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理解--马氏距离

news2025/1/18 21:00:44

首先我们很了解欧氏距离了,就是用来计算欧式空间(就是我们常见的坐标系)中两个点的距离的。
比如点 x = ( x 1 , … , x n ) x = (x_1,…,x_n) x=(x1,,xn) y = ( y 1 , … , y n ) y = (y_1,…,y_n) y=(y1,,yn) 的欧氏距离为:
d ( x , y ) = ( x 1 − y 1 ) 2 + ( x 2 − y 2 ) 2 + . . . + ( x n − y n ) 2 = ∑ i = 1 n ( x i − y i ) 2 = ( x − y ) T ( x − y ) d(x,y) = \sqrt{(x_1-y_1)^2+(x_2-y_2)^2+...+(x_n-y_n)^2} \\ = \sqrt{\sum_{i=1}^{n}(x_i-y_i)^2}\\ =\sqrt{(x-y)^T(x-y)} d(x,y)=(x1y1)2+(x2y2)2+...+(xnyn)2 =i=1n(xiyi)2 =(xy)T(xy)

马氏距离多用在异常检测中,如下图所示,我们的数据是呈椭圆分布的,椭圆的中心点就是中间那个绿色的点。现在我们需要判断外面绿色点和蓝色点那个是离群点,哪个是正常点?

很明显绿色点在椭圆内,所以绿点应该是正常点,蓝点应该是离群点。但若用欧氏距离计算,蓝色应该是正常点。所以欧氏距离这时就出现了问题。

再举个一维的栗子,现在有两个类别,统一单位,第一个类别均值为1,方差为0.1,第二个类别均值为5,方差为4。那么一个值为2.5的点属于第一类的概率大还是第二类的概率大?

欧式距离上说应该是第一类,但是直觉上显然是第二类,因为第一类的数值范围在 1 ± 0.1 1±0.1 1±0.1,第二类的数值范围为 5 ± 4 5±4 5±4,所以肯定是第二类。

看出端倪了没?就是均值与方差问题。

在正式开始欧氏距离之前,希望你能有PCA的基础:PCA 主成分分析-清晰详细又易懂。这篇文章写得很清晰详细,建议先画十分钟将PCA看懂。

由这篇文章我们知道,可以将数据先减去均值进行中心化(图左),再进行基变换,将原数据映射为如下图右所示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只是直观上看的更方便了,但仍然没有改变蓝绿两点与中心点的欧式距离。

这时细心的你肯定又观察出了端倪,数据在横向的方差比较大,而在纵向的方差比较小,这会造成量纲的不统一,所以我们还要对数据标准化(即让数据变成一个均值为 0 ,方差为 1 的分布)。
这里是有两个维度的,所以要对x,y两个方向都进行标准化。

x n e w = x − μ σ x_{new}=\frac{x-\mu}{σ} xnew=σxμ

其中μ是样本均值,σ是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这里我随机做了些数据

x = [0,-3,-3,-2,-2,-2,-1,-1,-1,-1,0,0,1,1,2,2,2,3]
y = [-1.5,-0.5,0.4,-0.5,-1,0.2,0.1,0,-1,0.5,1.2,-0.5,0.8,0.5,0,-0.5,0.5,0]

可视化出来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 ( 0 , − 1.5 ) (0,-1.5) (0,1.5) ( 3 , 0 ) (3,0) (3,0)的距离,直观感觉 ( 3 , 0 ) (3,0) (3,0)距离远点较远,是离群点。但再看看数据分布情况,在x轴上方差较大,y轴上方差较小,对齐标准化后再看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样的坐标系,经标准化缩放后 原 ( 0 , 3 ) (0,3) (0,3)点距离原点较近。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x = [0,-3,-3,-2,-2,-2,-1,-1,-1,-1,0,0,1,1,2,2,2,3]
y = [-1.5,-0.5,0.4,-0.5,-1,0.2,0.1,0,-1,0.5,1.2,-0.5,0.8,0.5,0,-0.5,0.5,0]

x = np.array(x)
y = np.array(y)
plt.plot(x,y,'+')
plt.plot(0,0,'ro')
plt.plot(x[0],y[0],'ro')
plt.plot(x[-1],y[-1],'ro')
plt.xlim(-4,4)
plt.ylim(-3,3)
plt.show()

