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磁盘结构
1、磁盘的物理结构
2、磁盘的数据结构
3、磁盘存储容量
4、接口类型
二、磁盘分区
1、磁盘的两种分区方式
1.1、MBR分区
1.2、GPT分区
三、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
1、Fdisk—查询磁盘设备
2、lsblk—以树形查看磁盘分区
3、blkid—查看磁盘的UUID
4、mkfs—创建系统文件
5、mkfswap—格式化swap区
6、mount—挂载
四、Linux添加新硬盘步骤
1、建立主分区
1.1、添加硬盘
1.2、新建分区
1.3、格式化
1.4、挂载
2、建立扩展分区
3、建立逻辑分区并格式化
五、永久挂载
1、查看UUID号
2、永久配置文件
一、磁盘结构
1、磁盘的物理结构
2、磁盘的数据结构
3、磁盘存储容量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8个2进制)×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6个二进制)×每扇区字节数
4、接口类型
IDE、SATA、SCSI、SAS、光纤接口
二、磁盘分区
1、磁盘的两种分区方式
1.1、MBR分区
- MBR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
- ·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
- 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个字节
MBR分区三种类型:
- 主分区:最多支持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分区序号为1~4。
- 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用来创建更多的逻辑分区,而不是直接存储数据。
- 逻辑分区:可以有多个逻辑分区,取决于扩展分区的容量和操作系统的支持。
1.2、GPT分区
- 可以对磁盘空间2t以上的磁盘进行分区
- 在磁盘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个分区表副本,增加了数据冗余和恢复能力。
- GPT 支持多达 128 个分区
GPT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分区方案,适用于大容量磁盘和现代系统,而 MBR 则是传统的分区方案,主要用于小容量磁盘和旧系统。根据具体需求和系统兼容性,选择适合的分区表格式,以充分利用磁盘空间和系统功能。
三、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
1、Fdisk—查询磁盘设备
- Fdisk -l :查看硬盘的整体情况和分区情况
使用格式:
2、lsblk—以树形查看磁盘分区
3、blkid—查看磁盘的UUID
4、mkfs—创建系统文件
5、mkfswap—格式化swap区
6、mount—挂载
使用格式:
四、Linux添加新硬盘步骤
1、建立主分区
1.1、添加硬盘
1.2、新建分区
1.3、格式化
1.4、挂载
2、建立扩展分区
3、建立逻辑分区并格式化
建立:
格式化:
挂载查看:
五、永久挂载
1、查看UUID号
- mount只是临时挂载,重启后失效,要想永久挂载需要到 /etc/fstap 使用UUID号进行挂载
查看UUID:
2、永久配置文件
进入 /etc/fstap:
测试是否成功
- 注:没有提示错误, 永久挂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