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业概况
1.1 定义
金融信创是指在金融行业中应用的信息技术,特别是那些涉及到金融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和产品。这一概念源于更广泛的“信创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即通过中国国产信息技术替换海外信息技术,以实现中国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自主可控。
在金融信创的范畴内,重点是实现自主创新和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不仅是技术升级和创新的问题,更是一种对于“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这一理念的实践。金融信创的发展意味着在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从数据处理到客户服务,都将更多地依赖于国产信息技术,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从而增强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图 金融信创架构图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东方证券研究所
通过金融信创,中国的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保障信息安全,还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金融信创还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种转型不仅对金融机构自身,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固、高效的金融生态系统。
1.2 行业简史
金融信创发展简史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进程的一个缩影。信创,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核心创新的代名词,不仅代表了国家的核心利益,也是中国全面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阶段。
回顾历史,自1986年的“863计划”开始,中国就一直重视以专项科技发展规划的方式提升自主实力。这一系列的科技计划,包括1997年的“973计划”和2006年发布的“核高基”计划,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在关键技术节点上取得的突破。
尤其在2013年“棱镜门”事件曝光之后,中国政府更加意识到国家数据安全和原创技术的重要性。这促使中国启动了“去IOE”和信创产业试点等工作。特别是在2018至2019年期间,中兴和华为遭受美国制裁的事件,使得信创行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决心与进展。
2020年,金融信创在各类政策的指引下正式启动,被誉为“金融信创元年”。同年,央行联合产业各方成立了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这一实验室的成立,目的在于建立“1+N”体系,联动产业内供需双方,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加快攻关金融领域的核心技术,完善金融信创的整体生态建设。
金融信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试点到全面推广的过程,成功摸索出一条“分级、分层、分阶段”的特色发展道路。具体来说,这意味着根据不同子行业和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金融信创的产品和服务是逐步、有序地推出的。2020年进行了第一批试点,2021年进行了第二批试点,到了2022年则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
图 金融信创“分级分层分阶段”的发展模式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头豹研究院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信创的应用从相对简单、市场预期集中的系统开始,如办公系统(包括OA、邮件和公文处理系统等),预计到2023年将实现这些系统的全面替代。随后,将逐步过渡到更为复杂和数据要求更为严格的业务系统,比如信贷和信用卡系统,以及金融行业的核心系统。这些系统的替换预计将在2024至2025年间进入高峰期。
金融信创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对于促进金融行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转型不仅对金融机构自身,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固、高效的金融生态系统。通过这样的创新和技术升级,金融行业能够更好地响应市场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确保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为实现更为广泛的金融普惠做出贡献。
1.3 发展现状
金融信创行业在中国正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金融行业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截至2022年4月,四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吸引了218家参与机构,其中包括12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52家科技公司以及支付公司、征信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等。这显示了金融信创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影响力。
在这些参与机构中,银行类金融机构占比高达55.5%,涵盖了国有六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科技公司的参与者包括腾讯云、京东数科等,占比23.9%。这表明金融信创已经成为金融和科技领域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工信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中国金融电子化生态实验室、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金融信创委员会等机构也开始积极推动金融产业信创工作。
图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参与机构情况(截至 2022 年 4 月底)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零壹智库
根据亿欧智库的估计,当前信创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万亿级别。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信创改造正在各个不同行业快速展开。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正在领跑行业信创革命。截至2021年,金融机构的IT支出规模达到3000亿,其中银行业的支出超过2319亿,近两年的复合增速超过25%,预计在未来3-5年将保持15%-20%的增速。证券业的支出约250亿,近两年复合增速约10%;保险业的支出约140亿,近两年复合增速18%。
图 中国信创行业预测规模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零壹智库
图 中国金融机构IT支出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Wind