a = np.mean(x)
b = np.mean(y)

print(np.mean(x-a), np.mean(y-b))
print(np.std(x), np.std(y))

x1 = (x-a)/np.std(x)
y1 = (y-b)/np.std(y)

print(x1)
print(y1)
plt.plot(x1[0],y1[0],'ro')
plt.plot(x1[-1],y1[-1],'ro')
plt.xlim(-4,4)
plt.ylim(-3,3)
plt.plot(x1,y1,'+')
plt.plot(0,0,'ro')
plt.xlim(-4,4)
plt.ylim(-3,3)
plt.show()

由PCA这篇文章我们知道:设 C C C X X X的协方差矩阵,设 Y Y Y X X X P P P 做基变换后的数据矩阵,即 Y = P X Y=PX Y=PX,注 P P P是正交矩阵 。上面进行的基变换就是 Y = P X Y=PX Y=PX 的过程。变换后有了Y,再求Y的欧氏距离就是所谓的马氏距离。

那如何将上面的过程就进行一个统一的结合呢?

Y Y Y 的协方差矩阵为 D,则:
D = 1 m Y Y T = 1 m ( P X ) ( P X ) T = 1 m P X X T P T = P ( 1 m X X T ) P T = P C P T \begin{array}{l l l} D & = & \frac{1}{m}YY^\mathsf{T} \\ & = & \frac{1}{m}(PX)(PX)^\mathsf{T} \\ & = & \frac{1}{m}PXX^\mathsf{T}P^\mathsf{T} \\ & = & P(\frac{1}{m}XX^\mathsf{T})P^\mathsf{T} \\ & = & PCP^\mathsf{T} \end{array} \\ D=====m1YYTm1(PX)(PX)Tm1PXXTPTP(m1XXT)PTPCPT

由PCA我们知道,经变换后的 X X X 在新的向量空间中是不相关的(正交的),所以D为对角阵。由于 X X X已知,所以其协方差矩阵 C C C 也就知道了,那如何找到 P对X进行变换呢?

由于 C C C是一个是对称矩阵,在线性代数上,实对称矩阵有一系列非常好的性质:

  1. 实对称矩阵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必然正交。
  2. 设特征向量 λ λ λ 重数为 r,则必然存在 r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对应于 λ λ λ,因此可以将这 r 个特征向量单位正交化。

由上面两条可知,一个 n 行 n 列的实对称矩阵一定可以找到 n 个单位正交特征向量,设这 n 个特征向量为 e 1 , e 2 , ⋯   , e n e_1,e_2,\cdots,e_n e1,e2,,en,我们将其按列组成矩阵:
E = ( e 1 e 2 ⋯ e n ) E=\begin{pmatrix} e_1 & e_2 & \cdots & e_n \end{pmatrix} \\ E=(e1e2en)
则对协方差矩阵 C 有如下结论:
E T C E = Λ = ( λ 1 λ 2 ⋱ λ n ) E^\mathsf{T}CE=\Lambda=\begin{pmatrix} \lambda_1 & & & \\ & \lambda_2 & & \\ & & \ddots & \\ & & & \lambda_n \end{pmatrix} \\ ETCE=Λ= λ1λ2λn

其中 Λ \Lambda Λ 为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为各特征向量对应的特征值(可能有重复)。

以上结论不再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对证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线性代数书籍关于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 的内容。

到这里,我们发现我们已经找到了需要的矩阵 P:

P = E T P=E^\mathsf{T} \\ P=ET

P 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单位化后按行排列出的矩阵,其中每一行都是 C 的一个特征向量。如果设 P 按照 Λ \Lambda Λ 中特征值的从大到小,将特征向量从上到下排列,则用P的前K行组成的矩阵乘以原始数据矩阵X,就得到了我们需要的降维后的数据矩阵Y

以上不知道咋推了,于是有了以下

原文地址:www.cnblogs.com

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

马氏距离 (Mahalanobis Distance) 是由印度统计学家马哈拉诺比斯(P. C. Mahalanobis)提出的,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它是一种有效的计算两个未知样本集的相似度的方法。它考虑到数据特征之间的联系,并且是尺度无关的(scale-invariant),即独立于测量尺度。

