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1.自己实现
- 2. JSON
- 二. 初识协议
- 结束语
前言
本系列文章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笔记,欢迎大佬们阅读,纠错,分享相关知识。希望可以与你共同进步。
本篇博文讲解应用层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还有见一下简单的应用层传输协议
一.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在前篇TCP和UDP服务器编写时,业务只是简单的echo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但实际生活中,要传输的数据往往复杂的多。使用结构体或类可以保存更多数据,但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网络通信两端的操作系统不同,结构体/类的大小不同,内存对齐策略不一致等问题。所以网络传输十分不建议传输结构体或类。
这时,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诞生了。
序列化通俗来说,就是将结构体/类转化为字符串;而反序列化就是将字符串转化为结构体
序列化最重要的作用:在传递和保存对象时,保证对象的完整性和可传递性等问题。对象转换为有序字节流,以便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在本地文件中。
反序列化最重要的作用:根据字节流中保存的对象状态及描述信息,通过反序列化重建对象
核心作用就是对象状态的保存和重建。(整个过程核心点就是字节流所保存的对象状态及描述信息)
1.自己实现
案例
假如我们现在要实现一个网络版本的计算器
我们把客户端发送的数据称为需求(Request),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叫做响应(Responce)
此案例的需求有三个变量:数字x,数字y,操作数op
响应有两个变量:结果result,结果码code
需求和响应都需要有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两个功能函数
代码如下:
使用分割符方便Request提取变量,分隔符——空格
1+1 =>(添加分隔符) 1 + 1
#define SEP " " //分隔符
#define SEP_LEN strlen(SEP)
// 请求
class Request
{
public:
Request() {}
// 序列化 结构体=>字符串
bool Serialize(std::string *outStr)
{
*outStr = "";
std::string x_string = std::to_string(_x);
std::string y_string = std::to_string(_y);
//添加分隔符
*outStr = x_string + SEP + _op + SEP + y_string;
return true;
}
// 反序列化 字符串=>结构体
bool Deserialize(const std::string &str)
{
std::vector<std::string> result;
Util::StringSplit(str, SEP, &result);
//必须提取出三个变量
if (result.size() != 3)
return false;
_x = atoi(result[0]);
_op = result[1][0];
_y = atoi(result[2]);
return true;
}
public:
int _x;
int _y;
char _op;
};
// 响应
class Responce
{
public:
Responce() : _result(0), _code(0)
{
}
// 序列化 结构体->字符串
bool Serialize(std::string *outStr)
{
*outStr = "";
std::string result_string = std::to_string(_result);
std::string code_string = std::to_string(_code);
*outStr = result_string + SEP + code_string;
return true;
}
//反序列化 字符串->结构体
bool Deserialize(const std::string &str)
{
std::vector<std::string> result;
Util::StringSplit(str, SEP, &result);
if (result.size() != 2)
return false;
_result = atoi(result[0]);
_code = atoi(result[1]);
return true;
}
public:
int _result;
int _code;
};
2. JSON
序列化一般我们不自己操作,可以使用别的封装好的序列化,比如:JSON,ProtocolBuffer,FlatBuffer,DIMBIN
本篇文章介绍json的使用
JSON 的语法规则总结起来有:
- 数组(Array)用方括号(“[]”)表示。
- 对象(0bject)用大括号(“{}”)表示。
- 名称/值对(name/value)组合成数组和对象。
- 名称(name)置于双引号中,值(value)有字符串、数值、布尔值、null、对象和数组。
- 并列的数据之间用逗号(“,”)分隔
序列化后可视效果也较好,比如:
{
"x":10,
"y":22,
"op":*
}
代码:
// 请求
class Request
{
public:
Request() {}
// 结构体=>字符串
bool Serialize(std::string *outStr)
{
// Value,一种万能对象,接收任意的kv类型
Json::Value root;
root["x"] = _x;
root["y"] = _y;
root["op"] = _op;
// 序列化
Json::StyledWriter writer;
*outStr = writer.write(root);
return true;
}
// 字符串=>结构体
bool Deserialize(const std::string &str)
{
Json::Value root;
// 反序列化
Json::Reader reader;
reader.parse(str, root);
//提取变量
_x = root["x"].asInt();
_y = root["y"].asInt();
_op = root["op"].asInt();
return true;
}
public:
int _x;
int _y;
char _op;
};
// 响应
class Responce
{
public:
Responce() : _result(0), _code(0)
{}
// 结构体->字符串
bool Serialize(std::string *outStr)
{
Json::Value root;
root["result"] = _result;
root["code"] = _code;
// 序列化
Json::StyledWriter writer;
*outStr = writer.write(root);
return true;
}
bool Deserialize(const std::string &str)
{
Json::Value root;
//反序列化
Json::Reader reader;
reader.parse(str, root);
//提取变量
_result = root["result"].asInt();
_code = root["code"].asInt();
return true;
}
public:
int _result;
int _code;
};
二. 初识协议
在网络通信中,客户端,服务器收发数据其实是如下这样的
我们调用的recv,send等接口,只是将我们定义的缓冲区的数据拷贝到TCP的缓冲区,或者将数据从TCP缓冲区拷贝到上层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可以认为,数据是一个字节一个字节传输的
如果,客户端发送一个hello,recv接口会将发送缓冲区的数据一次性拷贝到上层,但可能此时通过网络传输,只传送了hel,服务器的接受缓冲区只有hel,此时recv并没有读取到完整报文,并且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读到了完整报文
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而诞生的
基于本次网络计算机的案列,简单设计的协议比如,添加长度和\r\n报头
比如:“1 + 1” =>“5"”\r\n"“1 + 1"”\r\n"
解析:通过找到第一个\r\n,获取有效载荷(1 + 1)的长度,再根据长度提取有效载荷
代码如下:
#define HEADER_SEP "\r\n" // 报头分隔符
#define HEADER_SEP_LEN strlen(HEADER_SEP)
// 读取数据,并尝试提取一个完整报文
// 完整报文:"有效载荷长度""\r\n""有效载荷""\r\n"
//inbuffer保存所有读取的数据,package是一个完整报文,需要输出
int ReadPackage(int sock, std::string &inbuffer, std::string *package)
{
// 读数据
char buffer[1024];
int n = recv(sock, buffer, sizeof(buffer) - 1, 0);
if (n > 0)
buffer[n] = '\0';
else if (n == 0)//写端关闭
return -1;
else if (n < 0)//读取异常
return -2;
//将本次读取的数据保存
inbuffer += buffer;
//开始查找报头分隔符
size_t start = 0;
auto pos = inbuffer.find(HEADER_SEP, start);
if (pos == std::string::npos)
return 0; //第一个分隔符都没有,不是完整报文
//提取长度
std::string lenStr = inbuffer.substr(0, pos);
int len = Util::toInt(lenStr); // 有效载荷的长度
// 完整报文的长度
int targetPackageLen = lenStr.size() + len + 2 * HEADER_SEP_LEN;
if (inbuffer.size() < targetPackageLen)
return 0; //长度不足完整报文
// 提取一个完整报文,并输出
*package = inbuffer.substr(0, targetPackageLen);
inbuffer.erase(0, targetPackageLen);
return len;
}
结束语
本篇博客到此结束,感谢看到此处。
欢迎大家纠错和补充
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的话,不妨点个赞支持一下博主,拜托啦,这对我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