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函数依赖、三范式、视图、事务、数据库设计(概念、逻辑、物理结构设计,实施)、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存储过程、触发器、备份与还原【我统统拿下!】

news2025/1/20 1:53:24

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是关系数据库中的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关系中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关系数据库中,如果关系 R 中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够唯一确定关系中其他属性的值,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属性或属性组对其他属性具有函数依赖关系。

举个例子:当前某张表中有两个字段,分别是 idname,我们可以通过 id -> name,那么就说明存在函数依赖关系。

完全函数依赖

如果关系中的某个属性组能够唯一确定其他所有属性的值,那么称这个属性组对其他所有属性具有完全函数依赖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只能通过 stu_id(学号)、course_id(课程号)确认具体某一门课程的课程成绩,也就是 (stu_idcourse_id) -> score,则说明 scorestu_idcourse_id 存在完全函数依赖关系,缺少一个都无法确定 score 的值。

部分函数依赖

如果某个属性组的一部分能够唯一确定其他属性的值,那么称这个属性组对其他属性具有部分函数依赖关系。

举个例子:当前有一个订单表,其中包含属性(订单号,产品号,客户地址)。当前有属性组 R(订单号,产品号),我们可以通过 订单号 -> 客户地址 ,而并不关心产品号,那么此时就存在部分函数依赖,因为订单号可以唯一确定客户地址,产品号在这里并不存在依赖。

传递函数依赖

如果有关系 R(A,B,C),在该属性组中,我们可以通过属性 A 唯一确定属性 B,且属性 B 可以唯一确定属性 C,但属性 A 并不能直接唯一确定属性 C,那么就存在传递函数依赖。

举个例子:在一个课程表中,课程号(A)决定了教师号(B),而教师号决定了教师姓名(C)。这里存在传递依赖,因为课程号(A)并不直接决定教师姓名(C),但是通过教师号(B)间接确定。这种间接确定的依赖方式就是传递函数依赖。

范式

范式是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用于评估和规范化数据库表的结构,以确保数据组织的合理性、一致性和最小化冗余。

第一范式 1NF

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字段都包含原子性的值,即每个字段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数据单元。消除重复的组合字段,确保每列都是原子性的数据。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表如下所示

学生ID姓名课程
1Alice数学, 英语, 物理
2Bob化学, 生物

虽然这个表中每列都是原子性的,但是 “课程” 列包含了多个值,违反了 1NF。要符合 1NF,可以将课程拆分成多行,每行对应一个学生的一门课程,确保每列都是原子性的。

符合 1NF 后:

学生信息表

学生ID姓名课程
1Alice数学
1Alice英语
1Alice物理
2Bob化学
2Bob生物

第二范式 2NF

要求数据库表中的非主属性(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候选键(主键)。
在 1NF 的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部分候选键的依赖。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订单表如下所示

订单号产品号产品名产品类别
1101桌子家具
2102椅子家具
3101桌子家具

首先可以看到,该表的数据是符合 1NF 的,每列都是原子性的,不可进行拆分。

但是在这个表中,产品名和产品类别依赖于产品号,而不是仅依赖于订单号。如果要符合 2NF,可以将产品号作为主键,将产品名和产品类别移到另一个表中。

符合 2NF 后:

订单表

订单号产品号
1101
2102
3101

产品表

产品号产品名产品类别
101桌子家具
102椅子家具

第三范式 3NF

在 2NF 的基础上,要求消除非主属性之间的传递依赖。确保每个非主属性直接依赖于候选键(主键),而不是依赖于其他非主属性。3NF 要求一个表中的所有列都和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员工表如下所示

雇员ID雇员姓名部门编号部门名
1Alice101研发部
2Bob102销售部
3Carol101研发部

这个表中,部门名并不直接依赖于雇员 ID,而是依赖于部门编号。为了符合 3NF,可以将部门名与部门编号分离,形成另一个表。

符合 3NF 后:

雇员表:

雇员ID雇员姓名部门编号
1Alice101
2Bob102
3Carol101

部门表:

部门编号部门名
101研发部
102销售部

视图

数据库中的视图是虚拟的表,它基于一个或多个实际表的查询结果而创建。视图本身不包含数据,而是根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动态生成的结果集。

视图可以简化复杂的查询、隐藏数据细节、提供安全性,并且有时能够提升性能。

视图的特点

  • 虚拟性: 视图并不实际存储数据,而是基于查询定义的结果集。

  • 简化复杂性: 可以将复杂的查询逻辑封装在视图中,使用户只需关注视图而不是复杂的查询语句。

  • 数据安全性: 视图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列或行,隐藏敏感信息。

  • 数据一致性: 视图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展示方式,而不是多个表的直接访问。

视图的应用

  • 简化复杂查询: 当有复杂的关联查询或聚合操作时,可以创建视图以简化常见的数据访问。

  • 安全性控制: 通过视图,可以限制用户或角色只能访问特定列或行,保护敏感信息。

  • 逻辑数据独立性: 视图可以隐藏实际数据表的结构变化,使得对视图的查询不受影响。

  • 数据汇总与报表: 创建视图来汇总数据或生成报表,方便用户直接查询使用。

举例说明

假设有一个公司数据库包含部门表和员工表。我们可以创建一个视图,将员工的基本信息与所属部门名称连接起来,方便查询:

部门表(Departments):

part_idpart_name
101研发部
102销售部

员工表(Employees):

emp_idnamepart_id
1Alice101
2Bob102
3Carol101

对应的 DDL 及 DML SQL 语句如下所示:

-- 部门表
CREATE TABLE Departments (
    part_id INT PRIMARY KEY,
    part_name VARCHAR(50)
);

-- 员工表
CREATE TABLE Employees (
    emp_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50),
    part_id INT,
	FOREIGN KEY (part_id) REFERENCES Departments(part_id)
);

INSERT INTO Departments VALUES (101, '研发部'),(102, '销售部');

INSERT INTO Employees VALUES (1, 'Alice', 101),(2, 'Bob', 102),
(3, 'Carol', 101);

通过以下视图来展示员工及其所属部门信息:

-- 创建视图
CREATE VIEW EmployeeDepartment AS
SELECT emp_id, name, part_name
FROM Employees
INNER JOIN Departments ON Employees.part_id = Departments.part_id;

-- 删除视图
DROP VIEW EmployeeDepartment;

这个视图可以让用户直接查询员工与部门的关联信息,而不必关心实际的表结构和连接方式。

我们可以来查询该视图,浏览存储的数据:

-- 查询视图
SELECT * from EmployeeDepartment;

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务

事务(Transaction)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执行的一个操作序列,它被视为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包含了一系列数据库操作(如读取、写入、更新等),要么全部成功执行,要么全部回滚(撤销),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特点

  • 原子性: 事务是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要么完全执行,要么完全撤销。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将被回滚到最初状态。

  • 一致性: 事务的执行确保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即使事务失败,数据库也应该回到之前的一致性状态。

  • 隔离性: 事务的执行应该相互隔离,互不干扰。并发执行的多个事务应该彼此独立,一个事务的操作不应该影响其他事务的执行。

  • 持久性: 一旦事务提交,其所做的修改应该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系统故障也不应该丢失。

事务的语法

在大多数 SQL 数据库中,用于处理事务的语法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启动一个新的事务,并且所有后续的操作将被视为属于同一个事务。

BEGIN TRANSACTION;
-- 或者
START TRANSACTION;

2. 用于提交事务,将之前的所有操作作为一个整体执行并永久保存到数据库中。

COMMIT;

3. 用于回滚事务,撤销所有尚未提交的操作,将数据库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

ROLLBACK;

假设需要执行一系列的 SQL 操作作为一个事务:

BEGIN TRANSACTION; -- 开始事务

INSERT INTO 表名 (1,2,3) VALUES (1,2,3);
UPDATE 表名 SET 列名 = 新值 WHERE 条件;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COMMIT; -- 提交事务

在这个例子中,BEGIN TRANSACTION 标识了事务的开始,然后执行一系列的操作(插入、更新、删除等),最后使用 COMMIT 提交事务,使之前的操作永久生效。

如果其中任何一步出现错误,可以使用 ROLLBACK 回滚事务,撤销之前的操作,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示例

银行转账操作是一个典型的事务,一个转账操作需要至少两步:从一个账户扣款,然后将相应的金额存入另一个账户。这两步必须一起成功执行,否则任何一步失败都应该导致整个操作被撤销。

  • 1. 扣除账户 A 的金额;

  • 2. 将相应的金额存入账户 B。

如果在第二步出现了错误,资金就不会被正确转移,所以整个事务应该回滚到最初的状态,以确保资金不会丢失或处于不一致的状态。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系统需求分析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确定数据库所需的功能、数据类型、存储需求以及与用户交互的方式。收集数据的相关需求,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量、数据处理方式等。

二、概念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者将需求转化为高层次的概念模型。通常使用实体关系模型(ER 模型)或其他概念性的建模技术,描述实体、关系和约束。这个阶段不关注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而是专注于概念层面的设计。

三、逻辑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将概念设计转换为逻辑模型。基于概念模型创建规范化的关系模式,确定关系、属性、键和约束等数据库对象。通常使用关系模式(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来表示数据和关联。

四、物理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根据逻辑设计,选择并优化物理存储结构,包括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索引、分区、缓存等技术。这个阶段也包括确定数据安全性、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及性能调整。

五、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根据物理设计创建数据库和表,设定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数据库对象,并进行初始化。此阶段包括对数据库进行实际的编码和实施。

六、维护与优化阶段
数据库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持续的维护、优化和监控。这包括对数据库性能的监控、执行优化、数据备份、安全性维护、版本管理等工作。优化旨在提高系统性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这六个阶段涵盖了数据库设计的完整过程,从需求搜集到设计实现再到持续优化,确保了数据库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保持高效、可靠。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OFD)是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是如何在系统内部流动的。它呈现了数据从输入到处理再到输出的整个流程,展示了系统中数据的来源、处理和目的地。

通常情况下数据流图包含下列四个元素:

  • 实体(Entities): 在系统中产生或使用数据的外部实体,通常表示为方框。

  • 过程(Processes): 对数据进行处理、转换或操作的功能模块,通常表示为圆角矩形。

  • 数据流(Data Flows): 数据在系统中流动的路径,通常表示为箭头。

  • 数据存储(Data Stores): 数据的存储位置,通常表示为长方形。

数据流图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示例了一个简单的报销数据流图。

任课业务的数据流图。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细描述,是各类数据结构和属性的清单,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它通常包含以下五部分内容:

1. 数据项: 数据项是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单元,它们是数据库中的字段或属性。数据项包括数据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描述以及其他相关属性信息。例如,员工表中的员工 ID、姓名、部门 ID 等字段都是数据项。

2.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描述了数据项之间的组织方式和关系。这可能包括表、实体关系图或其他数据存储结构的描述。数据结构部分可以详细说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主键、外键等。

3. 数据流: 数据流指示了数据在系统内的流动路径。它描述了数据如何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包括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过程中的流动。这些数据流可以是实体之间的交互、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等。

4.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存储位置,例如数据库中的表、文件或其他数据存储介质。数据存储部分通常包括描述存储位置、存储内容和数据访问方式的信息。

5. 处理过程: 处理过程表示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转换的功能模块。它们描述了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转换或操作的过程。这些处理过程可以是数据转换、业务逻辑、计算或其他功能。

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初步阶段,理解并描述问题域的抽象概念和实体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捕捉和建立对业务需求的高级概念模型,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

E-R 模型概述

E-R 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它主要通过实体(Entity)、属性(Attributes)和实体之间的关系(Relationships)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据结构和关系。

一个简单的 E-R 模型图通常包含以下三要素:

1. 实体(Entities): 在模型中表示具有独立存在和识别的对象,通常用矩形表示。例如,学生、教师、课程等都可以作为实体。

2. 属性(Attributes): 实体的特征或属性,描述实体的特点。属性连接到相应的实体,通常用椭圆形表示。例如,学生实体可能有属性如学生ID、姓名、年龄等。

3. 关系(Relationships): 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或连接,用来说明实体之间的关系。关系用菱形表示,连接两个相关的实体,并用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这就是一个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E-R 模型关系

在 E-R 模型中,有几种常见的实体之间的关系,它们描述了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关系主要包括:

1. 一对一关系(One-to-One):
这种关系表示一个实体实例只能关联另一个实体实例,而且反之亦然。例如,一个人可能只有一个护照号,而护照号也只能对应一个人。

2. 一对多关系(One-to-Many):
这种关系表示一个实体实例可以关联多个另一个实体实例,而另一个实体实例只能关联一个。例如,一个老师可以教授多门课程,但每门课程只能由一个老师教授。

3. 多对多关系(Many-to-Many):
这种关系表示多个实体实例可以相互关联。一个实体实例可以关联多个另一个实体实例,并且反之亦然。例如,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也可以有多个学生选择。

在 E-R 模型中,长方形框表示实体,圆框表示属性,菱形表示关系,并用线进行连接,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于 E-R 模型,如果你想了解更为详细的内容,我推荐阅读大佬写的这篇文章 —— 为了彻底搞清楚数据库 E-R 模型设计,我肝了这篇万字长文

局部 E-R 模型

局部 E-R 模型是对数据的一种抽象概念,将数据库设计分解为多个局部模型的过程,每个局部模型专注于描述特定部分或功能的数据结构,以实现数据抽象和模块化。

实体和属性的划分一般遵循以下两条准则:

  1. 作为属性,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能包含其他属性。

  2. 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即 E-R 图中所表示的联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例如,学生是一个实体,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系别等是学生实体的属性。这时,系别只表示学生属于哪个系,不涉及系的具体情况,换句话说,没有需要进一步描述的特性,即是不可分的数据项,则根据 原则1 可以作为学生实体的属性。

但如果考虑一个系的系主任、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办公地点等,则系别应作为一个实体。

全局 E-R 模型

全局 E-R 图是指一个涵盖整个数据库系统的 E-R 图,它描述了系统中所有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实体的属性。

一般是在局部 E-R 模型设计基础上,进行局部 E-R 模型的合并,消除局部 E-R 图之间的冲突,生成初步 E-R 图。消除初步 E-R 图产生的冗余,生成基本 E-R 图。

下面展示一个由局部 E-R 模型生成的初步 E-R 图并转换为基本 E-R 图的过程。

教学管理系统的初步 E-R 图:


消除冗余后,生成的基本 E-R 图: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指的是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将概念性的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的阶段,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能够理解和实现的数据库结构的过程。

一般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1. 概念模型转换: 将概念模型(如E-R图)转换为逻辑模型。这可能涉及实体、关系、属性的转换,将其映射到数据库中的表、列和键。

2. 规范化: 对逻辑模型进行规范化,以确保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最佳化。规范化过程通常包括将表分解成更小的表以消除数据冗余和依赖。

3. 确定数据类型和约束: 为每个表和列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并应用适当的约束(如主键、外键、唯一约束等)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确定索引: 确定数据库中需要创建的索引,以提高数据检索和查询的性能。选择哪些字段作为索引字段是逻辑设计中的重要决策。

5. 定义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如果需要,定义数据库中的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以支持数据访问、数据处理和数据一致性。

