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专栏来自于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操作100例》一书
实验平台:ArcGIS 10.6
实验数据:请访问实验1(传送门)
基础编辑篇--实验20 按像元修改栅格值
目录
一、实验背景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步骤
(1)栅格转点要素
(2)选中待修改值的点要素
(3)修改点要素字段值
(4)生成修改值后的栅格图层
一、实验背景
矢量数据的存储结构是属性与图形相互对应的关系,即属性记录与要素图形一一对应。修改某个图形的属性值时,仅影响与该记录相对应的要素图形。而栅格数据受其结构的影响,在修改其属性值时,受影响的要素图形并非特定的一个图形,可能是空间上独立的多个片区。因此,在修改栅格数据的属性值时,需要考虑像元范围条件,如修改单个像元的属性值、修改特定区域像元的属性值等。
本实验讲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栅格数据按像元进行属性值修改的方法,被修改的像元是指定的单个像元。读者通过练习,应能够理解按像元修改栅格数据的原理,掌握基于像元和基于全栅格修改值的方法差异。
二、实验数据
图层名称 | 格式 | 坐标系 | 说明 |
dem | GRID栅格 | Krasovsky_1940_Transverse_Mercator | 原始栅格数据 |
直接双击文件Ex20.mxd即可打开
三、实验步骤
(1)栅格转点要素
在ArcToolbox中,打开【Conversion Tools】→【From Raster】→【Raster to Point】对话框,【Input raster】设置为“grid”,【Field】设置为“VALUE”,【Output point features】设置为“pt”;点击【OK】,得到点要素。注:该点要素为每个格网的中心点,每个格网的值被写入点要素的属性表中,即字段“grid_code”。
(2)选中待修改值的点要素
双击 dem图层,打开属性对话框,选择【Source】选项卡,查询栅格数据的行数和列数为14和14;由此可计算得到第8行第6列的栅格对应的点要素FID为“(8-1)×14+(6-1)= 103”;对点图层按照OBJECTID字段进行标注,双击pt图层,选择【Labels】选项卡,勾选【Labbel features in this layers】,【Lable Field】中选择字段【OBJECTID】,点击【OK】;右击pt点要素,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Table Options】→【Select by Attributes】对话框,输入公式:"OBJECTID"= 103;点击【Apply】,选中待修改值的点要素。
(3)修改点要素字段值
保持选中状态,右击“grid_code ”字段,打开【Field Calculator】对话框,公式设置为“0”,点击【OK】,完成该栅格对应点要素的值修改。
(4)生成修改值后的栅格图层
点击【Clear Selection】清空当前选中状态;在 ArcToolbox中,打开【Conversion Tools】→【To Raster】→【Point to Raster】对话框,【Input Features】设置为“pt”,【Value Field】设置为“grid_code”,【Output Raster Dataset】设置为“newdem”,【Cell assignment type】参数和【Priority field】参数均为默认设置,【Cellsize】设置为与dem图层一致;点击【OK】,得到修改栅格值后的栅格图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