指的是银行与企业一同签订的私下协议,通常放在抽屉里,除了协议双方外,其他人并不知道。一旦有相关情况发生,这份协议就会被拿出来,因为它已经过双方签字盖章,所以同样具有法律效应。抽屉协议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明面上的合同,另一部分是在交易结构背后类似反担保的协议。
-
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出于特定目的(如逃避国家税收等);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 性质不同
-
抽屉协议:通常是银行和企业之间为了规避某些监管要求或达成某种特殊目的而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应,但并非对外公开。
-
阴阳合同:是一种违规行为,通常用于逃避税收或其他法律责任。其中“阳合同”是虚假的,不符合合同有效成立的要件,因此是无效的;而“阴合同”则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是有效的。
▷ 应用场景不同
-
抽屉协议:主要出现在银行放贷给企业的场景中,用于规定额外的担保事宜或其他特殊条件。
-
阴阳合同:在多个领域都有出现,但最常见于影视行业和建筑行业,用于逃避税收或其他法律责任。
▷ 法律风险不同
-
抽屉协议:虽然具有法律效应,但因其不公开性,可能引发监管风险或法律纠纷。
-
阴阳合同:由于其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税务处罚、合同无效等。
抽屉合同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协助上市公司签订抽屉协议
▷ 背景
-
刘某某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因上市公司B公司存在较大退市风险,其年报审计业务被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拒接”。
-
刘某某主动充当“居间人”,将该审计业务介绍给A所,并协助A所与B公司签订抽屉协议。
▷ 抽屉协议内容:
-
约定收取B公司审计费用的20%作为居间费。
-
约定或有收费。
-
A所承诺不在审计报告中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并要求如发生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形,B公司应予以补偿。
▷ 结果:
-
中国证监会对A所罚没款超1,379万元,并处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1年。
-
两位签字注册会计师分别被处以罚款100万元、50万元,并分别采取10年和5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
刘某某被处以罚款30万元,并采取3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案例二:银行同业纠纷中涉及抽屉协议
▷ 背景:
-
湖北银行购买四川信托一款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向满洲里市绿色家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绿色家园公司”)提供贷款,背后由农发行根河市支行提供担保。
-
由于绿色家园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贷款不能按时偿还,引发纠纷。
▷ 抽屉协议内容:
-
农发行根河市支行出具《担保函》对本金及预期收益承担保证责任,但这份担保函并未公开披露,属于抽屉协议。
▷ 结果:
-
农发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认为,湖北银行在同业投资业务中违规接受担保,《担保函》系员工王某擅自使用根河支行公章。
-
该案例凸显了抽屉协议的风险,并提醒金融机构在同业合作中注意规范操作。
案例三:安信信托抽屉协议被判定无效
▷ 背景:
-
安信信托与湖南高速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高速财务)此前签署的保本保收益的抽屉协议。
▷ 抽屉协议内容:
-
双方依据《信托合同》建立的信托法律关系,通过其后签订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改变了《信托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
-
实质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安排。
▷ 结果:
-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抽屉协议无效,打破了刚性兑付。
-
但这并不意味着安信信托对湖南高速财务的4亿本金免责,未来是否要求赔偿损失还需视安信信托是否尽到相关法律义务而定。
抽屉协议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保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抽屉协议不公开披露,监管部门可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审查。如果抽屉协议的内容与明面上的合同存在冲突或不一致之处,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和争议。因此,在签订抽屉协议时,双方应充分沟通、明确协议内容,并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