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初阶 9】内排序

news2025/1/15 12:59:43

文章目录

  • 🌈 1. 直接插入排序
  • 🌈 2. 希尔排序
  • 🌈 3. 简单选择排序
  • 🌈 4. 堆排序
  • 🌈 5. 冒泡排序
  • 🌈 6. 快速排序
    • 6.1 霍尔版快排
    • 6.2 挖坑版快排
    • 6.3 双指针快排
    • 6.4 非递归快排
  • 🌈 7. 归并排序
    • 7.1 递归版归并
    • 7.2 迭代版归并
  • 🌈 8. 计数排序

🌈 1. 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

  • 将一组数据分成两个部分:已有序数据 + 待排序数据
  • 每步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按值的大小插入到已有序数据的适当位置上,直到全部有序为止。
  • 即:边插入边排序,保证已有序数据这部分随时都是有序的。

实现步骤

  1. 在一串未排序的数据中,第一个数肯定有序,必须从第一个数开始进行插入排序。
  2. 取出待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 key,在已排序数据部分从后往前扫描。
  3. 在已有序部分的数据如果 > key,则将该元素往后挪一位。
  4. 重复执行步骤 3,直到在已有序部分找到第一个 <= key 的元素,将 key 插入其后。
  5. 如果已排序部分的值全部 < key,则 key 插入到第一个位置,如果全部 > key 则 key 的位置不用动相当于直接插入到已有序数据的最后。
  6. 重复执行步骤 2 ~ 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_sort(int data[], int n)
{	
	// 整体排序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最后要插入的值为第 n 个,i 必须小于 n - 1
	{
		int end = i;				// 设 [0,end] 为有序区间,将 end + 1 插入该区间 
		int key = data[end + 1];	// 先保存待插入的值,防止在往后挪动过程中将其覆盖

		// 单趟排序
		while (end >= 0)			// 在有序区间从后往前扫描
		{
			if (key < data[end])	// 将所有 > key 的数都往后挪
			{
				data[end + 1] = data[end];
				end--;
			}
			else
			{
				break;				// 在 end 处出现了第一个 <= key 的数
			}
		}
		data[end + 1] = key;		
		// 将 key 插入有序区间有两种情况:
		// 1. 区间内的值都 > key,此时 end 等于 -1,将 key 插入到第一个位置
		// 2. 将 key 插入到第一个出现 <= key 的数的后面
	}
}

特性总结

  1. 时间复杂度:最坏的情况逆序有序时 O(N2);最好的情况顺序有序时 O(N)
  2. 空间复杂度:O(1)
  3. 稳定性:不稳定排序

🌈 2. 希尔排序

基本思想

  • 先将整个待排序数据序列分隔成若干个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待整个序列中的数据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数据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实现步骤

  1. 选一个小于待排序数据个数 n 的整数 gap 作为间隔,然后将间隔为 gap 的元素分在同一组。
    • 例如:假设 gap 为 2,则下标为 0 2 4 6 的元素为一组,下标为 1 3 5 7 的元素为一组。
  2. 对每一组的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将间隔 gap 缩小。
  3. 重复上述操作直到间隔 gap 缩小到 1 时,等于将所有数据划分为一组,此时所有数据最接近有序,直接对整组数据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 如果使用 gap / 2 的方式缩短间隔速度太慢,使用 gap / 3 + 1 缩小间隔 既能快速缩短间隔,也能保证最后能缩短为 1 间隔。
// 希尔排序
void shell_sort(int data[], int n)
{
	int gap = n;	

	while (gap > 1)								// gap > 1 时是预排序,= 1 时是直接插入排序
	{
		gap = gap / 3 + 1;						// 快速缩小间隔,且保证最后变为 1 间隔

		for (int i = 0; i < n - gap; i += gap)	// 对 gap 分隔的每一组都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int end = i;						// end 记录每一组的第一个元素
			int key = data[end + gap];			// 同一组内 end 后待插入的值与其隔了 gap 个数

			while (end >= 0)					// 组内单趟排序
			{									
				if (key < data[end])			// 将组内所有 > key 的数都后移
				{								
					data[end + gap] = data[end];
					end -= gap;
				}
				else
				{
					break;						// 在组内 end 处出现了第一个 <= key 的数
				}
			}
			data[end + gap] = key;				// 将 key 插入有序区间
		}
	}
}

