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 加深对操作系统设备管理基本原理的认识,实践键盘中断、扫描码等概念;
- 通过实践掌握Linux 0.11对键盘终端和显示器终端的处理过程。
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基本内容是修改Linux 0.11的终端设备处理代码,对键盘输入和字符显示进行非常规的控制。
在初始状态,一切如常。用户按一次F12后,把应用程序向终端输出所有字母都替换为“*”。用户再按一次F12,又恢复正常。第三次按F12,再进行输出替换。依此类推。
以ls命令为例:
正常情况:
ls
hello.c hello.o hello
第一次按F12,然后输入ls:
**
*****.* *****.* *****
第二次按F12,然后输入ls:
ls
hello.c hello.o hello
第三次按F12,然后输入ls:
**
*****.* *****.* *****
实验过程
要完成这个实验,要清楚两点,第一是键盘输入是如何处理的,第二点是信息是怎么显示到显示器上的,详细的过程可以看李治军老师的书《操作系统原理、实现与实践》中的第8章。
键盘输入处理
键盘I/O是典型的中断驱动,所以这个过程是从中断开始的,当然这里指的是按下按键之后。以scanf()函数为例,整个过程如下:
keyboard_interrupt ---> inb 0x60,al ---> do_self ---> read_q ---> copy_to_cooked ---> secondary --->
wake_up ---> tty_read ---> rw_ttyx ---> rw_char ---> sys_read ---> read ---> scanf.
当然并不是所有按键都调用do_self函数进行处理,对于F12按键,其调用的函数是func,因此要对该函数进行修改或者重写,目的就是要在按下F12的时候进行标记。
信息显示过程
以调用printf()函数为例,打印到显示器信息需要经历下面的过程:
printf ---> write ---> sys_write ---> rw_char ---> rw_ttyx --- > tty_write ---> wtite_q --->
con_write ---> "mov ax,[pos]"
上面的过程中,con_write函数是真正的写函数,因此需要在此之前修改显示的内容,可以在写write_q队列的时候进行修改。
结合上面的两个过程,总结起来要修改两个地方,一是按键处理,二是显示处理。
修改F12按键的处理函数
在`kernel/chr_drv/keyboard.S文件中找到key_table数组,在其中找到F12对应的处理函数,如下图所示:
由于func函数对应多个按键,因此这里将F12按键对应的处理函数改称myfunc,然后实现myfunc函数,这里函数里主要是标记F12是否按下。
F12按键处理函数的实现
处理函数的实现很简单,仅仅只是标记F12是否按下。为了方便(其实是偷懒),将这个函数放到已有的c文件中,这里我把它放到console.c文件中,同时定义一个全局变量,用于标记F12的状态。代码如下:
int f12_flag = 0;
extern void myfunc(void);
void myfunc(void)
{
if(f12_flag)
f12_flag = 0;
else
f12_flag = 1;
}
显示处理
上面已经标记了按键状态,则显示的时候只需要根据全局变量的值进行相应的显示就可以了。这里在写write_q队列的时候进行修改,即在con_write函数中修改,该函数在kernel/chr_drv/tty_io.c文件中,修改如下:
验证
编译然后运行,测试结果如下:(注意,笔记本可能需要按Fn + F12)
可以发现,在第二次按下之后,可以恢复显示,为了能够更清楚的显示,可以保留原来的换行,即不替换换行,代码如下:
/* 新增代码 */
if(f12_flag && c != '\n')
c = '*'; //按下一次f12后,所有的字符都变成 '*'
只要弄清楚了键盘中断处理过程和显示过程,这个实验就非常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