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金融信创在中国金融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不仅推动了金融机构在技术上的创新和进步,还在整个金融生态系统中引入了更多的效率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进一步支持,预计金融信创将继续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动力。
第二章 产业链、技术发展及政策监管
2.1 产业链
金融信创产业链的结构体现了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层面的完整生态。这一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主要阶段。
上游分析
在上游,我们主要看到涉及硬件和基础软件的供应商。硬件提供商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移动智能设备等设备制造商,它们是金融信创基础设施的物理支撑。同时,软件提供商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这些软件是构建金融信创应用的基础框架和平台。
图 金融信创产业链上游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零壹智库
01 基础硬件和芯片(CPU)
在中国,CPU作为软件生态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凭借政府项目如863计划、973计划及“核高基专项”的支持,中国国产CPU逐渐发展形成了“四种技术路径、六大主要厂商”的市场格局。这六大传统主流厂商——飞腾、鲲鹏、海光、龙芯、兆芯、申威——主导着市场,推动着国产CPU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图 国产CPU 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招商证券
除了这些传统厂商,一些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也纷纷进入芯片产业,进一步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竞争和创新。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在2021年发布了首颗ARM服务器芯片倚天710,并在阿里云数据中心部署使用。腾讯则公布了AI推理芯片“紫霄”、视频转码芯片“沧海”和智能网卡芯片“玄灵”等三款自研芯片。百度宣布其昆仑2代AI芯片实现量产。这些动作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巨头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实力,也显示了他们对推动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决心。
此外,这些公司还通过投资和收购其他芯片制造商,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在芯片产业的影响力。这种跨界合作和整合,不仅加速了国产芯片技术的发展,也为金融信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负责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在中国,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主要是通过对Linux内核进行二次开发来构建的,而Linux发行版通常可以分为两大技术流派:一种是以Redhat为代表的商业公司维护的发行版,另一种是以Debian为代表的社区组织维护的发行版。国产操作系统大多是基于这两种发行版衍生而来。
市场上的主流国产操作系统包括UOS(统信软件)、麒麟OS(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普华软件、中兴新支点、凝思、中科方德、华为欧拉OpenEuler等。这些操作系统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有着显著的地位。
然而,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与Windows相比,国产操作系统在市场占有率、软硬件生态的完善度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Windows作为国际操作系统市场的龙头,拥有超过80%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化的软硬件生态,几乎所有的软硬件产品都能在Windows平台上找到适配版本。相反,由于国产操作系统市占率较低,目前适配的软硬件数量相对有限,生态呈现碎片化状态。
在国产操作系统市场中,以麒麟和统信为核心的双寡头格局正在逐步确立。其中,麒麟在中国Linux市场上连续十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特别是在政府市场的桌面及服务器销售领域中表现突出。截至2021年,麒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5%。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在党政军等关键领域的应用基本完成,且正在金融、交通等行业进行试点推广,并逐渐向核心业务领域渗透。
图 国产操作系统市场规模预计保持30%增速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亿欧智库
根据亿欧智库的预测,未来国产操作系统预计将保持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到56亿元。这一趋势表明,国产操作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将持续增强,为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大趋势做出贡献。
03 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扮演着存储和管理固定格式和结构数据的关键角色。在业务逻辑运算和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并发使用等方面,数据库的作用至关重要。据中国通信院的数据,2021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达到309亿元,占全球市场的5.4%,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688亿,呈现出23.4%的复合增长率。
图 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中国通信院
在金融领域,数据库的重要性更为凸显。金融企业将数据视为核心资产,对数据库的性能、稳定性及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金融系统中数据库国产化改造成为了一项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任务,尤其在国家安全层面需要重点关注。随着国内云计算和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尽管如此,国产数据库与海外数据库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全球数据库市场由几大海外巨头主导,市场份额高达81%,呈寡头垄断局面。国产数据库在产品成熟度、长期稳定运行等方面仍需时日来验证和优化。
数据库主要分为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金融行业,由于对数据一致性的高要求,关系型数据库成为主流。在中国,金融行业数据库的占比中,Oracle占55%,DB2占19%,MySQL占13%,PostgreSQL占6%,其他占7%。例如,在银行行业,核心系统多选择稳定性较强的传统商业数据库如Oracle、DB2,而非核心系统则倾向于选择MySQL等开源数据库和国产数据库。
国产数据库市场厂商涵盖了传统厂商、跨界厂商、云厂商及初创厂商。随着金融数据量的增长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始采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替换传统的集中式外国数据库。例如,银行系统的构建、运营和维护长期被国际IT巨头掌控,但近年来,以x86计算机和分布式数据库搭建的分布式方案因其良好的拓展性、低廉的边际成本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正在成为金融IT的新趋势。预计从2022年开始,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将逐步进入规模化替代阶段,未来三年内将加速释放市场潜力。
