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数字化转型两大抓手,一个是学校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另一个是学生数字化素养的提升,简道云在我校信息化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是我们使用零代码平台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基础。” ————河南工学院 刘丹教授
河南工学院位于豫北工业名城——河南省新乡市,前身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5年。2016年,正式升格为河南工学院。2021年,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校在工学结合中诞生、在校企合作中发展,有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较丰富的办学资源。学校是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近5年来, 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0多项。
一、建设背景
河南工学院于2016年开始使用钉钉+简道云开发学校管理中的课堂考勤、学生请销假、学生日常量化录入与统计、计算机学院迎新系统等功能模块,之后在2020年疫情网格化管理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的应用,开发了包括健康打卡、疫苗接种等相关的功能模块。至今,简道云软件在河南工学院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持续推广,开发了包括教学调课、申请教室、教学评价、后勤保修等模块。
刘丹教授在软件工程方向执教多年,前期做软件行业调研的时候就已经发现saas产品和零代码平台发展迅猛,同时计算机学院也是学校最先一批使用简道云搭建课堂考勤系统的学院,作为简道云管理系统的资深使用者,在教学管理中灵活便捷的使用体验也加深了她对于云端零代码应用开发产品的认可。由于简道云在学校内的不断推广使用,刘丹教授也希望将它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当中,给学生推广使用。
帆软与河南工学院开展课程合作最早是在2019年,在学校的《信息技术创新》课程中加入简道云教学内容。2021年,课程组又将FineBI作为教学内容,融入《信息技术创新》课程。2022年在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这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对应简道云的开发以及FineBI的应用。
二、建设思路
刘丹教授认为,零代码软件融入课程教学,通常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1、以课程章节或模块形式进行融合
以《信息技术创新》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河南工学院所设立的一门创新课程,将信息技术跟各个不同的专业进行融合,实现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南工学院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一共分为四年,第一年是基础创新、第二年是学科基础创新,第三年是专业创新,最后是实践创新。《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属于学科基础创新课程,面向各本科专业开放,课程占 2 个学分,共包括 32 个学时,目前已经开设了三年,覆盖了学校大部分本科专业的5000多名本科生。
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办公自动化创新、第二部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创新、第三部分为信息前沿技术创新。作为云端应用搭建平台,简道云可以很好地体现办公自动化创新理念,于是在这个部分,结合saas产品的特点,设置了“云端自动化办公的设计与实现”项目。项目案例采取的是当时大家最为关注的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任务。
3、以整门课程的形式进行融合
第二种融合方式侧重于计算机专业类学生,这部分学生经过了2-3年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能力相对熟练,因此可开展难度较高的课程,拓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置了《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两门课程,均为2个学分,32个学时,可以深入讲解帆软的简道云和FineBI这两个软件。
3、以课程设计等实践形式进行融合
可以在课程设计或者训练等相对独立的、集中的实践环节,将综合案例融入其中,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简道云的线上学习资源中有很多实际的项目案例可以作为实训课程内容。
帆软合作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均采取了实训融合教学方式,可以查看对应文章。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以《信息技术创新》课程为例,如何将上述建设思路在课程中进行具体实施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合适的课程目标,这是建设好课程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创新》是整个创新训练体系的基础部分,经过广泛调研和集中研讨,课程组紧扣文件要求,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三点:
- 注重创新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
- 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改变大学学习和生活方式
- 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专业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所学专业的交叉融合,促进多学科协同发展和创新
围绕上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坚持高阶性、紧密联系实践的原则,学院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引入实际项目案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年,课程组与帆软签订了课程共建协议,近年来持续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使学生能够更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案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诉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形成了执行、反馈、改进、提升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更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创新》课程的教学是项目制的,一般一个项目4个课时,相对较少,但是相关的内容又比较多。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程组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一部分简单的内容放在线上进行,会安排如视频的学习、线上的答疑、在线测试、在线作业监控学习状态等教学任务。线下的任务包括课堂讲解、实操练习、主题讨论、组织学生交流研讨等。
整个教学过程采取三阶递进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使教学时间安排更加的合理,便于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确保课程教学效果。
课前2~3天发布相应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他们课程的学习。预习的内容包括视频、课件、作业和测试,完成之后会生成预习问题的词云。
老师可以在智慧教室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定时抢答、分组讨论、竞赛比拼、理论讲解、制作实操、课堂辩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要从讲授为主,变成学生为主,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课后利用教学平台发布作业阶段测试,并让学生参与互评,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并利用大学慕课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建设成效
经过三年多的实施和建设,课程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第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创造各类作品,并且参与各项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21年第二届帆软杯全国高校数据应用联赛·零代码应用开发赛道中,河南工学院选送了4个作品,获得了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且这些作品都是由非计算专业的学生来完成。
第二,课程在2020年获评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优秀课程一等奖,在2021获评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团队也获评学校2020年度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团队。
同时,帆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不断向其他合作老师推广介绍,其中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刘老师将课程项目应用到了他组建的课外小组中,学生经过学习不断地练习,参加学校“互联网+”比赛也荣获金奖。
合作期望
刘丹教授表示:课程建设是不断迭代递进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只有在课程的不断建设中才能逐渐地提高。未来课程组将在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加强力度,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思维,提升跨专业学科创新能力。
简道云课堂教学资源:https://university.fanruan.com/classj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