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他喜欢投资,他偶然看中了一家公司,从公司的一些新闻稿中表示他们因为实施了“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因此每股盈余(EPS)长期稳定增长,甚至在行业内的重要指标——库存周转率方面也明显优于竞争对手。
朋友听闻后很感兴趣,知道优思学院有精益管理CLMP课程,于是跑来问我“精益管理”到底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其实,这并非神奇的魔法,它是一套经营管理哲学与方法论。精益管理源自于日本丰田在制造业设立的典范——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通过对工厂的生产管理,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寻求减少库存、优化品质并提升效率。特别是库存,从疫情爆发以来,已成为极为重要的议题。
库存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例如去年曾被外国媒体誉为“自行车界特斯拉”的欧洲电动自行车大厂VanMoof,就因为库存过多而宣告破产。
无论你的企业是年收入上亿元的工厂,还是每天收入仅数千元的小餐厅,都需要学会如何通过“精益管理”,让企业稳健成长并长期不败。
以下,我分享一下我和这位朋友的一些问题对答,看看可否让大家对精益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1. 精益管理和“优化改善”有何不同?
精益管理不是单纯的优化。在运营层面上各种能变好的做法,都可以称之为“优化改善”,而精益管理则是:需要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只提供需要的量,它秉持的原则是“自我节制”的原则。
举例来说,业务部门拼命抢单,要求工厂积极备料,甚至大量预作半成品,却不会考虑这些备料或预作对公司财务带来的压力。
反观,实行精益管理的企业,会思考:一定要预先做吗?接到正式订单再做不行吗?等下游有需求才做可以吗?如此不断反问自己,就不容易发生因预先做的太多,导致半成品堆积如山,使库存飙升。
2. 推行精益管理有没有固定的做法和顺序?
没有,因为不同产业的企业,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例如,处在成长期的医疗器材企业,关注的是产能提升,同时不让库存过度膨胀;成熟期的自行车零部件厂,重视的是降低成本。
除了企业面临的局面不同,组织内部的文化氛围、规模也会影响推行方式。例如,总经理事必躬亲的中小企业,只要目标明确,执行力就不是问题。
不过,如果是那种“山头、派系林立”的公司,就需要找到“话事人”。讲话有分量、决策能影响的关键角色,只有这样推行效果才会显著。
3. 推行精益管理多久可以见效?
以优思学院的观察来看,从问题聚焦、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执行调整到标准化,大约需要3到6个月,如果是跨多个部门的大项目,则需要6到9个月。
如果遇到组织惯性比较强的公司,可以先给半年左右的适应期,再逐渐导入新制度。
以棒球比赛来比喻,技术性财务就像全垒打,需要时机与实力缺一不可;但“管理财”就像追求高上垒率,通过不断积累垒包,创造连续攻势,而精益管理就是提高“管理财”的工具。
大家要谨记,全球经济看似活跃,但大多数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仍在泥沼中挣扎。时刻保持低库存,对前景不要过于乐观,才能让自己持盈保泰,度过重重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