04 中间件
中间件,作为分布式系统中的基础软件,扮演着在数据传输、数据访问、应用调度、系统构建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角色。它位于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数据库之间,不仅促进了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还简化了软件产品的开发。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中间件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电信等领域。根据《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3年,全球中间件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55.90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则约为86.36亿元,两者的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3%和15.7%。随着云基础分布式应用服务和消息队列等中间件工具需求的增加,中间件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图 中间件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招商证券
中间件市场的结构总体稳定,且国产替代进程可能领先于其他基础软件。该市场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电信等行业,根据计世资讯的数据,这些行业在2021年占据了中间件市场的71.5%。国产中间件在产品性能和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发展超过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成为国内发展最好的基础软件产品之一。
2021年以来,中间件市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整体处于疫情后的恢复和强势反弹状态。根据计世咨询的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88.7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到14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21%。在国产基础中间件市场中,东方通凭借在信创领域的持续发力和中间件领域多年的积累,以28%的市场份额领先。同时,普元、宝兰德、中创等公司也因其发展战略的逐步差异化,在基础中间件领域的竞争格局开始分化。
中游分析
为金融机构提供IT软件或服务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头部金融机构的科技子公司,其次是互联网企业的科技部门或子公司,最后是专业的金融IT外包厂商。这三类玩家各有所长:金融机构的科技子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科技部门或子公司通常主要服务于自身的生态系统,而金融IT外包厂商则更加市场化,为广泛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图 金融信创产业链中游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零壹智库
在金融IT服务的提供方式上,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输送人力组建团队,即外包模式,这种方式允许金融机构根据需求动态调整人力资源。另一种是直接销售软件及相关的维护服务,这种模式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客户支持和技术维护服务,以确保软件的稳定运行和及时更新。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金融机构在IT服务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下游分析
下游作为金融信创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阶段主要涵盖了各类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这些机构不仅是金融信创产品和服务的直接用户,也是推动金融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这些机构的驱动下,金融信创不断深化,服务于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如提高交易效率、加强风险管理、优化客户体验等方面。
图 金融信创产业链下游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零壹智库
除了这些金融机构,下游还包括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等。这些机构在金融信创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规范和监督角色。监管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指导和监督金融信创的健康发展,确保技术应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同时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秩序。例如,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监管部门的角色尤为关键。而交易所等机构则在确保金融市场公平、透明和高效运作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2.2 商业模式
金融信创行业的商业模式正在经历快速的演变和发展。从定向采购模式到产品模式,再到解决方案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服务对象、产品特点以及盈利水平。
首先,定向模式是指用户直接向特定的信创厂商发布需求,并由厂商提供产品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是直接的,主要服务于党政、军工和国企用户。产品和解决方案都由厂商开发并交付,但盈利空间通常维持在较低水平。
其次,产品模式是以单一产品交付为主的需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信创厂商将软硬件产品交由渠道商或代理商负责向用户销售。这种模式的服务对象通常包括党政、国企和市场用户,以单一产品为主,而交付主角是渠道商。相较于定向模式,产品模式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第三种是方案模式,以生态解决方案为交付物。这种模式通常由平台商发起,交由渠道商或代理商销售,并委托给集成商进行实施。其服务对象也包括党政、国企和市场用户,以解决方案为主。在这种模式中,渠道商负责匹配方案,而集成商则负责交付,通常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在信创市场中,集成商扮演着特殊和重要的角色。由于下游客户,主要是党政和国企,在信息化能力上普遍偏弱,他们倾向于采用“交钥匙”模式,即由集成商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种做法使得集成商在信创项目招投标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相比信创厂商通常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2.3 技术发展
金融信创行业技术发展近年来呈现了明显的趋势,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分布式架构正在逐渐成为金融核心系统的新未来。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分布式架构在众多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例如在计算处理能力、成本效率以及减少对传统IOE(IBM、Oracle和EMC)厂商依赖方面。