马氏距离的定义

假设 x x x y y y是从均值向量为 μ \mu μ,协方差矩阵为 Σ \Sigma Σ的总体 G G G中随机抽取的两个样本,定义 x x x y y y两点之间的马氏距离为:

d m 2 ( x , y ) = ( x − y ) T Σ − 1 ( x − y ) d_m^2(x, y)= (x-y)^T \Sigma^{-1}(x-y) dm2(x,y)=(xy)TΣ1(xy)

定义 x x x与总体 G G G的马氏距离为:

d m 2 ( x , μ G ) = ( x − μ G ) T Σ − 1 ( x − μ G ) d_m^2(x, \mu_G)= (x-\mu_G)^T \Sigma^{-1}(x-\mu_G) dm2(x,μG)=(xμG)TΣ1(xμG)

其中,如果协方差矩阵是单位向量,也就是各维度独立同分布,马氏距离就变成了欧氏距离。

注:上面的两个表达式其实是马氏距离的平方

为什么定义马氏距离

1. 数据指标的单位对距离度量的影响

在很多机器学习问题中,样本间的特征都可以用距离去描述,比如说最常见的欧氏距离。对于欧氏距离而言,空间中任意两点 P = ( x 1 , x 2 , … , x p ) P=(x_1, x_2, \dots, x_p) P=(x1,x2,,xp) Q = ( y 1 , y 2 , … , y p ) Q=(y_1, y_2, \dots, y_p) Q=(y1,y2,,yp)之间的距离为:

d ( P , Q ) = ( x 1 − y 1 ) 2 + ( x 2 − y 2 ) 2 + ⋯ + ( x p − y p ) 2 d(P,Q)=\sqrt{(x_1-y_1)^2 + (x_2-y_2)^2 + \dots + (x_p-y_p)^2} d(P,Q)=(x1y1)2+(x2y2)2++(xpyp)2

显然,当固定点 Q Q Q且取值为 0 0 0时,表示点 P P 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欧氏距离有一个缺点,就是当各个分量为不同性质的量时 (比如,人的身高与体重,西瓜的重量与体积),“距离” 的大小竟然与指标的单位有关。例如,横轴 x 1 x_1 x1代表重量(以 k g kg kg为单位),纵轴 x 2 x_2 x2代表长度(以 c m cm cm为单位)。有四个点 A , B , C , D A, B, C, D A,B,C,D,如图 2.1 所示。


图 2.1

这时

d ( A , B ) = 5 2 + 1 0 2 = 125 d(A, B) = \sqrt{5^2+10^2} = \sqrt {125} d(A,B)=52+102 =125
d ( C , D ) = 1 0 2 + 1 2 = 101 d(C, D) = \sqrt{10^2+1^2} = \sqrt {101} d(C,D)=102+12 =101

显然, A B AB AB C D CD CD要长。

现在,如果 x 2 x_2 x2用毫米 ( m m ) (mm) (mm)做单位, x 1 x_1 x1保持不变,此时 A A A坐标 ( 0 , 50 ) (0, 50) (0,50) C C C坐标为 ( 0 , 100 ) (0, 100) (0,100),则

d ( A , B ) = 5 0 2 + 1 0 2 = 2600 d(A, B) = \sqrt{50^2+10^2} = \sqrt {2600} d(A,B)=502+102 =2600
d ( C , D ) = 10 0 2 + 1 2 = 10001 d(C, D) = \sqrt{100^2+1^2} = \sqrt {10001} d(C,D)=1002+12 =10001

结果 C D CD CD反而比 A B AB AB长!这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2. 样本分布对距离度量的影响

虽然我们可以先做归一化来消除这种维度间度量单位不同的问题,但是样本分布也会影响距离度量。我们可以看到,欧氏距离中每个坐标的权重是同等的。但是现实问题中,当坐标轴表示观测值时,它们往往带有大小不等的随机波动,即具有不同的方差,显然它们之间的权重是不同的。

