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近兔尾,很多人已经开始新一年的规划,对于国内在读博士而言,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研究生项目也开始列入议事日程,然而,如何申请?在国外学习收获如何?本篇知识人网小编采用一位学成归来联培博士生的体会文章,希望能为有志申请CSC联合培养博士的同学们提供启迪。
徐梓潇,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受国家基金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于2021年12月03日到2022年12月15日赴丹麦奥尔堡大学开展为期12个月的留学生活。
在奥尔堡大学能源系联合培养一年的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学习和研究经验。在此分享我的体会和收获。
经验分享
1.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选择和自己方向相近的导师和其所属的学校,认真撰写研究计划并参加项目申请;到国外之后,通过认识一些其他学校的中国留学生,有助于了解学校的科研环境和国外的生活环境;此外,通过与导师和组内成员见面,和大家建立联系,能使自己逐渐熟悉当地环境。
2.文化适应:丹麦地处欧洲北部,气候比较寒冷,冬天持续时间长且常下大雨,要记得备好御寒衣物。国人的性格相对内敛,不善于社交和表现自己,可适当加入一些组里或者系里的活动,有助于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结识新的朋友。
3.国外学习:学校对访问的博士生有一个公共的办公室。和在国内一样,每日早上八点半到办公室开始学习科研,晚上没有时间限制,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决定自己的回家时间即可。
4.与导师和组员的分享交流:国外的导师和同学们非常注重团队协作,因此可以经常和导师发邮件开学习讨论会,实时分享自己的研究进程,老师们都非常乐意参与到你的研究中。同时,也可以和其他方向的同学建立联系。多沟通,就会有很多课题融合的点子被挖掘。
科研经历
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延续了国内的工作,继续专注于变频交流供电系统稳定性的研究学习,包括采用二端口网络方法对三级式发电机进行阻抗建模,其中包含主发电机、主励磁机和旋转整流器的二端口网络模型的推导;在此基础上,我搭建了三级式发电机的仿真模型,建立开环和闭环系统;其次,我采用注入正负序扰动的方法对仿真模型进行扫频,以此得到的测量值与理论推导的模型进行频域图的比对,来验证理论建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为期一年的访学期间,我每周参与课题组的大组会,认真聆听每一位组员的研究内容和课题进展,和组员们交流研究难点和创新点。同时,我每周和导师单独见面,开学术讨论会,商讨研究进展和课题内容。在奥尔堡大学联合培养期间,我的科学研究按照上述研究内容如期完成,我共发表两篇SCI论文,一篇会议论文(EI收录)。
留学生活
文化体验:丹麦是一个人口较少、社会福利不错的国家,工作压力和科研环境相对比较轻松。由于外国人更加外向、善于社交,因此在系里遇到的外国人即使互不认识,也会主动打招呼。
生活环境上,因为丹麦是一个偏北的国家,夏季最热的时候几乎没有黑夜,但冬季黑夜的时间非常长,这一点和国内的生活体验完全不同,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留学趣事:在国外,中国留学生的圈子不大,朋友圈大多数之间都是有交集的。因为这个原因,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博士生朋友。周末的时候大家会聚在一起做中餐,分享周内的学习和日常,还会到学校的体育馆打羽毛球。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的国庆节,大家聚在一起,在餐桌上插着小国旗,为祖国庆生,仿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另外,课题组的大导师还会组织全部成员开party,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促进各国留学生之间的感情。
总结
在奥尔堡大学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中,我不仅如期完成自己的研究内容,也更加明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访学收获颇丰。我了解了丹麦文化,增长了见识,希望以后能在本研究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我将永远铭记这段难忘的学习经历,努力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