特性总结

  1. 时间复杂度:约等于 O(N1.3)
  2. 空间复杂度:O(1)
  3. 稳定性:不稳定排序

🌈 3. 简单选择排序

基本思想

  • 每一趟都从待排序的数据中选出 最大 / 最小 值放在其最终的位置,然后待排序数据个数 - 1。
  • 重复执行上述操作,直到待排序数据个数为 0 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 每一趟排序可以直接选出待排序数据的 最大和最小 值放在他们最终的的位置,最大放最右边,最小放最左边。这种情况下待排序数据的区间会从两边往中间收缩,直到区间两端相等为止。
// 选择排序
void select_sort(int data[], int n)
{
	int i = 0;
	int begin = 0;							// 记录待排序区间的左端下标
	int end = n - 1;						// 记录待排序区间的右端下标

	while (begin < end)						// [begin, end] 相等时没有待排序区间了
	{
		int mini = begin;					// 记录待排序数据的最小数据下标
		int maxi = end;						// 记录待排序数据的最大数据下标

		for (i = begin + 1; i <= end; i++)	// 每一趟都找出待排序数据的最大和最小值下标
		{
			if (data[mini] > data[i])		// 如果出现了比当前最小值还小的值
			{
				mini = i;					// 更新最小值的下标
			}

			if (data[maxi] < data[i])		// 如果出现了比当前最大值还大的值
			{
				maxi = i;					// 更新最大值的下标
			}
		}

		Swap(&data[begin], &data[mini]);	// 将最小值放到待排序数据的最左边

		if (maxi == begin)					// 如果第一个数就是最大值
		{
			maxi = mini;					// 在前面的交换后,最大值的下标就跑到 mini
		}

		Swap(&data[end], &data[maxi]);		// 将最大值放到待排序数据的最右边
		begin++;							// 往中间缩小待排序区间
		end--;
	}
}

特性总结

  1. 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 O(N2),最好情况 O(N2)
  2. 空间复杂度:O(1)
  3. 稳定性:稳定排序

🌈 4. 堆排序

基本思想

  • 事先声明:排升序用大根堆,排降序用小根堆 (默认为升序)
  1. 将待排序的 n 个数据使用向下调整造成一个大根堆,此时堆顶就是整个数组的最大值。
  2. 将堆顶和堆尾互换,此时堆尾的数就变成了最大值,剩余的待排序数组元素个数为 n - 1 个。
  3. 将剩余的 n - 1 个数调整回大根堆,将新的大根堆的新的堆顶和新的堆尾互换。
  4. 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即可得到有序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向下调整堆
void adjust_down(int data[], int size,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假设是结点的左孩子比较大

	while (child < size)
	{
		// 如果右孩子结点大于左孩子,则最大结点换成右孩子结点
		if (child + 1 < size && data[child + 1] > data[child])
		{
			child++;
		}

		// 最大孩子结点大于双亲结点
		if (data[child] > data[parent])
		{
			Swap(&data[child], &data[parent]);
			parent = child;			// 双亲变成孩子结点
			child = parent * 2 + 1;	// 孩子结点变成孙子结点
		}
		else
		{
			break;
		}
	}
}

// 堆排序排成升序
void heap_sort(int data[], int n)
{
	int i = 0;
	int end = n - 1;

	//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依次往前向下调整构建大根堆
	// n - 1 是最后一个结点的下标,(n - 1 - 1) / 2 是最后一个结点的夫结点下标
	// 也就是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
	for (i = (n - 1 - 1) / 2; i >= 0; i--)
	{
		// 要使用建大堆的向下调整算法
		adjust_down(data, n, i);
	}

	// 0 和 end 夹着的是待排序数据,end 是待排序数据的个数
	// 每次都选出一个最大的数放到 end 处,然后待排序数据个数 end - 1
	while (end > 0)
	{
		Swap(&data[0], &data[end]);	// 互换堆顶和堆尾的数据
		adjust_down(data, end, 0);	// 从根位置 (0) 开始的向下调整
		end--;						// 缩小待排序数据区间,且个数 - 1
	}
}