下面举两个一维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设有两个正态分布总体 G 1 : N ( μ 1 , σ 1 2 ) G_1: N(\mu_1, \sigma_1^2) G1:N(μ1,σ12) G 2 : N ( μ 2 , σ 2 2 ) G_2: N(\mu_2, \sigma_2^2) G2:N(μ2,σ22)。若有一个样本,其值在点 A 处,那么,A 距离哪个总体近些呢?如图 2.2 所示:


图 2.2

从绝对长度来看,点 A 距离左面的总体 G 1 G_1 G1近些,即点 A 到 μ 1 \mu_1 μ1比到 μ 2 \mu_2 μ2要近些,(这里用的是欧氏距离,比较的是 A 点坐标与 μ 1 \mu_1 μ1 μ 2 \mu_2 μ2值之差的绝对值),但从概率观点来看,A 点在 μ 1 \mu_1 μ1右侧约 4 σ 1 \sigma_1 σ1处,而在 μ 2 \mu_2 μ2的左侧约 3 σ 2 \sigma_2 σ2处,若以标准差来衡量,A 点距离 μ 2 \mu_2 μ2要更 “近一些”。后者是从概率角度来考虑的,它是用坐标差的平方除以方差(或者说乘以方差的倒数),从而化为无量纲数,推广到多维就要乘以协方差矩阵 Σ \Sigma Σ的逆矩阵 Σ − 1 \Sigma^{-1} Σ1

再来看下图 2.3,A 与 B 相对于原点的距离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样本总体沿着横轴分布,所以 B 点更有可能是这个样本中的点,而 A 则更有可能是离群点。在一个方差较小的维度下很小的差别就有可能成为离群点。


图 2.3

3. 维度间具有相关性对距离度量的影响

我们看到,上面描述的情形是维度间或者说特征之间是不相关的,那么如果维度间具有相关性会怎样呢?如下图 2.4 所示:


图 2.4

可以看到样本点可以近似看做是 f ( x ) = x f(x) = x f(x)=x的线性分布,A 与 B 相对于原点的距离依旧相等,显然 A 更像是一个离群点,也即是说离样本总体较远。

即使数据已经经过了标准化,也不会改变 AB 与原点间距离大小的相互关系。所以要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针对主成分分析中的主成分来进行标准化。

为什么标准化不会改变距离大小的相互关系,这里以最常见的 z-score 标准化 (也叫标准差标准化)为例进行简单说明。这种方法给予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的标准化。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即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其转化函数为: x ∗ = ( x − μ ) / σ x^∗=(x−\mu)/\sigma x=(xμ)/σ,其中 μ \mu μ为所有样本数据的均值, σ \sigma σ为所有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显然这里的 μ \mu μ σ \sigma σ都是相同的,所以标准化只相当于对 A、B 点与数据中心距离进行了一个等比例缩放,并不影响它们之间大小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仅仅靠标准化的欧氏距离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数据相关性对判定结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为什么 z-score 标准化后的数据标准差为 1?

x-μ只改变均值,标准差不变,所以均值变为 0
(x-μ)/σ只会使标准差除以σ倍,所以标准差变为 1

E ( x ∗ ) = E [ x − E ( x ) D ( x ) ] = 1 D ( x ) E [ x − E ( x ) ] = 0 E(x^*) = E[\frac{x-E(x)}{\sqrt{D(x)}}] = \frac{1}{\sqrt{D(x)}}E[x-E(x)]=0 E(x)=E[D(x) xE(x)]=D(x) 1E[xE(x)]=0

D ( x ∗ ) = D [ x − E ( x ) D ( x ) ] = 1 D ( x ) D [ x − E ( x ) ] = D ( x ) D ( x ) = 1 D(x^*) = D\big[\frac{x-E(x)}{\sqrt{D(x)}}\big] = \frac{1}{D(x)}D[x-E(x)] = \frac{D(x)}{D(x)} = 1 D(x)=D[D(x) xE(x)]=D(x)1D[xE(x)]=D(x)D(x)=1

OK! 总结一下问题:

1)要考虑维度间相关性的影响
2)要考虑方差的影响
3)要考虑度量单位或者说量纲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统计距离(只是一种术语,用于区别常用的欧氏距离),这种距离要能够体现各个变量在变差大小上的不同,以及有时存在着的相关性,还要求距离与各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看来我们选择的距离要依赖于样本的方差和协方差。马氏距离就是最常用的一种统计距离。