6. 物理设计准备: 在逻辑结构设计完成后,为将逻辑设计转化为物理设计做准备。物理设计阶段涉及到数据库的存储引擎选择、存储结构、分区等细节问题。

7. 生成数据库模式: 最终将逻辑设计转化为数据库系统支持的特定数据库模式(如SQL)。这个模式描述了数据库中表的结构、列、键、索引等信息。

逻辑结构设计在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库之间搭建了桥梁,确保数据库能够按照设计的规范进行建立和管理。

逻辑结构转换原则

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为关系的主码。

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有三种情况:

  • 如果联系为 1:1(一对一),则每个实体的主码都是关系的候选码;

  • 如果联系为 1:n(一对多),则 n 端实体的主码是关系的主码;

  • 如果联系为 n:m(多对多),则每个实体的主码的组合是关系的主码。

关系模式规范化

关系模式规范化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并保持数据一致性。

规范化过程通常遵循一系列范式,每个范式都有一组规则,要求数据库表满足特定的条件,以便减少冗余和数据异常。

但过度规范化可能会导致查询时需要进行多次连接,从而影响查询性能。因此,在规范化时需要权衡数据的范式和查询的效率。一般情况下满足 3NF 即可。

物理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是将逻辑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际存储的数据库结构。这个阶段考虑了数据库在物理存储介质上的具体实现方式,并决定了如何在硬件上实际存储数据以及执行查询和事务。

考虑因素

1. 存储设备选择: 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如磁盘、固态硬盘等,考虑性能、容量和成本等因素。

2. 数据分区和存储结构: 设计数据的分区方式和存储结构,决定如何将数据在磁盘上组织存储,以提高性能和可维护性。

3. 索引设计: 确定哪些字段需要建立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如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4. 物理存储方式: 确定表在存储介质上的物理存储方式,包括数据页大小、数据块大小等。

5. 表空间管理: 设计合适的表空间来存储数据库对象,管理表的存储和空间分配。

6. 性能优化: 考虑数据库的性能优化问题,包括缓存设置、数据压缩、分区策略等。

7. 安全性和备份策略: 设计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包括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定期备份等。

8. 数据库部署策略: 决定数据库部署方式,包括单机部署、集群部署等。

物理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它将逻辑模型转换为可以在实际硬件上存储和管理的数据库结构,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和效率。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将设计好的数据库结构部署到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并开始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和运行数据库系统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库创建和配置

  • 建立数据库: 在 DBMS 中创建数据库,设置数据库名称、存储参数、字符集等。
  • 配置数据库参数: 设置数据库的参数,包括内存、缓存、日志等参数的调整。

2. 表的创建和导入

  • 创建表结构:根据设计好的逻辑模型,在数据库中创建相应的表结构,包括字段、数据类型、约束等。
  • 数据导入: 将现有数据导入到新建的数据库表中,可以使用导入工具或SQL语句进行数据导入。

3. 索引和优化

  • 创建索引:根据设计中确定的索引需求,在关键字段上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 性能优化:对数据库进行性能调优,包括优化查询语句、调整缓存大小、优化表结构等操作。

4. 安全性设置

  • 权限管理:设定用户权限和角色,确保不同用户有适当的数据库访问权限。
  • 数据加密和安全措施:针对敏感数据实施数据加密,设置安全措施保护数据库。

5. 测试和验证

  • 功能测试: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功能正常运作,包括数据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等基本操作的正确性。
  • 性能测试:进行性能测试,验证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是否符合预期。

6.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 备份策略:设定数据库的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防止数据丢失。
  • 恢复测试:确保能够从备份中恢复数据库,测试数据库的恢复能力。

7. 系统上线和运行

  • 系统上线:将数据库系统投入生产环境,并开始使用。
  • 监控和维护:监控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问题,并进行定期维护和优化。

实施阶段将设计好的数据库结构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并确保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这个阶段需要仔细的规划和测试,以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满足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维护与优化阶段

维护与优化阶段是数据库生命周期中持续进行的过程,确保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安全性。

这个阶段涵盖了一系列持续性的活动和任务,包括:

1. 性能监控与优化

  • 性能监控:定期监控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查询响应时间、资源利用率等。
  • 性能优化:根据监控结果,进行数据库参数调整、索引优化、查询优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库性能。

2. 定期备份与恢复

  • 定期备份: 按照预定的备份策略,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 恢复测试: 定期测试数据库的备份恢复功能,确保备份可用性和有效性。

3. 安全性管理

  • 权限管理: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确保合适的权限分配。
  • 安全策略更新: 定期审查和更新安全策略,包括加密、防火墙等安全措施。

4. 数据库版本控制

  • 版本控制: 对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的修改进行版本控制,记录变更历史并管理数据库版本。
  • 变更管理: 管理和跟踪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的变更,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5. 容量规划与管理

  • 容量规划: 预测数据库容量的增长趋势,进行容量规划,避免因数据量增长导致的性能问题。
  • 容量管理: 定期监测数据库容量使用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存储容量。

6. 性能优化与调整

  • 定期优化: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包括索引重建、统计信息更新等操作。
  • 查询调整: 对复杂查询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查询效率和性能。

7. 紧急响应与故障处理

  • 故障处理: 及时响应数据库系统的故障,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 紧急备份与恢复: 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数据库的快速备份和恢复。