特性总结

  1. 时间复杂度:O(N * logN)
  2. 空间复杂度:O(1)
  3. 稳定性:不稳定排序

🌈 5. 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

  • 每一趟将两两相邻的元素进行比较,小的放左边,大的放右边,按照递增来排序,不满足条件就交换数据,满足则不管。
  • 将某个数排到最终的位置,这一轮叫一趟冒泡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冒泡排序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n 个元素需要进行 n-1 趟冒泡排序
	{
		int exchange = 1;					// 用来判断某躺排序过程中是否发生交换
		
		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 每一趟冒泡排序要比较 n-i-1 次
		{
			if (arr[j] > arr[j + 1])		// 升序时前一个大于后一个则交换数据
			{
				Swap(&data[j], &data[j + 1]);
				exchange = 0;				// 发生交换就将其置为 0
			}
		}
	
		if(0 != exchange)					// 如果 exchange 为真,则发生交换
		{
			break;							// 未发生交换说明数据已经有序
		}
	}
}

特性总结

  1. 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完全逆序时 O(N2);最好情况接近有序时 O(N)
  2. 空间复杂度:O(1)
  3. 稳定性:稳定排序

🌈 6. 快速排序

6.1 霍尔版快排

基本思想

  1. 选出一个关键值 key 作为基准值,将其排到最终位置将待排序数据划分成两半,左半边的值都 <= key,右半边的值都 >= key。
    • 一般是用待排序数据的最左或最右的一个数作为关键值 key。
  2. 再定义一个 left 和 right,left 从从待排序数据的最左边开始从左向右走,right 从待排序数据的最右边开始从右向左走。
    • 若选择最左边的数作为 key,则需要 right 先走,若选最右的则 left 先走。
  3. 如果 right 向左走过程中遇到了 < key 的数据,则停下让 left 开始向右走,直到 left 遇到第一个 > key 的数时,将 left 和 right 处的值交换,然后继续让 right 往左走。
  4. 重复执行第 3 步,直到 left 和 right 相遇为止,此时将相遇处的值和 key 交换即可。
  5. 此时已经使用 key 将整个序列划分成两个区域,左边的数都 < key,右边的则 > key。
  6. 对 key 划分的左右两半区域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到待排序区间的数据个数只有 0 / 1 个为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 快速排序(霍尔版)
void quick_sort_hoare(int data[], int begin, int end)
{
	if (begin >= end)	// begin 大于 end 时无数据可排,等于时只有一个数据
	{
		return;
	}

	int left = begin;	// left  用于从左往右找 > key 的数
	int right = end;	// right 用于从右往左找 < key 的数
	int keyi = begin;	// 将待排序区间的第一个数作为关键值 key, keyi 为 key 的下标

	while (left < right)// left == right 时相遇
	{
		// 让 right 先走使得 left 与 right 相遇处的值一定比 key 小
		// right 向前寻找 < 关键值的数,找不到则继续往前找,直到 left = right 为止
		while (left < right && data[right] >= data[keyi])
		{
			right--;
		}

		// left 向后寻找 > 关键值的数,找不到则继续往后找,直到 left = right 为止
		while (left < right && data[left] <= data[keyi])
		{
			left++;
		}

		// left 和 right 分别找到比 key 大和小的值,将小于 key 的换到左边,大于的换到右边
		Swap(&data[left], &data[right]);	
	}
	
	// 将 left 与 right 最后相遇处的数据和关键值交换
	Swap(&data[left], &data[keyi]);		
	// 交换完之后关键值的位置已经跑到原先 left 和 right 相遇的位置	
	keyi = left;							

	quick_sort_hoare(data, begin, keyi - 1);	// 对 keyi 的左半区执行上述步骤
	quick_sort_hoare(data, keyi + 1, end);		// 对 keyi 的右半区执行上述步骤
}

