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正式开始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 对象 ? 什么是 类 ?
小贝 喜欢 猫咪,今年领养了一只名叫 Kitty 的 布偶猫。则下列哪项是 对象 呢?
A. 猫咪 B. Kitty C. 布偶猫
相比之下,闻闻 更喜欢 犬科 动物,家里养了两只 萨摩耶犬,一只名叫 丁丁,另一只名叫 当当。则下列哪项是 类 呢?
A. 犬科 B. 萨摩耶犬 C. 丁丁 D. 当当
这两道题目中出现了 小贝 和 闻闻 这两位具体的人,提到了 Kitty、丁丁、当当 这三只具体的动物,他们都是 对象。这其中的人(Human)、猫咪(Cat)、布偶猫(Dagdoll)、萨摩耶(Samoyed)、犬科(Dog)几个 抽象概念 则是 类。
梳理清楚 类与对象 的关系后,我们能快速定义出这几个类,由类实例化出万千对象:
# 人类
class Human: pass
# 猫咪
class Cat: pass
# 布偶猫
class Dagdoll: pass
# 狗狗
class Dog: pass
# 萨摩耶犬
class Samoyed: pass
xiaobei = Human() # 小贝是人类
wenwen = Human() # 闻闻是人类
kitty = Dagdoll() # Kitty 是布偶猫
dingding = Samoyed() # 丁丁是萨摩耶犬
dangdang = Samoyed() # 当当是萨摩耶犬
拓展:上述
Human
类、Cat
类、Dagdoll
类、Dog
类和Samoyed
类中都只包含一条pass
语句,此时pass
语句可以直接跟在class xxx:
之后,写成一行。
假如我们使用 Python 内置函数 isinstance()
询问:“Kitty 是一只布偶猫吗?”Python 会回答“是”。就像这样:
print('Kitty 是一只布偶猫吗?')
print(isinstance(kitty, Dagdoll))
# 输出:
# Kitty 是一只布偶猫吗?
# True
isinstance()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为某个实例对象,第二个参数为某个类,能够检查第一个参数是否是第二个参数的 实例,并返回 True
或 False
。因此上述代码第 2 行中的 isinstance(kitty, Dagdoll)
是在检查 kitty
实例对象是否是 Dagdoll
的实例。答案显然易见是 True
。这也符合常识——Kitty 当然是一只布偶猫。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检查丁丁、当当是否是萨摩耶犬。
⚠️⚠️⚠️ 重点 ⚠️⚠️⚠️
先定义 xiaobei = Human()
再询问
isinstance(
xiaobei,
Human)
可按照现实中的逻辑:我们知道 丁丁、当当是萨摩耶犬,又知道 萨摩耶犬是犬科动物,那么能顺理成章地推断出 丁丁、当当都是犬科动物。而如果我们询问 Python:“丁丁是一条狗吗?”此时 Python 却会回答“不是”。这就不太符合我们的预期了:
# 丁丁是一只萨摩耶犬
dingding = Samoyed()
print('丁丁是一只萨摩耶犬吗?')
print(isinstance(dingding, Samoyed))
print('丁丁是一只狗吗?')
print(isinstance(dingding, Dog))
# 输出:
# 丁丁是一只萨摩耶犬吗?
# True
# 丁丁是一只狗吗?
# False
🤔️ 那我们该如何让 Python 知道 萨摩耶犬是犬科动物 这层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重点内容——类的继承。
继承
继承的语法
“继承”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例如张三 继承 了祖宅,李四 继承 革命先烈遗志,继承 这个词的本意指的是后辈从先辈承受、接受了某种物质或精神,蕴含着一种 先与后、父与子的关系。放在计算机世界也一样,类的继承规定了类的父子关系。
假如我们已经定义了 Dog
类,想再定义一个它的 子类,名叫 Samoyed
,那么可以写成这样:
# 狗狗
class Dog: pass
# 萨摩耶犬
class Samoyed(Dog): pass
注意看代码第 5 行,老师定义 Samoyed
类时,在类名后添加了一对圆括号,并在圆括号内填入了 Dog
类的类名。这是在告诉 Python:“我接下来定义的 Samoyed
类 继承自 Dog
类,是它的 子类 哦。”
我们再检查一下“丁丁是否是狗”会发生什么呢?
# 狗狗
class Dog: pass
# 萨摩耶犬
class Samoyed(Dog): pass
# 丁丁是一只萨摩耶犬
dingding = Samoyed()
print('丁丁是一只狗吗?')
print(isinstance(dingding, Dog))
# 输出:
# 丁丁是一只狗吗?
# True
😉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 Samoyed
类和 Dog
类的关系,让 Python 明白 萨摩耶是犬科动物 啦!