马氏距离的几何意义

那么怎么办?,其实如果上面内容已经搞懂了,我们就会知道,只需要将变量按照主成分进行旋转,让维度间相互独立,然后进行标准化,让维度同分布就 OK 了,然后计算马氏距离就变成了计算欧氏距离。

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由于主成分就是特征向量方向,每个方向的方差就是对应的特征值,所以只需要按照特征向量的方向旋转,然后缩放特征值倍就可以了,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图 2.5:


图 2.5

离群点就被成功分离,这时候的马氏距离就是欧氏距离。

马氏距离的推导

假设原始的多维样本数据 X n × m X_{n\times m} Xn×m n n n行, m m m列):

X n × m = [ x 11 x 12 ⋯ x 1 m x 21 x 22 ⋯ x 2 m ⋮ ⋮ ⋱ ⋮ x n 1 x n 2 ⋯ x n m ] X_{n\times m} = \begin{bmatrix} x_{11} & x_{12}& \cdots & x_{1m} \\ x_{21} & x_{22}& \cdots & x_{2m} \\ \vdots & \vdots& \ddots & \vdots \\ x_{n1} & x_{n2}& \cdots & x_{nm} \end{bmatrix} Xn×m= x11x21xn1x12x22xn2x1mx2mxnm

其中每行表示一个样本, X i X_i Xi表示样本的第 i i i个维度, X i = ( x 1 i , x 2 i , … , x n i ) T , i = 1 , 2 , … , m X_i=(x_{1i}, x_{2i}, \dots, x_{ni})^T, i=1, 2, \dots, m Xi=(x1i,x2i,,xni)T,i=1,2,,m,则以上多维样本数据可记为: X = ( X 1 , X 2 , … , X m ) X = (X_1, X_2, \dots, X_m) X=(X1,X2,,Xm)

样本总体的均值向量记为: μ X = ( μ X 1 , μ X 2 , … , μ X m ) \mu_X=(\mu_{X1},\mu_{X2},\dots,\mu_{Xm}) μX=(μX1,μX2,,μXm)

协方差矩阵记为: Σ X = E [ ( X − μ X ) T ( X − μ X ) ] = 1 n ( X − μ X ) T ( X − μ X ) \Sigma_X = E[(X-\mu_X)^T(X-\mu_X)] = \frac{1}{n}(X-\mu_X)^T(X-\mu_X) ΣX=E[(XμX)T(XμX)]=n1(XμX)T(XμX)

按照之前的描述,首先要对数据进行转换,旋转至主成分,使维度间线性无关。假设将原始数据 X X X通过坐标旋转矩阵 U U U变换得到了新的坐标,对应的新数据集记为 F F F(实际上 X X X F F F表示的是同一个数据集,只是由于坐标值不同,为了区分而使用不同标记),数据集 F F F的均值向量记为 μ F = ( μ F 1 , μ F 2 , … , μ F m ) \mu_F=(\mu_{F1},\mu_{F2},\dots,\mu_{Fm}) μF=(μF1,μF2,,μFm),则:

F T = ( F 1 , F 2 , … , F m ) = U X T F^T = (F_1, F_2, \dots, F_m) = UX^T FT=(F1,F2,,Fm)=UXT

( F − μ F ) T = U ( X − μ X ) T (F-\mu_F)^T = U(X-\mu_X)^T (FμF)T=U(XμX)T

( F − μ F ) = ( X − μ X ) U T (F-\mu_F) = (X-\mu_X)U^T (FμF)=(XμX)UT

变换后的数据维度间线性无关,且每个维度的方差为特征值,即协方差矩阵 Σ F \Sigma_F ΣF是对角阵,所以:

Σ F = E [ ( F − μ F ) T ( F − μ F ) ] = 1 n ( F − μ F ) T ( F − μ F ) = 1 n U ( X − μ X ) T ( X − μ X ) U T = U Σ X U T = ( λ 1 λ 2 ⋱ λ m ) \begin{aligned} \Sigma_F &= E[(F-\mu_F)^T(F-\mu_F)] \\ &= \frac{1}{n}(F-\mu_F)^T(F-\mu_F) \\ &= \frac{1}{n}U(X-\mu_X)^T(X-\mu_X)U^T \\ &= U\Sigma_XU^T \\ &= \left(\begin{matrix}\lambda_1 & && \\ &\lambda_2&& \\ &&\ddots& \\ &&&\lambda_m\end{matrix}\right) \end{aligned} ΣF=E[(FμF)T(FμF)]=n1(FμF)T(FμF)=n1U(XμX)T(XμX)UT=UΣXUT= λ1λ2λm