6.2 挖坑版快排

基本思想

  1. 定义一个变量 key,将待排序区间的第一个数据交给 key,在该位置形成坑位 hole。
  2. 定义一个 left 和 right 变量分别执行待排序区间的最左和最右端。
  3. right 从右向左寻找 < key 的数据,找到时用该位置的值填补坑位 hole,然后将当前 right 所处的位置变成新的坑位 hole。
  4. left 从左向右寻找 > key 的数据,找到时用该位置的值填补坑位 hole,然后将当前 left 所处的位置变成新的坑位 hole。
  5. 重复执行第 2 和 3 步,直到 left 与 right 相遇时,将 key 里存的数放到相遇的位置。
    • 此时 left 和 right 相遇的位置也将整个待排序数据划分成了两个区间,左区间都小于 key,右区间都大于 key。
  6. 对划分出的左右两个区间递归执行上述步骤,直到待排序区间的数据个数只有 0 / 1 个为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 快速排序(挖坑版)
void quick_sort_hole(int data[], int begin, int end)
{
	if (begin >= end)				// 待排序区间没有或只有一个数据时则排序完成
	{
		return;
	}
	
	int key = data[begin];			// 存储第一个数为关键值
	int left = begin;				// left 用于找大于 key 的数
	int right = end;				// right 用于找小于 key 的数
	int holei = begin;				// 存储坑位的下标
	
	while (left < right)			// 未相遇时执行执行下列操作
	{
		// right 从右往左找 < key 的值,填到左边的坑
		while (left < right && data[right] >= key)
		{
			right--;
		}
		data[holei] = data[right];	// 将找到的 < key 的值放到坑位中
		holei = right;				// 当前 right 所处位置成了新的坑位
		
		// left 从左往右找 > key 的值,填到右边的坑
		while (left < right && data[left] <= key)
		{
			left++;
		}
		data[holei] = data[left];	// 将找到的 > key 的值放到坑位中
		holei = left;				// 当前 left 所处位置成了新的坑位
	}
	data[holei] = key;				// 相遇时将 key 放到最终的坑位

	// 对坑位 holei 划分的的左右两半区域执行上述操作
	quick_sort_hole(data, begin, hole - 1);
	quick_sort_hole(data, hole + 1, end);
}

6.3 双指针快排

基本思想

  1. 选定待排序数据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数位关键值 key。
  2. 定义 prev 指针指向待排序数据开头,在定义个 cur 指针指向 prev + 1 的位置。
  3. 若 cur 指向的值 < key,则 prev++,然后交换 prev 和 cur 两个指针指向的内容,然后让 cur++;如果 cur 指向的内容 > key,则直接让 cur++。
    • 该方法能直接让 < key 的值都放到最终 key 所在位置的左边。
  4. 重复执行第 3 步,直到 cur 走到了待排序区间的最末端时,将 key 和 prev 所指向的值互换。
  5. 此时 key 所处的位置同样将待排序区间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对这两部分重复指向上述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 快速排序 (指针版)
void quick_sort_pointer(int data[], int begin, int end)
{
	if (begin >= end)	// 待排序区间数据个数为 0 / 1 时排序结束
	{
		return;
	}

	int keyi = begin;
	int prev = begin;		
	int cur = prev + 1;

	while (cur <= end)	// cur 不能越界
	{
		// cur 指向的值小于 key,且 prev 向后走一步后不等于 cur (否则就是原地交换)
		if (data[cur] < data[keyi] && ++prev != cur)	
		{
			Swap(&data[prev], &data[cur]);		// 交换 prev 和 cur 指向的值
		}
		cur++;									// 最后 cur 都是要往后走一步的
	}
	
	Swap(&data[keyi], &data[prev]);				// 将关键值和 prev 最后指向的值交换
	keyi = prev;								// 交换后关键值的位置也会变

	quick_sort_pointer(data, begin, keyi - 1);	// 对 key 的左半边执行上述操作
	quick_sort_pointer(data, keyi + 1, end);	// 对 key 的右半边执行上述操作
}