维护与优化阶段是数据库管理的持续性工作,通过不断地监控、优化和维护,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同时适应业务发展和变化。这个阶段需要数据库管理员和相关团队持续关注数据库的各种指标,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优化和维护。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是在数据库中预先编译和存储的一组 SQL 语句和逻辑,可以被反复调用和执行。它类似于程序中的子程序或函数,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或操作。

存储过程通常由数据库管理员或开发人员编写,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可被应用程序或其他存储过程调用执行。

优点

  1. 性能提升:存储过程在数据库中预编译,减少了解析时间,提高了查询和操作的执行效率。

  2. 减少网络流量:通过在数据库中执行逻辑,减少了与数据库的交互次数,降低了网络传输开销。

  3. 安全性增强:存储过程可以根据权限控制访问,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

  4. 代码复用:存储过程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调用,实现了代码的复用,避免了重复编写相同的逻辑。

  5. 简化维护和管理:存储过程在数据库中进行管理,便于维护和更新。

分类

  1. 简单存储过程:执行单一的 SQL 查询或操作,不包含复杂的逻辑。

  2. 复杂存储过程:包含复杂的业务逻辑,可能由多个查询、条件判断和循环等组成。

  3. 系统存储过程:数据库系统自带的存储过程,用于执行特定的系统级任务,如备份、恢复等。

  4. 用户定义存储过程:用户自定义的存储过程,根据业务需求编写和存储在数据库中供应用程序调用。

使用案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假设有一个学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用于处理学生信息。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存储过程用于计算特定课程的平均成绩。

假设有两个表:Students(学生信息表)和 Grades(成绩表)。

-- 学生信息表
CREATE TABLE Students (
    StudentID INT PRIMARY KEY,
    StudentName VARCHAR(50),
    Age INT
);

-- 成绩表
CREATE TABLE Grades (
    GradeID INT,
    StudentID INT,
    Course VARCHAR(50),
    Score DECIMAL(5, 2),
    FOREIGN KEY (StudentID) REFERENCES Students(StudentID)
);

-- 插入示例数据
INSERT INTO Students (StudentID, StudentName, Age) VALUES
    (1, 'Alice', 20),
    (2, 'Bob', 21),
    (3, 'Charlie', 19);

INSERT INTO Grades (GradeID, StudentID, Course, Score) VALUES
    (101, 1, 'Math', 85),
    (101, 2, 'Math', 78),
    (101, 3, 'Math', 92),
    (102, 1, 'Science', 75),
    (102, 2, 'Science', 88),
    (102, 3, 'Science', 90);

然后,创建一个存储过程来计算特定课程的平均分: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CalculateAverageScore (IN courseName VARCHAR(50))
BEGIN
    DECLARE avgScore DECIMAL(5, 2);

    SELECT AVG(Score) INTO avgScore
    FROM Grades
    WHERE Course = courseName;

    SELECT CONCAT('Average score for ', courseName, ' is: ', avgScore) AS Result;
END //
DELIMITER ;

这段代码的解释在后面。

这个存储过程名为 CalculateAverageScore,它接受一个参数 courseName,用于指定要计算平均分的课程名称。存储过程内部通过 SQL 查询计算特定课程的平均分,并将结果返回给调用者。

执行存储过程:

CALL CalculateAverageScore('Math');

这个调用会计算 Math 课程的平均分并返回结果。类似地,可以使用相同的存储过程来计算其他课程的平均分,只需传递不同的课程名称作为参数即可。

现在,对上面在存储过程中执行的 SQL 语句进行解释说明:

  1. DELIMITER //:这里使用 DELIMITER 命令将语句的结束标记设置为 //,以便后面的 SQL 语句可以用 // 作为结束标记。因为默认情况下,SQL语句以分号 ; 结束,但在创建存储过程时,存储过程内部可能包含多个语句块,因此需要一个不同于分号的标记来指示语句块的结束。

  2. CREATE PROCEDURE CalculateAverageScore (IN courseName VARCHAR(50)):这是创建一个名为 CalculateAverageScore 的存储过程,它接受一个名为 courseName 的参数,参数类型为 VARCHAR(50)

  3. BEGINEND 之间的代码块:这是存储过程的主体,包含了存储过程要执行的逻辑。在这个例子中,存储过程内部有以下步骤:

    • DECLARE avgScore DECIMAL(5, 2);:声明一个名为 avgScore 的变量,类型为 DECIMAL(5, 2),用于存储平均分数值。
    • SELECT AVG(Score) INTO avgScore FROM Grades WHERE Course = courseName;:执行一个查询,计算特定课程的平均分,并将结果存储到 avgScore 变量中。
    • SELECT CONCAT('Average score for ', courseName, ' is: ', avgScore) AS Result;:将结果作为字符串返回,显示特定课程的平均分。这里使用 CONCAT() 函数将文字和变量组合成一个字符串,并使用 AS Result 给结果命名为 Result
  4. END //:标记存储过程的结束。

  5. DELIMITER ;:将语句的结束标记恢复为默认的分号 ;

存储过程的操作

查看存储过程

  • MySQL / MariaDB:

    • 查看数据库中的所有存储过程:SHOW PROCEDURE STATUS;
    • 查看特定存储过程的定义:SHOW CREATE PROCEDURE procedure_name;
  • SQL Server:

    • 查看数据库中的所有存储过程:SELECT * FROM sys.procedures;
    • 查看特定存储过程的定义:sp_helptext 'procedure_name';
  • PostgreSQL:

    • 查看数据库中的所有存储过程:\df
    • 查看特定存储过程的定义:\df+ procedure_name

删除存储过程

  • MySQL / MariaDB

    • DROP PROCEDURE IF EXISTS procedure_name;
  • SQL Server:

    • DROP PROCEDURE procedure_name;
  • PostgreSQL:

    • DROP PROCEDURE IF EXISTS procedure_name;

修改存储过程

  • MySQL / MariaDB:

    • 修改存储过程需要先删除再重新创建。可以使用 DROP PROCEDURE 删除旧的存储过程,然后重新创建修改后的存储过程。
  • SQL Server:

    • 使用 ALTER PROCEDURE 命令修改存储过程。例如:ALTER PROCEDURE procedure_name AS ... 来修改存储过程的定义。
  • PostgreSQL:

    • PostgreSQL不支持直接修改存储过程。一种方法是先删除旧的存储过程,然后重新创建修改后的存储过程。

具体的语法和命令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系统而有所不同。请根据你所使用的数据库类型和版本选择相应的命令来查看、删除和修改存储过程。

触发器

触发器(Triggers)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数据库对象,它们与表相关联,能够在表上的特定事件发生时自动触发预定义的动作或操作。

触发器能够监视表上的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然后根据定义的条件和逻辑执行相应的动作。

触发器的实现原理

MySQL 的触发器实现依赖于两个系统表:Triggers 表和 Trigger_priv 表。这两个表分别用于存储触发器的定义信息和控制用户对触发器的访问权限。

1. Triggers表: 存储所有触发器的详细定义信息,包括触发器名称、所属数据库、事件类型和触发时机等。当创建一个触发器时,MySQL 会解析和编译触发器的定义语句,并将相关信息存储到 Triggers 表中。此外,MySQL还会生成一个名为 TRIGGER_NAME 的文件,将触发器的定义内容保存在该文件中。

2. Trigger_priv表: 用于管理和控制用户对触发器的访问权限。

当触发器所监听的事件发生时,MySQL 会按照事件队列的方式读取 Triggers 表中相应触发器的定义。MySQL 会维护一个事件队列,将事件按顺序插入队列中,并执行触发器定义中的动作代码。这样,在事件发生时,MySQL 能够按照先后顺序执行相应的触发器动作。

触发器的特点和作用

  1. 自动触发:触发器与表相关联,当特定的数据库操作(如插入、更新、删除)发生时,触发器会自动执行。

  2. 事件驱动:触发器响应特定的事件,如对表的操作(INSERT、UPDATE、DELETE)或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变化。

  3. 与事务相关:触发器可以作为事务的一部分执行,帮助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 实现业务逻辑:触发器可以用于实现复杂的业务规则、数据验证和自动化任务,如在某个操作后更新其他相关表格。

触发器的类型

  1. BEFORE 触发器:在操作之前触发,常用于执行预防性操作,如数据验证或修改待插入的数据。

  2. AFTER 触发器:在操作之后触发,常用于记录日志、更新其他表或执行其他后续操作。

触发器的语法(示例是针对 MySQL 的语法)

创建触发器的基本语法如下:

CREATE TRIGGER trigger_name
BEFORE/AFTER INSERT/UPDATE/DELETE ON table_name
FOR EACH ROW
BEGIN
    -- 触发器动作,例如执行 SQL 语句或存储过程等
    -- ...
END;

使用案例

假设有一个员工表 Employees,当有新员工加入时,需要自动向另一个表 EmployeeAudit 中记录日志。可以创建一个 AFTER INSERT 触发器实现这一功能:

-- 创建员工信息表
CREATE TABLE Employees (
    employee_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employee_name VARCHAR(50),
    department VARCHAR(50),
    salary DECIMAL(10, 2)
);

-- 创建员工操作日志表
CREATE TABLE EmployeeAudit (
    log_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employee_id INT,
    action VARCHAR(50),
    timestamp TIMESTAMP,
    FOREIGN KEY (employee_id) REFERENCES Employees(employee_id)
);

-- 创建触发器
CREATE TRIGGER after_employee_insert
AFTER INSERT ON Employees
FOR EACH ROW
BEGIN
    INSERT INTO EmployeeAudit (employee_id, action, timestamp)
    VALUES (NEW.employee_id, 'Inserted', NOW());
END;

这个触发器名为 after_employee_insert,它在 Employees 表的每次插入操作后会自动将相应的员工信息插入到 EmployeeAudit 表中,记录新员工的操作日志。

在触发器中,NEW.employee_id 表示新插入行的员工ID,NOW() 返回当前时间戳。

测试触发器,向 Employees 员工信息表插入数据:

-- 插入新员工信息数据
INSERT INTO Employees (employee_name, department, salary)
VALUES ('Alice', 'HR', 50000),
       ('Bob', 'IT', 60000),
       ('Charlie', 'Finance', 55000);

