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常见系统架构 - 基础篇
- 目录
- 概述
- 需求:
- 设计思路
- 实现思路分析
- 1.URL管理
- 2.微服务架构
- 3.四、微服务架构
- 4.多级缓存架构
- 参考资料和推荐阅读
Survive by day and develop by night.
talk for import biz , show your perfect code,full busy,skip hardness,make a better result,wait for change,challenge Survive.
happy for hardess to solve denpendies.
目录
概述
需求:
1、单库单应用架构:最简单的,可能大家都见过
设计思路
实现思路分析
1.URL管理
1、单库单应用架构:最简单的,可能大家都见过
2、内容分发架构:目前用的比较多
3.、读写分离架构:对于大并发的查询、业务
2.微服务架构
4、微服务架构:适用于复杂的业务模式的拆解
5、多级缓存架构:可以把缓存玩的很好
6、分库分表架构:解决单体数据库瓶颈
3.四、微服务架构
1、单体数据库写请求量大量增加,导致数据库压力变大
2、数据库一旦挂了,那么整个业务都挂了
3、业务代码越来越多,都在一个GIT里,越来越难以维护
4、代码腐化严重,臭味越来越浓
如上图所示,我把业务分块,做了垂直切分,切成一个个独立的系统,每个系统各自衍化,有自己的库、缓存、ES等辅助系统,系统之间的实时交互通过RPC,异步交互通过MQ,通过这种组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功能。
对于问题一,由于拆分成多个子系统,系统的压力被分散了,而各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实例,所以数据库的压力变小。
对于问题二,一个子系统A的数据库挂了,只是影响到系统A和使用系统A的那些功能,不会所有的功能不可用,从而解决一个数据库挂了,导致所有的功能都不可用的情况。
对于问题三、四,也因为拆分得到了解决,各个子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GIT代码库,不会相互影响。通用的模块可通过库、服务、平台的形式解决。
4.多级缓存架构
这个模式可以说是应对超高查询压力的一种普遍采用的策略,基本的思想就是在所有链路的地方,能加缓存的就加缓存,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一般在三个地方加入缓存,一个是客户端处,一个是API网关处,一个是具体的后端业务处,下面分别介绍:
客户端处缓存:这个地方加缓存可以说是效果最好的一个——无延迟。因为不用经过长长的网络链条去后端业务处获取数据,从而导致加载时间过长,客户流失等损失,虽然有CDN的支持,但是从客户端到CDN还是有网络延迟的,虽然不大,具体的技术依据不同的客户端而定,对于WEB来讲,有浏览器本地缓存、Cookie、Storage、缓存策略等技术;对于APP来讲,有本地数据库,本地文件,本地内存,进程内缓存支持,以上提到的各种技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展开学习,如果客户端缓存没有命中,那么会去后端业务拿数据,一般来讲,就会有个API网关,在这里加缓存也是非常重要的。
优点:抗住大量读请求,减少后端压力。
缺点:数据一致性问题较为突出,容易发生雪崩,即:如果客户端缓存失效、API网关缓存失效,那么所有的大量请求瞬间压向后端业务系统,后果可想而知。
六、分库分表架构
这种模式主要解决单表写入、读取 、存储压力过大,从而导致业务缓慢甚至超时,交易失败,容量不够的问题。一般有水平切分和垂直切分两种,这里主要介绍水平切分。这个模式也是技术架构迭代演进的必经之路。
主机: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点,本质上分库分表是因为计算与存储资源不够导致的,而这种资源主要由物理机,主机提供的,毕竟没有可用的计算资源,怎么分效果都不是太好。
参考资料和推荐阅读
-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889300/article/details/121433945
欢迎阅读,各位老铁,如果对你有帮助,点个赞加个关注呗!~
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多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