6.4 非递归快排

基本思想

  1. 定义一个栈,用于存储待排序数据左右两端数据的下标。
  2. 首先将待排序数据两端的下标 begin 和 end 入栈。
  3. 然后将 begin 和 end 出栈,然后对 begin 和 end 夹着的区间进行单趟快排 (这里采用双指针法进行单趟排序),将 key 排到最终位置,然后获取 key 的下标。
  4. key 将待排序数据分成了两个区间,为了符合栈的定义想先排序 key 的左区间则要先将右区间 [keyi + 1, end] 入栈,再将左区间 [begin, keyi - 1] 入栈。
  5. 将左区间出栈,再对该区间重复执行 2 ~ 4 步,直到最开始划分的左区间全部排完,然后才能对一开始划分出的右区间执行上述步骤。
// 这里就使用双指针法进行单趟排序,其他两种方法也可以使用
int part_sort(int data[], int begin, int end)
{
	if (begin >= end)
	{
		return;
	}

	int keyi = begin;
	int prev = begin;		
	int cur = prev + 1;

	while (cur <= end)
	{
		if (data[cur] < data[keyi] && ++prev != cur)	
		{
			Swap(&data[prev], &data[cur]);	
		}
		cur++;	
	}
	
	Swap(&data[keyi], &data[prev]);
	return prev;	// 返回关键之下标
}		

void quick_sort_nonr(int data[], int begin, int end)
{
	st s;							// 定义栈空间
	st_init(&s)						// 初始化栈空间
	st_push(&s,end);				// 先入区间右端
	st_push(&s, begin);				// 再入区间左端
	
	while (!st_empty(&s))			// 栈为空时排序结束
	{
		int left = st_top(&s);		// 先出区间左端
		st_pop(&s);
		int right = st_top(&s);		// 再出区间右端
		st_pop(&s);
		// 然后对该区间进行单趟排序,再获取关键值的下标
		int keyi = part_sort(data, left, right);

		// keyi 将待排序数据划分成两端区间
		// [left, keyi - 1] keyi [keyi + 1, right]
		
		if (left < keyi - 1)		// 左区间还有 1 个以上的值
		{
			st_push(&s, keyi - 1);	// keyi 左区间的 右端 入栈
			st_push(&s, left);		// keyi 左区间的 左端 入栈
		}
		if (keyi + 1 < right)		// 右区间还有 1 个以上的值
		{
			st_push(&s, right);		// keyi 右区间的 右端 入栈
			st_push(&s, keyi + 1);	// keyi 右区间的 左端 入栈
		}
	}
}

🌈 7. 归并排序

基本思想

归并排序的本质思想就是分治

  • :将一个大的待排序序列拆分成两个小的待排序序列。
  • :将两个小的有序序列合并成一个大的有序序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步骤

  1. 将待排序序列拆分成两个待排序子序列,然后对拆分出的每个待排序子序列执行同样步骤,直到被拆分出的子序列中只有一个元素为止,此时只有一个元素的子序列必定有序。
  2. 将两个有序子序列排序合并,合成一个新的有序子序列,重复该步骤,直到待排序的序列只有一个为止,此时所有的数据已经排好序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上述步骤需要借助一个和原数组等长的 tmp 数组来暂时存储分出来的子序列。

7.1 递归版归并

// 归并排序子函数
void _merge_sort(int data[], int begin, int end, int tmp[])
{
	if (begin >= end)						// 区间数据个数为 0 / 1 时有序
	{
		return;
	}

	int mid = begin + (end - begin) / 2;	// 记录每个区间的中间位置
	
	// 使用后序的方式递归拆分数据,递归完回来的时候该区间是有序的
	// 将区间划分为 [begin,mid][mid + 1,end] 两部分
	_merge_sort(data, begin, mid, tmp);		// 递归划分左区间
	_merge_sort(data, mid + 1, end, tmp);	// 递归划分右区间

	// 合并 (归并) 数据
	int begin1 = begin, end1 = mid;			// 左区间
	int begin2 = mid + 1, end2 = end;		// 右区间
	int i = begin;
	
	// 两个区间有一个区间将所有的值都尾插到 tmp 时结束循环
	while (begin1 <= end1 && begin2 <= end2)
	{
		// 取两个区间对应位置的较小值尾插到 tmp 数组
		if (data[begin1] < data[begin2])
		{
			tmp[i++] = data[begin1++];
		}
		else
		{
			tmp[i++] = data[begin2++];
		}
	}

	// 尾插完时肯定有一个区间不为空,直接将其放到 tmp 后面
	while (begin1 <= end1)	// 左区间如果不为空时
	{
		tmp[i++] = data[begin1++];
	}
	while (begin2 <= end2)	// 右区间如果不为空时
	{
		tmp[i++] = data[begin2++];
	}