并且,就像我们现实中的逻辑:假如我们只知道 丁丁是一只狗,那么是无法确定 丁丁是否是萨摩耶品种 的;所以,当我们由 Dog
类实例化出实例对象 dingding
,再用 isinstance()
函数检查 dingding
是否是 Samoyed
类的实例,会发现 Python 坦诚地回答“不是”:
# 狗狗
class Dog: pass
# 萨摩耶犬
class Samoyed(Dog): pass
# 丁丁是一只狗
dingding = Dog()
print('丁丁是一只萨摩耶犬吗?')
print(isinstance(dingding, Samoyed))
# 输出:
# 丁丁是一只萨摩耶犬吗?
# False
这就是 继承 的第一个好处。它能够让 Python 理解概念(类)与概念之间的范围关系(父类与子类)。
我们将刚刚定义的这些类放在一起,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 人类
class Human: pass
# 猫咪
class Cat: pass
# 布偶猫
class Dagdoll(Cat): pass
# 狗狗
class Dog: pass
# 萨摩耶犬
class Samoyed(Dog): pass
Dagdoll
类 继承 自 Cat
类,反过来说,Cat
类 派生 出了 Dagdoll
类。因此 Dagdoll
类是 Cat
类的子类,Cat
类是 Dagdoll
类的父类。
单选题
仿照上面的说法,我们知道:
Samoyed
类 ① 自Dog
类,反过来说,Dog
类 ② 出了Samoyed
类。A:① 继承;② 派生
B:① 派生;② 继承
当然这题是选A的,因为:
在这些叫法中,“父”与“子”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通常一起出现,比如 A 是 B 的父类,B 是 A 的子类;“继承”与“派生”也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也会一起出现,比如 A 继承自 B,B 派生出 A。如果脱离语境去说“A 是父类”是 没有意义 的,这点千万要注意啦。
继承 的第二个好处是,当我们约定 A
类继承自 B
类后,子类 A
将 自动获得 B
类中定义的 所有属性与方法。
子类调用父类方法
例如我们知道犬科动物有四条腿、能奔跑,开心的时候会摇尾巴,那么可以将 Dog
类扩充成如下形式:
# 狗狗
class Dog:
# 犬科动物有四条腿
leg_num = 4
# 能奔跑
def run(self):
print('🐕💨 狗狗快跑')
# 开心的时候会摇尾巴
def happy(self):
print('🐕💓 狗狗开心地摇起了尾巴')
此时我们再由 Dog
类派生出 Samoyed
类、Corgi
类(柯基犬),它们会自动地继承父类 Dog
中。因此由 Samoyed
类、Corgi
类实例化出的实例对象,可以调用 run()
方法奔跑,调用 happy()
方法快乐地摇尾巴:
# 萨摩耶犬
class Samoyed(Dog): pass
# 柯基犬
class Corgi(Dog): pass
# 丁丁是一只萨摩耶犬
dingding = Samoyed()
print('丁丁:', end = '') # 输出“丁丁:”后不换行
# 丁丁能奔跑
dingding.run()
# 小可是一只柯基犬
xiaoke = Corgi()
print('小可:', end = '')
# 小可在快乐地摇尾巴
xiaoke.happy()
# 输出:
# 丁丁:🐕💨 狗狗快跑
# 小可:🐕💓 狗狗开心地摇起了尾巴
Python 在执行到 dingding.run()
时,会先检查 dingding
自身类型 Samoyed
中有没有 run()
方法,发现没有,再去 Samoyed
的父类 Dog
中寻找 run()
方法。这时它找到了 run()
方法,知道自己需要输出一行字,便把“🐕💨 狗狗快跑”打印到了屏幕上:
🤔️ 既然 Python 会先检查自身类型中有没有对应方法,那如果我们在 Dog
的子类 Samoyed
中 重新编写 run()
方法后再调用 dingding.run()
,比如:
# 萨摩耶犬
class Samoyed(Dog):
# 重新编写父类中定义的 run() 方法
def run(self):
# 该方法会输出 🐕💨 萨摩耶狂奔!
print('🐕💨 萨摩耶狂奔!')
# 丁丁是一只萨摩耶犬
dingding = Samoyed()
print('丁丁:', end = '')
# 丁丁在奔跑
dingding.run()
请你按照要求和注释中的提示,定义 Samoyed
类,并实例化出 dingding
实例对象,让 dingding
调用 run()
方法,观察运行结果。
要求
Samoyed
类继承自Dog
类;- 在
Samoyed
类中编写run()
方法,该方法会输出 🐕💨 萨摩耶狂奔!。
# 狗狗
class Dog:
# 犬科动物有四条腿
leg_num = 4
# 能奔跑
def run(self):
print('🐕💨 狗狗快跑')
# 开心的时候会摇尾巴
def happy(self):
print('🐕💓 狗狗开心地摇起了尾巴')
# 请在下方定义 Samoyed 类
class Samoyed(Dog):
# 请在重新编写父类中定义的 run() 方法
def run(self):
# 该方法会输出 🐕💨 萨摩耶狂奔!
print('萨摩耶狂奔🐕💨')
# 实例化 Samoyed 类,将生成的实例对象赋值给 dingding
dingding = Samoyed()
print('丁丁:', end = '')
# dingding 调用 run() 方法
dingding.run()
# 输出
# 丁丁:萨摩耶狂奔🐕💨
由此可以得出:
Python 运行到 dingding.run()
时,它依然会先到自身类型 Samoyed
中寻找。这时它发现,Samoyed
类中有一个名叫 run()
的方法,于是会直接执行该方法,最终在屏幕上打印出“🐕💨 萨摩耶狂奔!”。
Dog
类与它派生出的子类 Samoyed
中 都有名叫 run()
的方法,但 Dog
类中的方法会打印“🐕💨 狗狗快跑”,Samoyed
类中的方法则会打印“🐕💨 萨摩耶狂奔!”。两个方法虽然名字相同,实际完成的任务却不相同。这种现象被称为 多态。
下一章:python的 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