图 分布式架构与集中式架构性能对比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头豹研究院
分布式架构具有高可用性、低延时、高并发处理能力以及优秀的横向扩展性。这种架构将硬件或软件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网络计算机上,它们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协调。在分布式系统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单元,这意味着即使单个节点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应用的可靠性。这样的架构为金融机构带来了灵活的扩展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发展新业务,并进行定制化的维护与开发。在处理海量在线交易的当前阶段,分布式架构的高并发和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尤为重要,它不仅保障了系统的高可用性,而且成本效率高。
邮储银行的分布式新核心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根据《金融界》的报告,自从投入使用以来,新核心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了100%,全局路由查询能力提升了50%,插入/更新能力提升了10%。
在推动金融行业向分布式架构转型的过程中,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发挥了破局者的作用。2009年,阿里巴巴启动了“去IOE”工程,并在2013年成功完成。阿里巴巴在硬件上以性价比高的x86服务器替代了IBM的小型机和EMC的存储设备,而在软件上则采用了开源的MySQL和Hadoop替代了Oracle数据库。这一转变不仅显著降低了资金成本,还大幅提升了计算能力,减少了对传统IOE厂商的依赖。阿里巴巴的这一经验为金融行业应用分布式架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4 政策监管
金融信创行业政策监管是推动中国金融行业走向自主创新与技术自立自强的关键因素。在国家的牵头下,信创产业得到了持续的政策支持与重视,多次强调了信创建设的重要性与关键性。政策不断明晰信创建设的实施方向,为完善信创技术与产品应用提供了指导意见与详细规划,从而推动行业的加速发展。
在金融行业层面,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银行、证券及保险等子行业的监管机构针对业内机构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建设与完善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要求。陆续出台的政策文件,如《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国银联金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能力评估指引》《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等,旨在促进业内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
图 信创产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艾瑞咨询
金融信息应用技术创新的全面推广与执行是一个将外部政策和监管要求内化为内部实践并进行验收的过程。在“严监管”的基础背景下,行业内的各个机构需要解构并结合外部监管要求的关键点,包括常规法规要求(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洗钱规定与治理等)和金融信创的应用要求。机构需根据自身的数字化基础、自有建设能力和当前的建设方向,内化为可实施的合规流程和监管反馈机制。在保证原有业务的连续性和合规安全性的同时,平稳过渡至信创应用。此外,机构在年度信创执行过程中,需建设全面的信创集约管理体系,对合规与风险控制、执行进度以及监管要求的满足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控,并最终提交至监管部门验收信创成果。
从信创产品的选择上看,最初以CPU、操作系统、数据和服务器等基础和核心的软硬件为主,由监管及行业协会多方联合公布信创名录。然而,自2023年7月起,信创目录制度宣布取消,意味着行业内机构客户在产品选型参考和评估维度上将发生调整。对于云计算系列的信创产品、集成型平台产品和其他非核心系统产品,没有明确的官方“名录”供业内客户参考与评估。
第三章 驱动因子、风险及竞争分析
3.1 驱动因子
金融信创行业的发展受多重因素驱动,其中国家安全、外部阻挠、政策支持以及供需双方的动态都在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信创被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显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多次重要会议中强调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表明了信创在国家战略中的核心位置,同时预示着其远期的成长性不容忽视。
其次,面对外部的技术封锁和经济制裁,国产替代已成为必然趋势。美国连续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实施出口管制,突显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技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途径。
第三,政策的加速落地也为信创行业提供了持续的催化作用。例如,财政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的操作系统和便携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为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产业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四,供求端的动态同样推动着信创生态的繁荣和壮大。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的《安全可靠测评工作指南》对信创领域的核心基础软硬件产品进行全面评估,加强了对产品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评定,从而促进了信创生态的健康发展。
最后,需求端的逐渐回暖也在推动行业的发展。以中信银行公布的65亿通用基础设施集采项目为例,国产信创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生态适配总数飞升,预示着下游客户的信创订单在下半年将有所释放。
3.2 风险分析
金融信创行业的发展虽然迅速,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首先,管理滞后、部署被动、选型迷茫和效率欠佳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主要归因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信创应用管理体系,以及银行、证券、保险及资管等子行业机构内缺乏与现有业务联动的理念,以识别新技术体系下的业务安全与合规风险。
技术路径的定位模糊,对于组合型解决方案的认知和考量尚未明确,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金融行业内,核心系统的替换往往会导致整体系统的变动,需综合考虑信创应用的行业标准、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架构应用情况,以实现业务连续性和稳定过渡。由于机构间选型指标的差异性,组合型解决方案的选择变得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此外,体系建设方面的不健全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执行过程中,底层架构的替换涉及横向业务系统之间的配合和纵向基层架构之间的兼容与调试。管理碎片化、运维困难和建设困难常常出现,加剧了执行过程的挑战。