	// 从 begin 处开始将归并好后的数据拷贝回原数组
	memcpy(data + begin, tmp + begin, sizeof(int) * (end - begin + 1));
}

// 归并排序 (递归版)
void merge_sort(int data[], int n)
{
	int* tmp = (int*)malloc(n * sizeof(int));	// 暂时存储归并后的数据
	assert(tmp);
	_merge_sort(data, 0, n - 1, tmp);			// 待拆分区间下标为 0 到 n - 1
	free(tmp);
}

7.2 迭代版归并

// 归并排序 (非递归)
void merge_sort_non_r(int data[], int n)
{
	int* tmp = (int*)malloc(sizeof(int) * n);
	assert(tmp);

	int gap = 1;	// 每组要归并的元素数量,从 1 开始,以 2^n 递增

	while (gap < n)	// gap < n 时说明还有值待排序
	{
		for (int i = 0; i < n; i += 2 * gap)
		{
			// 两组归并数据的范围: [begin1, end1][begin2, end2]
			int begin1 = i, end1 = i + gap - 1;`在这里插入代码片`
			int begin2 = i + gap, end2 = i + 2 * gap - 1;

			// 防止数组越界, end1、begin2、end2 都有可能越界
			if (end1 >= n || begin2 >= n)
			{
				break;
			}
			if (end2 >= n)
			{
				end2 = n - 1;	// end2 不管最后越界到哪,都必须修正为最后一个元素
			}

			int j = begin1;
			while (begin1 <= end1 && begin2 <= end2)
			{
				// 取两个区间对应位置的较小值尾插到 tmp 数组
				if (data[begin1] < data[begin2])
				{
					tmp[j++] = data[begin1++];
				}
				else
				{
					tmp[j++] = data[begin2++];
				}
			}

			// 尾插完时有个区间肯定不为空,直接接到 tmp 后面
			while (begin1 <= end1)
			{
				tmp[j++] = data[begin1++];
			}
			while (begin2 <= end2)
			{
				tmp[j++] = data[begin2++];
			}

			// 将归并好的数据拷贝回原数组
			memcpy(data + i, tmp + i, sizeof(int) * (end2 - i + 1));
		}
		gap *= 2;
	}

	free(tmp);
	tmp = NULL;
}

🌈 8. 计数排序

基本思想

  • 计数排序的原理采用了哈希的思想,将待排序数据的值作为关键值存储在对应下标处,然后统计每个值出现的次数依次排序。

基本步骤

  1. 定义一个 count 数组初始化成全 0 用来记录待排序的每个数据的出现次数。
  2. 从头到尾遍历一遍待排序序列,序列内每出现一个值就将该值作为 count 数组内对应下标,将对应下标处的值 + 1.
    • 如: 序列中每出现一个数字 5,就将 count 数组下标为 5 的值加 1 count[5]++
  3. 用 count 数组统计完了待排序序列内所有数据的出现次数以后,在 count 数组下标处的值为几,就将原数组覆盖几个值。
    • 如: count[1] = 3,表示原数组有 3 个 1 ,就将原数组的前三个值覆盖为 1,count 数组内出现 0 则不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优化

  • 上述动图采用绝对映射的方法来演示,即完全 count 数组计数的下标完全采用原数组内的值。
    • 待排序数据中出现一个 1 就在 count 数组下标 1 处 +1,出现一个 7 就在下标 7 处 + 1。
  • 绝对映射的缺点就在于,如果序列最小值为 10w,从下标 10w 开始计数,此时 count 数组有 10w 个空间就会被浪费掉,并且绝对映射没办法对负数进行排序,此时就要使出相对映射了。
  • 相对映射:求出序列的最小值 min 和最大值 max,为 count 数组开辟 max - min + 1 个空间即可,再将序列中的每个数 key 存放在 count 数组 key - min 下标处即可, 排序时将 count 数组中不为 0 处的 下标 + min 即可还原给原数组。

代码实现

// 计数排序
void count_sort(int data[], int n)
{
	int i = 0;
	int j = 0;
	int min = data[0];	// 记录最小值
	int max = data[0];	// 记录最大值