当插入语句执行成功后,查看 EmployeeAudit 表中的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触发器已经成功的执行了。

触发器是数据库中强大的工具,但过度使用触发器可能会增加复杂性,影响维护和性能,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触发器的操作

在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你可以使用相应的命令来删除、修改和查看触发器。

查看触发器

  • MySQL / MariaDB:
 SHOW TRIGGERS [FROM database_name];
  • SQL Server:
    在 SQL Server 中,可以通过查询 sys.triggers 系统表来查看触发器信息:
SELECT * FROM sys.triggers WHERE parent_id = OBJECT_ID('YourTableName');
  • PostgreSQL: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triggers WHERE event_object_table = 'YourTableName';

删除触发器

  • MySQL / MariaDB:
DROP TRIGGER [IF EXISTS] trigger_name;
  • SQL Server:
DROP TRIGGER [schema_name.]trigger_name;
  • PostgreSQL:
DROP TRIGGER [IF EXISTS] trigger_name ON table_name;

修改触发器

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允许直接修改触发器。如果需要修改触发器,可以通过删除原有的触发器然后重新创建一个新的触发器来达到修改的目的。


触发器就介绍到这里,如果你想学习更多关于触发器使用方面的内容,推荐你阅读大佬写的这篇文章 —— MySQL 触发器使用教程 - 六种触发器案例详解

备份和还原

备份和还原是数据库管理中重要的操作,用于保护数据库免受数据丢失或损坏。

备份

数据库备份是将数据库的数据、架构和配置信息复制到另一个位置或存储介质的过程。它可以是完整备份(包含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是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更改的部分数据)。

还原

数据库还原是使用备份文件来恢复数据库到之前备份时的状态。通过还原,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特定时间点的状态,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意外修改。

实现案例 —— MySQL 数据库备份和还原

备份数据库

使用 mysqldump 命令来备份整个数据库或特定表:

# 备份整个数据库到文件
mysqldump -u username -p database_name > backup.sql

# 备份特定表到文件
mysqldump -u username -p database_name table_name > table_backup.sql

还原数据库

使用备份文件进行数据库的还原:

# 还原整个数据库
mysql -u username -p database_name < backup.sql

# 还原特定表
mysql -u username -p database_name < table_backup.sql

这些命令可以在命令行中执行,用于备份整个数据库或特定表,并且在需要时进行还原。备份和还原是数据库管理中重要的操作,确保了数据库在意外事件中的可恢复性。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28033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pytest系列——allure之在测试用例添加标题(@allure.title())

前言 通过使用装饰器allure.title可以为测试用例自定义一个更具有阅读性的易读的标题。 allure.title的三种使用方式&#xff1a; 直接使用allure.title为测试用例自定义标题&#xff1b;allure.title支持通过占位符的方式传递参数&#xff0c;可以实现测试用例标题参数化&a…

SpringBootCache缓存——j2cache

文章目录 缓存供应商变更&#xff1a;j2cache 缓存供应商变更&#xff1a;j2cache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net.oschina.j2cache/j2cache-core --><dependency><groupId>net.oschina.j2cache</groupId><artifactId>j2cache-cor…

【数组和函数实战: 斗地主游戏】

目录 1. 玩法说明 2. 分析和设计 3. 代码实现 4. 游戏演示1. 玩法说明 一副54张牌,3最小,两个王最大,其实是2,和上面一样从大到小排列 2. 分析和设计 2.1 分析和设计 常量和变量设计 一副牌有54张,有牌的数值和花色,可以分别用两个数组来存储,card为卡牌表示的数值,color为…

WebGL笔记:矩阵平移的数学原理和实现

矩阵平移的数学原理 让向量OA位移 x方向&#xff0c;txy方向&#xff0c;tyz方向&#xff0c;tz 最终得到向量OB 矩阵平移的应用 再比如我要让顶点的x移动0.1&#xff0c;y移动0.2&#xff0c;z移动0.3 1 &#xff09;顶点着色器核心代码 <script id"vertexShader&…

echarts实现全国及各省市地图

echarts实现全国及各省市地图&#xff08;内附地图json文件&#xff09; 去阿里云就可以获取&#xff1a;[阿里云地理]&#xff1a;http://datav.aliyun.com/portal/school/atlas/area_selector#&lat31.769817845138945&lng104.29901249999999&zoom4(http://datav…

6.7 Windows驱动开发:内核枚举LoadImage映像回调

在笔者之前的文章《内核特征码搜索函数封装》中我们封装实现了特征码定位功能&#xff0c;本章将继续使用该功能&#xff0c;本次我们需要枚举内核LoadImage映像回调&#xff0c;在Win64环境下我们可以设置一个LoadImage映像加载通告回调&#xff0c;当有新驱动或者DLL被加载时…

HTML块元素和行内元素

HTML块元素和行内元素 1.分类2.块元素3.行内元素 1.分类 在HTML中&#xff0c;根据元素的表现形式&#xff0c;一般可以分为两类&#xff1a; 块元素&#xff08;block&#xff09;行内元素&#xff08;inline&#xff09; 2.块元素 在HTML中&#xff0c;块元素在浏览器显示…