信创实践应用中,部署管理和运维的碎片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普遍缺乏系统化的识别机制、可量化的部署评估标准,以及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与流程。这种情况导致信创部署的片面性、分散性和局部性,给执行过程带来了更多困难。
最后,专业团队建设的不足是信创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有能力进行技术架构、应用执行、新老系统适配替代的统筹考虑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许多机构内部尚未建设专业的信创应用团队,这不仅影响了有效管理,还可能在跨部门、跨系统的内部资源协调中降低了管理效率。
3.3 竞争分析
金融信创行业在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银行业的推动下。根据Wind数据,从2013年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的IT投入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的增长幅度超过40%,创下了200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增长反映了金融信创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参与者的多样化。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IT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三方银行IT供应商主导市场,头部银行自研,以及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入局。
第三方银行IT供应商领域相对分散。这主要是因为银行IT尚未形成一体化产品,各子系统常采用不同厂商的产品。同时,银行IT各子系统的独立招标使得头部厂商易于获得高市场份额。由于产品定制化程度高,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头部厂商难以快速提升市占率。近年来,像长亮科技、神州信息这样的头部核心IT系统供应商开始推出针对分布式架构的解决方案,从而受益于核心系统替换需求的提升。
图 2020 年中国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DC
头部银行在IT投入方面显著,多采用自研方式。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架构安全性要求极高,导致架构相对保守。例如,招商银行完成了分布式架构改造,但其业务仍基于IBM AS400小型机。其他银行也有采用分布式架构改造,但主要针对非核心业务。国有大行在金融科技规划和建设方面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落地性,分布式架构升级改造成为他们的重点工作。
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参与银行IT竞争。他们借助自身的分布式架构经验和云端服务器部署优势,通过投资、入股或合作的方式与传统银行IT厂商建立联系。例如,蚂蚁控股、腾讯和京东金融分别投资或合作了恒生电子、科蓝软件、润和软件、高伟达等企业。此外,全栈自研的数字人民币支付方案对分布式架构的依赖也提升了阿里、腾讯、华为等公有云厂商的重要性。
3.4 主要参与企业
金融信创行业近年来因多重因素得到加速发展,包括金融信创试点的深化、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以及分布式核心系统的迭代改造等。这些催化因素导致金融业在IT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从而带动了包括基础软件、硬件、办公软件、金融业务系统等上游供应商的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与头部金融机构合作的厂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知识(know-how),并且在服务产品化后,有望在中小型金融机构中推广。在市场格局相对分散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更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头羊。同时,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且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赛道上,行业内的强者往往能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
图 2023年中国金融信创产业图谱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艾瑞咨询
在金融信创行业的主要参与企业中,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领域的突出企业:
- 基础硬件:海光信息,提供核心的硬件支持。
- 金融硬件-外设终端:广电运通,专注于为金融行业提供必要的外设终端设备。
- 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国软件,为金融行业提供关键的操作系统支持。
- 基础软件-中间件:东方通,专注于提供中间件解决方案。
- 基础软件-数据库:海量信息、科蓝软件,这些公司在数据库领域有着深入的布局。
- 办公&OA软件:金山办公、ST泛微、致远互联,这些企业提供办公和协同软件支持。
- 银行IT:神州信息、宇信科技、长亮科技、京北方、科蓝软件,这些公司在银行IT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 证券IT:恒生电子、顶点软件、财富趋势、赢时胜、金证股份,这些企业专注于证券行业的IT需求。
- 保险IT:中科软,专注于保险行业的IT解决方案。
这些企业在金融信创行业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推动着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随着金融行业对IT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些企业有望在未来几年中继续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第四章 未来展望
金融信创行业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多方面的趋势和挑战。首先,云计算的加速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在中国,云计算与分布式架构的结合,不仅挑战着传统的操作模式,而且正在实现弯道超车,推动整个金融信创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金融信创产业链正逐步向生态化转变。从发展初期的混乱局面,到现在由几家大型公司主导的生态系统构建,行业内部竞争虽然激烈,但也促使行业更加规范和成熟。
在软硬件的应用方面,新建与利旧相结合的策略正在被采用。考虑到绿色环保和成本效益,如存储、网络、安全设备和外设等硬件产品的利旧,即再利用和升级现有设备,已成为一种趋势。
此外,政策的持续推动也是金融信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旨在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信息技术,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国际局势的变化,尤其是全球芯片短缺等问题,给中国的金融信创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精尖科技企业的发展可能受到影响,且在极端情况下,国内信创产业的关键环节可能面临断供风险。
千际投行认为,金融信创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过程。在云计算、产业生态化、硬件更新与政策推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一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需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Cover Image Generated by AI