	// 先求 data 数组中的最大和最小值
	for (i = 1; i < n; i++)
	{
		if (min > data[i])
		{
			min = data[i];
		}
		if (max < data[i])
		{
			max = data[i];
		}
	}

	int range = max - min + 1;	// count 数组的范围
	int* count = (int*)calloc(range, sizeof(int));
	assert(count);

	// 使用相对映射统计 data 数组中每个数据的出现次数
	for (i = 0; i < n; i++)
	{
		count[data[i] - min]++;	
	}

	// 排序: 在 count 数组下标处的值为几,就将原数组覆盖几个值
	i = 0;
	for (j = 0; j < range; j++)
	{
		while (count[j]--)
		{
			data[i++] = j + min;
		}
	}

	free(count);
	count = NULL;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507103.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用户管理【MySQL】

文章目录 查看用户信息创建用户修改密码删除用户授予权限收回权限 查看用户信息 在名为mysql的数据库中有一个表user维护着 MySQL 的用户信息。 其中&#xff1a; user&#xff1a; 表示该用户的用户名。host&#xff1a; 表示该用户可以从哪个主机登录&#xff0c;localhost…

了解飞行时间传感

简介:测距技术 人类和许多动物利用各种感官来测量与其他物体的距离。视觉是最常用的。在晚上,触觉可以用来感受其他物体的存在——当然触觉对于视障人

读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笔记06_共谋(下)

1. 博弈论 1.1. 当市场竞争对手之间普遍存在着误解和不信任情绪时&#xff0c;从长远来看&#xff0c;他们一半时间是在合作&#xff0c;另一半时间则是在背叛承诺 1.2. 当一方越了解对手&#xff0c;或者说可以更好地掌握对方的战略性行为时&#xff0c;他才可能找到展开合作…

b树(一篇文章带你 理解 )

目录 一、引言 二、B树的基本定义 三、B树的性质与操作 1 查找操作 2 插入操作 3 删除操作 四、B树的应用场景 1 数据库索引 2 文件系统 3 网络路由表 五、哪些数据库系统不使用B树进行索引 1 列式数据库 2 图形数据库 3 内存数据库 4 NoSQL数据库 5 分布式数据…

理解linux进程

基本概念 课本概念&#xff1a;程序的一个执行实例&#xff0c;正在执行的程序等 内核观点&#xff1a;担当分配系统资源&#xff08;CPU时间&#xff0c;内存&#xff09;的实体 windows上的进程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OS中进程可以同时存在并且非常多 大概理解进程 进程内核task_s…

SpringSecurity两种验证方式及调用流程

一、HttpBasic方式 <security:http-basic/> 二、Formlogin方式 <security:form-login login-page"/userLogin" /> 三、SpringSecurity执行流程

OpenCV的常用数据类型

OpenCV涉及的常用数据类型除包含C的基本数据类型,如&#xff1a;char、uchar&#xff0c;int、unsigned int,short 、long、float、double等数据类型外, 还包含Vec&#xff0c;Point、Scalar、Size、Rect、RotatedRect、Mat等类。C中的基本数据类型不需再做说明下面重点介绍一下…

redisson解决redis服务器的主从一致性问题

redisson解决redis的主节点和从节点一致性的问题。从而解决锁被错误获取的情况。 实际开发中我们会搭建多台redis服务器&#xff0c;但这些服务器分主次&#xff0c;主服务器负责处理写的操作&#xff08;增删改&#xff09;&#xff0c;从服务器负责处理读的操作&#xff0c;…

全国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农田分类数据集

基于Sentinel-2遥感产品&#xff0c;使用来自文献调研和目视解译产生的保护性/常规耕作样本点&#xff0c;通过交叉验证方法训练随机森林分类器&#xff0c;生成了2016-2020年全国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农田分类数据集。分类代码&#xff1a;0值代表非农田&#xff0c;1值表示第一…

掌握React中的useEffect:函数组件中的魔法钩子

&#x1f90d; 前端开发工程师、技术日更博主、已过CET6 &#x1f368; 阿珊和她的猫_CSDN博客专家、23年度博客之星前端领域TOP1 &#x1f560; 牛客高级专题作者、打造专栏《前端面试必备》 、《2024面试高频手撕题》 &#x1f35a; 蓝桥云课签约作者、上架课程《Vue.js 和 E…