其中, λ i , i = 1 , 2 , … , m \lambda_i, i=1, 2, \dots, m λi,i=1,2,,m表示每个维度的方差。

推导到这里之后,我们就可以推导出马氏距离公式了,假设要计算 X X X的一个样本点 x = ( x 1 , x 2 , … , x 3 ) x=(x_1, x_2, \dots, x_3) x=(x1,x2,,x3)到重心 μ X = ( μ X 1 , μ X 2 , … , μ X m ) \mu_X=(\mu_{X1},\mu_{X2},\dots,\mu_{Xm}) μX=(μX1,μX2,,μXm)的马氏距离。等价于求 F F F中点 f = ( f 1 , f 2 , … , f m ) f = (f_1, f_2, \dots, f_m) f=(f1,f2,,fm)标准化后的坐标值到标准化数据重心坐标值 μ F = ( μ F 1 , μ F 2 , … , μ F m ) \mu_F=(\mu_{F1},\mu_{F2},\dots,\mu_{Fm}) μF=(μF1,μF2,,μFm)的欧氏距离。

d m 2 ( f , μ F ) = ( f 1 − μ F 1 λ 1 ) 2 + ( f 2 − μ F 2 λ 2 ) 2 + ⋯ + ( f m − μ F m λ m ) 2 = ( f 1 − μ F 1 , f 2 − μ F 2 , … , f m − μ F m ) ( 1 λ 1 1 λ 2 ⋱ 1 λ m ) ( f 1 − μ F 1 f 2 − μ F 2 ⋮ f m − μ F m ) = ( f − μ F ) ( U Σ X U T ) − 1 ( f − μ F ) T = ( x − μ X ) U T ( U Σ X U T ) − 1 U ( x − μ X ) T = ( x − μ X ) U T ( U T ) − 1 Σ X − 1 U − 1 U ( x − μ X ) T = ( x − μ X ) Σ X − 1 ( x − μ X ) T \begin{aligned} d_m^2(f, \mu_F) &= \big(\frac{f_1-\mu_{F1}}{\sqrt{\lambda_1}}\big)^2 + \big(\frac{f_2-\mu_{F2}}{\sqrt{\lambda_2}}\big)^2 + \dots + \big(\frac{f_m-\mu_{Fm}}{\sqrt{\lambda_m}}\big)^2\\ &= (f_1-\mu_{F1},f_2-\mu_{F2},\dots,f_m-\mu_{Fm})\left(\begin{matrix}\frac{1}{\lambda_1} & && \\ &\frac{1}{\lambda_2}&& \\ &&\ddots& \\ &&&\frac{1}{\lambda_m}\end{matrix}\right)\left(\begin{matrix}f_1-\mu_{F1} \\ f_2-\mu_{F2} \\ \vdots\\ f_m-\mu_{Fm}\end{matrix}\right) \\ &= (f-\mu_F)(U\Sigma_XU^T)^{-1}(f-\mu_F)^T \\ &= (x-\mu_X)U^T(U\Sigma_XU^T)^{-1}U(x-\mu_X)^T \\ &= (x-\mu_X)U^T(U^T)^{-1}\Sigma_X^{-1}U^{-1}U(x-\mu_X)^T \\ &= (x-\mu_X)\Sigma_X^{-1}(x-\mu_X)^T \end{aligned} dm2(f,μF)=(λ1 f1μF1)2+(λ2 f2μF2)2++(λm fmμFm)2=(f1μF1,f2μF2,,fmμFm) λ11λ21λm1 f1μF1f2μF2fmμFm =(fμF)(UΣXUT)1(fμF)T=(xμX)UT(UΣXUT)1U(xμX)T=(xμX)UT(UT)1ΣX1U1U(xμX)T=(xμX)ΣX1(xμX)T