制作一个RISC-V的操作系统二-RISC-V ISA介绍

文章目录 ISA的基本介绍啥是ISA为什么要设计ISACISCvsRISCISA的宽度知名ISA介绍 RISC-V历史和特点RISC-V发展RISC-V ISA 命名规范模块化的ISA通用寄存器Hart特权级别Control and Status Register&#xff08;CSR&#xff09;内存管理与保护异常和中断 ISA的基本介绍 啥是ISA …

单显卡插槽安装英伟达Tesla P4 AI加速卡

Tesla P4是专业AI显卡&#xff0c;只有70瓦功耗&#xff0c;可以作为AI入门使用。 安装时碰到的几个问题&#xff1a; 首先因为单显卡插槽&#xff0c;就需要先安装好机器&#xff0c;然后ssh登录进行相关配置。安装的时候来回插拔了好多次&#xff01; 其次就是安装驱动时&a…

【java毕业设计源码】基于SSM框架的在线智能题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该项目含有源码、文档、PPT、配套开发软件、软件安装教程、项目发布教程等学习内容。 目录 一、项目介绍&#xff1a; 二、文档学习资料&#xff1a; 三、模块截图&#xff1a; 四、开发技术与运行环境&#xff1a; 五、代码展示&#xff1a; 六、数据库表截图&#xff1a…

麒麟系统添加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添加方法 方法一&#xff1a;用户主目录下的.profile或.bashrc文件&#xff08;推荐&#xff09; 登录到你的用户&#xff08;非root&#xff09;&#xff0c;在终端输入&#xff1a; sudo vim ~/.profile 或者 sudo vim ~/.bashrc 翻到该文件最后&#xff0c…

位图布隆过滤器(附面试题)

文章目录 目录 文章目录 前言 一 . 位图 1.1 面试题 1.2 位图概念 1.3 位图的实现 1.4 位图的应用 二 . 布隆过滤器 2.1 布隆过滤器提出 2.2布隆过滤器概念 2.3 布隆过滤器的查找 2.4 实现 2.5 布隆过滤器删除 2.6 布隆过滤器优点 2.7 布隆过滤器缺陷 2.8 布隆过滤器使用场景 三…

解决ZED SDK安装后不可用,出现“核心已转储”的闪退问题

在陈述问题简单回顾下ZED SDK安装的步骤 ZED的运行需要显卡支持&#xff0c;cuda加速&#xff0c;因此需要提前安装好显卡驱动以及对应的cuda和cudnn&#xff0c;基础工作在此不再赘述&#xff0c;以下步骤默认已经完成上述准备工作。 建议新建一个虚拟环境以限定ZED使用的py…

SpringIOC第二课,@Bean用法,DI详解,常见面试题Autowired VS Resource

一、回顾 但是我们之前MVC时候&#xff0c;在页面上&#xff0c;为什只用Controller,不用其他的呢&#xff1f; 用其他的好使吗&#xff1f;(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xff0c;出现404的字样&#xff09; Service ResponseBody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quo…

前端对浏览器的理解

浏览器的主要构成 用户界面 &#xff0d; 包括地址栏、后退/前进按钮、书签目录等&#xff0c;也就是你所看到的除了用来显示你所请求页面的主窗口之外的其他部分。 浏览器引擎 &#xff0d; 用来查询及操作渲染引擎的接口。 渲染引擎 &#xff0d; 用来显示请求的内容&#…

基于ResNet18网络完成图像分类任务

目录 1 数据处理 1.1 数据集介绍 1.2 数据读取 1.3 构造Dataset类 2 模型构建 3 模型训练 4 模型评价 5 模型预测 6 什么是预训练模型和迁移学习 7 比较“使用预训练模型”和“不使用预训练模型”的效果。 总结 在本实践中&#xff0c;我们实践一个更通用的图像分类任务…

陶博士月线反转6.4 python 化代码

陶博士月线反转6.4 python 化代码 量化系统有好几个月没有进度了&#xff0c;之前一直纠结策略问题&#xff0c;无从下手。最近和量化的同学聊了下&#xff0c;还得先把自动交易流程先跑起来后面再慢慢优化策略。 所以先拿陶博士的月线反转6.4 python 化&#xff0c;作为试水的…

最常用的Linux命令#程序员

最常用的Linux命令 #程序员 #linux 1. 文件和目录管理 icon2. 文件查看和编辑 3.流程管理 4. 系统信息 5. 用户和组管理 6. 网络配置与监控 7. 包管理

产品学习之路(一)

在做好开发的同时&#xff0c;还需要熟悉产品业务逻辑&#xff0c;不能为了功能而做功能&#xff0c;要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去看待每个需求和客户痛点所在&#xff0c;这样针对产品设计出来的东西自己也有发言权&#xff1b; 目前作为一名前端开发人员&#xff0c;也在自学产品知识…

史上最全低代码平台盘点!三分钟盘点2023年顶尖二十个低代码平台!

史上最全低代码平台盘点&#xff01;三分钟盘点2023年顶尖二十个低代码平台&#xff01; 什么是低代码平台&#xff1f;2023年顶尖二十大低代码平台&#xff0c;哪个值得一试&#xff1f;低代码平台应该如何选择&#xff1f;本篇&#xff0c;我们将为大家盘点顶尖的十大低代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