Django 模版基本语法

Django学习笔记 模版语法 本质&#xff1a;在HTML中写一些占位符&#xff0c;由数据对这些占位符进行替换和处理。 views.py def page2(request):#定义一些变量将变量传送给templates中的html文件name1 sallyname2 yingyinghobbys [swimming,badminton,reading]person {…

数学建模【对粒子群算法中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改进】

一、改进原因 这是前面 数学建模【粒子群算法】 中的一部分&#xff0c;这里提到了w存在的一些问题&#xff0c;那么本篇介绍一些方法对w和因子进行一些改进&#xff0c;提高粒子群算法的效率和准确度。 二、改进方法 1.线性递减惯性权重 惯性权重w体现的是粒子继承先前的速度…

如何获取用户请求的真实ip,并返回访问者的ip地理位置?node,vue

一、获取真实IP 方式1、前端调用免费公共接口获取 前端获取访问者的真实的外网ip,可以通过调用接口https://api.ipify.org/来获取。你也可以直接在网页上访问它来看自己的外网ip。 ipify介绍&#xff1a; ipify是一个免费的公共 API&#xff0c;用于获取设备的公共 IP 地址。…

备考2025年AMC8数学竞赛:吃透2000-2024年600道AMC8真题就够

我们继续来随机看五道AMC8的真题和解析&#xff0c;根据实践经验&#xff0c;对于想了解或者加AMC8美国数学竞赛的孩子来说&#xff0c;吃透AMC8历年真题是备考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即使不参加AMC8竞赛&#xff0c;吃透了历年真题600道和背后的知识体系&#xff0c;那么…

conda pack环境迁移并下载安装离线包

背景 训练服务器为了安全起见&#xff0c;限制不能联网&#xff0c;无法直接创建虚拟环境及安装模型的依赖库&#xff0c;所以需要把另一台测试服务器已经部署好的虚拟环境迁移到训练服务器上&#xff0c;并在不能联网的情况下安装一些离线包。过程记录如下记录。 一、环境迁移…

指针篇章(3)-(指针之间的区别)

学习目录 ————————————————————————————————————————————————————————————————————————————————————————————————————————————————————————————…

微信小程序开发系列(二十六)·小程序运行机制(启动、前后台状态、挂起、销毁)和小程序更新机制

目录 1. 小程序运行机制 1.1 启动 1.2 前台和后台状态 1.3 挂起 1.4 销毁 2. 小程序更新机制 1. 小程序运行机制 1.1 启动 小程序启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xff0c;一种是冷启动&#xff0c;一种是热启动。 冷启动&#xff1a;如果用户首次打开&#xff0c;或小…

mysql的trace追踪SQL工具,进行sql优化

trace是MySQL5.6版本后提供的SQL跟踪工具&#xff0c;通过使用trace可以让我们明白optimizer&#xff08;优化器&#xff09;如何选择执行计划。 注意&#xff1a;开启trace工具会影响mysql性能&#xff0c;所以只适合临时分析sql使用&#xff0c;用完之后请立即关闭。 测试数…

电脑中缺失EMP.dll文件怎么办,解决EMP.dll丢失问题的有效方法分享

当你的电脑出现由于找不到emp.dll无法继续执行代码的提示&#xff0c;那你要怎么办呢&#xff1f;其实解决方法还是挺多的&#xff0c;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说说emp.dll这方面的信息吧。 一、电脑为什么会出现emp.dll丢失 不完全卸载软件&#xff1a;在卸载程序时&#xff0c;…

小迪安全37WEB 攻防-通用漏洞XSS 跨站权限维持钓鱼捆绑浏览器漏洞

#XSS跨站系列内容:1. XSS跨站-原理&分类&手法 XSS跨站-探针&利用&审计XSS跨站另类攻击手法利用 XSS跨站-防御修复&绕过策略 #知识点&#xff1a; 1、XSS 跨站-另类攻击手法分类 2、XSS 跨站-权限维持&钓鱼&浏览器等 1、原理 指攻击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