这就是前面定义的马氏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果 x x x是列向量,则

d m 2 ( f , μ F ) = ( x − μ X ) T Σ X − 1 ( x − μ X ) d_m^2(f, \mu_F) = (x-\mu_X)^T\Sigma_X^{-1}(x-\mu_X) dm2(f,μF)=(xμX)TΣX1(xμX)

如果把推导过程中的重心点 μ X \mu_X μX改换成任意其他样本点 y y y,则可以得到两个样本点之间的马氏距离公式为:

d m 2 ( x , y ) = ( x − y ) T Σ X − 1 ( x − y ) d_m^2(x, y) = (x-y)^T\Sigma_X^{-1}(x-y) dm2(x,y)=(xy)TΣX1(xy)

假设 E E E表示一个点集, d d d表示距离,它是 E × E E \times E E×E [ 0 , ∞ ) [0, \infty) [0,)的函数,可以证明,马氏距离符合距离度量的基本性质

以上!

机器学习笔记 - 距离度量与相似度
1)机器学习笔记 - 距离度量与相似度 (一) 闵可夫斯基距离

参考来源:
1)https://www.jianshu.com/p/5706a108a0c6
2)https://blog.csdn.net/u010167269/article/details/51627338
3)https://zhuanlan.zhihu.com/p/46626607
4)多元统计分析 - 何晓群

真想骂一下csdn,找了半天都看不懂,就在博客园看了这一篇就理解了。。。
说到底是自己菜!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5247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依靠小游戏带动产品增收,app运营这样做

大家都玩过小游戏吧?从小时候的4399游戏平台到现在的微信小游戏,尤其是风靡一时的“跳一跳”和“羊了个羊”都曾上榜热搜,让人印象深刻。在当下小游戏爆火社交平台的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小游戏的发展劲头更是强盛。 小游戏的吸引力在…

Memblaze发布大容量企业级SSD:支持32T最大容量,性能更强!

2023年1月10日 —— 今天,北京忆恒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mblaze)正式发布 PBlaze6 6930 系列 PCIe 4.0 企业级 NVMe SSD。PBlaze6 6930 面向企业高性能业务应用开发,有着 1600K/680K IOPS 的 4K 随机读/写性能,具备更…

Mysql常见面试题

Mysql常见面试题汇总①⭐事务的基本特性和隔离级别⭐ACID靠什么保证⭐什么是MVCC⭐mysql的主从同步原理简述MyISAM和InnoDB的区别简述mysql中索引类型以及对数据库的性能影响⭐索引的基本原理Mysql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的区别⭐B树和B树的区别,为什么Mysql使用B树My…

第04讲:Docker部署MySQL8

MySQL 的 Docker 镜像在 dockerhub 上的地址:https://hub.docker.com//mysql 当前(2021-04-02)的 latest 和 8.0.23 是同一个镜像 。另外,5.7 版本和 5.7.33 是同一个镜像 第1步:安装mysql 查询中央仓库 docker se…

Kestrel封装在WindowService中(.net5,.net6,.net7三个版本的介绍)

Kestrel封装在WindowServer中背景关于WindowsServer开发服务.NET5版本建项目添加Controller添加引用修改Startup.cs修改Program.cs配置Kestrel监听发布程序通过命令行创建服务关于SC命令启动服务查看效果测试效果.NET6错误1解决办法:错误2运行效果如下图.NET7版本&a…

千锋教育嵌入式物联网教程之系统编程篇学习-01

目录 课程视频链接 笔记目的 什么是系统编程 如何操作内核的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的分类​编辑 系统调用的返回值 系统调用IO函数 文件描述符 文件IO文件描述符与标准IO的文件指针对应关系 Man手册使用 open函数 函数调用失败打印错误 close函数 测试一个进程最多能产生多少个…

如何准备pmp考试?

一、考前五准备 1.知识准备:读透教材,仔细回顾知识点,明确知识框架,模考题考前正确率达到95%。 2.精神准备:明确目标,有信心,不要焦虑。 3.精力准备:科学安排考前的复习和休息时间…

【nvivo11plus教程】03_查询+自动编码

注:nvivo11也可以使用自动编码的。我是在第一次使用自动编码的时候,它弹出来一个界面让我下载安装包,但是网速特别慢,需要5、6个小时,然后我电脑开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显示下载失败,但是可以使…

十一、路由

一、前端路由的概念与原理 1.1、什么是路由 路由(英文:router)就是对应关系。 1.2、SPA与前端路由 SPA 指的是一个web网站只有唯一的一个HTML页面,所有组件的展示与切换都在这唯一的一个页面内完成。此时,不同组件…

【 java 集合】Collections工具类的使用

📋 个人简介 💖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阿牛,全栈领域优质创作者。😜📝 个人主页:馆主阿牛🔥🎉 支持我:点赞👍收藏⭐️留言&#x1f4d…

python基础语法二

一、条件判断 1.1 if…else…语句 if…else… 字面意思就是 如果…否则… num 3 # 通过取模运算判断num是否能被2整除 if num % 2 0:print(str(num) "是一个偶数") else:print(str(num) "是一个奇数")注意两条print语句前面的缩进 1.2 elif 当你有三…

DP4809国产双通道耳机音频功率放大器芯片兼容替代LM4809

目录DP4809简介参考原理图DP4809芯片特性DP4809简介 DP4809是带关机功能的双通道耳机音频功率放大器芯片。在5V输入工作电压下,负载 16Ω时,平均输出功率为 140mW,总谐波失真 THDN 小于0.1%。当 SHUTDOWN 管脚电压为 GND 时,芯片…

小程序技术科普:运行机制安全机制

接触小程序有一段时间了,总得来说小程序开发门槛比较低,但其中基本的运行机制和原理还是要懂的。 了解小程序的由来 在小程序没有出来之前,最初微信WebView逐渐成为移动web重要入口,微信发布了一整套网页开发工具包,称…

Windows安装Pytorch+CUDA环境

文章目录前言创建Python虚拟环境安装CUDA安装Pytorch参考资料前言 本文将介绍使用 conda 创建Python虚拟环境,安装Pytorch和CUDA依赖。 创建Python虚拟环境 conda常用命令: conda create -n poppy_leo_tf python3.7 # 创建虚拟环境 conda activate p…

grafana关闭缓存

如果把Prometheus配置文件中的一些端口删除再重启服务,虽然Prometheus中更新了数据,但是grafana中的缓存会存在很长时间。 在官方文档[数据源管理|格拉法纳文档 (grafana.com)](https://grafana.com/docs/grafana/latest/administration/user-managemen…

Leetcode - 19 -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

19.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链表,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并且返回链表的头结点。 示例1: 输入:head [1,2,3,4,5], n 2 输出:[1,2,3,5]示例 2: 输入:head [1],…

【Dash搭建可视化网站】项目11:世界自杀率数据看板

世界自杀率数据看板1 项目效果图2 项目架构3 文件介绍和功能完善3.1 assets文件夹介绍3.2 app.py和index.py文件完善3.3 header.py文件完善3.4 api.py/api.ipynb文件完善3.4.1 获取Dropdown组件中的下拉标签信息3.4.2 获取Rangeslider组件中的时间区间3.4.3 获取Checklist组件中…

【 Vue3 + Vite + setup语法糖 + Pinia + VueRouter + Element Plus 第五篇】【完结篇附源码】

在第四篇中我们学习了mixin 公共方法封装, VueRouter 的使用以及配置权限路由,本期我们将讲述 Pinia,并使用 Pinia 和 Axios接口数据完成登录功能以权限路由改造 本期需要掌握的知识如下: Pinia 在项目中的使用及 持久化使用 Pinia 和 Axios 完成 登录 …

VIMA: General Robot Manipulation with Multimodal Prompts

Paper name VIMA: General Robot Manipulation with Multimodal Prompts Paper Reading Note URL: https://arxiv.org/pdf/2210.03094.pdf Project URL: https://vimalabs.github.io/ ICLR review URL: https://openreview.net/forum?idhzjQWjPC04A TL;DR ICLR 2023 在投…

动态 json 转化序表

【问题】Hi,I have a problem very similar tohttp://community.jaspersoft.com/questions/844023/need-help-looping-throu…,but I can’t just change the json file as done by the person asking that question.Any help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I am trying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